niusouti.com

简述教学评价的分类。

题目

简述教学评价的分类。


相似考题
更多“简述教学评价的分类。 ”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教学测量、教学测验、教学评价的涵义


    答案:
    解析:
    (1)教学测量

    教学测量是借助于一定的心理量表及其操作,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简称学绩)进行探察,并以一定的数量来表示的考核办法。教学测量的目的在于考核教学成效,也就是考察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即学生内在的能力与品格等的形成状况。教学测量的目标应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测量目标应与教学目标相一致,而不能偏离教学目标。

    教学测量的对象是学生内在的能力与品格等的形成状况,只能借助于一定的心理量表及其操作进行间接测量。测验量表的科学性是有效教学测量的必要前提。

    教学成效是通过量化的学绩进行考察的。学绩是以一定的数量来表示的,命题的合理性与评分的客观性是有效教学测量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2)教学测验

    教学测验,又称学绩测验,指用以测量学绩的量表,选择能代表学绩的一些行为样本进行考核并做出数量分析。学绩测验所包含的只是测量目标的一个样组而不是全部。样组必须具有代表性,才能有效地测量学绩。学绩测验是教学测量的工具和手段,教学测量是对学绩测验所得结果的客观描述,是借助于学绩测验来对教学成效进行定量考核的一种方法。

    (3)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学绩测验所得测量结果进行的分析及解释。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必须对学绩测验数据所表明的教学成效做出确切的诊断。诊断教学成效就是依据教学目标,运用学绩测验数据,判明学生知识、技能、策略的掌握程度及能力与品格的形成状况。

    ②必须对教学的成败进行分析,并对改进今后教学工作做出明确的规定。教学评价不仅要了解学生能力与品格的形成状况,更要找出以往学习中的断裂点和断裂带,分析其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 第2题:

    简述教学评价的原则。


    答案:
    解析:
    教学评价的原则有客观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指导性原则和计划性原则。 (1)客观性原则:教学评价要客观公正、科学合理,不能主观臆断、掺杂个人情感,防止评价不符合实际情况。 (2) 发展性原则:教学评价应着眼于学生的学 习进步与动态发展,着眼于教师的教学改进和能力提高,以调动师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3) 指导性原则:教学评价应在指出学生的长 处与不足的基础上提出建设性意见,使被评价者能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不断前进,所以,教学评价应经常给师生以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 (4) 计划性原则:只有加强教学评价的计划 性,才能保证每门学科的教学都能有计划地按课题和课时的要求,自觉积极而规范地进行, 不至于失范、失控,产生盲目性和造成质量下降。

  • 第3题:

    简述教学目标分类。
    (1)按照教学组织形式分:集体活动目标、特殊帮助小组目标、个别教学目标。
    (2)按照儿童的发展分:一般发展目标与个别发展目标(特殊目标——缺陷补偿目标、认知目标和生活技能训练目标)。
    (3)按照达到目标的时间分: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
    (4)按目标的指向性分:总目标与认知、语言、行为、情感、社会化发展等各项具体的子目标。

  • 第4题:

    简述体育教学中教学评价的功能及要点。


    答案:
    解析:
    体育教学中教学评价的功能主要分四点:
    (1)激励功能:体育教学评价具有激发动力的功能。正确、公正的评价,尤其是肯定的评价可以进一步激发和提高师生的工作热情和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否定的评价会使其积极性有某种程度的减弱,但往往会使师生看到自己的不足,与别人的差距及其原因所在,以便对症下药,及时改正。
    (2)诊断功能:诊断功能是对体育教学结果及其成因的分析能力,借此可以了解体育教学各个方面的情况,从而判断体育教学的成效和不足、矛盾和问题。具体表现在:可以诊断学生整体、个体存在的学生问题,从而使教师在教学中有目的地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可以诊断教学中的不足,以便教师有针对性地修正有关内容,改进不足,提高教学水平;此外,在学期、学年前予以诊断,还可以帮助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学。
    (3)反馈功能:体育教师可以据此修订教学计划,改进教学方法;学生可以据此调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式。体育教学评价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随时得到反馈调节的可控系统。体育教学评价的结果为体育教师和学生提供反馈信息,使他们及时地了解教和学的情况,发现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调整体育教学活动内容和形式提供证据。
    (4)导向功能:体育教学评价具有引导评价对象朝着理想目标前进的功能。主要通过设置评价指标等方式指明教学工作的方向,评价后的反馈也为体育教学的决策和改进指明了方向。

  • 第5题:

    简述教学评价的种类。


    答案:
    解析:
    教学评价的分类:教学评价工作是十分复杂的。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将教学评价分为不同的类型。根据实施教学评价的时机不同,可以将教学评价分为准备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1)教学前的准备性评价准备性评价,又称诊断性评价,是为了使教学适合于学习者的需要和背景而在一门课程和一个学习单元开始之前对教学背景及学习者所具有的认知、情感和技能方面的条件进行的评估。教学背景主要是指实际教学环境(包括物质条件)及理论基础。准备性评价通常运用所谓的“摸底测验”的方式来进行。通过准备性评价,教师可以了解学生是否具备学习某种新科目所需要的基本知识或技能,也可以了解在新科目的教学目标中,有哪些知识与技能是学生已经掌握的。涉及内容有: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及相应的教学基本要求;学生前一阶段教育中知识的储备总和:学生的性格特征、学习风格、能力倾向及对本学科的态度;学生对学校学习生活的态度、身体状况及家庭教育情况等等。应注意的是,教师进行诊断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而不是给学生贴标签,不是要把某些学生编入“慢班”从而降低要求。诊断性评价的目的,是为设计一种可以排除障碍的教学方案,是识别那些高出或低于零点的学生,这样就可把他们分置在最有益的教学序列中。根据这两方面得出的结果,我们就可以检查教学目标是否定得太高或太低;教学内容选择是否恰当,是否适合学生的水平及兴趣;并可根据不同内容和不同特点选择不同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2)教学进行中的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又称过程评价,是在某项教学活动过程中,为了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取得更佳的效果而不断进行的评价。它能及时了解阶段教学的结果和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因而可据此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形成性评价常采用非正式考试或单元测验来进行,测验的方式必须考虑单元教学中所有重要的目标。通过形成性评价,教师可以随时了解学生在学习上的成败情况,获得教学中的连续的反馈,作为教师随时调整教学计划、改进教学方法的参考。(3)教学结束后的总结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又称“事后评价”,一般是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后,为了解教学活动的最终效果而进行的评价。学期末或学年末进行的各科考试、考核都属于这种评价,其目的是检验学生的学业是否最终达到了各科教学目标的要求。通过总结性评价,教师可以检验本学期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从而判断教学效果的好与坏,是否需要对教学做进一步的改进,以及为制定新的教学目标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