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教师资格考试 :论述教学的教育性规律 ”相关问题
  • 第1题:

    教师资格考试论述题:我国的教育目的是什么?结合当前实际论述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该如何贯彻落实?

    我国的教育目的是什么?结合当前实际论述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该如何贯彻落实?


    答:建国以来,我国的教育目的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表述,但是具有共同的特征
    (1)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   (2)有鲜明的政治方向
    (3)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贯彻落实我国的教育目的:
    1、要认识当代及未来社会发展对人才规格和素质的要求。
    (1) 创造精神。  实践能力。  开放思维。   崇高理想。

  • 第2题:

    教学过程永远具有教育性这一规律表明,只要教师做好了教学工作,学生自然而然会获得良好的思想教育。()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

  • 第3题:

    论述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理论。


    答案:
    解析:
    从教育史上看,教育性的教学反映了教育工作的客观规律。教学具有教育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赫尔巴特认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就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历史上这样明确地阐述教学的教育意义的,他是第一人。赫尔巴特揭示了教学必然具有教育性的规律,并且强调了在教学中必须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这在当时和今天都是正确的。可是,他把教学当作实施德育的唯一途径(有时说是最重要的途径),视知识的增长和品德的提高是无条件的同步运动,他没有认识到德育和智育是各有相对独立性的。他毫无根据地以教学来取代复杂的教育过程,而且没有考虑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和情绪在道德教育中的意义。他不正确地认为,情感与意志不是人的心理的独立表现,而仅仅只是观念的一些变体,这是他的不足和保守性在教学论上的反映。思想品德教育和系统知识教学两者不是对立的,而应当统一起来。 教学具有思想品德教育意义。首先,教学具有教育性,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客观需要。任何学校的教学总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着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服务。其次,教学具有教育性,是教材内容的必然反映。科学知识本身就具有重要的思想品德教育的价值。 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思想对我们今天加强教学的教育性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推进和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要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教学过程既是学生的认识过程,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过程。伴随着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全过程,也始终是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培养审美能力和政治思想品德的过程。 教学具有教育性,这是一条教学的客观规律,它给我们以启示:(1)教学必须在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着对学生的政治思想品德教育,以得到教学的德育效果:教学必须在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发展学生的智力,以得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效果。(2)教师必须注意正确发挥自身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能否见效,前提是教师对自己是否严格要求,教师不仅要以自己丰富的学识去教育学生,而重要的是要以自己的高尚品德来影响学生。教师经常和学生在一起学习,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示范作用。教学必须在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注意学生的身心健康,使教学有利于而不是有害于学生的成长发育。学校教育工作的客观实践证明,教学应该具有教育性。

  • 第4题:

    试论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正确答案:
    (1)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是教师领导下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主体作用。 
    (2)教师是教育者,他要将国家社会规定的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
    (3)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 
    (4)既不能片面地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也不能主张儿童中心主义,而要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的自觉积极性正确地结合起来。 

  • 第5题:

    论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
    (1)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是教师领导下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主体作用。
    (2)教师是教育者,他要将国家社会规定的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闻道在先,是已知者,而学生是未知者,所以,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起主导作用。
    (3)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文化知识要内化为学生自身的智力才能,要通过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实践活动,因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学习主动性。
    (4)我们既不能片面地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也不能主张儿童中心主义,而要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的自觉积极性正确地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