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在美术活动中,幼儿们都很用心地在作画、涂色,我来回巡视给个别幼儿辅导,突然张雨轩大声地喊我:“老师,我向李浩然借油画棒,他不借给我。”任凭张雨轩怎么说,李浩然就是不借,牢牢地看着自己的油画棒。这时我上前,问张雨轩:“你的油画棒呢?”她说昨天带回家忘记带来了,我又问李浩然小朋友:“你为什么不愿意借给她油画棒啊?你们坐在一张桌子旁,应该是好朋友啊,好朋友要互相帮助、互相关心是不是啊?她借用一下就还给你,好不好?”李浩然不看我,低着头说:“我爷爷说我的油画棒不给别人用!”我当时头就有点懵,耐心地坐在他旁边和他好

题目
在美术活动中,幼儿们都很用心地在作画、涂色,我来回巡视给个别幼儿辅导,突然张雨轩大声地喊我:“老师,我向李浩然借油画棒,他不借给我。”任凭张雨轩怎么说,李浩然就是不借,牢牢地看着自己的油画棒。这时我上前,问张雨轩:“你的油画棒呢?”她说昨天带回家忘记带来了,我又问李浩然小朋友:“你为什么不愿意借给她油画棒啊?你们坐在一张桌子旁,应该是好朋友啊,好朋友要互相帮助、互相关心是不是啊?她借用一下就还给你,好不好?”李浩然不看我,低着头说:“我爷爷说我的油画棒不给别人用!”我当时头就有点懵,耐心地坐在他旁边和他好好地说:“爷爷这样说是希望你要保管好自己的东西。你想想如果今天你没有带油画棒来画画,你是不是也希望她能借给你用一用呢?老师也记得你上次还借用过别的小朋友的水彩笔呢!有好的东西要懂得和别人分享。”张雨轩在旁边急着说:“小朋友要互相帮助、团结友爱,老师对不对?”他这才不情愿地把油画棒借给张雨轩用,而且不准她自己从盒里拿油画棒,张雨轩用完后,很有礼貌地对着李浩然说谢谢。
[问题1][简答题]
分析以上材料中李浩然小朋友性格特点的成因,谈谈幼儿教师应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合作和分享意识?



相似考题

3.案例八: 一般资料:李某,男性,20岁,大学生。 案例介绍:两个多月来,李某无明显诱因地逐渐出现敏感多疑,总觉得周围的男同学对自己有意见,并认为原因是一位漂亮的女同学喜欢自己,导致其他男同学妒嫉,进而对他有意见。近来,李某不论自己走到哪里,总能听见同学们在议论他。李某到班主任那里反映情况,班主任经过调查证实李某叙述的情况均不属实,因此要求家长带李某看病。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李某的一段对话: 心理咨询师:你怎么知道同学们对你有意见呢? 李某:我感觉到的啊!我同宿舍的一个同学因为对我有意见,有时都不在宿舍住。而且不管我走到哪里,总有人在议论我,他们对我有意见! 心理咨询师:你怎么知道他们在议论你呢? 李某:我听见的啊!他们一直说我配不上那个女生。也不知道怎地,我的想法他们都知道了。他们现在还想害我! 心理咨询师:你怎么知道他们想害你? 李某:有人告诉我的啊!我来这里的路上还听到有人和我说“千万别回学校,有人要害你!”。 心理咨询师:如果家长带你去医院做检查,你愿意去吗? 李某:我才不去呢,我又没病。李某说“也不知道怎地,我的想法他们都知道了”,表明其可能存在()单选A. 思维奔逸 B. 强制性思维 C. 思维云集 D. 思维被洞悉

更多“在美术活动中,幼儿们都很用心地在作画、涂色,我来回巡视给个别幼儿辅导,突然张雨轩大声地喊我:“老师,我向李浩然借油画棒,他不借给我。”任凭张雨轩怎么说,李浩然就是不借,牢牢地看着自己的油画棒。这时我上前,问张雨轩:“你的油画棒呢?”她说昨天带回家忘记带来了,我又问李浩然小朋友:“你为什么不愿意借给她油画棒啊?你们坐在一张桌子旁,应该是好朋友啊,好朋友要互相帮助、互相关心是不是啊?她借用一下就还给”相关问题
  • 第1题:

    案例八:
    一般资料:李某,男性,20岁,大学生。
    案例介绍:两个多月来,李某无明显诱因地逐渐出现敏感多疑,总觉得周围的男同学对自己有意见,并认为原因是一位漂亮的女同学喜欢自己,导致其他男同学妒嫉,进而对他有意见。近来,李某不论自己走到哪里,总能听见同学们在议论他。李某到班主任那里反映情况,班主任经过调查证实李某叙述的情况均不属实,因此要求家长带李某看病。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李某的一段对话:
    心理咨询师:你怎么知道同学们对你有意见呢?
    李某:我感觉到的啊!我同宿舍的一个同学因为对我有意见,有时都不在宿舍住。而且不管我走到哪里,总有人在议论我,他们对我有意见!
    心理咨询师:你怎么知道他们在议论你呢?
    李某:我听见的啊!他们一直说我配不上那个女生。也不知道怎地,我的想法他们都知道了。他们现在还想害我!
    心理咨询师:你怎么知道他们想害你?
    李某:有人告诉我的啊!我来这里的路上还听到有人和我说“千万别回学校,有人要害你!”。
    心理咨询师:如果家长带你去医院做检查,你愿意去吗?
    李某:我才不去呢,我又没病。

    李某认为女同学喜欢自己,表明其可能存在()。单选

    A. 嫉妒妄想
    B. 关系妄想
    C. 钟情妄想
    D. 被害妄想

    答案:C
    解析:
    知识点: 变态与健康心理学 /思维障碍
    李某认为女同学喜欢自己,但实际不存在,这是钟情妄想。钟情妄想实际是一种被钟情妄想,患者坚信某异性对自己产生了爱情,即使遭到对方严词拒绝,反而认为对方是在考验自己对爱情的忠诚。

  • 第2题:

    案例八:
    一般资料:李某,男性,20岁,大学生。
    案例介绍:两个多月来,李某无明显诱因地逐渐出现敏感多疑,总觉得周围的男同学对自己有意见,并认为原因是一位漂亮的女同学喜欢自己,导致其他男同学妒嫉,进而对他有意见。近来,李某不论自己走到哪里,总能听见同学们在议论他。李某到班主任那里反映情况,班主任经过调查证实李某叙述的情况均不属实,因此要求家长带李某看病。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李某的一段对话:
    心理咨询师:你怎么知道同学们对你有意见呢?
    李某:我感觉到的啊!我同宿舍的一个同学因为对我有意见,有时都不在宿舍住。而且不管我走到哪里,总有人在议论我,他们对我有意见!
    心理咨询师:你怎么知道他们在议论你呢?
    李某:我听见的啊!他们一直说我配不上那个女生。也不知道怎地,我的想法他们都知道了。他们现在还想害我!
    心理咨询师:你怎么知道他们想害你?
    李某:有人告诉我的啊!我来这里的路上还听到有人和我说“千万别回学校,有人要害你!”。
    心理咨询师:如果家长带你去医院做检查,你愿意去吗?
    李某:我才不去呢,我又没病。

    李某认为同宿舍同学回家住,就是对他有意见,提示其可能存在()。单选

    A. 嫉妒妄想
    B. 关系妄想
    C. 钟情妄想
    D. 被害妄想

    答案:B
    解析:
    知识点: 变态与健康心理学 /思维障碍
    李某认为同宿舍同学回家住,就是对他有意见,这是把与其无关的事情,行为和其无关,是关系妄想。

  • 第3题: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李某,男性,20岁,大学生。
    案例介绍:两个多月来,李某无明显诱因地逐渐出现敏感多疑,总觉得周围的男同学对自己有意见,并认为原因是一位漂亮的女同学喜欢自己,导致其他男同学嫉妒,进而对他有意见。近来,李某不论自己走到哪里,总能听见同学们在议论他。李某到班主任哪里反映情况,班主任经过调查,证实李某叙述的情况均不属实,因此要求家长带李某看病。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李某的一段对话。
    心理咨询师:你怎么知道同学们对你有意见呢?
    李某:我感觉到的啊!我同宿舍的一个同学因为对我有意见,有时都不在宿舍住,而且不管我走到哪里,总有人在议论我,他们对我有意见!
    心理咨询师:你怎么知道他们在议论你呢?
    李某:我听见的啊!他们一直说我配不上那个女生,也不知道怎的,我的想法他们都知道了,他们现在还想害我!
    心理咨询师:你怎么知道他们想害你?
    李某:有人告诉我的啊!我来这里的路上还听到有人和我说:“千万别回学校,有人要害你!”
    心理咨询师:如果家长带你去医院做检查,你愿意去吗?
    李某:我才不去呢,我又没病。

    李某存在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不统一,具体表现包括()。多选
    A:听到有人议论自己
    B:认为女生喜欢自己
    C:认为有人要害自己
    D:拒绝去医院做检查

    答案:A,B,C,D
    解析:
    【考察重点】对精神病性症状的识别【试题解析】“幻觉”指没有相应的客观刺激时所出现的知觉体验。案例中求助者听到有人说“千万别回学校,有人要害你”是幻觉中幻听的症状。“妄想”是一种脱离现实的病理性思维。妄想的特点是:1.毫无根据;2.坚信不疑、不可动摇;3.自我卷入性。案例中求助者认为“我同宿舍的一个同学因为对我有意见,有时都不在宿舍住”,“不管我走到哪里,总有人在议论我,他们对我有意见”是“关系妄想”的表现。本案例中求助者症状没有涉及“意志增强”和“情感倒错”的内容,所以本题目答案为BC。
    【考察重点】对精神病性症状的识别【试题解析】“妄想”是一种脱离现实的病理性思维。案例中李某认为同宿舍同学回家住就是对他有意见,把现实中与己无关的事情认为与他本人有关系是关系妄想的主要表现,关系妄想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本题目答案为B。
    【考察重点】对精神病性症状的识别【试题解析】钟情妄想实际上是一种被钟情妄想,患者坚信某异性对自己产生了爱情,即使遭到对方的严词拒绝,也会认为对方是在考验自己对爱情的忠诚。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案例中李某认为一个漂亮女生喜欢自己,又听到男同学议论“一直说我配不上那个女生”,根据老师查证并不属实,表明李某可能是钟情妄想的症状表现。本题目答案为C。
    【考察重点】对精神病性症状的识别【试题解析】思维被洞悉感又称内心被揭露感,患者认为内心的想法或者本人及其家人之间的隐私,未经患者语言文字的表达,别人就知道了。案例中李某说“也不知道怎的,我的想法他们都知道了”,可能是思维被洞悉感的症状表现。本题目答案为D。
    【考察重点】区分正常与异常的心理三原则的掌握【试题解析】区分正常与异常的心理活动的三项原则: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2.精神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性原则;3.个性的相对稳定性原则。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应,个体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与外界世界失去一致,必然不能被人理解。案例中李某听到有人议论自己、认为女生喜欢自己、认为有人要害自己,并拒绝去医院做检查,说明其对自身状态的错误反应,没有自知力,丧失主客观的一致性。本题目答案为ABCD。
    【考察重点】确定求助者的问题是否属于健康心理咨询的范围【试题解析】根据判断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可知求助者心理活动属于心理异常的范围,应及时转诊。本题目答案为B。
    【考察重点】咨询师的诊断能力【试题解析】根据前面的分析,本案例中对李某的初步诊断可能为精神病性问题。本题目答案为D。
    【考察重点】对求助者症状表现的把握【试题解析】在李某出现一些精神病性的反应后,班主任要求家长带李某看病,而李某认为“我才不去呢,我又没病”,对自己目前的状况不能客观评价,丧失自知力。本题目答案为BD。
    【考察重点】对咨询师工作范围的把握【试题解析】对李某的情况,咨询师可进行摄入性会谈,掌握更全面的资料,同时也可选用合适的心理测验对李某的精神病性症状进行评估。但因求助者问题已经超出心理咨询的范围,不能开展心理咨询,也不必确定咨询目标和制定咨询方案。本题目答案为AB。
    【考察重点】保密原则的运用【试题解析】根据咨询的保密原则,会谈内容不可透露给同学、邻居等无关人员。鉴于李某缺乏自知力的状况,咨询师应将初步诊断的结果透露给李某的家属,请家属安排转介治疗。本题目答案为ACD。
    【考察重点】对会谈法的掌握、运用【试题解析】在咨询过程中对会谈内容进行区分和鉴别,对制定心理咨询措施、方案十分重要。区分和鉴别包括三方面内容:1.要对求助者的会谈内容做程度上的区别。(轻、重)2.要区分情绪与行为。(情绪、行为)3.要对会谈内容的真伪进行鉴别。(真、假)题目答案为AC。

  • 第4题: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李某,男性,20岁,大学生。
    案例介绍:两个多月来,李某无明显诱因地逐渐出现敏感多疑,总觉得周围的男同学对自己有意见,并认为原因是一位漂亮的女同学喜欢自己,导致其他男同学嫉妒,进而对他有意见。近来,李某不论自己走到哪里,总能听见同学们在议论他。李某到班主任哪里反映情况,班主任经过调查,证实李某叙述的情况均不属实,因此要求家长带李某看病。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李某的一段对话。
    心理咨询师:你怎么知道同学们对你有意见呢?
    李某:我感觉到的啊!我同宿舍的一个同学因为对我有意见,有时都不在宿舍住,而且不管我走到哪里,总有人在议论我,他们对我有意见!
    心理咨询师:你怎么知道他们在议论你呢?
    李某:我听见的啊!他们一直说我配不上那个女生,也不知道怎的,我的想法他们都知道了,他们现在还想害我!
    心理咨询师:你怎么知道他们想害你?
    李某:有人告诉我的啊!我来这里的路上还听到有人和我说:“千万别回学校,有人要害你!”
    心理咨询师:如果家长带你去医院做检查,你愿意去吗?
    李某:我才不去呢,我又没病。

    李某说“也不知道怎的,我的想法他们都知道了”,表明其可能存在()。单选
    A:思维奔逸
    B:强制性思维
    C:思维云集
    D:思维被洞悉

    答案:D
    解析:
    【考察重点】对精神病性症状的识别【试题解析】“幻觉”指没有相应的客观刺激时所出现的知觉体验。案例中求助者听到有人说“千万别回学校,有人要害你”是幻觉中幻听的症状。“妄想”是一种脱离现实的病理性思维。妄想的特点是:1.毫无根据;2.坚信不疑、不可动摇;3.自我卷入性。案例中求助者认为“我同宿舍的一个同学因为对我有意见,有时都不在宿舍住”,“不管我走到哪里,总有人在议论我,他们对我有意见”是“关系妄想”的表现。本案例中求助者症状没有涉及“意志增强”和“情感倒错”的内容,所以本题目答案为BC。
    【考察重点】对精神病性症状的识别【试题解析】“妄想”是一种脱离现实的病理性思维。案例中李某认为同宿舍同学回家住就是对他有意见,把现实中与己无关的事情认为与他本人有关系是关系妄想的主要表现,关系妄想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本题目答案为B。
    【考察重点】对精神病性症状的识别【试题解析】钟情妄想实际上是一种被钟情妄想,患者坚信某异性对自己产生了爱情,即使遭到对方的严词拒绝,也会认为对方是在考验自己对爱情的忠诚。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案例中李某认为一个漂亮女生喜欢自己,又听到男同学议论“一直说我配不上那个女生”,根据老师查证并不属实,表明李某可能是钟情妄想的症状表现。本题目答案为C。
    【考察重点】对精神病性症状的识别【试题解析】思维被洞悉感又称内心被揭露感,患者认为内心的想法或者本人及其家人之间的隐私,未经患者语言文字的表达,别人就知道了。案例中李某说“也不知道怎的,我的想法他们都知道了”,可能是思维被洞悉感的症状表现。本题目答案为D。
    【考察重点】区分正常与异常的心理三原则的掌握【试题解析】区分正常与异常的心理活动的三项原则: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2.精神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性原则;3.个性的相对稳定性原则。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应,个体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与外界世界失去一致,必然不能被人理解。案例中李某听到有人议论自己、认为女生喜欢自己、认为有人要害自己,并拒绝去医院做检查,说明其对自身状态的错误反应,没有自知力,丧失主客观的一致性。本题目答案为ABCD。
    【考察重点】确定求助者的问题是否属于健康心理咨询的范围【试题解析】根据判断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可知求助者心理活动属于心理异常的范围,应及时转诊。本题目答案为B。
    【考察重点】咨询师的诊断能力【试题解析】根据前面的分析,本案例中对李某的初步诊断可能为精神病性问题。本题目答案为D。
    【考察重点】对求助者症状表现的把握【试题解析】在李某出现一些精神病性的反应后,班主任要求家长带李某看病,而李某认为“我才不去呢,我又没病”,对自己目前的状况不能客观评价,丧失自知力。本题目答案为BD。
    【考察重点】对咨询师工作范围的把握【试题解析】对李某的情况,咨询师可进行摄入性会谈,掌握更全面的资料,同时也可选用合适的心理测验对李某的精神病性症状进行评估。但因求助者问题已经超出心理咨询的范围,不能开展心理咨询,也不必确定咨询目标和制定咨询方案。本题目答案为AB。
    【考察重点】保密原则的运用【试题解析】根据咨询的保密原则,会谈内容不可透露给同学、邻居等无关人员。鉴于李某缺乏自知力的状况,咨询师应将初步诊断的结果透露给李某的家属,请家属安排转介治疗。本题目答案为ACD。
    【考察重点】对会谈法的掌握、运用【试题解析】在咨询过程中对会谈内容进行区分和鉴别,对制定心理咨询措施、方案十分重要。区分和鉴别包括三方面内容:1.要对求助者的会谈内容做程度上的区别。(轻、重)2.要区分情绪与行为。(情绪、行为)3.要对会谈内容的真伪进行鉴别。(真、假)题目答案为AC。

  • 第5题:

    在美术活动中,幼儿都很用心地在作画、涂色,我来回巡视给个别幼儿辅导,突然张雨轩大声地喊我:“老师,我向李浩然借油画棒,他不借给我!”任凭张雨轩怎么说,李浩然就是不借,牢牢地看着自己的油画棒。这时我上前,问张雨轩:“你的油画棒呢?”她说昨天带回家忘记带来了,我又问李浩然小朋友:“你为什么不愿意借给她油画棒啊?你们坐在一张桌子旁,应该是好朋友啊,好朋友要互相帮助、互相关心是不是啊?她借用一下就还给你,好不好?”李浩然不看我,低着头说:“我爷爷说我的油画棒不给别人用!”我当时头就有点儿懵,耐心地坐在他旁边和他好好地说:“爷爷这样说是希望你要保管好自己的东西。你想想如果今天你没有带油画棒来画画,你是不是也希望她能借给你用一用呢?老师也记得你上次还借用过别的小朋友的水彩笔呢!有好的东西要懂得和别人分享。”张雨轩在旁边急着说:“小朋友要互相帮助、团结友爱,老师对不对?”他这才不情愿地把油画棒借给张雨轩用,而且不准她自己从盒里拿油画棒,张雨轩用完后,很有礼貌地对着李浩然说:“谢谢。”分析以上材料中李浩然小朋友性格特点的成因,谈谈幼儿教师应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合作和分享意识。


    正确答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的社会态度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活动中。”在幼儿园阶段,帮助幼儿提高了解他人情感和需要的能力,教育和培养幼儿良好的合作和分享意识是至关重要的。
    上述材料中,李浩然小朋友是个缺乏合作能力、分享意识的孩子。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点:
    (1)被溺爱的独生子女,在家庭这个小集体中是“掌中宝”,所有人都围着他转,形成一种很强的自我中心意识,养成“独占”“独享”的习惯,待到要融入幼儿园这个大集体时,他很自然地表现出家里养成的行为习惯,不能与同伴友好相处,体现出缺乏合作能力、分享意识。
    (2)老一辈的教育理念的偏差,忽视对幼儿合作能力、分享意识的培养,甚至误导幼儿这方面能力的正常发展。
    幼儿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培养幼儿的合作与分享意识:
    (1)结合幼儿园教育活动培养幼儿合作与分享的意识。幼儿园教育活动中隐藏了很多“合作与分享”的教育契机,幼儿教师要抓住这些教育契机,使主题活动与培养幼儿“合作与分享”意识紧密结合。
    (2)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培养幼儿合作与分享意识。比如,组织幼儿为灾区同
    胞献爱心活动。
    (3)结合社区活动,体验合作与分享的多样性。幼儿教师要经常组织一些适合幼儿园孩子参加的社会活动,让孩子们与同伴之外的人群建立合作关系,体验合作与分享的多样性。
    (4)取得家长支持,共同培养孩子合作与分享意识。利用节假日组织家长、孩子一起进行活动,能够增强家长、教师与孩子之间的感情,分享成功的喜悦。

  • 第6题:

    单选题
    女:你的手机在哪儿?我想借你的手机给我妈妈打电话。男:我的手机在桌子上。女:哪儿?没在桌子上啊!男:哦,我想起来了,让我放在书包里了。问:男的手机在哪儿?
    A

    桌子上

    B

    妈妈那儿

    C

    书包里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单选题
    女:你最近还去打网球吗?男:不了,我最近改打篮球了。女:你不是不喜欢打篮球吗?男:是啊,可是我好朋友突然迷上了篮球,我不得不陪他一起玩儿。问:男的为什么改打篮球了?
    A

    陪好朋友

    B

    网球没意思

    C

    突然迷上篮球

    D

    篮球有意思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单选题
    某园中班正在进行美术活动,教师坐在椅子上逐一叫小朋友的名字,小朋友们排队到老师手中接过铅笔、画纸、油画棒,直到所有的幼儿领好,老师才开始讲解示范。教师的教育行为导致了集体活动中的幼儿的()
    A

    积极应对

    B

    被动参与

    C

    消极等待

    D

    显性浪费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女:我们得有十年没见了吧?你胖了很多,我都快认不出来了。男:是啊,离开学校后就没见过了。我还记得离开学校时,你还哭了呢。女:我那时真不想离开你们这些好朋友。男:我也是,现在看到你们真高兴。问:女的当时为什么会哭?
    A

    同学不喜欢她

    B

    学习成绩不好

    C

    不想离开同学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在美术活动中,孩子们都很用心地在作画、涂色,我来回巡视给个别幼儿辅导,突然轩轩大声地喊:"老师,我向浩浩借油画棒,他不借给我。"我问浩浩:"你为什么不愿意借给她油画棒啊?你们坐在一张桌子旁,应该是好朋友,好朋友要互相帮助、互相关心。她借用一下就还给你,好不好?"浩浩不看我,低着头说:"我爷爷说我的油画棒不给别人用!"我耐心地坐在他旁边说:"爷爷这样说是希望你要保管好自己的东西。你想想如果今天你没有带油画棒来画画,你是不是也希望她能借给你用一用呢? 有好的东西要懂得和别人分享。"这时,浩浩才不情愿地把油画棒借给轩轩用,而且不准她自己从盒里拿油画棒。 问题: 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谈谈幼儿教师应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合作和分享意识。

    正确答案: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的社会态度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活动中。"在幼儿园阶段,帮助幼儿提高了解他人情感和需要的能力,教育和培养幼儿良好的合作和分享意识是至关重要的。
    幼儿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培养幼儿的合作与分享意识:
    (1)结合幼儿园教育活动培养幼儿合作与分享的意识。
    (2)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培养幼儿合作与分享意识。
    (3)结合社区活动,体验合作与分享的多样性。
    (4)取得家长支持,共同培养幼儿合作与分享意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女:我想借你的自行车用用,你不会不借吧?男:你说的哪儿的话,我是那种小气鬼吗?问:男的这话是什么意思?
    A

    不给她借

    B

    会给她借

    C

    不想给她借

    D

    不愿借给她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女:喂?你帮我看一下,我昨天带回家的那份文件是不是在桌子上?男:我看一下,在,怎么了?女:太好了。刚才吓死我了,我以为把它丢在出租车上了。男:你能不能小心点儿啊!要我帮你送过去吗?女:不用了,我中午回去取吧。问:那份文件现在在哪儿?
    A

    公司

    B

    家里

    C

    出租车上

    D

    公共汽车上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李某,男性,20岁,大学生。
    案例介绍:两个多月来,李某无明显诱因地逐渐出现敏感多疑,总觉得周围的男同学对自己有意见,并认为原因是一位漂亮的女同学喜欢自己,导致其他男同学嫉妒,进而对他有意见。近来,李某不论自己走到哪里,总能听见同学们在议论他。李某到班主任哪里反映情况,班主任经过调查,证实李某叙述的情况均不属实,因此要求家长带李某看病。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李某的一段对话。
    心理咨询师:你怎么知道同学们对你有意见呢?
    李某:我感觉到的啊!我同宿舍的一个同学因为对我有意见,有时都不在宿舍住,而且不管我走到哪里,总有人在议论我,他们对我有意见!
    心理咨询师:你怎么知道他们在议论你呢?
    李某:我听见的啊!他们一直说我配不上那个女生,也不知道怎的,我的想法他们都知道了,他们现在还想害我!
    心理咨询师:你怎么知道他们想害你?
    李某:有人告诉我的啊!我来这里的路上还听到有人和我说:“千万别回学校,有人要害你!”
    心理咨询师:如果家长带你去医院做检查,你愿意去吗?
    李某:我才不去呢,我又没病。

    在咨询过程中,心理咨询师要对会谈内容进行区分和鉴别,包括()。多选
    A:区分情绪与行为
    B:区分情绪与态度
    C:鉴别会谈内容的真伪
    D:鉴别态度与行为

    答案:A,C
    解析:
    【考察重点】对精神病性症状的识别【试题解析】“幻觉”指没有相应的客观刺激时所出现的知觉体验。案例中求助者听到有人说“千万别回学校,有人要害你”是幻觉中幻听的症状。“妄想”是一种脱离现实的病理性思维。妄想的特点是:1.毫无根据;2.坚信不疑、不可动摇;3.自我卷入性。案例中求助者认为“我同宿舍的一个同学因为对我有意见,有时都不在宿舍住”,“不管我走到哪里,总有人在议论我,他们对我有意见”是“关系妄想”的表现。本案例中求助者症状没有涉及“意志增强”和“情感倒错”的内容,所以本题目答案为BC。
    【考察重点】对精神病性症状的识别【试题解析】“妄想”是一种脱离现实的病理性思维。案例中李某认为同宿舍同学回家住就是对他有意见,把现实中与己无关的事情认为与他本人有关系是关系妄想的主要表现,关系妄想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本题目答案为B。
    【考察重点】对精神病性症状的识别【试题解析】钟情妄想实际上是一种被钟情妄想,患者坚信某异性对自己产生了爱情,即使遭到对方的严词拒绝,也会认为对方是在考验自己对爱情的忠诚。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案例中李某认为一个漂亮女生喜欢自己,又听到男同学议论“一直说我配不上那个女生”,根据老师查证并不属实,表明李某可能是钟情妄想的症状表现。本题目答案为C。
    【考察重点】对精神病性症状的识别【试题解析】思维被洞悉感又称内心被揭露感,患者认为内心的想法或者本人及其家人之间的隐私,未经患者语言文字的表达,别人就知道了。案例中李某说“也不知道怎的,我的想法他们都知道了”,可能是思维被洞悉感的症状表现。本题目答案为D。
    【考察重点】区分正常与异常的心理三原则的掌握【试题解析】区分正常与异常的心理活动的三项原则: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2.精神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性原则;3.个性的相对稳定性原则。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应,个体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与外界世界失去一致,必然不能被人理解。案例中李某听到有人议论自己、认为女生喜欢自己、认为有人要害自己,并拒绝去医院做检查,说明其对自身状态的错误反应,没有自知力,丧失主客观的一致性。本题目答案为ABCD。
    【考察重点】确定求助者的问题是否属于健康心理咨询的范围【试题解析】根据判断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可知求助者心理活动属于心理异常的范围,应及时转诊。本题目答案为B。
    【考察重点】咨询师的诊断能力【试题解析】根据前面的分析,本案例中对李某的初步诊断可能为精神病性问题。本题目答案为D。
    【考察重点】对求助者症状表现的把握【试题解析】在李某出现一些精神病性的反应后,班主任要求家长带李某看病,而李某认为“我才不去呢,我又没病”,对自己目前的状况不能客观评价,丧失自知力。本题目答案为BD。
    【考察重点】对咨询师工作范围的把握【试题解析】对李某的情况,咨询师可进行摄入性会谈,掌握更全面的资料,同时也可选用合适的心理测验对李某的精神病性症状进行评估。但因求助者问题已经超出心理咨询的范围,不能开展心理咨询,也不必确定咨询目标和制定咨询方案。本题目答案为AB。
    【考察重点】保密原则的运用【试题解析】根据咨询的保密原则,会谈内容不可透露给同学、邻居等无关人员。鉴于李某缺乏自知力的状况,咨询师应将初步诊断的结果透露给李某的家属,请家属安排转介治疗。本题目答案为ACD。
    【考察重点】对会谈法的掌握、运用【试题解析】在咨询过程中对会谈内容进行区分和鉴别,对制定心理咨询措施、方案十分重要。区分和鉴别包括三方面内容:1.要对求助者的会谈内容做程度上的区别。(轻、重)2.要区分情绪与行为。(情绪、行为)3.要对会谈内容的真伪进行鉴别。(真、假)题目答案为AC。

  • 第14题: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李某,男性,20岁,大学生。
    案例介绍:两个多月来,李某无明显诱因地逐渐出现敏感多疑,总觉得周围的男同学对自己有意见,并认为原因是一位漂亮的女同学喜欢自己,导致其他男同学嫉妒,进而对他有意见。近来,李某不论自己走到哪里,总能听见同学们在议论他。李某到班主任哪里反映情况,班主任经过调查,证实李某叙述的情况均不属实,因此要求家长带李某看病。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李某的一段对话。
    心理咨询师:你怎么知道同学们对你有意见呢?
    李某:我感觉到的啊!我同宿舍的一个同学因为对我有意见,有时都不在宿舍住,而且不管我走到哪里,总有人在议论我,他们对我有意见!
    心理咨询师:你怎么知道他们在议论你呢?
    李某:我听见的啊!他们一直说我配不上那个女生,也不知道怎的,我的想法他们都知道了,他们现在还想害我!
    心理咨询师:你怎么知道他们想害你?
    李某:有人告诉我的啊!我来这里的路上还听到有人和我说:“千万别回学校,有人要害你!”
    心理咨询师:如果家长带你去医院做检查,你愿意去吗?
    李某:我才不去呢,我又没病。

    心理咨询师与李某结束会谈后,不宜将初步诊断结果透露给李某的()。多选
    A:同学
    B:家属
    C:邻居
    D:老师

    答案:A,C,D
    解析:
    【考察重点】对精神病性症状的识别【试题解析】“幻觉”指没有相应的客观刺激时所出现的知觉体验。案例中求助者听到有人说“千万别回学校,有人要害你”是幻觉中幻听的症状。“妄想”是一种脱离现实的病理性思维。妄想的特点是:1.毫无根据;2.坚信不疑、不可动摇;3.自我卷入性。案例中求助者认为“我同宿舍的一个同学因为对我有意见,有时都不在宿舍住”,“不管我走到哪里,总有人在议论我,他们对我有意见”是“关系妄想”的表现。本案例中求助者症状没有涉及“意志增强”和“情感倒错”的内容,所以本题目答案为BC。
    【考察重点】对精神病性症状的识别【试题解析】“妄想”是一种脱离现实的病理性思维。案例中李某认为同宿舍同学回家住就是对他有意见,把现实中与己无关的事情认为与他本人有关系是关系妄想的主要表现,关系妄想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本题目答案为B。
    【考察重点】对精神病性症状的识别【试题解析】钟情妄想实际上是一种被钟情妄想,患者坚信某异性对自己产生了爱情,即使遭到对方的严词拒绝,也会认为对方是在考验自己对爱情的忠诚。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案例中李某认为一个漂亮女生喜欢自己,又听到男同学议论“一直说我配不上那个女生”,根据老师查证并不属实,表明李某可能是钟情妄想的症状表现。本题目答案为C。
    【考察重点】对精神病性症状的识别【试题解析】思维被洞悉感又称内心被揭露感,患者认为内心的想法或者本人及其家人之间的隐私,未经患者语言文字的表达,别人就知道了。案例中李某说“也不知道怎的,我的想法他们都知道了”,可能是思维被洞悉感的症状表现。本题目答案为D。
    【考察重点】区分正常与异常的心理三原则的掌握【试题解析】区分正常与异常的心理活动的三项原则: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2.精神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性原则;3.个性的相对稳定性原则。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应,个体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与外界世界失去一致,必然不能被人理解。案例中李某听到有人议论自己、认为女生喜欢自己、认为有人要害自己,并拒绝去医院做检查,说明其对自身状态的错误反应,没有自知力,丧失主客观的一致性。本题目答案为ABCD。
    【考察重点】确定求助者的问题是否属于健康心理咨询的范围【试题解析】根据判断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可知求助者心理活动属于心理异常的范围,应及时转诊。本题目答案为B。
    【考察重点】咨询师的诊断能力【试题解析】根据前面的分析,本案例中对李某的初步诊断可能为精神病性问题。本题目答案为D。
    【考察重点】对求助者症状表现的把握【试题解析】在李某出现一些精神病性的反应后,班主任要求家长带李某看病,而李某认为“我才不去呢,我又没病”,对自己目前的状况不能客观评价,丧失自知力。本题目答案为BD。
    【考察重点】对咨询师工作范围的把握【试题解析】对李某的情况,咨询师可进行摄入性会谈,掌握更全面的资料,同时也可选用合适的心理测验对李某的精神病性症状进行评估。但因求助者问题已经超出心理咨询的范围,不能开展心理咨询,也不必确定咨询目标和制定咨询方案。本题目答案为AB。
    【考察重点】保密原则的运用【试题解析】根据咨询的保密原则,会谈内容不可透露给同学、邻居等无关人员。鉴于李某缺乏自知力的状况,咨询师应将初步诊断的结果透露给李某的家属,请家属安排转介治疗。本题目答案为ACD。
    【考察重点】对会谈法的掌握、运用【试题解析】在咨询过程中对会谈内容进行区分和鉴别,对制定心理咨询措施、方案十分重要。区分和鉴别包括三方面内容:1.要对求助者的会谈内容做程度上的区别。(轻、重)2.要区分情绪与行为。(情绪、行为)3.要对会谈内容的真伪进行鉴别。(真、假)题目答案为AC。

  • 第15题: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李某,男性,20岁,大学生。
    案例介绍:两个多月来,李某无明显诱因地逐渐出现敏感多疑,总觉得周围的男同学对自己有意见,并认为原因是一位漂亮的女同学喜欢自己,导致其他男同学嫉妒,进而对他有意见。近来,李某不论自己走到哪里,总能听见同学们在议论他。李某到班主任哪里反映情况,班主任经过调查,证实李某叙述的情况均不属实,因此要求家长带李某看病。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李某的一段对话。
    心理咨询师:你怎么知道同学们对你有意见呢?
    李某:我感觉到的啊!我同宿舍的一个同学因为对我有意见,有时都不在宿舍住,而且不管我走到哪里,总有人在议论我,他们对我有意见!
    心理咨询师:你怎么知道他们在议论你呢?
    李某:我听见的啊!他们一直说我配不上那个女生,也不知道怎的,我的想法他们都知道了,他们现在还想害我!
    心理咨询师:你怎么知道他们想害你?
    李某:有人告诉我的啊!我来这里的路上还听到有人和我说:“千万别回学校,有人要害你!”
    心理咨询师:如果家长带你去医院做检查,你愿意去吗?
    李某:我才不去呢,我又没病。

    李某认为同宿舍同学回家住就是对他有意见,提示其可能存在()。单选
    A:嫉妒妄想
    B:关系妄想
    C:钟情妄想
    D:被害妄想

    答案:B
    解析:
    【考察重点】对精神病性症状的识别【试题解析】“幻觉”指没有相应的客观刺激时所出现的知觉体验。案例中求助者听到有人说“千万别回学校,有人要害你”是幻觉中幻听的症状。“妄想”是一种脱离现实的病理性思维。妄想的特点是:1.毫无根据;2.坚信不疑、不可动摇;3.自我卷入性。案例中求助者认为“我同宿舍的一个同学因为对我有意见,有时都不在宿舍住”,“不管我走到哪里,总有人在议论我,他们对我有意见”是“关系妄想”的表现。本案例中求助者症状没有涉及“意志增强”和“情感倒错”的内容,所以本题目答案为BC。
    【考察重点】对精神病性症状的识别【试题解析】“妄想”是一种脱离现实的病理性思维。案例中李某认为同宿舍同学回家住就是对他有意见,把现实中与己无关的事情认为与他本人有关系是关系妄想的主要表现,关系妄想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本题目答案为B。
    【考察重点】对精神病性症状的识别【试题解析】钟情妄想实际上是一种被钟情妄想,患者坚信某异性对自己产生了爱情,即使遭到对方的严词拒绝,也会认为对方是在考验自己对爱情的忠诚。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案例中李某认为一个漂亮女生喜欢自己,又听到男同学议论“一直说我配不上那个女生”,根据老师查证并不属实,表明李某可能是钟情妄想的症状表现。本题目答案为C。
    【考察重点】对精神病性症状的识别【试题解析】思维被洞悉感又称内心被揭露感,患者认为内心的想法或者本人及其家人之间的隐私,未经患者语言文字的表达,别人就知道了。案例中李某说“也不知道怎的,我的想法他们都知道了”,可能是思维被洞悉感的症状表现。本题目答案为D。
    【考察重点】区分正常与异常的心理三原则的掌握【试题解析】区分正常与异常的心理活动的三项原则: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2.精神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性原则;3.个性的相对稳定性原则。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应,个体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与外界世界失去一致,必然不能被人理解。案例中李某听到有人议论自己、认为女生喜欢自己、认为有人要害自己,并拒绝去医院做检查,说明其对自身状态的错误反应,没有自知力,丧失主客观的一致性。本题目答案为ABCD。
    【考察重点】确定求助者的问题是否属于健康心理咨询的范围【试题解析】根据判断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可知求助者心理活动属于心理异常的范围,应及时转诊。本题目答案为B。
    【考察重点】咨询师的诊断能力【试题解析】根据前面的分析,本案例中对李某的初步诊断可能为精神病性问题。本题目答案为D。
    【考察重点】对求助者症状表现的把握【试题解析】在李某出现一些精神病性的反应后,班主任要求家长带李某看病,而李某认为“我才不去呢,我又没病”,对自己目前的状况不能客观评价,丧失自知力。本题目答案为BD。
    【考察重点】对咨询师工作范围的把握【试题解析】对李某的情况,咨询师可进行摄入性会谈,掌握更全面的资料,同时也可选用合适的心理测验对李某的精神病性症状进行评估。但因求助者问题已经超出心理咨询的范围,不能开展心理咨询,也不必确定咨询目标和制定咨询方案。本题目答案为AB。
    【考察重点】保密原则的运用【试题解析】根据咨询的保密原则,会谈内容不可透露给同学、邻居等无关人员。鉴于李某缺乏自知力的状况,咨询师应将初步诊断的结果透露给李某的家属,请家属安排转介治疗。本题目答案为ACD。
    【考察重点】对会谈法的掌握、运用【试题解析】在咨询过程中对会谈内容进行区分和鉴别,对制定心理咨询措施、方案十分重要。区分和鉴别包括三方面内容:1.要对求助者的会谈内容做程度上的区别。(轻、重)2.要区分情绪与行为。(情绪、行为)3.要对会谈内容的真伪进行鉴别。(真、假)题目答案为AC。

  • 第16题:

    案例八:
    一般资料:李某,男性,20岁,大学生。
    案例介绍:两个多月来,李某无明显诱因地逐渐出现敏感多疑,总觉得周围的男同学对自己有意见,并认为原因是一位漂亮的女同学喜欢自己,导致其他男同学妒嫉,进而对他有意见。近来,李某不论自己走到哪里,总能听见同学们在议论他。李某到班主任那里反映情况,班主任经过调查证实李某叙述的情况均不属实,因此要求家长带李某看病。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李某的一段对话:
    心理咨询师:你怎么知道同学们对你有意见呢?
    李某:我感觉到的啊!我同宿舍的一个同学因为对我有意见,有时都不在宿舍住。而且不管我走到哪里,总有人在议论我,他们对我有意见!
    心理咨询师:你怎么知道他们在议论你呢?
    李某:我听见的啊!他们一直说我配不上那个女生。也不知道怎地,我的想法他们都知道了。他们现在还想害我!
    心理咨询师:你怎么知道他们想害你?
    李某:有人告诉我的啊!我来这里的路上还听到有人和我说“千万别回学校,有人要害你!”。
    心理咨询师:如果家长带你去医院做检查,你愿意去吗?
    李某:我才不去呢,我又没病。

    心理咨询师与李某结束会谈后,不宜将初步诊断结果透露给李某()。多选

    A. 同学
    B. 家属
    C. 邻居
    D. 本人

    答案:A,C,D
    解析:
    知识点: 心理诊断技能 /心理评估
    将李某精神分裂症的初步诊断告知家属,以便其能更好地监护患者。不能告知邻居、同事,要为患者保密,否则会造成邻居和同事之间歧视患者。告知其本人意义也不大,因为其以无自知力,不会相信。

  • 第17题:

    某园中班正在进行美术活动,教师坐在椅子上逐一叫小朋友的名字,小朋友们排队到老师手中接过铅笔、画纸、油画棒,直到所有的幼儿领好,老师才开始讲解示范。教师的教育行为导致了集体活动中的幼儿的()

    • A、积极应对
    • B、被动参与
    • C、消极等待
    • D、显性浪费

    正确答案:C

  • 第18题:

    问答题
    在美术活动中,幼儿都很用心地在作画、涂色,我来回巡视给个别幼儿辅导,突然张雨轩大声地喊我:“老师,我向李浩然借油画棒,他不借给我!”任凭张雨轩怎么说,李浩然就是不借,牢牢地看着自己的油画棒。这时我上前,问张雨轩:“你的油画棒呢?”她说昨天带回家忘记带来了,我又问李浩然小朋友:“你为什么不愿意借给她油画棒啊?你们坐在一张桌子旁,应该是好朋友啊,好朋友要互相帮助、互相关心是不是啊?她借用一下就还给你,好不好?”李浩然不看我,低着头说:“我爷爷说我的油画棒不给别人用!”我当时头就有点儿懵,耐心地坐在他旁边和他好好地说:“爷爷这样说是希望你要保管好自己的东西。你想想如果今天你没有带油画棒来画画,你是不是也希望她能借给你用一用呢?老师也记得你上次还借用过别的小朋友的水彩笔呢!有好的东西要懂得和别人分享。”张雨轩在旁边急着说:“小朋友要互相帮助、团结友爱,老师对不对?”他这才不情愿地把油画棒借给张雨轩用,而且不准她自己从盒里拿油画棒,张雨轩用完后,很有礼貌地对着李浩然说:“谢谢。”分析以上材料中李浩然小朋友性格特点的成因,谈谈幼儿教师应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合作和分享意识。

    正确答案: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的社会态度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活动中。”在幼儿园阶段,帮助幼儿提高了解他人情感和需要的能力,教育和培养幼儿良好的合作和分享意识是至关重要的。
    上述材料中,李浩然小朋友是个缺乏合作能力、分享意识的孩子。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点:
    (1)被溺爱的独生子女,在家庭这个小集体中是“掌中宝”,所有人都围着他转,形成一种很强的自我中心意识,养成“独占”“独享”的习惯,待到要融入幼儿园这个大集体时,他很自然地表现出家里养成的行为习惯,不能与同伴友好相处,体现出缺乏合作能力、分享意识。
    (2)老一辈的教育理念的偏差,忽视对幼儿合作能力、分享意识的培养,甚至误导幼儿这方面能力的正常发展。
    幼儿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培养幼儿的合作与分享意识:
    (1)结合幼儿园教育活动培养幼儿合作与分享的意识。幼儿园教育活动中隐藏了很多“合作与分享”的教育契机,幼儿教师要抓住这些教育契机,使主题活动与培养幼儿“合作与分享”意识紧密结合。
    (2)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培养幼儿合作与分享意识。比如,组织幼儿为灾区同
    胞献爱心活动。
    (3)结合社区活动,体验合作与分享的多样性。幼儿教师要经常组织一些适合幼儿园孩子参加的社会活动,让孩子们与同伴之外的人群建立合作关系,体验合作与分享的多样性。
    (4)取得家长支持,共同培养孩子合作与分享意识。利用节假日组织家长、孩子一起进行活动,能够增强家长、教师与孩子之间的感情,分享成功的喜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单选题
    男:我昨天晚上又看见你爸爸跟老李在一起喝酒了,你说说他啊!女:还是你来说吧,我说了多少遍了,全当耳旁风。问:女的为什么让男的说?
    A

    她爸爸的耳朵不好

    B

    爸爸不听女的的话

    C

    她爸爸耳边有风

    D

    男的也喜欢喝酒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一节美术活动结束了,每个小朋友都交上了自己的作品,今天画的内容是“冬天”这个主题意愿画,我又像往常一样,在美术课最后环节评价幼儿的作品,我把幼儿的一大堆作品放到自己的脚跟前,然后一张一张地评价幼儿的作品,这时,我拿出李怡旋小朋友的作品,一个劲地表扬她画得好看:“瞧,旋旋的画画得多漂亮呀,画中有一个雪人,旁边还有小朋友在堆雪人呢,你看还有座房子,屋顶白白的……”夸完了她的作品后,我看到俞斌斌小朋友的画一点也不像冬天的雪景,画面中没有雪人,就画一座简简单单的房子,我看见了他的作品,就把怡旋的作品和斌斌的作品一起拿起来对比:“你们看,斌斌画的就没有怡旋好……”接下来班级里有好几个小朋友画得都不好,我就拿画得好的小朋友的作品与之比较。在逐个评价完幼儿的作品之后,我把画得好的作品挂上了主题墙,画得不好的作品就没有挂出来。在我上完美术课的第二天,班级里俞斌斌小朋友的妈妈过来跟我说斌斌昨天回家心情很不好,他说老师没有把他的作品挂出来,还说老师说他画得比某某小朋友难看。我听了他妈妈的话后,心里很不是滋味,我在想:是不是我做错了什么?于是我回家认真翻看怎样评价幼儿作品的书籍,去网站搜索相关资料,看了这些,还真让我受益匪浅,同时我为我的那天的做法感到后悔。通过以上案例中教师的做法分析,评价幼儿作品时应注意哪些方面。

    正确答案: 在评价幼儿作品的过程中,不要将幼儿的作品与其他同伴比较:“瞧瞧你画得不如某某小朋友好。”这样只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教师评价时应该把幼儿的自身作为重点进行“纵向比较”,肯定他的进步,也就是说,在评价幼儿的作品时,要看看他是不是比以前进步了。如从绘画的态度、创造力等方面综合去评价。幼儿要自己跟自己比。在孩子看来,老师把他的画展示在主题墙,就是对他的肯定,也是一种鼓励。如果老师把大家的画都展示出来,唯独没有他的,孩子就会想:“为什么不展示出我的画?是不是我画得不好啊?是不是老师不喜欢我呀?”种种想法会困扰着幼儿,会让幼儿闷闷不乐,长此以往,就会打击孩子对绘画的积极性,甚至会使得有些孩子变得抑郁、自卑,所以老师应该给每个孩子展示画的机会,体现对孩子的尊重和平等对待。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男:你的行李这么多啊,要不要我帮你?女:我自己来吧。问:女的是什么意思?
    A

    她觉得行李不多

    B

    想让男的帮她

    C

    不要男的帮忙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在美术活动中,幼儿都很用心地在作画、涂色,我来回巡视给个别幼儿辅导。突然张雨轩大声喊:“老师,我向李浩然借油画棒,他不借给我。”任凭张雨轩怎么说,李浩然就是不借,牢牢地看着自己的油画棒。这时我上前,问张雨轩:“你的油画棒呢?”她说昨天带回家忘记带来了,我又问李浩然:“你为什么不愿意借给她油画棒啊?你们坐在一张桌子旁,应该是好朋友啊,好朋友要互相帮助、互相关心,是不是啊?她借用一下就还给你,好不好?”李浩然不看我,低着头说:“我爷爷说我的油画棒不给别人用!”于是我地坐在他旁边耐心地跟他说:“爷爷这样说是希望你要保管好自己的东西。你想想如果今天你没有带油画棒,你是不是也希望她能借给你用一用呢?老师也记得你上次还借用过别的小朋友的水彩笔呢!有好的东西要懂得和别人分享。”张雨轩在旁边急着说:“小朋友要互相帮助、团结友爱!老师,对不对?”李浩然这才不情愿地把油画棒借给张雨轩用,而且不准她自己从盆里拿油画棒,张雨轩用完后,很有礼貌地对李浩然说谢谢。问题:分析李浩然性格特点的成因,谈谈幼儿园教师应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合作和分享意识。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女:今天你去幼儿园接女儿吧,我今天晚上加班。男:可是今晚我也要加班啊!女:那怎么办啊?男:我让朋友帮咱们去接一下吧。问:他们是什么关系?
    A

    朋友

    B

    夫妻

    C

    同事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