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分析下面谱例。要求:(1)说明调式调性。(2分)(2)划分乐句,并画出结构图式,标明小节数。(6分)(3)简要说明乐句间的关系,以及乐句自身的特点。(7分)

题目
分析下面谱例。

要求:

(1)说明调式调性。(2分)

(2)划分乐句,并画出结构图式,标明小节数。(6分)

(3)简要说明乐句间的关系,以及乐句自身的特点。(7分)


相似考题
更多“分析下面谱例。 ”相关问题
  • 第1题:

    下面谱例的曲作者是( )。

    A.冼星海
    B.任光
    C.贺绿汀
    D.聂耳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对谱例的认识。该旋律是《黄河颂》,选自大型合唱作品《黄河大合唱》,曲作者冼星海,词作者光未然。《黄河大合唱》共八个乐章,包括《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其中《黄河颂》是第二乐章。

    A项:冼星海,一生创作了四部大合唱作品,有《黄河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生产运动大合唱》《牺盟大合唱》。与题干相符,当选。

    B项:任光是30年代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的代表之一,其作品有《打回老家去》《渔光曲》《彩云追月》。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贺绿汀是30年代后期的作曲家,代表作品有《牧童短笛》《摇篮曲》《天涯歌女》《四季歌》等。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聂耳是我国30年代的抗日救亡歌咏运动代表之一,也是国歌的作者,代表作品有《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卖报歌》《金蛇狂舞》等。与题干不符,排除。

  • 第2题:

    分析下面谱例。

    要求:

    (1)标明调式调性。(2分)

    (2)写出曲式结构名称。(10分)

    (3)说明歌曲 17~22 小节在旋律方面的主要特征。(3分)


    答案:
    解析:
    本题共三问。(1)第一问考查调式调性。通过视唱旋律不难发现这是西洋调式,有两个升号,尾音落在 D 上,没有临时变化音,由此判断是D自然大调。(2)第二问要求写出曲式结构名称。该谱例是一个再现单二部曲式,1~16 小节为A段,17~31 小节为B段。(3)第三问追问 17~22 小节的旋律特点。考生可以从旋律发展手法和旋律走向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 第3题:

    与下面谱例相同的调性是( )。



    答案:C
    解析:
    知识点:调式分析。第一看调号,是

    大调的调号。第二看尾音,落在C上。第三看调号与尾音的关系,两者之间为小三度,属于关系大小调。第四,根据主音(尾音)排音列,可以发现中间出现了增二度音程,而增二度音程是c和声小调中的特性音程。因此,为c和声小调。

    A、B、D三项:均与题干不符,排除。

  • 第4题:

    下面谱例出自(  )



    A.《刘胡兰》

    B.《刘三姐》

    C.《江姐》

    D.《兄妹开荒》

    答案:B
    解析:
    谱例是歌剧《刘三姐》中的选曲。

  • 第5题:

    分析下面的谱例。
    云中的城堡




    要求:
    (l)画出结构图示,写出乐曲的结构名称。(10分)
    (2)简要说明乐曲的节拍特点和调式特点。(5分)


    答案:
    解析:
    (1)乐曲是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结构图示:



    155 -拍,再现句拍子与A乐段拍子形式相同。
    调式特点:本乐曲为a小调,A乐段以a和声小调形式出现,以a自然小调结束;B乐段的c乐句转入F大调,再现句与A乐段曲式结构相同,最终乐曲以a自然小调结束全曲
    四、教学设计题

  • 第6题:

    分析下面谱例的调式为( )。

    A.e自然小调
    B.G和声小调
    C.E和声大调
    D.e和声小调

    答案:D
    解析:
    该谱例的调号为一个升号,由此可知为G大调或e小调。尾音结束在3上,因此为e小调。谱例中的2都升高了,在e小调中为升高第七级,所以为e和声小调。综上,D选项正确。

    故正确答案是D项。

  • 第7题:

    分析下面谱例。
    要求:(1)谱例中的旋律一共出现几对模进关系分别是哪几对
    (2)此段旋律中,音乐的对比主要体现在哪方面


    答案:
    解析:
    (1)此旋律中一共出现两对模进关系,分别是①1—4小节与5—8小节,属于上行三度模进关系;②第9小节与第10小节,属于下行二度模进关系。 (2)这段旋律中音乐的对比主要体现在音区对比,这段旋律运用的是利用不同音区,使音乐产生对比的手法。这种手法常用于句和旬之间,有时也用在段和段之间,由于音区不同,可以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

  • 第8题:

    分析下面的谱例
    要求:
    (1)说明该曲的调式调性
    (2)画出结构图示
    (3)说明该片段的曲式结构
    (4)简要说明声部之间的关系
    (谱例略——红河谷(片段)器乐合奏加拿大民歌周仲康配器)


    答案:
    解析:
    (1)bB大调。 (2)歌曲旋律曲式结构:



    (3)歌曲由两个乐句构成,每个乐句由两个乐节构成。两个乐句节奏相同,旋律以级进
    为基础,在句法上采用一问一答、前后呼应的手法,第一乐句为半终止收束,第二乐句为完全终止收束。
    (4)该器乐合奏曲中三个声部旋律节奏互相依托,配合演奏中生动形象的展现了红河谷
    人民展望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 第9题:

    分析下面谱例的调式为( )。

    A.B自然大调
    B.g自然小调
    C.B宫加清角
    D.D徵加变宫

    答案:C
    解析:
    哼唱旋律得知为名族调式,排列音阶为7#1#23#4#5,7为宫音,3为清角,故这条旋律为B宫加清角。综上,C选项正确。

    故正确答案是C项。

  • 第10题:

    下面谱例2对谱例1中的旋律片段进行了哪种变奏?( )

    A.扩大
    B.缩小
    C.加花
    D.倒影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对旋律发展手法的运算。题干中,旋律2的骨干音来源于旋律1,但在旋律1的基础上进行了加花变形。C项正确。

    A项:扩大是将原有节奏进行时值上的扩张,如八分音符变四分音符。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缩小是将原有节奏进行时值上的紧缩,如四分音符变八分音符。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倒影是以某音为轴线,上下方旋律形成倒影,如345和321。与题干不符,排除。

  • 第11题:

    分析下面谱例。

    要求:

    (1)谱例中的旋律一共出现几对模进关系?分别是哪几对? (10分)

    (2)此段旋律中,音乐的对比主要体现在哪方面? (5分)


    答案:
    解析:
    本题目共两问,内容都是围绕复调发展手法展开的。(1)第一问是分析并列举旋律中的模进关系,如1234和2345就属于模进,并且是上行二度模进关系的代表。因此,这一问只需要仔细观察谱例,细心梳理出模进的旋律即可。(2)第二问考察的是考生对于对比手法的理解,简单来说,一旦乐谱中出现了与之前旋律完全不同的主题,那么这样就形成了对比,通常对比类乐剧可以出现在四句类乐段的第三句,或乐曲的高潮部分等。

  • 第12题:

    下面谱例的指挥图示是( )




    答案: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下面谱例是哪种演奏形式的乐谱?( )



    答案:D
    解析:
    知识点:对西洋器乐体裁演奏的了解。

    根据所给谱例音乐风格可以判断出为西洋器乐体裁演奏,谱例中花括号谱表中是一种两手同时弹奏的乐器,由此可判断出包含了钢琴。

  • 第14题:

    分析下面谱例。
    要求:
    (1)说明调式调性
    (2)划分乐句,并画出结构图式,标明小节数。
    (3)简要说明乐句间的关系,以及乐句自身的特点。


    答案:
    解析:
    (1)D自然大调。 (2)前4小节一个乐句,后4小节一个乐句。

    (3)该旋律片段由两个乐句构成,第二个乐句重复第一个乐句的前半部分,两个乐句是同头换尾的形式展开,属于平行乐段。该曲为D大调l2/8拍,节奏为中速,该旋律为弱起小节,旋律的进行是级进与同音反复相交替,为一部曲式。

  • 第15题:

    为下面谱例的旋律编创乐段。
    要求:(1)将下面谱例的旋律改写为3/4拍的摇篮曲,可以改变时值,是否弱起均可。
    (2)为改写后的摇篮曲标明合适的速度和表情记号。


    答案:
    解析:

  • 第16题:

    分析下面的谱例。
    要求:
    (1)分析调式调性。(5分)
    (2)简要说明乐曲的节拍特点。(5分)
    (3)写出旋律的曲作者,并列举几部其他作品。(5分)


    答案:
    解析:
    (1)e自然小调。 (2)旋律为3/8拍.充满活力,生动地展示出生活在东欧地区的斯拉夫人民美好的生活情趣和热情奔放的民族性格。
    (3)曲作者是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代表作有:《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Op.95)、《大提琴协奏曲》(Op.104)、钢琴曲《幽默曲》(Op.101—7)。

  • 第17题:

    下面谱例中的全音阶所缺的音是( )。



    答案:B
    解析:

  • 第18题:

    分析下面谱例。

    要求:

    (1)标明调式调性。(4分)

    (2)写出曲式结构名称。(6分)

    (3)说明不同段落之间在哪些方面有对比。(5分)


    答案:
    解析:
    本题共三问。(1)第一问考查调式调性。视唱旋律不难发现这是西洋调式,前半部分没有调号,尾音落在E和A上,结合临时变化音

    可以判断这是a和声小调;后半部分临时变化音增多——3 个#号,尾音落在A上,可以判断这是A自然大调。(2)第二问要求写出曲式结构名称。谱例中 1~17 小节是第一段,18~30 小节为第二段,是一个不带再现(并列)单二部曲式。(3)第三问要求说明不同段落之间在哪些方面有对比。两段音乐在调性、速度、音区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

  • 第19题:

    分析下面的谱例。
    要求:
    (1)画出下谱例的曲式结构图。(5分)
    (2)简要说明乐曲的特点。(5分)
    (3)分析该歌曲曲式结构。(5分)
    我的金色阿勒泰



    答案:
    解析:
    (1)



    (2)这首歌歌颂了阿勒泰的群山及群山下的草原牧场,歌颂了阿勒泰的自然风光.也表现了哈萨克人民热爱家乡的纯朴感情。
    (3)歌曲为三乐旬结构,歌曲中的一个乐句跨两个词句非常有代表性。歌曲中的“7”具有非常鲜明的民族色彩和地方特色,凸显哈萨克民歌在曲式结构上的民族特征。

  • 第20题:

    为下面谱例的歌曲编配伴奏。
    要求: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和节奏型,为下面谱例歌曲选段编配固定音型的伴奏,表现骏马疾驰的效果。与节奏稳定的旋律形成对比。


    答案:
    解析:

  • 第21题:

    下面谱例的调式是( )




    答案:C
    解析:

  • 第22题:

    下面谱例是今人翻译的宋代姜夔创作的词调音乐《杏花天影》,其原谱是由哪种记谱法记录的()



    A.俗字谱

    B.律吕字谱

    C.古琴减字谱

    D.简谱

    答案:A
    解析:
    姜夔的《白石道人歌曲》包括了《扬州慢》《杏花天影》等作品,这些作品均以宋俗字谱记谱。

  • 第23题:

    分析歌曲《雪绒花》谱例,写出:
    (1)调式调性。
    (2)曲式结构。
    (3)旋律特点。


    答案:
    解析:
    (1)歌曲为C自然大调。 (2)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

    (3)《雪绒花》是美国音乐电影《音乐之声》中的插曲,歌曲优美、舒缓、轻柔,通过对雪绒花的赞美抒发了主人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采用四三拍子和中等的速度,就决定了它的格调优雅恬静,情绪没有较大的起伏,歌曲通过对雪绒花的赞美,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寄托了主人公对亲人、对祖国深深的祝福。第一乐段由两个平行的乐句组成,第二乐段也包含两个乐句,其中第二乐句是第一乐段的原乐句的再现。第一乐段舒展而婉转的旋律是对雪绒花的赞颂。第二乐段与第一乐段形成对比,后又再现第一乐段的音调与节奏,使两个乐段既统一又有对比。最后四小节是全歌的高潮,也是歌曲的点题——为我祖国祝福吧!

  • 第24题:

    分析下面的谱例。
    要求:(1)判断调式调性。(2分)
    (2)画出曲式结构图并标明小节数。(5分)
    (3)说明乐句间主要的结构特点。(5分)
    (4)分析歌曲旋律音调上的特点。(3分)



    答案:
    解析:
    (1)e自然小调转G自然大调转e自然小调(2)曲式结构图为:



    (3)特点:从整体的曲式结构上来看此乐段为五乐句乐段,前四小节为a部分是第一乐句.其中第二乐句(5-8小节)和第四乐句(13—16小节)是对第一乐句进行了扩充从而形成。b部分(5~8小节)作为新材料出现在乐曲的中间部分,也是此乐段的高潮部分,充分体现了a+a1+b+a2+a3,对称五乐句乐段的结构特点。
    (4)特点:①歌曲旋律整体以4/4拍为节奏,以四分音符、四分附点音符以及八分音符为主要构成织体。②音乐旋律简洁明快、音乐线条流畅优美,恰似一只百灵鸟在飞翔中引吭高歌的场面。③第2小节出现了此乐段采用最多的音乐织体构成形式:四分附点音符紧接两个十六分音符的音乐织体。这种特殊的构成形式在此乐段中共出现了六次之多,这一节奏型表现出了百灵鸟展翅高飞时啼鸣的韵律。④在此乐段的第11小节中出现了临时变化音还原f2,这个乐句也是此乐段的主题高潮呈现部分,此处还原f2的出现改变,在作曲技巧上改变了主音阶的走向,修饰了单一调式的反复化和枯燥化.突出增强了旋律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