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下面谱例中的作者属于西方音乐史中(  )时期的代表人物。A.巴洛克B.古典主义C.浪漫主义D.表现主义

题目
下面谱例中的作者属于西方音乐史中(  )时期的代表人物。



A.巴洛克

B.古典主义

C.浪漫主义

D.表现主义

相似考题
更多“下面谱例中的作者属于西方音乐史中(  )时期的代表人物。 ”相关问题
  • 第1题:

    与下面谱例相同的调性是( )。



    答案:C
    解析:
    知识点:调式分析。第一看调号,是

    大调的调号。第二看尾音,落在C上。第三看调号与尾音的关系,两者之间为小三度,属于关系大小调。第四,根据主音(尾音)排音列,可以发现中间出现了增二度音程,而增二度音程是c和声小调中的特性音程。因此,为c和声小调。

    A、B、D三项:均与题干不符,排除。

  • 第2题:

    下面谱例的曲作者是( )

    A. 黄自
    B. 赵元任
    C. 沈心工
    D. 李叔同

    答案:D
    解析:
    从谱例上的诗词可知,这是李叔同作曲的《春游》。《春游》是中国近代最早的一首三部合唱曲。A项,黄自的代表作品有清唱剧《长恨歌》,是中国的第一部清唱剧;B项,赵元任的代表作品是艺术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C项,沈心工是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主要作品有《体操-----a兵操》《革命必先革人心》等。

  • 第3题:

    下列谱例中属于和声连接法的是()。


    答案:C
    解析:
    两个和弦连接时,将和弦中的共同音保持在相同的声部内,叫作和声连接法。没有共同音保持或者两个和弦连接时虽有共同音但不保持在同一声部,称为旋律连接法。C选项中E、G保持在相同声部属于和声连接法,A、B、D选项都属于旋律连接法。

  • 第4题:

    下面谱例中,音乐动机的发展手法是()。



    A.重复

    B.模进

    C.模仿

    D.对比

    答案:B
    解析:
    该作品后两小节是前两小节的二度模进。

  • 第5题:

    下面谱例中的旋律线走向属于哪种类别?( )

    A.正弧线型
    B.倒弧线型
    C.上下锯齿型
    D.直线型

    答案:C
    解析:
    知识点:旋律走向。题干中的旋律可以用线条降符头联系起来形成一条旋律线,效果是曲折的上下锯齿型,C项正确。

    A、B、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 第6题:

    从下面谱例中的旋律及歌词判断,该曲属于哪种体裁( )



    A.蒙古长调 B.甘肃花儿
    C.侗族大歌 D.福建采茶调


    答案:B
    解析:
    谱例是甘肃花儿《下四川》的音乐片段

  • 第7题:

    下面谱例的曲作者是(  )(易错)

    A.黄自
    B.赵元任
    C.沈心工
    D.李叔同

    答案:D
    解析:
    演唱谱例可知,这是李叔同作曲的《春游》,《春游》是中国近代最早的一首三部合唱曲。

  • 第8题:

    下面谱例2对谱例1中的旋律片段进行了哪种变奏?( )

    A.扩大
    B.缩小
    C.加花
    D.倒影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对旋律发展手法的运算。题干中,旋律2的骨干音来源于旋律1,但在旋律1的基础上进行了加花变形。C项正确。

    A项:扩大是将原有节奏进行时值上的扩张,如八分音符变四分音符。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缩小是将原有节奏进行时值上的紧缩,如四分音符变八分音符。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倒影是以某音为轴线,上下方旋律形成倒影,如345和321。与题干不符,排除。

  • 第9题:

    下面谱例出自巴洛克时期的作品,它是哪种声乐体裁?( )

    A.法国尚松
    B.众赞歌
    C.意大利牧歌
    D.奥尔加农

    答案:B
    解析:
    知识点:对巴洛克声乐体裁的认识。题干中的谱例是一个多声部的复调音乐,其节奏规整有序,旋律进行整体平稳,由此判断属于宗教复调音乐。

    A 项:法国尚松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复调世俗歌曲。与题干不符,排除。

    B 项:众赞歌是巴洛克时期的一种基督教会众人合唱的赞颂诗歌,也叫赞美诗。与题干相符,当选。

    C 项:意大利牧歌是巴洛克时期最有影响力的世俗音乐形式。与题干不符,排除。

    D 项:奥尔加农是中世纪最早的一种复调音乐。与题干不符,排除。

  • 第10题:

    下面谱例中变化音程的数量是( )



    答案:C
    解析:

  • 第11题:

    下面谱例属于我国民间音乐中的哪个歌种? ( )

    A.花儿
    B.信天游
    C.采茶歌
    D.长调

    答案:B
    解析:
    题目中涉及的选项内容是民间歌曲当中的山歌及小调的分类,并能够识曲辨别。本首乐曲旋律是《脚夫调》、汉族民歌,这是一首陕北信天游。

    A项:“花儿”是广泛流行于我国青海、甘肃、宁夏、新疆、西藏等西部省区的民歌,被誉为大西北之魂,是国家级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信天游是流传在我国西北广大地区的一种民歌形式。信天游唱词一般为两句体,上句起兴作比,下句点题,基本上是即兴之作。这些口语化的诗句,语出惊人,形象生动,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其内容主要以反映爱情、婚姻,反抗压迫,争取自由为主。与题干相符,当选。

    C项:采茶歌是湖北省、江西省赣南山区盛行的汉族民曲。其演唱形式比较简单,先是一人干唱,无伴奏,后来发展成为以竹击节,一唱众和的“十二月采茶歌”的联唱形式。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在用蒙古语歌唱,其节奏舒缓自由,字少腔长,且因地区不同而风格各异。锡林郭勒草原的长调民歌,声音嘹亮悠长,流行有《小黄马》、《走马》等。与题干不符,排除。

  • 第12题:

    下面谱例的指挥图示是( )




    答案: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下面谱例中的记谱法在哪一个时期使用?( )

    A.中世纪
    B.巴洛克时期
    C.19世纪
    D.20世纪

    答案:D
    解析:
    知识点: 20 世纪的音乐形式。谱例呈现的是 20 世纪作曲家的创新思维记谱,他们打破了传统五线谱的限制,可以在乐谱上进行自由标记,追求夸张、极端、变形的音乐形态。

  • 第14题:

    下面谱例中的全音阶所缺的音是( )。



    答案:B
    解析:

  • 第15题:

    下面谱例中旋律的调式是( )




    A.宫调式???
    B.羽调式
    C.小调式???
    D.大调式

    答案:D
    解析:
    贝多芬《命运》足交响曲,鲍罗丁《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是交响音画,舒伯特《鳟鱼》是艺术歌曲,维瓦尔第《四季》是小提琴协奏曲。
    @##

  • 第16题:

    分析下面谱例。
    要求:(1)谱例中的旋律一共出现几对模进关系分别是哪几对
    (2)此段旋律中,音乐的对比主要体现在哪方面


    答案:
    解析:
    (1)此旋律中一共出现两对模进关系,分别是①1—4小节与5—8小节,属于上行三度模进关系;②第9小节与第10小节,属于下行二度模进关系。 (2)这段旋律中音乐的对比主要体现在音区对比,这段旋律运用的是利用不同音区,使音乐产生对比的手法。这种手法常用于句和旬之间,有时也用在段和段之间,由于音区不同,可以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

  • 第17题:

    下面谱例中,两个声部的关系是( )。

    A.对比

    B.模仿

    C.重复

    D.模进

    答案:A
    解析:
    谱子中的两个声部多用三、六、五、八度对位原则进行创作,此外两个声部在旋律和节奏上均有对比,因此为对比关系。

  • 第18题:

    下面谱例中的唱腔属于哪种地方戏曲( )

    A.花鼓戏

    B.秦腔

    C.越剧

    D.豫剧

    答案:D
    解析:
    谱例旋律片段为豫剧《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

  • 第19题:

    下面谱例的调式是( )




    答案:C
    解析:

  • 第20题:

    下面谱例属于我国民问音乐中的哪个歌种( )



    A.化儿

    B.信天游

    C.采茶歌

    D.长调

    答案:B
    解析:
    旋律为陕西民歌《脚夫调》,是流传在陕西北部的一首信天游。

  • 第21题:

    下面谱例中,密集排列的和弦有( )个。

    A.1
    B.2
    C.3
    D.4

    答案:A
    解析:
    知识点:四部和声排列法的判断。在四部和声中,和弦的排列指和弦在纵向写作时各个声部之间的音程距离关系。目前和弦的排列有两种方法:密集排列法与开放排列法。其中,上方三个声部中每一对相邻声部(高音部与中音部,中音部与次中音部)之间的距离是三度或四度,叫密集排列法;而上方三个声部中相邻声部的距离是五度、六度或八度,叫开放排列法。观察题干共四小节,第一小节上三声部S-A声部为6度,A-T声部为5度,属于开放排列;第二小节上三声部S-A声部为6度,A-T声部为5度,属于开放排列;第三小节上三声部S-A声部为4度,A-T声部为3度,属于密集排列;第四小节上三声部S-A声部为6度,A-T声部为6度,属于开放排列。因此,题干中属于密集排列的和弦只有第三小节1个。A项正确。

    B、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 第22题:

    分析下面谱例。

    要求:

    (1)谱例中的旋律一共出现几对模进关系?分别是哪几对? (10分)

    (2)此段旋律中,音乐的对比主要体现在哪方面? (5分)


    答案:
    解析:
    本题目共两问,内容都是围绕复调发展手法展开的。(1)第一问是分析并列举旋律中的模进关系,如1234和2345就属于模进,并且是上行二度模进关系的代表。因此,这一问只需要仔细观察谱例,细心梳理出模进的旋律即可。(2)第二问考察的是考生对于对比手法的理解,简单来说,一旦乐谱中出现了与之前旋律完全不同的主题,那么这样就形成了对比,通常对比类乐剧可以出现在四句类乐段的第三句,或乐曲的高潮部分等。

  • 第23题:

    下面谱例中的旋律片段的作者是(  )



    A.海顿

    B.莫扎特

    C.贝多芬

    D.肖邦

    答案:A
    解析:
    谱例旋律是海顿《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的第二乐章中的旋律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