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高中历史《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一、考题回顾

题目
高中历史《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一、考题回顾



相似考题
更多“高中历史《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相关问题
  • 第1题:

    试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设计的责任内阁制?


    正确答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法律文献,是南京临时政府立法建制方面最重要的成果。《临时约法》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相比较,有一个很大的区别点,即不是采取总统制,而是采取责任内阁制。
    (1)根据《临时约法》规定,临时大总统由临时参议院选出,享有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发布命令、统率军队、制定官规官制、任免官员、和战、戒严、荣典、赦免等权力,但是这些权力的行使,要受到四个方面的限制:
    ①参议院决议的限制,参议院可以通过决议弹劾总统和否决总统的提案;
    ②参议院同意权的限制,总统上述权力的行使大多都要经参议院同意;
    ③国务员副署的限制,总统公布法律及命令时,须有国务员副署;
    ④事实上的限制,如军政、军令权等事实上都是由专门机关行使的,总统难以与闻。可风,依《临时约法》,临时大总统只是一种负实际行政责任的单纯的国家元首。
    (2)《临时约法》赋予了国务总理和国务员以实际的行政责任:
    ①从国务员的产生看,国务总理由大总统提名,经参议院同意后任命;其余国务员则由总理提名,经参议院同意后由总统任命。所以,国务员实际上并不对总统负责,而是对参议院负责。
    ②在国家行政活动中,“国务员辅佐大总统负其责任”,大总统公布法律、发布命令均须国务员副署,如认为发布的命令不合适,国务员有权驳回。
    ③从国务员总理的地位看,他是国家的实际行政首长,也是国务员的首领,对于国家行政事务负有全面责任。国务总理不仅是国务会议的主席,而且有权中止各部总长的命令和处分,并可对地方长官发布调令和指令。可见,《临时约法》所设计的行政体制不再是总统制而是责任内阁制。
    (3)《临时约法》将总统制改为责任内阁制,是有其现实原因的。当时,南北议和已经告成,孙中山按协议即将让位于袁世凯,将总统制改为责任内阁制,显然是包含着限制袁氏专权以保民国的目的的。

  • 第2题:

    《天坛宪草》规定采取责任内阁制。


    正确答案:正确

  • 第3题: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实行总统制,《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袁世凯正式就任大总统后,又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中国完全缺乏民主共和的社会基础
    • B、民主与专制的斗争激烈
    • C、责任内阁制在中国行不通
    • D、专制独裁的传统在中国没有受到冲击

    正确答案:B

  • 第4题:

    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的法律依据是()

    • A、宪法性惯例
    • B、国民参政法
    • C、摄政法
    • D、退位法

    正确答案:A

  • 第5题:

    简述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特点


    正确答案:国王是“统而不治”的虚君、议会多数党组成内阁政府,向议会负责、内阁是国家行政权力的核心。

  • 第6题:

    1742年沃波尔内阁的政策遭到议会的反对,沃波尔被迫辞职。这为英国创下一个惯例:首相遭议会反对时,首相就会引咎辞职。这一事件意味着()

    • A、责任内阁制的基本形成
    • B、责任内阁制进一步完善
    • C、确立议会权力的至高无上
    • D、议会权力受到人民的限制

    正确答案:B

  • 第7题:

    实行责任内阁制的国家是()。

    • A、美国
    • B、英国
    • C、法国
    • D、瑞士

    正确答案:B

  • 第8题:

    单选题
    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的法律依据是()
    A

    宪法性惯例

    B

    国民参政法

    C

    摄政法

    D

    退位法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名词解释题
    责任内阁制

    正确答案: 又称议会内阁制,内阁掌握国家的实际权力,在其首脑的领导下,决定并执行国家的内外政策,并向首相和议会负责的“责任制政府”。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填空题
    《中华民国约法》废除责任内阁制,实行()。

    正确答案: 总统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民国初期袁世凯对责任内阁制的破坏。

    正确答案: 1913年10月6日,国会召开总统选举会。袁世凯命军警保卫国会,又派便衣军警称“公民团”,包围会场。议员投票3次,直到宣布袁世凯为正式大总统后,“公民团”才撤走。1914年1月10日,袁世凯取消国会。
    袁世凯统治集团炮制的约法。1914年3月,政治会议召开约法会议。5月1日,袁世凯公布约法会议制定的《中华民国约法》,同时废除《临时约法》。约法扩大了总统权力,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撤销国务院,在总统府内设政事堂,以国务卿为首脑。徐世昌为首任国务卿。根据约法,成立立法机关参政院,袁世凯任命的参政达70多人。他们多为清朝遗老和袁的亲信,也有进步党的梁启超等。
    1914年参政院制定的选举总统的方法。规定:总统任期为十年,连选连任无限制;总统任期满时,若“政治上有必要”,不必改选,即可连任;总统继任人由总统推荐,被推荐者无限制。袁世凯破坏了辛亥革命后建立的民主制度,中国只剩下“民国”空招牌。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及特点。

    正确答案: 英国资产阶级内阁制度的形成大体经历了3个阶段。
    第一阶段国王任命议会多数党人组阁。
    1696年威廉三世接受桑德兰伯爵建议,任命辉格党人组成清一色的辉格党人内阁,1698年托利党人在议会选举中获胜,成为议会多数党,威廉三世就解散辉格党内阁,任命托利党人组阁。这样,威廉三世开创了国王任命议会多数党人组阁的先河。
    第二阶段责任内阁制原则初步形成。
    1701年《王位继承法》中关于国王命令须经相关大臣副署才能生效的规定,为责任内阁制奠定了宪法基础,著名国务活动家罗伯特•沃尔波(1676—1745)的政治才干又加速了内阁制原则的形成。
    第三阶段是议会改革后责任内阁制正式形成。
    从此,议会至上原则得到完全确立,首相任免权由国王移到议会下院,责任内阁得到完善,并形成若干新的原则:首相取代国王主持内阁会议和政府工作,国王不再出席内阁会议;国王须任命下议院多数党领袖为首相;内阁成员从下议院多数党中产生,内阁凭借议会信任行使权力;内阁阁员与首相共进退,对政府行为集体负责,内阁政府在议会大选失败后须立即辞职。
    特点:
    (1)国家元首是世袭君主,但没有实权,他发布的行政命令须经有关的内阁部长副署才能生效。国王必须任命议会中多数党领袖为首相组成内阁政府。
    (2)英国内阁权力很大,是国家行政权力的核心,领导政府工作。
    (3)内阁与议会互相牵制,内阁有权提出政府议案,指导议会立法;议会有倒阁权,内阁必须向议会负责,而且一般是实行集体负责,内阁阁员与首相共进退。内阁须取得议会信任,否则,内阁须集体辞职或提请国王解散议会重新选举,由新选出的议会决定内阁去向。
    (4)英国内阁与议会关系比较和谐。原因是内阁政府与议会多数党一致,于是有人称英国是两权分立的国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①《大宪章》的制定②“光荣革命”③两党制逐渐形成④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③
    • C、①③②④
    • D、①④②③

    正确答案:B

  • 第14题:

    1923年公布的《中华民国宪法》规定的政治体制为()

    • A、国民大会制
    • B、责任内阁制
    • C、总统制兼责任内阁制
    • D、总统制

    正确答案:B

  • 第15题:

    简述英国责任内阁制的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 (1)内阁是国家的最高管理机关,由议会平民院多数党组成,国王任命平民院多数党领袖为内阁首相,首相提出阁员名单,由国王批准;
    (2)内阁定期向平民院报告工作,集体对平民院负责,并受平民院的监督;
    (3)内阁必须取得平民院多数议员的信任,如果平民院多数议员对内阁的重大政策方针不予支持,内阁必须集体辞职,或请求国王解散平民院重新选举;若新选出的平民院对内阁仍不信任,则内阁必须全体辞职,另行组阁。

  • 第16题:

    责任内阁制


    正确答案: 内阁制是以议会为基础而形成的。内阁的首脑由议会中通过选举而产生的议员中占多数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的领袖担任。内阁的成员由内阁的首脑从与其政见相近的议员中挑选,或由参加内阁的各党派协调分配名额产生,然后提请国家元首任命。国家元首只是在名义上代表国家,执行些礼仪上的活动,并无实际权力。国家实际权力在内阁,由内阁代表国家元首向议会负责。国家元首颁布法律、法令和发布文告都必须由内阁首脑或有关阁员签署。内阁向议会负责,定期向议会报告工作,接受监督。如议会通过对内阁的不信任案,内阁就只有向国家元首提出总辞职,由国家元首任命新的首脑重组内阁,或者是由内阁提议国家元首解散议会,重新进行议会大选,然后,根据大选结果组织内阁。内阁总揽国家政务,其首脑有权任命所有政府高级官员,负责制定和执行国家对内、对外的一切重大方针与政策。
    由于内阁制政府是以向议会负责为特征,故亦称之为责任内阁制或议会内阁制。

  • 第17题:

    简述民国初期袁世凯对责任内阁制的破坏。


    正确答案:1913年10月6日,国会召开总统选举会。袁世凯命军警保卫国会,又派便衣军警称“公民团”,包围会场。议员投票3次,直到宣布袁世凯为正式大总统后,“公民团”才撤走。1914年1月10日,袁世凯取消国会。
    袁世凯统治集团炮制的约法。1914年3月,政治会议召开约法会议。5月1日,袁世凯公布约法会议制定的《中华民国约法》,同时废除《临时约法》。约法扩大了总统权力,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撤销国务院,在总统府内设政事堂,以国务卿为首脑。徐世昌为首任国务卿。根据约法,成立立法机关参政院,袁世凯任命的参政达70多人。他们多为清朝遗老和袁的亲信,也有进步党的梁启超等。
    1914年参政院制定的选举总统的方法。规定:总统任期为十年,连选连任无限制;总统任期满时,若“政治上有必要”,不必改选,即可连任;总统继任人由总统推荐,被推荐者无限制。袁世凯破坏了辛亥革命后建立的民主制度,中国只剩下“民国”空招牌。

  • 第18题:

    《中华民国约法》取消责任内阁制,规定()。


    正确答案:总统制

  • 第19题:

    问答题
    简述英国责任内阁制的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 (1)内阁是国家的最高管理机关,由议会平民院多数党组成,国王任命平民院多数党领袖为内阁首相,首相提出阁员名单,由国王批准;
    (2)内阁定期向平民院报告工作,集体对平民院负责,并受平民院的监督;
    (3)内阁必须取得平民院多数议员的信任,如果平民院多数议员对内阁的重大政策方针不予支持,内阁必须集体辞职,或请求国王解散平民院重新选举;若新选出的平民院对内阁仍不信任,则内阁必须全体辞职,另行组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多选题
    内阁制政府又称为 ( )
    A

    影子内阁制政府

    B

    议会内阁制政府

    C

    责任内阁制政府

    D

    君主制政府

    E

    总统制政府


    正确答案: E,A
    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1923年公布的《中华民国宪法》规定的政治体制为()
    A

    国民大会制

    B

    责任内阁制

    C

    总统制兼责任内阁制

    D

    总统制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判断题
    《天坛宪草》规定采取责任内阁制。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实行责任内阁制的国家是()。
    A

    美国

    B

    英国

    C

    法国

    D

    瑞士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