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下面是一道关于功的习题及解答如下: 在学校运动会上,小汉在男子5 kg级铅球项目中以14 m的成绩获得第一名。若他掷铅球时用力是500 N.则小汉在掷铅球的过程中,对铅球所做的功是( )。 A.700 J B.7000 J C.0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解析:根据功的定义W=Fs,小汉在掷铅球的过程中对铅球所做的功W=500N×l4m=7000 J。 所以答案为B选项。 (1)指出该题中的错误并分析出错的原因。(10分) (2)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帮助学生解答此类问题的正确思路。(10分

题目
下面是一道关于功的习题及解答如下:
在学校运动会上,小汉在男子5 kg级铅球项目中以14 m的成绩获得第一名。若他掷铅球时用力是500 N.则小汉在掷铅球的过程中,对铅球所做的功是( )。
A.700 J
B.7000 J
C.0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解析:根据功的定义W=Fs,小汉在掷铅球的过程中对铅球所做的功W=500N×l4m=7000 J。
所以答案为B选项。
(1)指出该题中的错误并分析出错的原因。(10分)
(2)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帮助学生解答此类问题的正确思路。(10分)


相似考题
更多“下面是一道关于功的习题及解答如下: ”相关问题
  • 第1题:

    下面是某位同学对一道习题的解答。

    问题:
    (1)简述该习题旨在帮助学生巩固的知识点及其要点
    (2)指出该生解题中的错误之处,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并给出正确解法。
    (3)给出一个教学思路或教学片段,帮助该生正确解答此类问题。


    答案:
    解析:
    (1)该习题旨在帮助学生巩固的知识点及其要点是阿基米德原理及其应用。 (2)该生的错误是把露出液体的体积错当浸没在液体中的体积,带入公式计算。错误的原因是没有正确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

  • 第2题:

    案例:某同学对一道习题的解答如下:
    题目:如图所示,空间有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E与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B。竖直固定的绝缘长杆上套有一个带正电的小球,带电量为q、质量为m,小球和杆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且mg>μqE。现使小球由静止释放,求小球在下滑过程中的最大加速度。





    问题:
    (1)指出学生答题的错误,分析答错的可能原因;(5分)
    (2)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帮助学生正确分析和解答该习题。(15分)


    答案:
    解析:
    (I)该生错误地认为物体受到垂直于运动方向的力,就会产生摩擦力,于是错误地认为洛伦兹力、电场力均会产生摩擦力。该生没有理解题中物体的运动过程,没有理解摩擦力的产生的条件,以及在该运动过程中摩擦力大小的变化。
    (2)老师:对于这类问题的研究思路是怎么样的
    学生:先考虑物体受力情况,然后分析运动情况。
    老师:这个题目的关键在于摩擦力的变化情况,你还记得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吗
    学生:首先要先有弹力.然后接触面粗糙。
    老师:好。你能试着分析一下运动过程中的弹力的变化吗
    学生:开始时静止,受到重力G、向左的支持力Ⅳ、向上摩擦力,,向右的电场力F。随着小球下滑,速度逐渐增大,此时便产生向左的洛伦兹力,由于水平方向要平衡,所以支持力Ⅳ减小,向上的摩擦力,随之减小。
    老师:对,注意这里的摩擦力变化,是因为支持力发生了变化。按照这个思路,你能继续分析一下物体接下来的运动状况吗
    学生:洛伦兹力增大到与电场力相等时,此时支持力N=0,所以f=0,竖直方向只受重力,加速度a达到最大,mg=ma,解出a=g接着小球仍然向下运动,速度增大,向左的洛伦兹力增大,此时产生了向右的支持力N,N逐渐增大,导致,又逐渐增大,直到f=G时,达到最大速度口。
    老师:对的,那就是说,在整个过程中,加速度逐渐增大到g,后逐渐减小。你能总结一下这一类题的解题思路吗
    学生:先分析物体受力情况,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要时刻考虑力的变化情况。

  • 第3题:

    下面是某学生对一道习题的解答。

    问题:
    (1)简述该习题旨在帮助学生巩固的知识及其要点。
    (2)给出该习题的正确解答。
    (3)针对作业的错误设计一个教学片段或思路,帮助学生掌握正确分析和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


    答案:
    解析:
    (1)该习题旨在帮助学生巩固的知识及其要点是:库仑定律及场强的矢量叠加。 (2)正确解答:设CD=r,则AD=BD=r。

    (3)教学思路:
    首先带领同学们一起回顾库仑定律的公式及适用条件。提出问题,点电荷产生的电场在某一点的方向性;深人引导,多个点电荷在某一点产生的合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应该如果求解。根据前边学过矢量合成的方法,可以引导学生对多个点电荷产生的合电场强度进行矢量合成求解。然后拿出原题,分析该同学错误的原因,让大家给出正确答案。最后根据本题,进行变式,进一步巩固库仑定律的应用及多个点电荷产生的合电场强度的矢量叠加计算。

  • 第4题:

    下面方框内所示是某学生对一道作业题的解答:


    问题:
    (1)指出学生解答中的错误,分析错误产生的可能原因,给出正确解法。
    (2)给出一个教学思路,帮助学生正确解答此类问题。


    答案:
    解析:
    (1)错误之处:该生主要是把拉力所做的总功计算错误,拉力的大小是F,当重物G上升高度h时,力F方向上运动了2h。错误原因:对绳子移动距离的理解有误。正确解法如下.?
    (2)①可以一边指导学生自己思考一边让他们重点考虑重物上升h时.人得往回拉2h长度的绳子而不是3h,所以W总=2Fh;②然后让学生思考重物G上升了,所以W有=Gh;③再根据w有/W总=80%,从而算出F=300 N;
    ④做相关总结,指导学生以后在处理滑轮组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力F的大小和在力,方向上运动的距离.再结合有用功和总功解决问题,另举其他类似的题目进行对比分析。

  • 第5题:

    下面为一道物理习题和某同学的解答过程。

    问题:
    (1) 简述该习题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的知识;(4 分)
    (2) 给出该习题的正确解答;(6 分)
    (3) 针对该同学的作业, 设计教学片段帮助他解决该问题。


    答案:
    解析:
    (1)该习题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的知识是开普勒第二定律。.

    (3)教学片段:
    师:因为卫星做椭圆运动,所以万有引力的作用是什么?
    生:万有引力提供卫星做椭圆运动的向心加速度和切向加速度。
    师:所以不能用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进行求解。那么椭圆运动遵循哪个规律呢?生:开普勒第二定律,是指同一卫星在相同时间扫过的面积相等。
    师:那么怎样求在极短的?t时间内卫星扫过的面积呢?

  • 第6题:

    案例:某教师在对基本初等函数进行教学时,给学生出了如下一道练习题:
    问题:
    (1)指出该生解题过程中的错误,分析其错误原因;(6分)
    (2)给出你的正确解答;(7分)
    (3)指出你在解题时运用的数学思想方法。(7分)


    答案:
    解析:

  • 第7题:

    案例:某教师在进行二次根式教学时,给学生出了如下一道练习题: 已知方程x2+3x+1=0的两个根分别为,α,β 某学生的解答过程如下:问题: (1)指出该生解题过程中的错误,分析其错误原因; (2)给出你的正确解答; (3)指出你解题所运用的数学思想方法。


    答案:
    解析:
    (1)错解分析
    (2).
    (3)解题所运用的是化归思想。

  • 第8题:

    答疑解惑型微课程适合于()及解答技巧的专项突破等内容。

    • A、习题讲解
    • B、课前预习
    • C、课后巩固

    正确答案:A

  • 第9题:

    下面关于功控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上行开环功控用于UPPCH和DPCH
    • B、上行闭环功控用于上行DPCH
    • C、下行开环功控用于PCCPCH和DPCH
    • D、下行闭环功控用于下行DPCH

    正确答案:B,D

  • 第10题:

    问答题
    下面是一道关于功的习题及解答如下.在学校运动会上,小汉在男子5 kg级铅球项目中以14 m的成绩获得第一名。若他掷铅球时用力是500 N,则小汉在掷铅球的过程中,对铅球所做的功是(  )。A 700 J    B 7 000 J      C 0      D 条件不足.无法确定解析:根据功的定义W=Fs,小汉在掷铅球的过程中对铅球所做的功W:500 Nx14 m=7 000 J。所以答案为B选项.(1)简述该习题旨在帮助学生巩固的知识点及其要点。(4分)(2)指出该题中的错误并分析出错的原因。(6分)(3)设计一个教学片段或思路,帮助学生掌握正确分析和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10分)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案例:下面是某位同学对一道习题的解答。 问题:(1)简述该习题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哪些知识点?(2)指出该生解题中的错误之处,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并给出正确解法。(3)给出一个教学思路,帮助该生正确解答此类问题。

    正确答案: A
    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下面是某学生对一道习题的解答。    题目:某同学进行百米赛跑,前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是6.5m/s,后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是8m/s,全程用了13.3 s,那么该同学百米赛跑的平均速度约为多少?    解:设该同学百米赛跑的平均速度是v。    v=(6.5+8)/2=7.25m/s    答:该同学的平均速度是7.25 m/s。    问题:    (l)简连该习题旨在帮助学生巩固的知识点及其要点。(4分)(2)给出练习题的正确解答。(6分) (3)针对作业的错误设计一个教学片段或思路,帮助学生掌握正确分析和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10分)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3题:

    下面是某老师布置的一道习题和某同学的解答过程。

    问题:
    (1)指出这道作业题检测、巩固了学生所学的哪些知识点
    (2)给出正确解题过程。
    (3)针对学生解题过程存在的问题,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帮助学生解决此类问题。


    答案:
    解析:
    (1)考查了初中物理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2)正确解答过程:

    生:使物体升高所做的功为有用功,即Gh。
    师:那么总功呢
    生:总功是绳子自由端拉力,所做的功。
    师:没错,那么现在要计算绳子自由端拉力F所做的功,我们就需要知道绳子自由端所移动的距离。这里我们用的是一个动滑轮,动滑轮有什么特点呢
    生:省力费距离。
    师:非常好,所以当物体在斜面上移动2 ITl时,绳子的自由端移动距离S’=4 m,因此。我们在计算有用功的时候,拉力F对应的位移应该是4 m而不是2 in。这正是这道题非常容易出错的地方。

  • 第14题:

    案例:
    下面是一道习题和某学生的解答。
    如图所示电路,已知电源电动势8=6.3v,内电阻r=0.5Ω,固定电阻R1=2Ω,R2=3Ω,R3是最大阻值为5Ω的滑动变阻器,按下电键K,调节滑动变阻器的触点.求通过电源的电流范围。




    问题:
    (1)分析学生答题错误的原因是什么。
    (2)针对其中由物理知识导致的错误,给出正确的引导。


    答案:
    解析:
    (1)该学生错误地认为滑动变阻器作限流用时,当滑动头移到两头,通过用电器的电流最大或最小。可能是平时学生的思维定势的原因。不分具体电路,只要电路中有滑动变阻器就认为滑动头在它的两头,通过的电流是最大或最小。
    (2)可以启发学生进行电路的简化,真正认识到滑动变阻器所在位置对电流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影响。可以将这种类型的题目归类总结,运用电阻串并联的规律求出总电阻的阻值或阻值变化的表达式是解电路的首要任务。

  • 第15题:

    某教师为了检测学生对电场力做功、电势差等知识的掌握情况,布置了若干练习题,下面是某同学对其中一题的解答过程:


    问题:
    (1)指出学生解答中的错误,分析错误产生的可能原因,给出正确解法。
    (2)给出一个教学思路,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答案:
    解析:

    (2)针对学生的错误,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一系列的启发性质的问题,引导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所在,例如教师可以这样提问:
    ①如果带电粒子只在电场力的作用下运动,那么它会做什么类型的运动呢
    ②平抛运动中。物体的末速度方向可能与竖直速度方向相同吗
    ③那么本题中粒子的初速度方向上的速度最后变成零了是为什么呢
    经过这几个问题的思考,学生就会顺理成章地意识到粒子除了受到电场力外还会受到重力作用,从而掌握相关知识。

  • 第16题:

    案例:
    下面是某位同学对一道习题的解答。
    工人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物.在10 s内将240N的物体匀速提升2 m,已知工人的拉力为100N.不计绳重和摩擦求:



    (1)拉力做功的功率。
    (2)如果用此滑轮组匀速提升300 N的重物,拉力应为多大
    解:(1)拉力所做的功W=F1s=100 Nx2 m=200 J
    拉力的功率



    (2)当工人匀速提升300 N的重物时有



    问题:(1)指出该学生解题步骤中出现的错误,并分析出错的原因。(10分)
    (2)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帮助学生分析并解答该问题。(10分)


    答案:
    解析:
    (1)该生的错误在于没有正确掌握绳子移动的距离和重物上升的距离之间的关系以及在计算拉力问题时,没有考虑动滑轮的重力作用,只考虑了重物的重力作用。可能出错的原因是对动滑轮和定滑轮作用原理没有搞清楚,有些地方只是记住了定理,没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教师:第一问让我们求拉力的功率,我们可以直接用功率的公式来计算,那么我们要求出拉力所做的功.怎么求呢
    生:求出拉力作用的距离,用W=Fs就可以求出。
    师:很好,我们只知道重物上升的距离,和拉力移动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我们先看一下这个滑轮组,和动滑轮相连的绳子的段数是几段
    生:3段。
    师:那么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是物体移动距离的多少倍
    生:3倍。
    师: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拉力移动的距离应该是6米。第二个问题在滑轮组中拉力和物重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呢 生:吊起动滑轮的段数有几段,拉力的大小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师:那么物重包括动滑轮的重力吗
    生:当动滑轮的重力不计时,不用考虑动滑轮的重力。
    师:这道题中没有说动滑轮的重力不计,所以我们在计算拉力时要考虑动滑轮重力。首先就要求出动滑轮的重力大小。
    生:嗯,利用已知条件就可以求出动滑轮重力了。

  • 第17题:

    案例:某教师在进行二元一次方程教学时,给学生出了如下一道练习题:
    已知a,b是方程x2+(k—1)+k+l=0的两个根且a,b是莱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其斜边等于1,求k的值。
    某学生的解答过程如下:
    问题:
    (1)指出该生解题过程中的错误,分析其错误原因;
    (2)给出你的正确解答;
    (3)指出你解题所运用的数学思想方法。


    答案:
    解析:
    (1)错解分析:该生在解题过程中忽视了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即a,b是某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故必有
    (3)在解题过程中运用了分类讨论的思想。

  • 第18题:

    案例:某教师在进行幂函数教学时,给学生出了如下一道练习题:
    已知(a+1)-2<(1-2a)-2,求a的取值范围。
    某学生的解答过程如下:
    问题:(1)指出该生解题过程中的错误,分析其错误原因;(8分)
    (2)给出你的正确解答(限用幂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来解答);(8分)
    (3)指出你解题所运用的数学思想方法。(4分)


    答案:
    解析:
    (1)忽了偶次方,把问题复杂化导致分类不全面。

  • 第19题:

    举例说明问题解决、解决问题与解答习题的区别。


    正确答案: 讲多边形内角和的课例,已知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求四边形内角和的度数,学生连接对角线将四边形变为两个三角形求得内角和是360度,这就是解答习题。如果老师将题目变为四边形内角和的度数如何求解?学生所做的就是解决问题,如学生就去思考画图的方法,然后将其归为三角形问题求解。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发现学生的一个解决问题的角度是四边形内设置一点,将其变为四个三角形问题求和后减周角360度,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后引导学生将问题进行拓展,比如新设置的一点在边上、在形外是否都有相同的结论,这个过程就成为了问题解决的过程,即为发现问题、探索结论、总结规律、形成结论,同时学生发现它的最优解法。

  • 第20题:

    以下选项哪个不是微课的类型()

    • A、讲授知识型
    • B、习题解答型
    • C、故事讲述型
    • D、讲授操作型

    正确答案:D

  • 第21题:

    问答题
    案例:下面是某学生对一道习题的解答。题目:一白炽灯标有"PZ 220-100"字样,现因电网电压降低百分之十,求该灯的实际功率(假设灯丝电阻不变)。问题:(1)简述该习题旨在帮助学生巩固的知识点及其要点。(4分)(2)给出练习题的正确解答。(6分)(3)针对作业的错误设计一个教学片段或思路,帮助学生掌握正确分析和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10分)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举例说明问题解决、解决问题与解答习题的区别。

    正确答案: 讲多边形内角和的课例,已知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求四边形内角和的度数,学生连接对角线将四边形变为两个三角形求得内角和是360度,这就是解答习题。如果老师将题目变为四边形内角和的度数如何求解?学生所做的就是解决问题,如学生就去思考画图的方法,然后将其归为三角形问题求解。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发现学生的一个解决问题的角度是四边形内设置一点,将其变为四个三角形问题求和后减周角360度,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后引导学生将问题进行拓展,比如新设置的一点在边上、在形外是否都有相同的结论,这个过程就成为了问题解决的过程,即为发现问题、探索结论、总结规律、形成结论,同时学生发现它的最优解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下面是某学生对一道习题的解答。    题目:质量为7.9 kg,边长为0.1m的正方体铁块放置在面积为0.5 平方米水平桌面上.它对水平桌面产生的压强是______________。       解:p=mg/S=(7.9 kgxlo N/kg)/0.5 ㎡-158 Pa    问题:    (1)简述该习题旨在帮助学生巩固的知识点及其要点。(4分)(2)指出学生解答中的错误,给出正确解法。(6分)    (3)针对作业的错误,设计一个教学片段或思路,帮助学生掌握正确分析和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10分)

    正确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