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高中地理《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1月7日上午陕西省延安市面试考题 题目:干旱为王的自然特征 2.内容: 我国西北地区大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在行政区划上大致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因此,这里所说的西北地区是指位于非季风区年平均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的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图21)。本区地处亚欧大陆腹地,东部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则是高大的山系和巨大的内部盆地,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干旱是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并由此形成了以草原

题目
高中地理《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1月7日上午陕西省延安市面试考题
题目:干旱为王的自然特征
2.内容:
我国西北地区大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在行政区划上大致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因此,这里所说的西北地区是指位于非季风区年平均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的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图21)。

本区地处亚欧大陆腹地,东部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则是高大的山系和巨大的内部盆地,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干旱是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并由此形成了以草原、荒漠为主的景观特色。由于受夏季风的影响程度不同,本区自东向西随着距海里程的增加而降水递减,干旱程度增强,土地的自然产出和载畜量也随之减少(图2.2)。贺兰山以东的内蒙古高原东部,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上,属半干旱的草原地带,贺兰山以西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到新疆的塔里木盆地,降水量更是不足50毫米,分别属于干旱和极端干旱地区。在干旱和极端干旱地区,除了少数旱生灌木,水分之少已不能满足作物和牧草的生长,从而自然形成了大片的沙漠和戈壁。只有在一些高耸的山地迎风坡,降水稍多,山顶冰雪覆盖。山地降水和冰雪融水成为绿洲农牧业生产的主要水源。

图2.2西北地区自东向西降水和植被景观的变化
干早的气候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本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由于气候干旱,地表水贫乏,河流欠发育,流水作用微弱,而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因此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 由于气候干旱,植被稀少,上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 再加上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可见,干旱的自然特征本身就包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威胁。
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本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它具有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气温、降水的变率大。雨量的变化,对荒漠化的发生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而言,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 相反,如果多年持续干旱,导致地表植被受损,就会加剧荒漠化进程。
3.基本要求:
(1) 要求配合教学内容有适当的板书设计。
(2) 讲课试讲控制在十分钟左右。
答辩题目
1.请阐述什么是石质荒漠化?
2.请阐述什么是次生盐渍化?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
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导入:读《中国环境问题分布示意图》,说出中国主要环境问题有哪些?西北地区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什么?我们今天就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来学习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环节二:新课教学
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小组讨论】读“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图”和“西北地区自东向西降水和植被景观的变化图”,分小组讨论:

(1) 西北地区的位置有何特征? 包括哪些省区?
(2) 西北地区有哪些地形区? 以什么地形为主?
(3) 从位置和地形上分析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的原因。
[教师补充讲解] 由于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很受海洋水汽影响,再加上周边高大山地特别是隆起的青藏高原,进一步阻隔了水汽的进入,干旱就成为了这一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并且是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量最少、干旱程度最高的地带。

探究活动: 贺兰山东西两侧降水量和自然景观不同
[读图思考] 结合图2 2找出温带草原与荒漠草原之间的大致分界一一贺兰山。并列表对比贺兰山东西两侧降水量和自然景观的异同。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环节三:知识拓展
读教材活动,分析说明荒漠化形成过程中各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环节四:小结作业
课下利用网络等资源分析我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发生的自然原因。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请阐述什么是石质荒漠化?
石质荒漠化是指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条件和岩溶极其发育的背景下,受人为活动的干扰,使地表植被遭受破坏,导致土壤严重流失,溶岩大面积裸露或砾石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是岩溶地区土地退化的极端形式。在我国西南喀斯特地貌区(贵州、云南、广西)表现尤为明显。
2.请阐述什么是次生盐渍化?
次生盐渍化又称“次生盐碱化”。指由于不合理的耕作灌溉而引起的土壤盐渍化过程。主要发生我国的华北平原、松辽平原、河套平原、渭河平原等。因受人为不合理措施的影响,使地下水抬升,在当地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条件下,使土壤表层盐分增加,引起土壤盐化。防治的关键在于控制地下水位,故应健全灌排系统,采取合理灌溉等农业技术措施,防止地下水位抬升和土壤返盐。
更多“高中地理《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对高中地理课程性质的定位。


    答案:
    解析: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第一,综合性。地理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构成,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要素、人文要素有机组合而成的复杂系统。地理学兼有自然科学性质与社会科学性质。第二,地域性。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变化的规律。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高中地理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相衔接,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地球科学、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初步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跨“人文与社会”“科学”两个学习领域。高中地理课程由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组成。

  • 第2题:

    高中地理课程内容的设计以__________为指导思想,以__________为主线,以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为重点,以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为支撑,以培养国民现代文明素质为宗旨,从而全面体现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


    答案:
    解析:
    可持续发展;人地关系

  • 第3题:

    下列对干旱和旱灾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干旱偏向自然情况
    • B、旱灾与社会经济有关联
    • C、有干旱一定会出现旱灾
    • D、有旱灾一定出现干旱

    正确答案:C

  • 第4题:

    简述对《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有关高中地理课程具有地域性的性质的理解。


    正确答案: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演变的规律。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解决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

  • 第5题:

    我国西北地区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形成原因是() ①距海洋远 ②终年受到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③高大山地尤其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隔作用 ④纬度位置高

    • A、①②
    • B、②④
    • C、③④
    • D、①③

    正确答案:D

  • 第6题:

    在天然状态下,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或(),地下水径流微弱,以()为主,地下水动态常为()动态。


    正确答案:平原;盆地;蒸发排泄;蒸发型

  • 第7题: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地震、洪涝、干旱、台风、冰雹、雪灾等为我国常见自然灾害,其中最常见的两种灾害是?()

    • A、地震和冰雹
    • B、雪灾和干旱
    • C、地震和洪涝
    • D、台风和洪涝
    • E、冰雹和干旱

    正确答案:C

  • 第8题:

    下述()是黄土的典型特征。()

    • A、是第四系以来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下的陆相沉积物
    • B、颗粒成分以黏粒为主
    • C、颜色多为棕黄、灰黄、黄褐色
    • D、富含铁锰质
    • E、具有湿陷性

    正确答案:A,C,E

  • 第9题:

    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 A、高寒
    • B、干旱
    • C、山清水秀
    • D、平原广阔

    正确答案:B

  • 第10题:

    单选题
    下列自然特征中,本身就包含着荒漠化潜在威胁的是()。
    A

    干旱的气候条件

    B

    高原、盆地为主的地形

    C

    人口激增

    D

    过度放牧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A

    高寒

    B

    干旱

    C

    山清水秀

    D

    平原广阔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
    A

    干旱和泥石流

    B

    台风与干旱

    C

    洪涝与干旱

    D

    台风与寒潮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高中地理《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1月6日 上午 浙江省宁波市 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1.题目: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2.内容:



    3.基本要求:
    (1)讲课试讲控制在十分钟左右;
    (2)教学过程要体现师生互动;
    (3)讲解西北地区干旱的成因、干旱对荒漠化影响。
    答辩题目1.请阐述什么是石质荒漠化。
    2.你认为在地理课堂导入环节,需要注意什么?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视频导入。播放西北地区的旅游宣传视频,展示荒漠景观,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1.荒漠化的概念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从教材中提取出什么是荒漠化。
    【学生活动】自主学习,了解荒漠化的概念。
    【教师总结】荒漠化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其实质是土地退化,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形成原因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表现为土地荒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碱化,所谓“沙漠化”只是荒漠化的表现形式之一。
    2.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
    【教师活动】出示“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图”,并引导学生读图,找出位置及地形特点。
    【师生总结】
    位置:非季风区,年均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的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
    地形特点:东部高原,西部山脉和盆地相间。
    3.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教师活动】展示“西北地区自东向西降水和植被景观的变化图”,引导学生观看并总结:降水与植被的变化特征。
    【学生回答】降水:从400毫米降到50毫米以下;景观:温带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教师活动】西北地区位置和地形对西北地区的气候会造成什么影响?
    【学生活动】回答。
    【教师归纳总结】



    4.干旱对荒漠化的影响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后两段,并分析干旱对荒漠化的影响。
    【教师归纳】干旱的气候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本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由于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加上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形成了大片的沙漠和戈壁;再加上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可见,干旱的自然特征本身就包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威胁。
    (三)巩固提高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干旱是造成荒漠化的重要原因,水源是西北地区发展的制约因素,学生要意识要到环境的脆弱性、水资源的珍贵性。
    【学生活动】谈感受,树立正确的环境观、资源观,可持续发展观。
    (四)小结作业
    小结:请学生回顾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作业:搜集更多关于荒漠化的资料,总结治理荒漠化的方法,下节课分享。
    【板书设计】
    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一、荒漠化的概念
    二、位置和地形
    三、干旱的自然特征
    四、干旱对荒漠化的影响
    【答辩题目解析】
    1.请阐述什么是石质荒漠化。
    2.你认为在地理课堂导入环节,需要注意什么?


    答案:
    解析:
    1.石质荒漠化是指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条件和岩溶极其发育的背景下,受人为活动的干扰,使地表植被遭受破坏,导致土壤严重流失,溶岩大面积裸露或砾石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是岩溶地区土地退化的极端形式。在我国西南喀斯特地貌区(贵州、云南、广西)表现尤为明显。

    2.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之一,一节成功的地理课,巧妙的导入是最基本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步。我认为在地理课堂导入时,应注意以下方面:
    第一,注意导入的直观性。新课导入时要注意直观性,让学生能通过材料知道信息反映的是什么,这主要是计对讲授比较抽象的理论问题,教学时教师要用直观教具或打比方的方法来讲解,把抽象的、不易理解的地理事物用模型、教具或通过音像教学表现出来。
    第二,注意导入的启发性。地理导入是通过提供学生已知或者未知的事物或者现象,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愿望,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以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运用。
    第三,注意导入的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地理教学的起点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所以教师在课堂导入时要注意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以促使其积极寻求认识和了解事物的途径和方法。

  • 第14题:

    江西常见的自然灾害有()。

    • A、洪涝
    • B、干旱
    • C、冰冻
    • D、台风

    正确答案:A,C,D

  • 第15题:

    西北地区各地自然条件的共同特点是()

    • A、地形以高原为主
    • B、干旱为本区主要特点
    • C、植被均为荒漠
    • D、河流均属内陆河

    正确答案:B

  • 第16题:

    我国三大自然区最突出的区域特征组合,正确的是()

    • A、东部季风区──高温多雨
    • B、青藏高寒区──高和寒
    • C、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伏旱
    • D、东部季风区──多冰川地形

    正确答案:B

  • 第17题:

    干旱缺水是土地荒漠化的自然基础。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8题:

    干旱根据发生的原因不同,可分为()几类。

    • A、自然干旱
    • B、大气干旱
    • C、土壤干旱
    • D、生理干旱

    正确答案:B,C,D

  • 第19题:

    简述《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高中地理课程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总目标。


    正确答案: ①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②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③了解全球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理解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
    ④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 第20题:

    作物适应干旱的形态和生理特征有哪些?


    正确答案:形态特征:根系发达而深扎,根冠比大,叶片细胞小,叶脉致密,单位面积气孔数目多。
    生理特征:细胞液的渗透势低,在缺水情况下气孔关闭较晚,光合作用不立即停止,酶的合成活动仍占优势。

  • 第21题:

    填空题
    在天然状态下,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或(),地下水径流微弱,以()为主,地下水动态常为()动态。

    正确答案: 平原,盆地,蒸发排泄,蒸发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西北地区各地自然条件的共同特点是()
    A

    地形以高原为主

    B

    干旱为本区主要特点

    C

    植被均为荒漠

    D

    河流均属内陆河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多选题
    下述()是黄土的典型特征。()
    A

    是第四系以来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下的陆相沉积物

    B

    颗粒成分以黏粒为主

    C

    颜色多为棕黄、灰黄、黄褐色

    D

    富含铁锰质

    E

    具有湿陷性


    正确答案: D,B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