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如图,在A、B两点,放置两个点电荷,它们的带电量分别为q---1,q---2,MN是过A、B的直线,P是直线上的一点,若P点的场强为0,则(  )。 ”相关问题
  • 第1题:

    杆AF、BE、EF相互铰接,并支承如图所示。今在AF杆上作用一力偶(P,P'), 若不计各杆自重,则A支座反力作用线的方向应:

    A.过A点平行力P B.过A点平行BG连线
    C.沿AG直线 D.沿AH直线


    答案:B
    解析:
    提示:BE杆可用三力汇交原理得到B处反力过G点;再考虑整体平衡,(P,P')构成力偶,A、B处的约束力也应构成力偶。

  • 第2题:

    如图5-2所示,在坐标原点0处放置一电量q1=1.6×10-9C的正点电荷,在x1=4 m处P点的电场强度大小E1=0.9 V/m;今在x2=2 m处再放置第二个点电荷q2,测得P处总的电场强度大小E2=1.8 V/m,方向沿x轴负方向,则(  )

    A.q2=1.2x10-9C,正电荷
    B.q2=1.2×10-9C,负电荷
    C.q2=2.4x10-9C,正电荷
    D.q2=2.4x10-9C,负电荷

    答案:B
    解析:
    【解题指要】本题是有关电场强度概念的基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点电荷的电场强度以及两个点电荷在电荷连线方向上电场强度的叠加.在x2处放置了点电荷q2后,P点的场强为q1、q2所产生的场强的叠加.因为电场强度是矢量,所以电场强度的叠加是矢量的合成,既要考虑大小,又要考虑方向.
    为了方便起见,取坐标轴Ox的方向为电场强度的正方向,则q1产生的电场强度E1为正.设q2产生的场强为E,则由场强叠加原理知P点的总场强E2为
    E2=E1+E①
    由题意知,E2沿Ox轴负方向,故
    E2=-1.8 V/m
    由式①得
    E=E2-E1=-1.8 V/m-0.9 V/m=-2.7 V/m
    点电荷的场强公式是

    因此q1、q2的场强分别为

  • 第3题:

    如图,P是矩形ABCD内一点,若PA=3,PB=4,PC=5,则PD=_______。


    答案:
    解析:

    解析:矩形内的点到相对顶点的距离平方和相等,即PA2+PC2=PB2+PD2,即32+52=42+PD2,

  • 第4题:

    如图所示为电荷量为+p的小球放在不带电的孤立金属球附近,形成的电场线分布,a,b为电场中的两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点的电场强度比b点的大

    B.a点的电势比6点的高

    C.点电荷-q在a点的电势能比在b点的大

    D.点电荷-q从a点移到b点的过程中,电场力做负功

    答案:C
    解析:
    电场线的疏密表示场强的大小,A正确;a点所在的电场线从小球出发到不带电的金属球终止,所以a点的电势高于金属球的电势,而b点所在处的电场线从金属球发出到无穷远。所以金属球的电势高于6点的电势,因而口点电势高于6点电势.B正确;电势越高的地方,负电荷具有的电势能越小。即负电荷在a点的电势能较b点小,C错误;因点电荷-q在口点的电势能较b点小,则把-q电荷从电势能小的口点移动到电势能大的b点,电势能增大,电场力做负功,D正确。

  • 第5题:

    如图所示,真空中有A、B两个等量异种点电荷,0、M、N是AB连线的垂线上的三个点,且A O>OB。一个带负电的检验电荷仅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从M点运动到N点,其轨迹如图中实线所示。若M、N两点的电势分别为M和N,检验电荷通过M、Ⅳ两点的动能分别为Ekm和Ekn,则( )。


    答案:B
    解析:
    由于带负电的检验电荷仅在电场力的作用下由M运动到Ⅳ,说明检验电荷受到的电场力方向大致是向左的,故A带正电,B带负电,又因为AO>OB,所以M、Ⅳ两点的电势并不相等,M处于更接近B点的等势面上,N处于更远离B点的等势面上,故φM<φN。由于检验电荷带负电,故带负电的检验电荷处于N点时的电势能小于在M点时的电势能.故在Ⅳ点时的动能大于在M点时的动能,即EKM<EKN,B项是正确的。

  • 第6题:

    如图所示.有一块无限大的原来不带电的金属平板MN,现将一个带电量为+Q的点电荷放置于板右侧.并使金属板接地,金属平板与点电荷之间的空间电场分布与等量异种电荷之间的电场分布类似。已知BCDE在以电荷+Q为圆心的圆上,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点和E点的场强相同
    B.B点的场强小于D点的场强
    C.D点的电势低于B点的电势
    D.负点电荷在B点的电势能大于在D点的电势能

    答案:D
    解析:
    由静电感应可知,金属板MN带负电荷,负电荷在C、E两点的场强水平向左,但点电荷在C、E两点的电场方向不同.故这两点合场强的方向不同,故选项A错误:点电荷和感应电荷在B点场强相加,方向水平向左,在D点的场强相减,水平向右,故B点场强大于D点场强,选项B错误;由于点电荷左侧MN的电势为0,点电荷右侧无限远电势为0,左侧电势下降较快。故B点电势较低,选项C错误;B点电势较低,负点电荷在B点电势能较大,故选项D正确。

  • 第7题:

    如图4所示,半径为b的圆环状导线均匀带电,在垂直于环平面的轴线上有两点Pl和P2,Pl、P2到环心的距离分别为b和2b;设无限远处电势为零,P1、P2的电势分别为φ1,和φ2,则φ1/φ2为()。



    答案:D
    解析:

  • 第8题:

    以固定点电荷P为圆心作两个同心圆,如图4虚线所示。带电粒子Q在P的电场中运动轨迹与两圆在同一平面内,a.b、c为轨迹上的三个点,其在a.b、c三点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a、Ab、Ac,速度大小分别为Va、Vb、Vc、则( )。


    答案:D
    解析:

  • 第9题:

    在椭圆曲线定义中包含一个称为无穷远点的元素或零点,记做O,以下关于O的说法错误的是()

    • A、O是加法的单位元。
    • B、对椭圆曲线上的任何一点P,有P+O=P。
    • C、假定P≠Q且Q≠0,P-P=O
    • D、若椭圆曲线上的三个点不在一条直线上,则他们的和是O

    正确答案:D

  • 第10题:

    在电场中,A、B两点各有一点电荷,其电量分别为QA、QB,它们受到的电场力FA=FB,故A、B两点的电场强度EA=EB。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1题:

    单选题
    关于静电场,下列结论普遍成立的是()
    A

    电场强度大的地方电势高,电场强度小的地方电势低

    B

    电场中任意两点之间的电势差只与这两点的场强有关

    C

    在正电荷或负电荷产生的静电场中,场强方向都指向电势降低最快的方向

    D

    将正点电荷从场强为零的一点移动到场强为零的另一点,电场力做功为零


    正确答案: B
    解析: 在静电场中,电势沿着电场线逐渐降低,场强方向是电势降低最快的方向,场强的大小与电场线分布疏密有关,故A错误,C项正确。电场中两点间的电势差既与场强有关又与两点之间的距离有关,B项错误。场强为零的一点到场强为零的另一点间的电势差不一定为零,故电场力做功不一定为零。

  • 第12题:

    单选题
    两个正、负电荷周围电场线分布如图所示。 p、Q为电场中两点,则(  )。
    A

    正电荷由P静止释放能运动到Q

    B

    正电荷在P的加速度小于在Q的加速度

    C

    负电荷在.p的电势能高于在Q的电势能

    D

    负电荷从P移动到Q,其间必有一点电势能为零


    正确答案: B
    解析:

  • 第13题:

    空间有两个正、负点电荷+Q1、-Q2,则空间(  )

    A.电场强度为零的点一定在两点电荷的连线上,电势为零的点也一定在两点电荷的连线上
    B.电场强度为零的点一定在两点电荷的连线上,电势为零的点不一定在两点电荷的连线上
    C.电场强度为零的点不一定在两点电荷的连线上,电势为零的点一定在两点电荷的连线上
    D.电场强度为零的点不一定在两点电荷的连线上,电势为零的点也不一定在两点电荷的连线上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点电荷电场强度和电势的基本概念. 本题的得分率较低,许多考生都不能正确判断选项.解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电场强度的矢量性和电势的标量性.因为电场强度是矢量,所以两个点电荷的合场强在空间某点为零的条件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显然,只有在两点电荷连线上(包括连线的延长线)才可能满足两个点电荷电场强度方向相反的条件,因此合电场强度为零的点必在点电荷的连线上.电势是标量,正电荷产生的电势为正值,负电荷产生的电势是负值.因此,当正、负点电荷在空间某点上的绝对值相等时,该点的总电势为零.满足这条件的诸点

  • 第14题:

    如图所示,已知A,B为直线L:y=mx-m+2与抛物线y=x2的两个交点。
    (1)直线ι经过一个定点C,试求出点C的坐标;(2分)
    (2)若m=-1,已知在直线L下方的抛物线上存在一点P(点P与坐标原点0不重合),且△ABP的面积为(3√13)/2,求点P的坐标。(6分)


    答案:
    解析:
    (1)直线L:y=m(x-1)+2,当x=1时,y的取值与m无关,此时y=2,所以直线过定点(1,2);

  • 第15题:

    设P是圆x2+y2=2上的一点,该圆在点P的切线平行于直线x+y+2=0,则点P的坐标为



    答案:E
    解析:

  • 第16题:

    如图所示,+Q和-Q是两个等量异种点电荷,以点电荷+Q为圆心作圆,A、B为圆上两点,MN是两电荷连线的中垂线;与两电荷连线交点为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的电场强度大于B点的电场强度
    B.电子在A点的电势能大于在B点的电势能
    C.把质子从A点移动到B点.电场力对质子做功为零
    D.把质子从A点移动到MN上任何一点.质子的电势能变化都相同

    答案:D
    解析:
    由等量异种点电荷的电场线和等势线分布可知:EA<EB,ψA>ψB,由于电子带负电,则电子在A点的电势能小于在B点的电势能,故A、B错误。从A点移动到8点,电场力所做的功WAB=UAB=q(ψA-ψB)>0.故C错误。等量异种点电荷连线的中垂线MN是等势线,故将质子从A点移动到MN上任何一点,质子的电势能变化都相同,故D正确。

  • 第17题:

    如图,在正点电荷Q的电场中有M、Ⅳ、P、F四点,M、N、P为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顶点,F为MN的中点,<M=30。,M、N、P、F四点的电势分别用φm、φn、φpφf表示。已知φm=φn,φp=φf卢卿,点电荷Q在M、N、P三点所在的平面内,则( )。

    A.点电荷Q不一定在MP的连线上
    B.连接PF的线段一定在同一等势面上
    C.将正试探电荷从P点搬运到Ⅳ点,电场力做负功
    D.φp大于φm

    答案:D
    解析:
    点电荷电场的等势面是以点电荷为圆心的一族同心圆,所以任意两个等势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都指向点电荷.如右图

    所示,MN的垂直平分线和PF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E.E点即点电荷所在的位置,根据几何关系可得E点在MP边。即点电荷一 定在MP连线上,选项A错误。点电荷的等势面是以点电荷为圆心的同心圆。所以等势面不是直线而是球面,选项B错误。正试探电荷从P点移动到N点,远离场源正电荷,电场力做正功.选项C错误。根据几何关系可得EP<EM,距离场源正电荷越远电势越低,所以P点电势大于M点电势,选项D正确。

  • 第18题:

    如图所示,光滑绝缘的水平面上,固定着一个带电量为+Q的小球P,带电量分别为-q和+2q的小球M和N,由绝缘细杆相连,静止在桌面上,P与M相距L。P、M和N视为点电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和N的距离大于三
    B.P、M和Ⅳ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C.在P产生的电场中,M、N处的电势处处相同
    D.M、N及细杆组成的系统所受合外力为零

    答案:D
    解析:

  • 第19题:

    如图所示,在xOy平面内有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M、N为传播方向上的两点,在t=0时M点位于平衡位置,且运动方向向上,N点位于平衡位置上方的最大位移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波长为A,k=0,1,2,3,…)( )。


    A.MN两点间距离为(k+1/4)λ
    B.MN两点间距离为(k+1/2)λ
    C.MN两点间距离为(k+3/4)λ
    D.MN两点间距离为(k+1)A

    答案:C
    解析:
    t=0时M点位于平衡位置,且速度方向向上,N点位于平衡位置上方的最大位移处,则MN问最短有3/4个波长的波形,则MN两点间距离为(k+3/4)λ,(k=0,1,2,…),故C正确。

  • 第20题:

    若供给曲线上每一点的点弹性都等于1,则供给曲线只能是一条()

    • A、过原点的45线
    • B、过原点的直线 
    • C、平行于横轴的直线
    • D、垂直于横轴的直线

    正确答案:B

  • 第21题:

    ABCD是边长为L的正方形的四个顶点,若在A、B、C、D四个顶点处分别放置带电量为q的正点电荷,则A、B、C、D四点电荷在正方形对角线交点上产生的合场强的大小为()。


    正确答案:0

  • 第22题:

    单选题
    若P是平面α外一点,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

    过P只能作一条直线与平面α相交

    B

    过P可作无数条直线与平面α垂直

    C

    过P只能作一条直线与平面α平行

    D

    过P可作无数条直线与平面α平行


    正确答案: D
    解析:
    过P可以作无数条直线与平面α相交;过P只能作一条直线与平面α垂直;过P可作无数条直线与平面α平行.

  • 第23题:

    单选题
    在椭圆曲线定义中包含一个称为无穷远点的元素或零点,记做O,以下关于O的说法错误的是()
    A

    O是加法的单位元。

    B

    对椭圆曲线上的任何一点P,有P+O=P。

    C

    假定P≠Q且Q≠0,P-P=O

    D

    若椭圆曲线上的三个点不在一条直线上,则他们的和是O


    正确答案: C
    解析: 椭圆曲线的定义中包含一个称为无穷远点或零点的元素,记做O,若椭圆曲线上的三个点同在一条直线上,则它们的和为O,所以选项D的说法是错误的,其他选项的说法都是正确的,答案是选项D。O是加法的单位元。这样有O=-O;对椭圆曲线上的任何一点P,有P+O=P。这些说法都是正确的,所以选项A和B正确。“假定P≠Q且Q≠0,P+(-P)=P-P=O”的说法也正确,所以本题中错误的说法是选项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