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高中思想政治《哲学的基本问题》 ”相关问题
  • 第1题:

    高中思想政治《唯心主义》


    答案:
    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课堂导入
    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那现在,让我们暂时先走出“唯物主义”的楼梯口,去看看另外一个楼梯里面的究竟。
    我们先回顾一下,唯心主义是什么呢?在处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中,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决定物质,我们就称之为是唯心主义,那么唯心主义又有哪些基本形态呢?下面,我们就开始今天的课程:唯心主义。
    环节二:新课讲授
    1.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含义
    活动一:案例剖析
    多媒体展示案例。
    我们先看先人对这个世界的看法:
    1.物是观念的集合。
    2.上帝支配着地球上的万事万物。
    3.心外无物。
    4.存在就是被感知。
    5.我思故我在。
    这五句话分别站在哪个角度去阐述对世界的看法的?它们分别体现了唯物主义的观点还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同学们来进行讨论发言。
    老师总结:现在我们对这五句话进行分类,看看这些话是不是都是表述同样的一个内容。从主语来分析,第1、3、4、5都是围绕着“我”去阐述对世界的看法,而第2句话却是从上帝的角度出发,认为上帝主宰着世界上的万物。这两类有什么不同呢?
    在唯心论中,唯心主义把意识视为世界的本原,但由于对意识有不同的理解,因为形成了两种基本的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2.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区别
    活动二:火眼金睛
    主观唯心主义
    请同学们先来看一组对话。
    王守仁问弟子:什么是天地的心?
    弟子说:人是天地之心。
    王守仁问:什么是人的心?
    弟子说:只是一个灵明。
    王守仁解释说: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的深?鬼神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吉凶灾祥?
    弟子问:天地鬼神万物,千古见在,何没了我的灵明,便俱无了?
    王守仁说:今看死的人,他这些精灵游散了,他的天地万物尚在何处?
    人的灵明和天地万物有什么关系?没有人的灵明就没有世界吗?王守仁的这种观点属于什么观点的呢?——他将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是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客观唯心主义
    那客观唯心主义又是怎样的呢?
    客观唯心主义跟主观唯心主义不同,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比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是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哲学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如:认为上帝创造了万物。)
    3.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刚才我们学习了哲学的两个主要派别。在哲学的发展史上,除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之外,还有就是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但它们是附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那究竟是怎么附属的呢?在自然界存在一种藤类的植物,它的生在必须要依附在主干树上,以吸收所需的养分。离开了主干,它们就没法生存。如果我们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定为树的话,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就是那种寄生藤。
    辩证法的观点是: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
    形而上学的观点是: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
    环节三:巩固提高
    大家来看一个例子:比如一位同学这次考试考了60分,大家如何去评价他呢?是不是就认为这位同学就不好呢?
    请大家仔细思考一下,我们该如何评价这位同学呢?
    提问若干学生,从学生的回答里引导他们辨别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最后师生明确:
    在判断评判一个人或者一件事的时候,要坚持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
    环节四:小结作业
    课堂小结:唯心主义把意识视为世界的本原,由于对意识有不同的理解,形成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课后作业:请同学们搜集材料,辨别哪些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哪些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谈一谈什么是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是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是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2.说一说本节课你这样导入新课的原则是什么。
    在本节课的新课导入中,我主要遵循了以下原则:
    第一,符合教学的目的性和必要性。课堂教学导入,一定要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来精心设计导语,与教学目标无关的不要硬加上去,不要使导语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教学伊始的导语,一定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必要而有机的部分。
    第二,符合教学内容本身的科学性。导语的设计要从教学内容出发,有的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是教学内容的必要补充,还有的虽然从内容上看关系不大,但它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于教学内容的讲授和学习也是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第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内容的好坏,要通过学生的学习来体现,因而导语的设计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照顾到学生的年龄、性格特征等。

  • 第2题:

    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研究哲学基本问题有何意义?


    正确答案: 哲学基本问题有两大方面;第一方面是关于世界的本原问题,即本体论问题,它是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一个标准,哲学史归根结底是两大派别: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凡是承认物质是世界唯一本原的,属于唯物主义,凡是承认精神是世界唯一本原的,属于唯心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也很重视精神的作用,但它是在重视物质条件的基础上重视精神的作用。
    哲学基本问题意义在于:
    1.使我们把握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是从哲学基本问题去把握。
    2.哲学基本问题的前提是我们了解整个哲学和哲学史的一把钥匙,哲学史是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历史,把复习的问题简单化,是科学的需要,从根本出发、从哲学基本问题去了解人类的哲学思想的哲学史。

  • 第3题: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 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 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 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 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

    正确答案:C

  • 第4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正确答案: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维与存在何者是世界的本原,对此的不同回答在哲学上形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派别;二是思维能否反映存在,对此的不同回答在哲学上形成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区别。

  • 第5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 A、从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
    • B、从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
    • C、从实践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
    • D、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

    正确答案:C

  • 第6题:

    什么是哲学的研究对象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正确答案:哲学的研究对象: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及其关系的、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学说。
    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人生观:人们对人生的目的、意义和价值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决定着人生观;人生观又影响着世界观。
    方法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方法论同世界观是统一的。
    哲学:世界观的理论体系,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系统化使哲学不同于一般世界观;理论化,使哲学不同于宗教世界观。
    具体科学:研究具体领域的具体规律,有着具体的方法。
    哲学:研究世界的一般规律,是方法论。
    方法论与方法:方法是特殊性的,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规律,因此解决不同的问题需要各不相同的方法;(形而下者谓之器;器,是工具性的,是技术性的,是方法)方法论是普遍性的,是贯穿于各种具体方法和技术之中的共同的灵魂。(形而上者谓之道;道:思辨性,理论性,是方法论)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含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即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其二,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与物质、主观精神世界与客观现实世界的关系问题。这一问题又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即思维和存在谁先谁后、谁决定谁的问题。第二方面,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因为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任何哲学家都无法回避;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同时也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必须回答的现实问题。

  • 第7题:

    如何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


    正确答案: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一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即存在和思维或物质和意识何为世界本原,谁是第一性的问题和思维和存在或物质和意识二者有无同一性,思维能否认识和反映存在的问题。根据对这一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流派。根据对这一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 第8题:

    问答题
    哲学基本问题及坚持哲学基本问题有何意义?

    正确答案: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它包括两个方面: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坚持哲学基本问题是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对立哲学派别的标准;是各派哲学家解决一切哲学问题的理论出发点;;坚持哲学基本问题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坚持哲学基本问题也是我们实际工作的根本问题。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名词解释题
    哲学基本问题

    正确答案: 存在和思维、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派别的依据;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依据。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

    正确答案: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①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即意识和物质,究竟谁是世界本原的问题;②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如何理解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正确答案: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判断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途径或方法是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关系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一切哲学的根本之处,在于它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独特方式,即真正科学地、直接现实地解决主观和客观、思维和存在之间的矛盾,只能靠人们的实践活动。因此,本题的判断是错误的。

  • 第13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即()。


    正确答案: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

  • 第14题:

    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 A、哲学基本问题
    • B、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
    • C、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
    • D、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正确答案:B

  • 第15题:

    哲学基本问题


    正确答案:存在和思维、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派别的依据;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依据。

  • 第16题:

    如何理解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正确答案: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 第17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途径或方法是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关系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8题:

    哲学基本问题及坚持哲学基本问题有何意义?


    正确答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它包括两个方面: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坚持哲学基本问题是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对立哲学派别的标准;是各派哲学家解决一切哲学问题的理论出发点;;坚持哲学基本问题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坚持哲学基本问题也是我们实际工作的根本问题。

  • 第19题:

    问答题
    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研究哲学基本问题有何意义?

    正确答案: 哲学基本问题有两大方面;第一方面是关于世界的本原问题,即本体论问题,它是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一个标准,哲学史归根结底是两大派别: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凡是承认物质是世界唯一本原的,属于唯物主义,凡是承认精神是世界唯一本原的,属于唯心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也很重视精神的作用,但它是在重视物质条件的基础上重视精神的作用。
    哲学基本问题意义在于:
    1.使我们把握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是从哲学基本问题去把握。
    2.哲学基本问题的前提是我们了解整个哲学和哲学史的一把钥匙,哲学史是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历史,把复习的问题简单化,是科学的需要,从根本出发、从哲学基本问题去了解人类的哲学思想的哲学史。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什么是哲学的研究对象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正确答案: 哲学的研究对象: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及其关系的、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学说。
    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人生观:人们对人生的目的、意义和价值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决定着人生观;人生观又影响着世界观。
    方法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方法论同世界观是统一的。
    哲学:世界观的理论体系,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系统化使哲学不同于一般世界观;理论化,使哲学不同于宗教世界观。
    具体科学:研究具体领域的具体规律,有着具体的方法。
    哲学:研究世界的一般规律,是方法论。
    方法论与方法:方法是特殊性的,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规律,因此解决不同的问题需要各不相同的方法;(形而下者谓之器;器,是工具性的,是技术性的,是方法)方法论是普遍性的,是贯穿于各种具体方法和技术之中的共同的灵魂。(形而上者谓之道;道:思辨性,理论性,是方法论)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含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即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其二,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与物质、主观精神世界与客观现实世界的关系问题。这一问题又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即思维和存在谁先谁后、谁决定谁的问题。第二方面,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因为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任何哲学家都无法回避;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同时也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必须回答的现实问题。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和掌握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和掌握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A

    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B

    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C

    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D

    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