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新中国建国十周年前后,我国长篇小说创作出现了较大的丰收,不属于描写军事斗争的作品是( )。A.《红日》 B.《林海雪原》 C.《山乡巨变》 D.《百合花》

题目
新中国建国十周年前后,我国长篇小说创作出现了较大的丰收,不属于描写军事斗争的作品是( )。

A.《红日》
B.《林海雪原》
C.《山乡巨变》
D.《百合花》

相似考题
更多“新中国建国十周年前后,我国长篇小说创作出现了较大的丰收,不属于描写军事斗争的作品是( )。”相关问题
  • 第1题:

    余华的小说创作以1991年底第一部长篇小说《呼喊与细雨》发表为界,大致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他的前期创作有些什么作品和特点?


    正确答案: 前期以中短篇小说为主,在小说的结构、语言和叙述方式等方面都带有很强的实验性,以人的罪恶、暴力和死亡作为主要描写对象,用极其冷酷的笔调揭示人性丑陋阴暗的角落,处处透着怪异奇特的气息,又有非凡的想象力,客观的叙述语言和跌宕恐怖的情节形成鲜明的对比,对人的生存的异化状况有着特殊的敏感,给人以强烈的震撼,被看作是“先锋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
    在这个时期,也可以以1988年为界,再分为两个阶段。他自己说:“从《十八岁出门远行》到《现实一种》时期的作品,其结构大体上是对事实框架的模仿,情节段落之间的关系基本上是递进、连接的关系,……那时期作品体现我有关世界结构的一上重要标志,便是对常理的破坏。”“当我写作《世事如烟》时,其结构已经放弃了对事实框架的模仿。表面上看为了表现更多的事实,使其世界能够尽可能呈现纷繁的状态,我采用了并置、错位的结构方式。但实质上,我有关世界结构的思考已经确立。”

  • 第2题:

    建国后十七年的长篇小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反映民主革命斗争生活的作品就有《红旗谱》、《红日》、《上海的早晨》等。


    正确答案:错误

  • 第3题:

    《三国演义》主要写()三国之间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描写了众多的人物,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

    • A、魏
    • B、蜀
    • C、越
    • D、吴

    正确答案:A,B,D

  • 第4题:

    ()的《原动力》是最早一部描写解放区工人阶级生活斗争的长篇小说。


    正确答案:草明

  • 第5题:

    描写青年知识分子追求光明,在社会斗争中经历了从无政府主义到马克思主义的曲折历程的长篇小说是胡也频的《()》。


    正确答案:光明在我们的前面

  • 第6题:

    ()和()代表着十七年代军事题材的长篇小说创作的两座高峰,峻青的代表作《黎明的河边》发表于()年,“冯兰池”是《()》作品中的人物


    正确答案:《保卫延安》;《红日》;1954年;《红旗谱》

  • 第7题: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民族乐器创作几乎涉及各类民族乐器的改革与使用,不属于这一时期的民族管弦作品是()

    • A、《丰收锣鼓》
    • B、《战台风》
    • C、《兰花花》
    • D、《梅花三弄》

    正确答案:D

  • 第8题:

    单选题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民族乐器创作几乎涉及各类民族乐器的改革与使用,不属于这一时期的民族管弦作品是()
    A

    《丰收锣鼓》

    B

    《战台风》

    C

    《兰花花》

    D

    《梅花三弄》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建国初期长篇小说创作两大题材是什么?

    正确答案: 革命历史斗争题材、农村土地革命题材。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填空题
    ()和()代表着十七年代军事题材的长篇小说创作的两座高峰,峻青的代表作《黎明的河边》发表于()年,“冯兰池”是《()》作品中的人物

    正确答案: 《保卫延安》,《红日》,1954年,《红旗谱》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填空题
    茅盾短篇小说的代表作品是()和(),都写于创作《子夜》的同一年,描写的都是()年“一二八”上海战争前后的动乱生活。

    正确答案: 《林家铺子》,《春蚕》,1932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判断题
    建国后十七年的长篇小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反映民主革命斗争生活的作品就有《红旗谱》、《红日》、《上海的早晨》等。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建国初期,新中国进行了哪些民主革命斗争?结果如何?


    正确答案:建国初期,人民解放军继续追歼国民党残余军队,同时在新解放区大规模剿匪作战。1951年5月,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基本解放。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还领导全国人民开展了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三大运动,使新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更加巩固,也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 第14题:

    茅盾短篇小说的代表作品是()和(),都写于创作《子夜》的同一年,描写的都是()年“一二八”上海战争前后的动乱生活。


    正确答案:《林家铺子》;《春蚕》;1932

  • 第15题:

    建国初期长篇小说创作两大题材是什么?


    正确答案: 革命历史斗争题材、农村土地革命题材。

  • 第16题:

    巴.布林贝赫的文学创作,真正始于抒情短诗[()]。他献给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的优秀抒情长诗是《生命的礼花》。


    正确答案:心与乳

  • 第17题:

    建国后,代表老舍话剧创作最高成就的作品是()。


    正确答案:《茶馆》

  • 第18题:

    下列不属于丁善德的创作的作品是()

    • A、《长征交响曲》
    • B、《新中国交响组合》
    • C、《黄浦江颂》
    • D、《内蒙组曲》

    正确答案:D

  • 第19题:

    问答题
    我国近代歌剧创作中第一部反映工人阶级反帝斗争的作品是什么?

    正确答案: 《扬子江暴风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余华的小说创作以1991年底第一部长篇小说《呼喊与细雨》发表为界,大致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他的前期创作有些什么作品和特点?

    正确答案: 前期以中短篇小说为主,在小说的结构、语言和叙述方式等方面都带有很强的实验性,以人的罪恶、暴力和死亡作为主要描写对象,用极其冷酷的笔调揭示人性丑陋阴暗的角落,处处透着怪异奇特的气息,又有非凡的想象力,客观的叙述语言和跌宕恐怖的情节形成鲜明的对比,对人的生存的异化状况有着特殊的敏感,给人以强烈的震撼,被看作是“先锋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
    在这个时期,也可以以1988年为界,再分为两个阶段。他自己说:“从《十八岁出门远行》到《现实一种》时期的作品,其结构大体上是对事实框架的模仿,情节段落之间的关系基本上是递进、连接的关系,……那时期作品体现我有关世界结构的一上重要标志,便是对常理的破坏。”“当我写作《世事如烟》时,其结构已经放弃了对事实框架的模仿。表面上看为了表现更多的事实,使其世界能够尽可能呈现纷繁的状态,我采用了并置、错位的结构方式。但实质上,我有关世界结构的思考已经确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填空题
    ()的《原动力》是最早一部描写解放区工人阶级生活斗争的长篇小说。

    正确答案: 草明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多选题
    关于十七年小说创作的论述,正确的有()
    A

    20世纪50年代初,当短篇小说的创作尚处于较为幼稚的阶段时,长篇小说的创作即呈现出勃勃生机,在不同的题材领域,分别涌现了一大批优秀作品;

    B

    从1957年到1966年,十七年时期的长篇小说创作取得了空前的丰收;

    C

    反映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的作品有《红旗谱》(梁斌)、《青春之歌》(杨沫)、《红岩》(罗广斌、杨益言)、《林海雪原》(曲波);

    D

    除长篇小说以外,十七年时期的中、短篇小说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涌现了不少佳作和初具风格的文学新人,如李准、马烽、西戎、茹志娟、峻青、王愿坚等;

    E

    在战争题材方面,柳青的《上甘岭》、陆柱国的《铜墙铁壁》也很突出。


    正确答案: E,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填空题
    建国后,代表老舍话剧创作最高成就的作品是()。

    正确答案: 《茶馆》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