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18~20题。欧阳修《醉翁事记》原文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

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18~20题。

欧阳修《醉翁事记》原文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呜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单元导语

本单元所选课文,以写景记游的古代散文为主。有的表达旷达胸襟,有的流露自得之乐,有的抒发闲适之情。所记景色不同,写作心境不同,却都是感事抒怀、借景言情的名篇。

学习本单元,要借助提示、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体会游记散文借景抒情的特点;要品味古诗文名句的思想感情,结合亲身体验加深理解。

课文导语

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自号“醉翁”,寄情山水,与民同乐,还写出了这篇传诵千古的文章。阅读时要注意体会文中描写的自然景色和作者的寄托。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相关说明

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欣赏文学作品,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课后练习

一、朗读并背诵全文。

二、作者到底都在“乐”些什么呢?请仔细找一找,画出有关的语句,说说自己的理解。

三、下面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改写《醉翁亭记》而成的一首词,名为“瑞鹤仙”。你喜欢《醉翁亭记》还是这首词?写一段文字,简要说出自己的想法。

环滁皆山也,望蔚然深秀,琅琊山也。山行六七里.有翼然泉上,醉翁亭也。翁之乐也,得之 心,寓之酒也。更野芳佳木,风高日出,景无穷也。

游也,山肴野蔌,酒洌泉香,沸觥筹也。太守醉也,喧哗众宾欢也。况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太守乐其乐也。问当时太守为谁,醉翁是也。

学生情况

八年级,班级50人。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视频、音频文件,投影实物等。
根据上述材料,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并说明确定的依据。


相似考题
更多“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18~20题。 ”相关问题
  • 第1题:

    (一)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9-10题。(4分)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9、下列可以作为标题的一项( )

    A 晚春 B初夏 C晚秋 D初冬


    正确答案:A
    语言流畅即可。

  • 第2题:

    听第10段材料,回答第17至20题。

    第17题:What does Mr Henry Stone do?

    A.A bank clerk

    B.A teacher.

    C.A writer


    正确答案:C

  • 第3题:

    通过阅读来启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一般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自由阅读,自由写作;另一种是为写作而安排阅读,通过阅读来获得材料,获得灵感,完成写作。()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正确

  • 第4题:

    听第10段材料,回答第17-20题

    第17题:

    What is the talk mainly about ?

    A. the history of the school

    B. the courses for the term

    C. the plan for the day


    正确答案:C

  • 第5题: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 18~22 题。

    第 18 题 从原文看,下列关于大运河保护迫在眉睫原因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正确答案:C
    解析:A、B、D三项在原文中第五段均有提及,而C项并不属于大运河保护迫在眉睫的原因。

  • 第6题:

    下图是2008年7月18日至20日某河流在某一站点的流量曲线示意图,读图完成第下题。



    该站点附近河面越过河流最高水位,距降水结束的时间是()。

    A.9小时
    B.18小时
    C.27小时
    D.36小时

    答案:B
    解析:
    由图可知,该站点降水结束时间为7月18日的12时,而附近河面越过河流最高水位是7月19日的6时,中间相差约18小时。故选B。

  • 第7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要求:
    (1)按照教材要求,设计一个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10分)
    (2)根据材料中“思考与讨论”,设计一个引导学生分组进行交流讨论的教学过程,完成模型制作。(20分)


    答案:
    解析:
    【参考设计】(1)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模型图解如下:



    (2)教学过程:
    ①设疑
    教师设问:人体细胞并不能直接与外界的环境完成物质交换,那我们人体通过什么来获得养分并将废物排出体外以维持自身活动呢?
    (学生讨论得出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教师:现在我们知道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而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都是依靠各类离子来维持的,那这些离子怎么进入内环境发挥功能呢?现在请同学们按照我们之前分的学习小组,小组内讨论一下教材上“思考与讨论”的第1、第2题,一会儿请代表来发言。
    (学生小组内讨论,确定结论,选定发言代表)
    ②表达交流
    各小组代表发言,问题1:
    预设学生回答①:Na+与Cl-是小分子量的离子,来源于食物,可直接通过扩散作用被消化系统吸收。
    预设学生回答②:葡萄糖与氨基酸是糖类和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糖类和蛋白质经过消化系统的作用,分别分解成葡萄糖和氨基酸,通过主动运输进入内环境。
    教师点评并明确:同学们总结得很好,并提到了消化与吸收的相关知识。可见我们对于原有的知识掌握得比较牢固。就像刚才同学们说的,Na+和Cl-等小分子物质,直接来自食物,不需要经过消化就可以直接被吸收。而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主要来自食物中的糖类和蛋白质。糖类和蛋白质是两类大分子物质,必须经过消化系统的消化,分解为葡萄糖和氨基酸才能被吸收。上述物质在小肠内经主动运输进入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中,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再通过物质交换过程进入组织液和淋巴。这些过程中涉及人体的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引导学生在学案上写上消化系统、循环系统.营养物质通过消化系统进入循环系统,再进入内环境。
    各小组代表发言,问题2:
    预设学生回答:根据我们在化学课上所学知识,碳酸根离子是由碳酸和碳酸盐水解而来的。
    教师点评明确:这个过程可能大家还不熟悉。不过刚才同学们有说到要点,爰酸水解。细胞代谢过程中产生的CO2与H2O结合,在碳酸酐酶作用下,会发生下列反应:



    HC03-通过与细胞外的阴离子交换到达细胞外液,即内环境(组织液、血浆或淋巴)中,这个过程主要与呼吸系统有关。
    (引导学生在学案上写上呼吸系统,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通过呼吸系统进入循环系统,再进入内环境)
    ③承上启下
    教师: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已经找出人体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与内环境之间的关系。那除了这些系统以外。人体还有哪些系统参与其中呢?我们来看第3、4题。(学生思考并讨论)
    教师明确:第3题的相关知识,会在后续小节中学到。我们可以先用已学过的知识来解决第4题二人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主要通过皮肤的汗液,泌尿系统的尿液和呼吸系统的呼气这三条途径来排出,其中以泌尿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排泄途径为主。例如,血浆中的尿素主要通过肾脏形成的尿液排出体外。血浆中的CO2通过肺动脉进入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由于血液中的CO2分压大于肺泡中CO2的分压,CO2就从血液中向肺泡扩散,再通过呼气运动排出体外。所以,内环境中产生的代谢产物经循环系统,通过泌尿系统、呼吸系统和皮肤排出体外。(引导学生在学案上补充模型图解)
    教师讲解:关于第3题,人体具有体温调节机制以保持细胞外液温度的恒定。详细内容在教材的第2章关于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我们在以后的课程中将会学到。参与体温调节的器官和系统有皮肤、肝脏、骨骼肌、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等。
    ④总结回顾,完成模型图解
    教师讲解:通过刚才对这四个问题的讨论可以看出.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依赖于人体内各个器官、系统的参与,同时,细胞和内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它们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用这样一个模型图(PPT展示)表示。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完成刚才我们在学案上绘制的模型图。(回顾知识,完成大致模型图解)
    教师总结:这个模型图是我们共同完成的,还有一些要点需要同学们在课下进行补充,就是技能训练部分,同学们还是按照学习小组,共同完成模型的建构,以各小组独有的方式呈现出来,在下节课上进行展示。

  • 第8题:

    阅读工作图的第—-步骤是了解图面的()。

    • A、加工法
    • B、比例
    • C、材料
    • D、投影法

    正确答案:D

  • 第9题:

    已知在双代号网络计划中,某工作有三项紧前工作,它们的最早完成时间分别为第12天、第18天、第20天。如果该工作的持续时间为6天,则该工作最早完成时间为第()天。

    • A、18
    • B、24
    • C、28
    • D、12

    正确答案:C

  • 第10题: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题: 某公司的可转换债券的转换平价是40元,股票的基准价格是30元,该债券的市场价格为900元。 该债券的转换升水是()元。

    • A、20
    • B、30
    • C、40
    • D、10

    正确答案:D

  • 第11题:

    填空题
    阅读目的是指实现阅读愿望,完成阅读行为,达到()的要求。

    正确答案: 阅读效果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阅读文本材料和具体要求,完成第1~3题。本文见本教材P142《孔乙己》(片段) 1.根据以上材料,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 2.请为本课文设计一段导入语。 3.请根据本文特色及你自己的理解,说明本文的教学方式。

    正确答案: 1.【参考答案】知识与能力目标:①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②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整理人物活动的几个场景,通过富于表现力的人物描写和细节描写探究人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悲剧性,进而准确把握文章主题。过程与方法目标:用为孔乙己填写履历表的方法,了解小说的内容,理清小说的情节,初步把握人物性格,激发围绕作品主题深入阅读探究的兴趣。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孔乙己悲剧产生的根本原因,理解作者"将社会对于苦人的冷淡,不慌不忙地描写出来"的深意,培养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2.【参考答案】师:我们以前读过鲁迅先生的哪些小说?生:《故乡》。生:《社戏》。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生:不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不是小说,是一篇散文。师:对,可你是怎么知道《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篇散文的呢?你还记得它出自鲁迅先生的哪部文集吗?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出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它是鲁迅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师:看来这位同学真是个有心人!《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后加以编订,改名《朝花夕拾》,这些篇章,文笔深沉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作品。师:鲁迅先生一生共写了33篇小说,主要收录在《呐喊》《彷徨》两部文集中。其中他自己最喜欢的是《孔乙己》;巴金先生曾热情地赞叹说:"《孔乙己》写得多么好啊!"日本有一位作家也说,孔乙己是一个最完美的艺术典型。孔乙己到底是怎样的一个艺术形象?这篇小说为什么能得到如此高的评价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小说。只要能激发学生阅读探究的兴趣,导入的形式可以不拘一格。这种导人新课的方式只是其中的一种方法而已。考生可试着发散思维,选择更适合教学的方式。3.【参考答案】(1)尝试多种阅读方式:使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能按每分钟不少于500字的速度速读;并能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把握重点,体味和推敲文中场景设置对表现人物性格与作品主题的意义和作用。(2)培养表达的勇气和习惯:在感知课文大意的前提下,要求学生能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适当地分析,对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与疑问;能清楚、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3)鼓励大胆提问,引导合作探究:提问是发现新知识、研究新问题的开端,本课教学还应特别重视学生的质疑与提问。课堂教学的目的正是为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发展打开一扇窗。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听第10段材料,回答第 17~20 题。

    第17题:What does Mr. Henry Stone do? ( )

    A.A bank clerk.

    B.A teacher.

    C.A writer.


    正确答案:C

  • 第14题:

    听第10段材料,回答 17~20 题。

    第17题:What does Mr Henry Stone do ?

    A A bank clerk

    B A teacher

    C A writer


    正确答案:C

  • 第15题:

    请教:2010年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语文》专家命题预测试卷(7)第1大题第2小题如何解答?

    【题目描述】

    第 1 题阅读教学改革的着力点应放在:坚持___________阅读,鼓励__________阅读,推进_________阅读。

     

     


    【参考答案分析】:自主性、探究性、批判性

  • 第16题:

    (一)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15-18题。(8分)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塞下秋来风景异”的“异”字表现了边陲之地的________________。(2分)


    正确答案:
    与中原不同孤寂荒凉

  • 第17题:

    下图为某山地的局部等高线图,图中等高距为20米,AB为空中游览索道。读图完成第下题。



    甲处为陡崖,其相对高度最有可能是( )。

    A.18米
    B.30米
    C.60米
    D.65米

    答案:B
    解析:
    图中悬崖的汇集的等高线为两条,等高距为20米,所以陡崖的高度大于20米。陡崖最高海拔为无限接近高于甲地的最近等高线,陡崖最低海拔为无限接近陡崖下一级等高线。最高处海拔减去最低处海拔可知小于60米。故选B。

  • 第18题:

    某工作有三项紧后工作,持续时间分为4天、5天、6天,对应的最迟完成时间分别为第18天、第16天、第14天,则该工作的最迟完成时间是第()天。2018真题

    A、14
    B、12
    C、8
    D、6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双代号网络计划时间参数的计算。由题可知,三项紧后工作的最迟开始时间分别为14天、11天、8天,一项工作的最迟完成时间等于各紧后工作的最迟开始时间的最小值,所以选择8天。参见教材33。

  • 第19题:

    阅读文本材料和具体要求,完成第1~3题。本文见本教材P142《孔乙己》(片段) 1.根据以上材料,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 2.请为本课文设计一段导入语。 3.请根据本文特色及你自己的理解,说明本文的教学方式。


    正确答案: 1.【参考答案】知识与能力目标:①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②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整理人物活动的几个场景,通过富于表现力的人物描写和细节描写探究人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悲剧性,进而准确把握文章主题。过程与方法目标:用为孔乙己填写履历表的方法,了解小说的内容,理清小说的情节,初步把握人物性格,激发围绕作品主题深入阅读探究的兴趣。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孔乙己悲剧产生的根本原因,理解作者"将社会对于苦人的冷淡,不慌不忙地描写出来"的深意,培养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2.【参考答案】师:我们以前读过鲁迅先生的哪些小说?生:《故乡》。生:《社戏》。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生:不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不是小说,是一篇散文。师:对,可你是怎么知道《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篇散文的呢?你还记得它出自鲁迅先生的哪部文集吗?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出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它是鲁迅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师:看来这位同学真是个有心人!《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后加以编订,改名《朝花夕拾》,这些篇章,文笔深沉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作品。师:鲁迅先生一生共写了33篇小说,主要收录在《呐喊》《彷徨》两部文集中。其中他自己最喜欢的是《孔乙己》;巴金先生曾热情地赞叹说:"《孔乙己》写得多么好啊!"日本有一位作家也说,孔乙己是一个最完美的艺术典型。孔乙己到底是怎样的一个艺术形象?这篇小说为什么能得到如此高的评价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小说。只要能激发学生阅读探究的兴趣,导入的形式可以不拘一格。这种导人新课的方式只是其中的一种方法而已。考生可试着发散思维,选择更适合教学的方式。3.【参考答案】(1)尝试多种阅读方式:使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能按每分钟不少于500字的速度速读;并能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把握重点,体味和推敲文中场景设置对表现人物性格与作品主题的意义和作用。(2)培养表达的勇气和习惯:在感知课文大意的前提下,要求学生能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适当地分析,对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与疑问;能清楚、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3)鼓励大胆提问,引导合作探究:提问是发现新知识、研究新问题的开端,本课教学还应特别重视学生的质疑与提问。课堂教学的目的正是为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发展打开一扇窗。

  • 第20题:

    合做20次,可能开始出现欺骗的次数是:()

    • A、第16、17次
    • B、第17、18次
    • C、第18、19次
    • D、第20次

    正确答案:B

  • 第21题: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题: 某公司的可转换债券的转换平价是40元,股票的基准价格是30元,该债券的市场价格为900元。 该债券的转换升水比率()。

    • A、44.86%
    • B、52.36%
    • C、33.33%
    • D、44.35%

    正确答案:C

  • 第22题:

    填空题
    阅读目的是指实现阅读愿望,完成阅读行为,达到()。

    正确答案: 阅读效果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合做20次,可能开始出现欺骗的次数是:()
    A

    第16、17次

    B

    第17、18次

    C

    第18、19次

    D

    第20次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阅读材料,完成材料中“课后练习”中的第一题。

    正确答案:
    (1)对我的管教
    写对我的管教,主要写了学习上的督促和做人上的训导。在学习方面,天刚亮时,她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在做人方面,除了写每天早晨对我的教育外,重点写了我因说了一句轻薄的话而受到的重重责罚。写母亲对我的管教,表现了母亲对我既严格又慈祥,即她“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2)作为当家的后母如何处理家庭的难事和矛盾;
    写母亲作为当家的后母当家之难,主要写了两件事:①如何在除夕之夜对付败家子大哥的债主。通过这件事表现了母亲宽容的度量和善良的品性;②如何与我的大嫂、二嫂相处和如何对待她们妯娌之间的矛盾。这件事表现了母亲容忍、温和的性格。
    (3)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人格的侮辱。
    写母亲对待他人对自己人格的侮辱,主要写母亲受了人格上的侮辱非常生气,直到叫那个说了不负责任的话的五叔当面认错赔罪才罢休。这件事表现了母亲“刚气”的一面。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