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从四个方面阐述了课程目标,这四个目标是( )。A.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 B.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问题解决、情感态度 C.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 D.知识技能、问题解决、数学创新、情感态度

题目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从四个方面阐述了课程目标,这四个目标是( )。


A.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
B.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问题解决、情感态度
C.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
D.知识技能、问题解决、数学创新、情感态度

相似考题
更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从四个方面阐述了课程目标,这四个目标是( )。 ”相关问题
  • 第1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总目标的四个方面,不是相互独立和割裂的,而是一个_______、_____的有机整体。


    答案:
    解析:
    密切联系,相互交融。

  • 第2题: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设计不包括( )。

    A.课程理念
    B.课程目标
    C.实施建议
    D.课程分类

    答案:D
    解析:
    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实施建议是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

  • 第3题:

    简述《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目标中的总目标。


    答案:
    解析: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掌握基础的地理知识,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初步形成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下面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表述.这三个方面在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1)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地球与地图的基础知识,能初步说明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初步认识人口、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区域差异。~
    ②了解家乡、中国和世界的地理概貌,了解家乡与祖国、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③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重大问题,初步认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④掌握阅读和使用地球仪、地图的基本技能;掌握获取地理信息并利用文字、图像等形式表达地理信息的基本技能:掌握简单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等技能。~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积累丰富的地理表象;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概念,归纳地理特征,理解地理规律。~
    ②运用已获得的地理基本概念和地理基本原理,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分析,作出判断。~
    ③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善于发现地理问题,收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
    ④运用适当的方式方法,表达、交流地理学习的体会、想法和成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增强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以及对地理环境的审美情趣。~
    ②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③尊重世界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传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理解国际合作的意义,初步形成全球意识。~
    ④初步形成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的意识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防范自然灾害、保护环境与资源和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意识,养成关心和爱护地理环境的行为习惯。~

  • 第4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了“四基”的课程目标,“四基”的内容是什么 分别举例说明“四基”的含义。


    答案:
    解析:
    “四基”的内容是: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基础知识一般是指数学课程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性质、基本法则、基本公式等。比如,说明1,0.25和25%的含义。分数、小数和百分数是重要的数概念,它们有本身的特征,又有密切的联系。真分数通常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所以理解什么是1/4:一定要知道是哪个整体的,如全班同学人数的—l-。全班同学是40人,其是10人,全班同学是32人,其。l就是8人。小数通常表示具体的数量,如一支铅笔0.25元,书桌的宽度是0.45米。百分数是同分母(统一标准)的比值,便于比较,如去年比前年增长21%,今年比去年增长25%。
    基本技能内容包括基本的运算、测量、绘图等技能。如20以内加减法和九九乘法表内乘法,每分钟完成8—10题。这一要求可以看作是一个参照,大多数学生经过一定的训练完全可以达到,不排除一些学生经过一段时间才能达到这一要求,也会有一些学生要高于这一要求。这一要求可以成为平时考查学生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测验和考试的参考。
    数学基本思想主要是指数学抽象的思想、数学推理的思想和数学模型的思想。比如,数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是数与代数中的重要内容,从整数、小数、分数到有理数的学习,是一个从具体事物和数量抽象为数的过程,是抽象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教学中应当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的学习,把抽象的思想体现在教学活动之中,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比如,最简单的l0以内数的认识,其中就蕴含了深刻的抽象的过程和抽象的思想。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要和过程性目标建立联系。如《标准(2011年版)》规定,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经历图形的抽象、分类、性质探讨、运动、位置确定等过程,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收集和处理数据、利用数据分析问题、获取信息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些过程性目标和内容实现的主要标志就是学生形成活动经验.学生在经历相关的数学活动中.了解数学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探究。

  • 第5题: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从以下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

  • 第6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课程总目标从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请问是哪四个方面。并说明它们之间的联系。


    答案:
    解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课程总目标从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 总目标的这四个方面,不是相互独立和割裂的,而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组织中,应同时兼顾这四个方面的目标。这些目标的整体实现,是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标志,它对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技能的学习,知识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三个目标的实现。

  • 第7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设置了部分选学内容,以韦达定理为例简述设置选学内容的意义。


    答案:
    解析: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选学内容弥补了必修课程在内容上的有限性和知识广度与深度上的局限性等不足。 选学内容一方面对必修课程的内容进行拓展或深化,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另一方面.又能发展学生的技能,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以韦达定理为例,九年级上册数学课本中,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后,介绍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即韦达定理。这是一节选学内容,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习。韦达定理是对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求根公式等知识的拓展和深化,应用起来更加灵活多变。它与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根的判别式是判定方程是否有实根的充要条件,而韦达定理说明了根与系数的关系,无论方程有无实数根,利用韦达定理可以快速求出两方程根的关系,因此韦达定理应用广泛,在初等数学、解析几何、平面几何、方程论中均有体现。

  • 第8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提出“四基”的课程目标,“四基”的内容是什么?分别举例说明“四基”的含义。


    答案:
    解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第二部分总目标中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 第9题:

    数学课程标准中关于数学课程目标的描述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的?这几个方面之间有何关系?


    正确答案: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数学知识与技能是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学习的基础与前提,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有利于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目标的实现。

  • 第10题:

    问答题
    数学课程标准中关于数学课程目标的描述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的?这几个方面之间有何关系?

    正确答案: 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数学知识与技能是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学习的基础与前提,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有利于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目标的实现。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分为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这两个目标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正确答案:
    总体目标是学生经历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以后,应当达到的最终目标,包括: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而学段目标是学生经历一个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以后,应当达到的目标。这两个目标不是互相独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总体目标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终极目标,而学段目标则是总体目标的细化和学段化,要达成总体目标就需要用学段学段目标目标逐步落实。只有达成了学段目标,总体目标才会达成,那么对于身处不同学段的学生个体而言,他们需要达成的就是相应的学段目标,才能真正的完成义务教育的总体目标。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是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A

    计算能力

    B

    问题解决

    C

    数学思维

    D

    数学素养


    正确答案: A
    解析: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学段目标,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 第13题: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主要由前言、课程目标、(  )、实施建议等四个部分组成。

    A.内容
    B.内容标准
    C.标准
    D.课程内容

    答案:D
    解析:
    【知识点】课程标准。 【答案】D。

  • 第14题:

    简述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过程与方法’的评价”这一评价建议的理解。(从评价目标、评价内容等方面思考)


    答案:
    解析: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评价建议。 过程与方法的评价.应以评价学生参与地理学习活动过程的表现以及地理方法掌握与运用的情况为基本目标。
    在评价学生参与探究性活动过程的表现时,应重点评价学生:(1)能否提出地理问题;(2)能否通过阅读地图、图表等以及通过实地观测与调查等方式收集资料、获得资料;(3)能否将地理信息资料恰当归类和将地理信息资料绘制成地理图表以及简单的地图;(4)能否通过分析地理信息资料得出结论并进行检验;(5)参与地理观察与观测、调查、实验、讨论等活动的质量。
    在评价学生地理方法的掌握与运用情况时,应注重对学生地理观察、区域分析与综合、地理比较、地理实验等常用地理方法的领悟、掌握状况和运用水平进行评价。

  • 第15题:

    数感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到的课程核心之一,学生的数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
    解析:
    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

  • 第16题:

    简要阐释《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的空间观念的含义。


    答案:
    解析:
    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

  • 第17题: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分为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从()等几个方面加以阐述。()。
    ①知识技能;②数学思考③问题解决④情感态度⑤过程方法

    A.①③⑤
    B.①②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⑤

    答案:C
    解析: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分为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 第18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怎样阐述“数学思考’’在第三学段(7。9年级)这一学段目标的?


    答案:
    解析:
    (1)通过用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表述数量关系的过程,体会模型的思想,建立符号意识;在研究图形性质和运动、确定物体位置等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经历借助图形思考问题的过程,初步建立几何直观。 (2)了解利用数据可以进行统计推断,发展建立数据分析观念;感受随机现象的特点。
    (3)体会通过合情推理探索数学结论,运用演绎推理加以证明的过程,在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能力。
    (4)能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

  • 第19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提出的课程目标包括哪几个方面 叙述《义务 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提出的课程目标。


    答案:
    解析:
    (1)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学段目标,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2)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
    ①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②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③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 第20题: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语文课程目标应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 __________ 三个方面进行设计。


    答案:
    解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第21题: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是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 A、计算能力
    • B、问题解决
    • C、数学思维
    • D、数学素养

    正确答案:B

  • 第22题:

    单选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所陈述课程目标的动词分两类:第一类,知识与技能目标动词;第二类,数学活动水平的(  )目标动词。
    A

    过程性

    B

    结果性

    C

    阶段性

    D

    发展性


    正确答案: C
    解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所陈述课程目标的动词分两类。第一类,知识与技能目标动词;第二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

  • 第23题:

    单选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初中数学课程目标分为(  )。
    A

    总体目标和结果性目标

    B

    过程性目标和结果性目标

    C

    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

    D

    过程性目标和学段目标


    正确答案: C
    解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初中数学课程目标分为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故选C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