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某种鱼在自然水域中的种群增长曲线如图3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鱼种群数量的增长不受自身种群密度的制约 B.气候条件的改变不会影响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C.当种群数量达到b点时环境阻力开始影响种群增长 D.渔业捕捞后剩余量需控制在a点.以保持种群较高的增长率

题目
某种鱼在自然水域中的种群增长曲线如图3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鱼种群数量的增长不受自身种群密度的制约
B.气候条件的改变不会影响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C.当种群数量达到b点时环境阻力开始影响种群增长
D.渔业捕捞后剩余量需控制在a点.以保持种群较高的增长率

相似考题
更多“某种鱼在自然水域中的种群增长曲线如图3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相关问题
  • 第1题:

    某种保护动物,其生境相同、数量相当的四个种群的年龄结构图如下所示,其中最易灭绝的种群是()。

    A:种群一
    B:种群二
    C:种群三
    D:种群四

    答案:C
    解析:
    由图可知,种群一和种群四,老年个体数目少,幼年个体数目多,图像呈金字塔型,今后种群密度将不断增大,种内个体越来越多,是增长型种群;种群二中幼年个体与老年个体数量相当,种群密度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是稳定型种群;种群三中幼年个体数目少,老年个体数目多,死亡率大于出生率,这种情况往往导致恶性循环,种群最终灭绝,多见于濒危物种,是衰退型种群。

  • 第2题:

    下列哪个折线图能够反映2014—2017年成人高中在校生人数增长率的情况?


    A.如图所示
    B.如图所示
    C.如图所示
    D.如图所示

    答案:D
    解析:

  • 第3题:

    在资源和空间有限的条件下,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图4是某种藻类植物在不同温度下的种群增长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19.8℃条件下环境容纳量最小
    B.环境容纳量随环境温度不同而改变
    C.24.8℃条件下,第5天左右的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D.33.6℃条件下,种群数量将维持在K值恒定不变

    答案:D
    解析:
    知识点:种群增长曲线。三条曲线中,19.8℃条件下环境中所容纳的最大个体数是最小的,所以19.8℃条件下环境容纳量最小,A项正确;由图可知,在温度不同的情况下,该藻类的个体数最大值是不同的,所以环境容纳量随环境温度不同而改变,B项正确;曲线斜率表示种群的增长率由图中曲线可以看出,24.8℃条件下,第5天左右的曲线斜率是最大的,也就是说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是最大的,C项正确。

    D项:K值是环境的最大容纳量,会随环境变化而变化,D项错误。与题干相符,当选。

  • 第4题:

    下图a为建立的人工生态系统示意图,b为放养在其中的某种鱼的种群数量增长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看,



    (1)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看,该系统中的鱼和蚕属于__________。(3分)(2)在图b中,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是__________型,若在t2时种群数量为K,为了持续获得最大捕捞量,应使其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其原因是__________。(6分)(3)建立此人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__________,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使其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力的方向。(3分)(4)该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和数量不多,人的作用比较突出,因此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稳定性较弱。(3分)


    答案:
    解析:
    (1)消费者
    (2)增长;种群增长率最大
    (3)实现物质循环再生
    (4)抵抗力
    解析:
    (1)生态系统成分包括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鱼和蚕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以生产者为食,属于消费者。
    (2)t1时种群增长率最大,年龄组成是增长型。若在t2时种群数量为K,为了持续获得最大捕捞量,应使其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其原因是此时的种群增长率最大,以使种群能以最大速度持续增长。
    (3)建立此人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物质循环再生,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使其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利的方向。
    (4)生物种类和数量不多,营养结构越简单,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弱。

  • 第5题:

    在资源和空间有限条件下,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图4是某种藻类植物在不同温度下的种群增长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19.8℃条件下环境容纳量最小
    B.环境容纳量随环境温度不同而改变
    C.24.8℃条件下,第5天左右的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D.33.6℃条件下,种群数量将维持在K值恒定不变

    答案:D
    解析:
    在三条曲线中,19.8℃条件下环境中所容纳的最大个体数是最小的,所以19.8℃条件下环境容纳量最小,A正确。由图可知,在温度不同的情况下.该藻类的个体数最大值是不同的,所以环境容纳量随环境温度不同而改变,B正确。曲线斜率表示种群的增长率.由图中蓝线可以看出.24.8℃条件下,第5天时的曲线斜率是最大的,也就是说此时种群的增长率是最大的.C正确。K值是环境的最大容纳量.会随环境变化而变化,不是恒定不变的,D错误。

  • 第6题:

    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2,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期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仅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答案:C
    解析:
    从图像中可以看出该水池中原有的两个物种甲与乙之间符合捕食关系的曲线,其中甲先增先减,是被捕食者(藻类),乙后增后减,是捕食者(浮游动物)。当在水池中加入物种丙后,因为丙专食浮游动物,乙会因为丙对它的捕食而消失,而丙也将因为乙的消失而缺乏食物,最终消失,甲会因为失去天敌乙而在一段时间内有所增加。丙和乙竞争生存空间和氧气等资源。

  • 第7题:

    某种鱼在自然水域中的种群增长曲线如下图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鱼种群数量的增长不受自身种群密度的制约
    B.气候条件的改变不会影响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C.当种群数量达到b点时环境阻力开始影响种群增长
    D.渔业捕捞后剩余量需控制在a点,以保持种群较高的增长率

    答案:D
    解析:
    知识点: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种群数量为环境容纳量的一半时(a点)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再生能力最强,维持开发资源数量在K/2值处,以保持种群较高发展,D项正确。

    A项:种群的增长受种群密度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制约,错误。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在不同的环境中不同,错误。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b点是环境容纳量,在此之前环境阻力已经开始影响种群,错误。与题干不符,排除。

  • 第8题:

    自然界中生物种群增长常表现为“S”型曲线。下列有关种群“S”型曲线的正确叙述是()。

    • A、“S”型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
    • B、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相同的
    • C、“S”型曲线表明种群数量和时间无关
    • D、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制约

    正确答案:B

  • 第9题:

    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进化的原因是由于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 B、若某种群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18%,aa个体占6%,则A基因的频率为56%
    • C、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种群增长曲线呈现“J”型
    • D、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趋势可根据其年龄组成

    正确答案:C

  • 第10题:

    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
    • B、达到k值时种群增长率为零
    • C、种群增长受自身密度的影响
    • D、种群的增长速度逐步降低

    正确答案:D

  • 第11题:

    单选题
    种群是生态研究的一个重要单位。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种群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同种生物所有成熟个体的总和

    B

    一个呈“S”型增长的种群中,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同的,数量为K/2时增长率最大

    C

    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阶段

    D

    合理密植农作物时,其数量可以大于最大值,即K值


    正确答案: A
    解析: 种群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的总和,所以A错误;按“S”型曲线增长的种群,其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同的,当数量为K/2时增长率达到最大,B正确;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为稳定型的年龄组成,其种群数量将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稳定状态,C错误;合理密植农作物时,其数量可以认为是最适合农作物生长的最大值,即K值,D错误。

  • 第12题:

    单选题
    自然界中生物种群增长常表现为“S”型曲线。下列有关种群“S”型曲线的正确叙述是()。
    A

    “S”型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

    B

    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相同的

    C

    “S”型曲线表明种群数量和时间无关

    D

    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制约


    正确答案: B
    解析: “S”型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时间的关系,A、C错误。种群增长率经历由0到最大到0的变化,B正确。种群增长受种群密度和其他环境因素制约,D错误。

  • 第13题:

    可能受工程影响的某种保护动物,其数量相当的四个种群的年龄结构图如图2,在不采取保护措施时,最易灭绝的种群是( )。

    A.种群一
    B.种群二
    C.种群三
    D.种群四

    答案:C
    解析:
    种群一和种群四,老年个体数目少,幼年个体数目多,图像呈金字塔型,今后种群密度将不断增长,种内个体越来越多,是增长型种群;种群二中幼年个体与老年个体数量相当,种群密度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是稳定型种群;种群三中幼年个体数目少,老年个体数目多,死亡率大于出生率,这种情况往往导致恶性循环,种群最终灭绝,多见于濒危物种,是衰退型种群。

  • 第14题:

    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曲线最终呈S型
    B.达到K值时种群增长率为零
    C.种群增长受自身密度的影响
    D.种群的增长速率逐步降低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种群按“S”型曲线增长的条件、曲线的分析及影响因素。种群在自然情况下,由于有生存斗争,在自然情况下种群增长都是按“S”型增长的,A正确。达到K值时,由于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增长率为零,B正确。种群增长受自身的种群密度影响,刚开始时,种群密度较小,种群数量增长较快,随种群密度的增长,种群数量增长较慢.最后种群密度达到最大值时,种群数量不再增长,种群的密度过大会导致传染病容易爆发、空间不足、食物不足,所以种群的密度是受自身密度的影响的,C正确。种群的增长速度就是该“S”型曲线的斜率,其斜率是先快后慢再到为零,故其增长速率是先快后慢最后到零(达到K/2时,其增长速率最快,达到最大值,后慢慢减小,到K值时,种群增长速率为零),D错误。

  • 第15题:

    一个不同岛屿上都分布有某种动物,该动物具有一对等位基因A.a。这三个种群中基因A的频率变化如图中曲线①~③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自然选择使A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B.②在125代时aa个体约占种群总数的25%
    C.150代后三个种群的基因库可能存在较大差异
    D.种群越小,基因丢失对该基因频率的影响越大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基因频率的计算和自然选择的作用。②在125代时,A的基因频率为75%,则a 的基因频率为25%,aa个体的基因型频率为25%×25%≈6.25%,B项错误。与题干相符,当选。

    A项:不同的环境下,A 的基因频率发生了较大的改变,说明自然选择发挥作用,正确。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长期的地理隔离后,基因频率可能发生较大的差异而导致生殖隔离,正确。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由图可以直接看出,三个种群的起始A 的基因频率差别不大,经过自然选择后,种群①的A的基因频率变化最大,种群③的基因频率变化最小,说明种群越小基因的丧失对该基因频率的影响越大,正确。与题干不符,排除。

  • 第16题:

    两个动物种群(N1、N2)的数量变化如图4所示,据图判断这两个种群的关系是(  )。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种问关系、种群的数量变动。一种生物数量增多(减少),另一种也随着增多(减少),表示捕食关系。由图可知N1的数量始终多于N2,且N1的峰值和最低值的出现总是早于N2的峰值和最低值,因此N2表示捕食者,N1表示被捕食者,A错误,B正确。两种生物的数量变化一致,才表示“同生共死”的互利共生关系,C错误。一种数量增多,另一种生物大量减少,才表示“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D错误。

  • 第17题:

    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一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一定呈“J”型曲线增长
    B.农作物合理密植时.其数量不应大于K值
    C.自然界中生物种群增长常表现为“S”型增长曲线
    D.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有很多,如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和人类活动等

    答案:A
    解析:
    【知识点】本题考查种群特征的相关知识。 【答案】A。
    【解析】一个新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如果不适应环境有可能被淘汰,故A错误。要合理密植,数量不能大于K值,故B正确。自然界中,因为资源和环境条件的限制生物种群增长常表现为“S”型增长曲线,故C正确。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有很多,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和人类活动等都可以。故D正确。故选A。

  • 第18题:

    下图是某种群数量变化曲线,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种群呈“S”型增长,3时以后的数量变化与该生态系统食物网的复杂程度有关
    B.图中种群在时间相对值为2时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此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
    C.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一般呈“S”型,种群迁入新的环境初期可能呈“J”型增长,两种曲线都是在K/2时种群数量增长最快
    D.若该种群为玉米,因为其数量存在K值,所以种植时要合理密植

    答案:C
    解析:
    【知识点】本题考查种群的数量变化。 【答案】C。
    【解析】图中种群呈“S”型增长,3时以后的数量变化与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有关,食物网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大,数量变化幅度越小,故A正确;图中种群在时间相对值为2时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种群数量为K/2.此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故B正确;“J”型曲线的增长率不变,故C项错误;若该种群为玉米,因为其数量存在K值,所以种植时要合理密植,以减少种内斗争,故D正确。综上,故选C。

  • 第19题:

    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问变化的趋势如图3,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期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仅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答案:C
    解析:
    从图像中可以看出该水池中原有的两个物种甲与乙之间符合捕食关系的曲线,其中甲先增先减,是被捕食者(藻类),乙后增后减,是捕食者(浮游动物)。当在水池中加入物种丙后,因为丙专食浮游动物,当三个物种仅剩余一个物种时,乙会因为丙对它的捕食而消失,而丙也因为乙的消失而缺乏食物也消失.甲会因为失去天敌乙而在一段时间内会有所增加。丙和乙可竞争空间和氧气等资源。所以本题应该选C。

  • 第20题:

    下列有关种群和物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一个物种可以形成多个种群,一个种群只能属于一个物种
    • B、某一种群密度会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 C、物种是指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的一群生物
    • D、生物入侵的种群最终将呈“S”型曲线增长

    正确答案:C

  • 第21题:

    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中,错误的是是哪一项?()。

    • A、生物进化的原因是由于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 B、若某种群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18%,aa的个体占6%,则A基因的频率是56%
    • C、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种群增长曲线呈J型
    • D、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趋势可根据其年龄组成预测

    正确答案:C

  • 第22题:

    在种群的S型增长曲线中,达到()值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快,达到K值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


    正确答案:1/2K

  • 第23题:

    多选题
    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生物进化的原因是由于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B

    若某种群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l8%,aa的个体占6%,则A基因的频率是56%

    C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种群增长曲线呈“J”型

    D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趋势可根据其年龄组成预测


    正确答案: C,B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