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为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若干组.在25℃条件下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实验数据见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1)组别1中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引起该组液滴左移的生理原因是__________。 (2)与组别4相比.限制组别3液滴移动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 (3)若光照强度由8000lx突然降低到2000lx,此时叶绿体内C3的相对含量将__________(升高,不变,降低),ATP的相对含量将_____

题目
为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若干组.在25℃条件下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实验数据见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组别1中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引起该组液滴左移的生理原因是__________。
(2)与组别4相比.限制组别3液滴移动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
(3)若光照强度由8000lx突然降低到2000lx,此时叶绿体内C3的相对含量将__________(升高,不变,降低),ATP的相对含量将__________(升高,不变,降低)。
(4)在6000lx光照条件下,将实验装置的温度提升至30℃,发现液滴右移明显减慢,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相似考题
更多“为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若干组.在25℃条件下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实验数据见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相关问题
  • 第1题:

    某饼干生产企业为了,调查更换饼干包装的效果,选取A超市作为实验组,B超市作为控制组,进行控制组实验组对比实验,实验时间为一个月,更换包装前后的销量数据见下表。

    该实验的实验变数效果为()箱。

    A.20
    B.30
    C.130
    D.150

    答案:A
    解析:
    有控制组的事前事后对比实验是指在实验中分别设立控制组和实验组两个样本组,要求对实验组和控制组分别进行实验前测量和实验后测量,然后进行事前、事后对比。实验变数效果的计算公式为:实验变数效果=实验组变动结果-控制组变动结果=(X2-X1)-(y2-y1)本题中:(350-200)-(380-250)=20(箱)。

  • 第2题:

    某糖果企业为了调查糖果更换包装的效果,选取A超市为实验组.B超市为控制组,进行控制组实验组对比实验,实验时间为一个月,实验前后的月销售量数据见下表:

    该实验的试验变数效果为()箱。

    A.200
    B.400
    C.500
    D.700

    答案:C
    解析:
    控制组与实验组对比实验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控制组与实验组进行对比的一种实验调查法。在同一实验期内,把两组情况相似的实验对象中的一组指定为实验量组,另一组指定为控制组,两组按一定的实验条件进行实验,然后对两组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实验变数效果的计算公式为:实验变数效果=实验组事后测量值-控制组事后测量值。因此,实验变数效果=1700-1200=500

  • 第3题:

    某化学老师在一次化学测验中设计了下列试题.并对部分学生的解题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试题】利用图6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能得出相应实验结论的是( )。

    试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本题正确的选项是什么
    (2)请分析和诊断各个选项解答的错误原因。
    (3)如果你要讲评本题,你教给学生的正确解题思路是什么


    答案:
    解析:
    (1)B。 (2)对物质之间发生的反应不清楚,误选A、C。对物质的性质不清楚,误选D。

  • 第4题:

    某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金属钠与水的反应时,采用了如下实验探究教学模式:创设情景→发现问题→X→得出结论→交流应用。其中X表示( )。


    A.验证假设→提出假设→实验设计

    B.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实验设计

    C.实验设计→提出假设→验证假设

    D.提出假设→实验设计→验证假设

    答案:D
    解析:
    科学探究所包括的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结合这一过程,D项正确。

  • 第5题: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设计了如右图所示装置。请你根据图示实验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闭合电源开关,可观察到白磷( ),白磷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装置冷却到室温时,可观察到U型管内左侧液面( );
    (3)通过这个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
    解析:
    (1)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4P+5O22P2O5;(2)上升一格;(3)氧气约占空气气体体积的1/5。

  • 第6题:

    材料:
    在“种子萌发环境条件”探究活动中,某教师拟参照下列各项给予学生评价:
    (1)能否根据观察或生活经验提出问题,根据问题提出假设
    (2)能否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探究假设的实验方案,包括设计对照实验
    (3)能否按照试验计划准备实验材料,有步骤的进行实验
    (4)能否按照实验操作的规范要求完成实验
    (5)能否安全地使用各种实验器具
    (6)能否实事求是地记录和收集实验数据
    (7)能否分析实验数据的相关性并得出结论
    (8)能否在探究活动中与他人合作交流
    问题:
    (1)结合材料,从评价内容的角度,分析该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法。(10分)
    (2)在实际教学中,评价应注意些什么 (10分)


    答案:
    解析:
    (1)该探究活动中,教师重视对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初中生物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逐步形成观察、归纳和发现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设计实验、调查研究、动手实验的能力,逐步形成收集和分析数据、表达和交流的能力等。教师应结合探究活动的全过程评价学生的探究能力。同时教师还应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价。
    (2)评价方式多样化:教师应注意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在具体操作时,除了采用笔试外,还要重视采用实验操作、制作设计等任务表现性方式进行评价。采用“档案夹”的形式记录学生的发展:采用“档案夹”的目的是对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全过程进行综合评价,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 第7题:

    将某绿色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他实验条件都是理想的),实验以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下列对该表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A.昼夜不停地光照,在35℃时该植物不能生长
    B.昼夜不停地光照,在20℃时该植物生长最快
    C.每天光照12h、20℃时该植物积累有机物最多
    D.每天光照12h、30℃时该植物积累有机物是10℃时的2倍

    答案:C
    解析:
    表中“光照下吸收CO2(mg/h)”代表的是净光合作用速率,“黑暗中释放CO2(mg/h)”代表的是呼吸作用速率。由表可知,在昼夜不停地光照条件下,只要净光合作用速率大于0,植物就可以正常生长,A错误。净光合作用速率越大,植物生长越快,故昼夜不停地光照,在25℃时该植物生长得最快,B错误。有机物积累量=光照下积累的有机物量一黑暗下消耗的有机物量,故每天光照12小时,黑暗12小时,在20℃时该植物的有机物积累量最大,C正确。每天光照12小时,30 0C时积累的有机物量是:(3.50-3.00)×12=6 mg,10℃时积累的有机的量是:(1.75-0.75)×12=12 mg,两者的比值为0.5,D错误。

  • 第8题:

    某探究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光合作用产物的运输路径,设计了如下实验:将图1所示的植物(a表示叶片,b表示茎、c表示果实、X表示某种气体)放入光合作用最适的温度和光照强度下培养,并随时记录。a,b和c三处放射物含量的数值如图2。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根据实验要求应该用氧元素做放射性同位素进行实验研究
    B.X中该元素转化为氧气分子的途径称为卡尔文循环
    C.t1时刻不是光合作用的结束点,S2的值表示种子的呼吸量
    D.若适当提高温度,则图2中的S1和S2的值都将变小

    答案:D
    解析:
    根据实验要求应该用碳元素做放射性同位素实验研究,氧元素会随氧气散失,A错误:X中该元素转化为三碳化合物的途径称为卡尔文循环,B错误;t1时刻不是光合作用的结束点,S2的值表示果实中所含的放射量,C错误;因为曲线是在最适温度下测定的,适当提高温度,酶活性降低,光合作用减弱,则图2中的S1和S2的值都将变小,故D正确。

  • 第9题:

    回答下列几个实验问题。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中,检测酒精时用()色的()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反应变成()色。CO2可使()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正确答案:橙;重铬酸钾;灰绿色;溴麝香草酚蓝

  • 第10题:

    将某种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内,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实验以该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CO2总量与呼吸作用CO2的释放量为指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对该植物数据表格分析正确的是()。

    • A、昼夜不停地光照.温度为20℃时该植物不能生长
    • B、昼夜不停地光照,温度为40℃时,最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
    • C、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温度均保持在35℃条件下,能正常生长
    • D、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温度均保持在45℃条件下.能正常生长

    正确答案:C

  • 第11题:

    某生物兴趣小组用若干大豆和玉米的种子在适宜条件下进行萌发,获得了大量正常生长的幼苗,并进行了相关实验研究。请分析回答: 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用种过大豆的土壤培养大豆幼苗时发现,培养在经过高温灭菌土壤中的植株,比培养在没有经过高温灭菌的土壤中的植株长势要差,很可能的原因是经过高温灭菌的土壤中()


    正确答案:没有活的根瘤菌(或没有固氮微生物生活)

  • 第12题:

    问答题
    两个生物兴趣小组分别进行了如下的实验。请分析作答: (1)甲小组想探究酵母菌是否在有氧、无氧条件下均能产生CO2 。现提供若干套(每套均有数个)实验装置,如下图(A~D)所示: ①请根据实验目的选择装置序号,并按照实验的组装要求排序(装置可重复使用)。有氧条件下的装置序号:________;无氧条件下的装置序号:________________。 ②装置中C瓶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B瓶中澄清的石灰水还可用________________代替。 (2)乙兴趣小组以新鲜绿叶为材料提取和分离了叶绿体中的色素,请回答: ①该实验中需要使用的化学药品有二氧化硅、_______和碳酸钙,碳酸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②该实验中用______________方法分离各色素。其中,溶解度最大的色素是_______。

    正确答案: (1)①C至A至B
    ②吸收空气中的CO2,排除其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
    (2)①无水乙醇(丙酮);防止叶绿素被破坏
    ②纸层析法;胡萝卜素
    解析: (1)有氧呼吸需要三个装置,因为要通入氧气,即C至A至B,无氧呼吸只需要两个装置,即D至B。C瓶中是NaOH溶液,用于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排除其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检测二氧化碳的试剂有澄清石灰水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
    (2)提取色素的试剂是无水乙醇或丙酮,碳酸钙可防止色素被破坏。分离色素的方法是纸层析法,溶解度最大的色素是胡萝卜素。

  • 第13题:

    某糖果企业为了调查糖果更换包装的效果,选取A超市为实验组,B超市为控制组,进行控制组实验组对比实验,实验时间为一个月,实验前后的月销售量数据见下表:

    该实验的试验变数效果为()箱。

    A:200
    B:400
    C:500
    D:700

    答案:C
    解析:
    实验变数效果的计算公式为:实验变数效果=事后测量值-事前测量值=χ21。由表中数据可知,该实验的实验变数效果为:(1700-1000)-(1200-1000)=500(箱)。

  • 第14题:

    设计一个实验探究情绪对注意的影响。(实验目的、实验设计、实验结果、理论解释等)


    答案:
    解析:
    实验法。 首先要对题目进行具体化,了解什么样的情绪对注意的哪一方面产生了怎么样的影响。本题目只探讨不同情绪效价,即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对注意广度的影响。 (1)实验目的:考察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条件下,被试的注意范围。 (2)实验设计。 ①实验方法:实验采用情绪图片类型A(积极情绪、中性情绪、消极情绪)*Navon's字母类型B(局部、整体)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其中情绪效价是被试间变量,而字母类型是被试内变量。 ②实验材料和仪器:Navon's字母材料整体任务选取由字母“F”和“L”组成的“H”和“T”。 组成的大字母在垂直和水平方向都有五个“F”或者“L”。局部任务选取由字母“T”和“H”组成的复合字母“L”和“F”。两个任务都是要求被试快速反应图片中的字母是“T”还是“H”。控制条件下,既有整体任务也有局部任务。情绪诱发使用图片诱发情绪法,愤怒情绪借鉴前人研究,采用带有少量说明性文字的图片诱发不同效价的情绪,其中,中性情绪组观看静止物体的图片,完成Navon's字母判断任务。最后让被试对自己看到实验中图片时的情绪感受进行客观评价,由于诱发的情绪一般持续时间为5-8分钟,因此实验过程设计比较短,需要在这个时间内完成。 ③实验程序:所有参加实验的被试都没有参加图片评定任务,也没有参加类似的心理学实验。实验程序使用E - Prime2.0编写。实验包括练习实验(4个trials)和正式实验(24个tri-als),练习实验中出现的图片是选自国际情绪图片库中的中性图片,使用这些练习,让被试真正明白实验程序和正确的反应方式,被试完全理解实验程序后按相应的键进入正式实验,练习实验和正式实验除了图片以外都一致。在进入正式实验前,和前两个实验一样,被试也要接受16个trails中性图片刺激。正式实验包括32个trials,被试先进行练习实验,在完全明白实验指导语以后进入正式实验,练习实验和正式实验在呈现方式、呈现时间、反应方式上都相同。每个trial开始时,都是以一个红色的“+”注视点提醒被试实验开始,并注视电脑中央,注视点呈现500毫秒自动消失,呈现一个Navon's字母任务,被试反应后消失,如果被试在5秒内没有反应,实验自动进入下一个trial。Trial之间的间隔为800毫秒。实验结束以后,让被试一一浏览实验图片,评价他们在看到图片时,自己所感受到的愉悦程度(即愉悦度, 1=非常不愉悦,9=非常愉悦)和唤醒程度(即唤醒度,1=非常平静,9=非常兴奋),以及他们在看到图片时感受到的想要接近或回避的程度(即动机强度,1=极想避开,5=中性,9=非常渴望)进行评估。报告的数据要收集回收。 (3)实验结果:消极组被试在整体和局部字母任务中的反应时的差异并不显著,而积极组在整体和局部字母任务中的反应时存在显著差异。积极条件下的被试在整体字母任务中反应更快,而消极情绪组的被试并不存在这种差异,但是消极情绪状态下,被试在整体和局部字母任务上的反应时都显著慢于中性情绪和积极情绪。 (4)理论解释:弗里德曼等科学家都认为积极情绪对注意范围的影响与消极情绪对注意范围的影响方向相反。具体地说,就是认为积极情绪状态会扩展注意,而消极情绪状态使注意窄化。这种强调把积极和消极进行比较的思考方式,产生了积极情绪的扩展一建构理论,该理论认为所有的积极情绪都扩展注意和认知。由于积极情绪意味着稳定和舒适的环境,因此个体会变得更加具有创造性、包容性和更广的注意范围,而消极情绪窄化认知。

  • 第15题: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I.中学课本中介绍了如下实验:把一端弯成螺旋状的铜丝放在酒精灯外焰加热,待铜丝表面变黑后立即把它插入盛有约2?mL乙醇的试管里。反复操作几次。

    Ⅱ.某课外活动小组利用下图装置进行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并制取乙醛,图中铁架台等装置已略去.粗黑线表示乳胶管。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课本中实验制取乙醛存在哪些不足?
    (2)Ⅱ实验中,为了使反应进行的速率加快,需增加什么装置?
    (3)教师在设计实验教学活动时,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答案:
    解析:
    (1)实验装置比较简单,但是操作麻烦,来回用铜丝催化,同时催化效率低,产生的乙醛很少,不容易观察到乙醛。
    (2)Ⅱ实验中.需给乙醇用水浴加热,使乙醇挥发加快,提高反应速率。
    (3)化学教学以实验为基础,通过实验开展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化学教学的特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探究,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造生动活泼的问题情景,主动参与实验探究,并提出疑问.再使学生思考并设计出新的方案.

  • 第16题:

    为测定某铜锌合金中的铜的质量分数,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用该合金与稀硫酸反应,进行了三次实验。所有的相关数据记录见下表(实验误差忽略不计);

    (1)计算该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
    (2)求第三次实验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
    解析:

  • 第17题:

    下面是某化学教师的一次习题课的教学摘录。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检测实验室用H2还原CuO所得红色固体Cu中是否含有Cu20(红色),进行了认真的探究。现在请大家一起踏上探究之路。
    【查阅资料】

    【设计实验方案】
    方案1:取该红色固体加入适量稀H2S0。,实验现象为溶液变蓝色。则结论为该红色固体中含有Cu20。
    方案2:装置如图l所示,拟通过干燥管中CuS0。变蓝来判断红色固体是否含有Cu20。

    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化学原理,对方案l和方案2的可行性进行分析与评价。
    (2)按实验方案的设计,要想达到实验目的,方案2的实验中还应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3)该教师在教学时,采用了什么教学方法,并说明教师在采用该教学方法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
    解析:
    【知识点】化学教学评价能力——物质检验
    【参考答案】
    (1)对于方案1,氧化亚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硫酸铜溶液呈蓝色,所以取该红色固体加入适量稀H2SO4,若实验现象为溶液变为蓝色,则结论为红色固体中含有Cu2O;
    对于方案2, 由于氢气和氧化亚铜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铜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根据硫酸铜是否变蓝判断是否含有氧化亚铜时,要注意水的干扰因素,所以制取的氢气要干燥,为了确保探究的科学、合理、安全,实验中还应采取的措施有:
    ①加热前先排尽装置中的空气:
    ②在氢气发生器与硬质玻璃管之间加一个干燥装置;
    ③在盛有CuSO4的干燥管后再连接一个装有浓H2SO4的洗气瓶。
    (3)该教师在教学时采用了实验探究教学法,它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某一化学问题通过实验探索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运用实验探究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指导学生做好实验方案设计:
    ②指导学生做好探究:
    ③指导学生做好表达与交流。

  • 第18题:

    现有与某种植物种子萌发有关的4组实验处理如下表:



    下列组合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

    A.仅做I组与Ⅱ组实验.可探究机械破损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
    B.仅做I组与Ⅲ组实验.可探究种皮完整条件下赤霉素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
    C.仅做Ⅱ组与Ⅲ组实验,可探究赤霉素或机械破损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
    D.仅做Ⅱ组与Ⅳ组实验,可探究机械破损条件下赤霉素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植物种子萌发的生理反应、对照实验。实验设计必须遵循单一变量原则,仅做Ⅱ组与Ⅲ组实验包含赤霉素添加与否和种皮是否完整两个变量,所以无法探究赤霉素以及机械破损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19题:

    某兴趣小组为了研究与植物生长素(IAA)有关的问题,设计了如下图所示实验,根据实验结果能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


    A.单侧光能促进生长素的分布
    B.生长素能促进胚轴的生长
    C.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D.生长素在上胚轴中是极性运输的

    答案:B
    解析:
    该实验中首先获取黄豆幼苗的上胚轴切段,进行对照实验,一组在上胚轴的上端放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另一组在上胚轴的上端放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结果在上胚轴的上端放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的一组不生长,在上胚轴的上端放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的一组生长了,说明生长素能促进上胚轴的生长,故B正确。该实验唯一变量是生长素的有无,不能证明单侧光的作用,也不能证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故AC错误;要证明生长素在上胚轴中的运输方向是否是极性运输,还要设计将上胚轴倒置的对照实验,故D错误。

  • 第20题:

    某课题研究小组为探究生长素类似物——萘乙酸(NAA)是否与植物开花有关,进行了如下实验:
    方法:取大小不等的水仙球茎24个,按球茎大小不同分成两组,再按下表进行操作(其它条件和操作相同):



    实验现象:实验组除个别瓶因污染而失败外,其余均在一周后破苞开花;而对照组则比实验组晚开花一个半月。
    实验结论是:NAA可促进水仙开花。
    分析上述实验并回答:
    (1)请你针对上述实验中的不妥操作,分析导致实验结论不可靠的原因。(6分)
    (2)请你设计出完整的实验方案。(5分)


    答案:
    解析:
    (1)本实验有三处不妥操作,第一处,取大小不等的水仙球茎24个,水仙球茎大小不同可能影响开花时间,故错误。需要选用大小相同,生理状态也相同的水仙球茎24个。第二处,对照组水仙球茎不剥去鳞茎,而实验组水仙球茎剥去了鳞茎,因鳞茎内可能含有抑制花苞发育的物质存在而影响实验结果,这里的操作需要相同。第三处,对照组水仙球茎自然生长,而实验组水仙球茎接种于MS培养基中,MS培养基中也可能含有促进水仙开花的因子,故错误,应该保证相同条件。 (2)实验方法:取大小相等,生理状态相同的水仙球茎24个,剥去鳞茎后留下花苞,随机分配成两组。一组为实验组,一组为对照组。两组材料消毒后接种于所含激素不同的MS培养基当中,实验组的MS培养基中加入NAA(0.1mg/L),而对照组为空白的MS培养基。在相同适宜条件下培养,观察开花情况。实验现象:除个别瓶因污染而失败外,实验组均在一周后破苞开花;而对照组则比实验组晚开花一个半月。
    实验结论是:NAA可促进水仙开花。
    解析:做该类实验需要注意控制单一变量,所有多余的变量均要统一。花苞作为实验材料随机分组,完整的方案如答案所示。注意控制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形成单一变量即可。

  • 第21题:

    探究0.1mg/L的萘乙酸(生长素类似物之一)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某生物兴趣小组要进行实验研究。若你是其中一员,请你根据下面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并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 材料用具:干燥的萝卜种子若干,小烧杯2个,垫有滤纸的培养皿2个,0.1mg/L的萘乙酸溶液,蒸馏水,量筒。(1)实验假设:()。


    正确答案:实验假设:一定浓度(或0.1mg/L)的萘乙酸溶液对种子的萌发有促进(或抑制)作用。只写出“一定浓度(或0.1mg/L)的萘乙酸溶液对种子的萌发有影响”不正确。

  • 第22题:

    某生物兴趣小组有一些能够稳定遗传的高茎和矮茎(高茎对矮茎为显性)两个品系豌豆,如果你是该兴趣小组的成员,希望通过遗传学杂交实验探究的一些遗传学问题。 探究的问题:控制该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是否分别遵循孟德尔基因的分离定律。 请设计一组最简单的实验方案,探究上述遗传学问题:(不要求写出具体操作方法) ①();观察和统计F1的性状及比例;保留部分F1种子。 ②();观察和统计F2的性状及比例


    正确答案: ①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
    ②F1代个体进行自交

  • 第23题:

    单选题
    某糖果企业为了调查糖果更换包装的效果,选取A超市为实验组.B超市为控制组,进行控制组实验组对比实验,实验时间为一个月,实验前后的月销售量数据见下表:组别实验前(箱)实验后(箱)实验组(A超市)10001700实验组(B超市)10001200该实验的试验变数效果为(     )箱。
    A

    200

    B

    400

    C

    500

    D

    700


    正确答案: D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