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王老师在上《行书创作》时,先要求学生自由创作,接着从学生作品中挑出三幅有明显问题的作品,让学生进行评价。然后,王老师总结出用笔、结构、章法的具体要求与方法.最后要求学生按照所讲述的方法再重新进行创作并通过题款写出感想。 那三位问题突出的学生有了明显的改进。得到了王老师的表扬。而班上一位写得最好的学生听课却很不认真。王老师给了第五名的成绩。 (1)请指出王老师在这节课中运用了哪些评价方式 (15分) (2)王老师给写得最好的学生评为第五名是否合适 为什么 (5分)

题目
王老师在上《行书创作》时,先要求学生自由创作,接着从学生作品中挑出三幅有明显问题的作品,让学生进行评价。然后,王老师总结出用笔、结构、章法的具体要求与方法.最后要求学生按照所讲述的方法再重新进行创作并通过题款写出感想。
那三位问题突出的学生有了明显的改进。得到了王老师的表扬。而班上一位写得最好的学生听课却很不认真。王老师给了第五名的成绩。
(1)请指出王老师在这节课中运用了哪些评价方式 (15分)
(2)王老师给写得最好的学生评为第五名是否合适 为什么 (5分)


相似考题
更多“王老师在上《行书创作》时,先要求学生自由创作,接着从学生作品中挑出三幅有明显问题的作品,让学生进行评价。然后,王老师总结出用笔、结构、章法的具体要求与方法.最后要求学生按照所讲述的方法再重新进行创作并通过题款写出感想。 ”相关问题
  • 第1题:

    案例:

    在上《我形我秀-自画像创作》一课时,王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绘画的热情,先让学生欣赏了伦勃朗的自画像代表作,重点介绍了艺术家坎坷的人生,再让学生讨论“他人眼中的自己”的主题。讨论后,学生们都很兴奋,直接开始自画像创作。 可是王老师看到学生的作业后,觉得效果不理想,感到似乎刚才的讨论也没有发挥作用,缺少了点什么......
    问题:依据美术新课程的理念,指出案例中王老师教学的优点和问题(10分),并提出改进建议(10分)。


    答案:
    解析:
    本题要求依据美术新课程的理念,指出案例中王老师教学的优点和问题,因此在答题时可以从美术新课程的理念这个角度出发,并结合给出的案例材料进行分析。

  • 第2题:

    下列选项中,针对《藏书票创作》一课,合适的教学方法是( )。


    A.了解版画的制作方法和艺术特点

    B.通过欣赏范例、技法示范,让学生尝试进行创作

    C.通过欣赏范例,让学生感受形式美感

    D.用电脑设计作品,打印完成

    答案:B
    解析:
    《藏书票创作》融“造型·表现”与“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为一体,要求学生在了解基本知识的情况下动手制作,所以选B。

  • 第3题:

    下列关于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美术作业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以及座谈等方式对学生的美术作业进行评价
    B.评价结果可以是分数、等级或评语,也可以是评语与等级相结合的方式
    C.对学生作品要多多鼓励,不要打击学生的作品和自信
    D.对学生美术作业的评价可以从创作构思、表现方式及技能等方面进行

    答案:C
    解析:
    C选项,课标中关于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美术作业表述中说到,既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也要使学生明确需要克服的弱点并找到发展的方向。综上,C选项正确。
    其余选项,关于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美术作业的说法均正确,故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项。

  • 第4题:

    王老师在《陶瓷的造型工艺制作》的课堂教学中,组织“创意陶瓷汇展”活动,学生展示自己的课堂作品,并要求学生讲述自己作品的优缺点然后进行反思。这种评价方式为()。

    A.教师评价
    B.量性评价
    C.自我评价
    D.集体评价

    答案:C
    解析:
    王老师要求学生讲述自己作品的优缺点,采用了自我评价法。自我评价是指根据评价指标,参照一定的标准,由自己进行的评价。主要是通过自觉的反思、检查等形式进行的。

  • 第5题:

    “在‘创作’模块的教学中,陈老师先让学生欣赏《春江花月夜》,接着引导学生分析和归纳乐曲加花变奏的创作手法,最后,教师提供一个音乐动机,让学生运用该技法创编旋律。”该音乐活动是( )。


    A.自由创作
    B.采风创作
    C.命题创作
    D.模仿创作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对于高中音乐课堂活动的了解。题干中“陈老师让学生在分析归纳出《春江花月夜》的加花变奏手法之后,再让学生同样运用这一旋律发展手进行创作”,属于模仿创作。D项正确。

    A、B、C三项: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 第6题:

    美术课考试中,王老师让同学们画各自喜欢的交通工具。大部分学生画得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交通工具,只有小刚画了一个奇形怪状的交通工具。王老师认为小刚没有按照她的要求完成任务,批评了小刚并让他重新画,同时承诺按照小刚新画的作品给他成绩。王老师的做法(  )。

    A.正确,说明王老师能够用高标准严格要求学生
    B.正确,王老师给了小刚重新改正的机会
    C.错误,王老师不应该给小刚再次考试的机会,对其他学生不公平
    D.错误,王老师没有尊重小刚的创新精神

    答案:D
    解析:
    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对知识经济向人才培养提出挑战的回应。王老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不是扼杀小刚的创造性。

  • 第7题:

    王老师要求学生值日的时候把放在角落的痰盂洗干净,并对学生讲述了保持教室卫生对大家的好处。但是学生无动于衷。于是,王老师自己把痰盂刷洗干净。几天后,王老师惊奇的发现班里的痰盂干净了。王老师趁热打铁,利用班会和学生讨论了群体与个体的关系,学生们讨论得热火朝天。从此后,王老师再也没有为班级卫生操心。王老师用了什么方法改变了学生的态度和行为?()

    • A、树立榜样
    • B、价值辨析
    • C、强化与惩罚
    • D、群体约定

    正确答案:A,B

  • 第8题:

    针对《用一根线散步--室内线描写生》一课,不合适的教学方法是()。

    • A、让学生临摹经典的明暗素描作品
    • B、教师局部示范,学生尝试运用创作
    • C、通过欣赏引导学生感受线条的韵律
    • D、引领学生观察并用线表现对象的细节

    正确答案:A

  • 第9题:

    王铁成老师在上《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一课时,将教材中的十多幅美术作品的作者与内容都进行了简单的讲解。时间非常紧张,王老师讲得很辛苦,但是学生觉得并没有理解美术作品中艺术语言的表达方法。在讲解完这些作品之后,下课铃声也响起了。请从教学目标、时间安排与教学方法三方面分析,王老师的教学存在哪些问题。


    正确答案: ①针对案例当中王老师的教学效果以及本节课的类型不难看出,他所设置的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这个维度来说,没能让学生掌握欣赏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的方式方法;从过程与方法的维度看,老师讲解内容很辛苦,学生学得也很乏味;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来看,三维目标的前两项都未能达到,在情感方面更不可能有提升了。所以说,王老师对于本节课三维教学目标的设定和实施方面均是不成功的。
    ②案例当中提到,王老师在上课时时间紧张,并且在讲解完作品后就下课了,这就说明他没能够事先安排一节完整的教学设计,对于时间的把控也出现了失误,整个教学流程的把控也是不成功的。
    ③就教学方法来说,首先既然是美术鉴赏课,那更多的是教会学生相应的美术语言和美术鉴赏内容,给学生自我表达的机会,体现学生为主的教学观,而不是像王老师一样,一味运用讲授法进行讲解;其次.美术鉴赏课中出现了大量的美术作品,这个时候应该选取重点作品进行讲解,适当地采用挂图或者是多媒体课件,能够更大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从而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最后,整节课王老师还可以运用讨论法和创设情境等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不同作品艺术语言的赏析,加强理解,也可以更好地引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

  • 第10题:

    问答题
    某美术教师在《文化衫的设计与制作》一课中,在进行学生作品的展示与评价时,他采用了如下评价方式:①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欣赏评价,让学生自由欣赏其他同学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②各组推荐优秀的作品上台,集体评价,评价出十佳优秀设计师”;③最后教师进行总体评价,及时鼓励每个有进步的学生。问题:该教学片段中的评价方式是否合适?为什么?

    正确答案: 我认为这种评价方式是非常合适的,现代教学评价可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学生自评是学生对自己在学习实践过程中的收获和成果进行评价,向同学和教师介绍自己的学习收获和创作意图。学生互评是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以学生自身的眼光来评判他们自己的表现和创造成果,促进人人参与,提高学习效率。学生互评时教师特别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别人的优点,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别人,用学生独特的视角看世界,要适时地、恰当地给别人赞扬和鼓励。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多选题
    王老师要求学生值日的时候把放在角落的痰盂洗干净,并对学生讲述了保持教室卫生对大家的好处。但是学生无动于衷。于是,王老师自己把痰盂刷洗干净。几天后,王老师惊奇的发现班里的痰盂干净了。王老师趁热打铁,利用班会和学生讨论了群体与个体的关系,学生们讨论得热火朝天。从此后,王老师再也没有为班级卫生操心。王老师用了什么方法改变了学生的态度和行为?()
    A

    树立榜样

    B

    价值辨析

    C

    强化与惩罚

    D

    群体约定


    正确答案: A,B
    解析: 此题主要是教师的榜样作用,大家讨论是价值辨析。强化与惩罚和群体约定没有涉及。所以选答案:A,B。

  • 第12题:

    单选题
    美术课考试中,王老师让同学们画自己喜欢的交通工具,大部分学生都画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交通工具,只有小刚画了一个见所未见的奇形怪状的交通工具。王老师认为小刚没有按照她的要求完成考试任务,因此批评了小刚,让他重新画,并承诺按照小刚新画的作品给他成绩,王老师的做法()。
    A

    正确,说明王老师能够用高标准严格要求学生

    B

    正确,王老师重新给了小刚一次改正的机会

    C

    错误,王老师不应该给小刚两次考试的机会,对其他学生不公平

    D

    错误,王老师没有尊重小刚的创新精神


    正确答案: D
    解析:

  • 第13题:

    案例:
    王老师在上《行书创作》时,先要求学生自由创作,接着从学生作品中挑选出三幅有明显问题的作品,让学生进行评价。然后,王老师总结出用笔、结体、章法的具体要求与方法。最后,要求学生按照所讲述的方法再重新进行创作并写出感想,那三位问题突出的学生有了明显的改进,得到了王老师的表扬。而班上一位写得最好的学生听课却很不认真,王老师给了他第五名的成绩。
    (1)请指出王老师在这堂课中运用了哪些评价方式
    (2)王老师将写得最好的学生评为第五名是否合适 为什么


    答案:
    解析:
    (1)①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王老师挑出三幅作品让学生进行评价,这当中体现的就是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②等级计分法。王老师给写得最好但听课不认真的学生第五名的成绩,显示王老师还采用了等级评分法这样的评价方式。
    ③综合性评价的方式。王老师结合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来的状态,综合各个方面给出最终评价,体现了总结性评价的概念。
    (2)①写得最好的学生评为第五名是不合适的。
    ②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题干中“写得最好的学生”就专业技能来说理应被评为第一名,但老师却综合其听课不认真的表现给了他第五名的成绩,显然老师在评价这位学生时更侧重于学生的缺点与不足。而忽了应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与发展这一评价理念。而且老师这样做不仅不能达到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也没能体现出教学评价的导向和激励功能。所以,王老师的做法是不合适的。

  • 第14题:

    在《远古的呼唤——面具》一课中,胡老师在示范了面具的制作方法后,让学生根据文学剧本自由选择角色制作面具。学生做完面具之后,胡老师邀请几位面具做得好的学生上台展示.说明自己作品的创意并简单表演。老师与台上学生一起喝彩,尽情释放激情;享受创作的乐趣。
    结课时,胡老师向其他学生说:“他们做得太棒了!可你们为什么这么不用心呢’’
    问题:请从问题与建议两方面对胡老师的教学评价行为进行分析。


    答案:
    解析:
    问题:(1)材料中胡老师在学生做完面具后,邀请做得好的学生上台展示作品.而并没有给其他学生展示的机会,并且对做得不好的学生加以指责,胡老师没有依据美术课程标准进行评价.没有傲到面向全体学生.这种做法不利于学生身心的良好发展,极易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以及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2)胡老师只以面具做得好坏为评判标准作出评价,只评价美术作业,评价方式太过单一,没有做到注重美术学习表现的评价,没有采用多种方式评价美术作业。
    建议:(1)胡老师应该在美术课堂中依据美术课程标准进行评价,面向全体学生,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与反馈功能,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和发现自己的不足,促进学生在美术方面的发展。
    (2)胡老师应该注重美术学习表现的评价,不仅仅依据美术作业评价学生美术学习的结果,而且要通过考查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其在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3)鼓励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以及座谈等多种评价方式对学生的美术作业进行评价。鼓励运用美术学习档案袋、展示和课堂讨论等质性评价方法。

  • 第15题:

    下列选项中,针对《藏书票创作》一课,适合的教学方法是( )。


    A.了解版画的制作方法和艺术特点
    B.通过欣赏范例、技法示范,让学生尝试进行创作
    C.用过欣赏范例,让学生感受形式美感
    D.用电脑设计作品,打印完成

    答案:B
    解析:
    《藏书票创作》一课的教学目标是学生能够设计一枚属于自己的藏书票。所以在教学中老师需要把藏书票制作的技法进行演示与讲解,学生再进行创作。B项正确。

    A、C、D三项:都没有提出技法的教学。

  • 第16题:

    在一次信息技术优质课评选中,王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题目:要求学生利用画图软件和Word 2003做一幅反映北京奥运会的作品,要求图文并茂,主题突出。在进行作品点评时,教师并没有单纯就作品好坏下一个结论,而是依据作品把学生的操作过程、解决问题的思路以及通过作品反映出来的学生的思维品质、个性及潜在的能力做了全面的评价。
    有一个学生的制作过程是这样的:他首先从素材库中调用了一幅有天安门和鲜花的广场图片作水印景,然后使用画图软件做了一个五环标志贴到了文档中,由于操作较慢,最后的作品没能输入文字,画面布局也不是很合理。但这个学生超出题目限制,使用了多种软件和技巧来创作自己的作品,如果是传统的教学评价,不可能会取得一个好成绩,但任课教师仍旧“大胆”地给了一个“优秀”。课后我们了解到,这个学生基础相对较差,今天能做到这个程度已经很不错了,所以教师及时地给予了鼓励。
    问题:
    (1)王老师采用了什么评价方法?(8分)
    (2)根据案例谈一谈日常教学中使用这种评价方法时应遵循哪些原则?(12分)


    答案:
    解析:
    (1)王老师使用的是作品评价法,简单地说就是由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软件)创作一幅作品,教师再根据作品对学生的认知、技能和情感等方面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信息技术学科中学生作品主要是指学生在单元学习结束时完成的作业,如板报、图片、演示文稿。(2)①全面性原则
    作品评价法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综合处理能力和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宗旨,因此要侧重对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评价,不能仅仅局限在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上。要通过评价来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爱好、意志等个性品质的发展,评价内容要尽可能全面,一般包括以下几点内容:是否完成了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应用;自主学习的能力如何;同学间相互协作的能力、创新能力如何等。
    ②个体性原则
    采用作品评价法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性。也就是要根据学生个体差别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这与传统教学评价往往采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有所不同。我们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相应评价标准,重视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评价,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需要和个性特长,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第17题:

    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对教学设计中的展开阶段进行分析、评价。
    【课题名称】《音乐主题的写作》
    【教学对象】高二选修 “创作”模块的学生
    【教学内容】创作一段音乐主题
    【主要目标】通过欣赏、分析两段音乐主题,学会音乐主题的写作。
    (其他目标略)
    【教学过程片段】
    1.导入阶段(略)
    2.展开阶段:新课教学
    (1)欣赏《马赛曲》和《懂你》两首作品的A段主题,引导学生从下面几个方面聆听:
    A.歌词内容 B.旋律特点 C.节奏特点D.节拍特点 E.结构特点
    (2)通过讨论、分析乐谱,掌握进行曲、抒情歌曲两种体裁主题的写作特点。
    ①组织学生小组讨论。
    ②师生交流后,教师提炼并总结两种体裁的音乐主题特点。
    ③老师选取其中的一种体裁进行主题创作示范。
    (3)音乐主题写作 ——布置写作任务(以下任务三选一)
    ①学生从进行曲、抒情歌曲两种体裁中任选一种创作音乐主题,注意乐句中恰当地运用对比的手法。
    ②教师给一段词,根据歌词意境创作音乐主题。
    ③自由创作一段表现某个场景或情绪的音乐主题。
    (4)作品展示
    ①请两位学生演唱或演奏其创作的音乐主题,其他同学聆听、讨论、评价。
    ②老师在学生互评的基础上,再次提醒学生主题创作要从歌词内容、旋律、节奏、节拍、曲式结构等方面综合考虑。
    ③老师选取一位学生的作品进行分析点评,并示范修改,然后要求学生课后再次修改作
    品,待下一节课展示分享。
    3.小结(略)


    答案:
    解析:
    (1)突出音乐学科特点和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教学设计中的展开阶段突出了音乐学科的特点,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引导学生对歌词内容、旋律特点、节奏特点、节拍特点、结构特点多次聆听,后来通过讨论分析,掌握进行曲、抒情歌曲两种体裁主题的写作特点等,足以说明进行曲与抒情歌曲所表现的不同的美感。
    (2)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
    在布置写作任务的环节,教师引导学生选择不同的创作形式,参与实践活动,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在活动中还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并进行音乐创作的初步尝试。高中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的艺术实践过程,在艺术实践过程中,学生才能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和学习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基本途径。
    (3)没有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高中生的自尊心很强.教师在评价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只是在学生互评的基础上提醒学生要注意的地方,这样很容易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沟通学生与音乐的桥梁。教师要爱护和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民主、平等、交流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给出积极实用的评价建议,进而充分发掘学生的音乐潜能。

  • 第18题:

    顾老师采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用将近一学期的时间组织学生学习《肖像画创作》。他首先让学生研究“什么是肖像画”,除了要求学生了解肖像画的形式外,还要了解作品的社会背景和人文内涵,并相互交流:其次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大师,了解其生平,体会作品传递的情感,借鉴大师的风格来表现对象:最后又引入了美国内尔,诺丁斯的“关怀理论”,让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关注社会,并“以情带枝”,怀着崇敬的心情创作一幅令自己敬爱、感动的人物的肖像画。问题:请从三维目标的角度简要评价该堂教学。


    正确答案:《肖像画创作》应该是属于义务教育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因此,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应该是:
    (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深入学习和理解肖像画创作的造型语言,了解肖像画创作的技法和步骤。
    (2)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相关材料、技法创造性地创作一幅能够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肖像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增强自我表达的意识,喜欢运用绘画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顾老师基本上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顾老师能够使学生深入学习和理解肖像画创作的造型语言,并创作一幅能够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肖像画。但是对绘画技法上讲解不够,学生不能了解肖像画的创作过程和方法。对于学生能够展示和交流作品在本节课没有体现出来,不能充分体现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第19题:

    王老师运用各种评价方法搜集评价学生的信息,以供期末综合测评时参考,下列评价方法使用不当的是()。

    • A、为了评价每个学生平时课堂上的表现情况,王老师在课上仔细观察每个学生的行为并做记录
    • B、为了了解学生对每单元的掌握情况,王老师在单元结束后总是进行单元测试,把成绩保存起来
    • C、每个单元结束后,王老师经常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学生该单元的掌握情况
    • D、王老师把评价学生的数据分成了几类,并在自己的电脑上建立了相应的文件夹,把每个学生的各种信息按类别记录在相应的文件夹中,以便期末评价

    正确答案:C

  • 第20题:

    某美术教师在《文化衫的设计与制作》一课中,在进行学生作品的展示与评价时,他采用了如下评价方式:①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欣赏评价,让学生自由欣赏其他同学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②各组推荐优秀的作品上台,集体评价,评价出十佳优秀设计师”;③最后教师进行总体评价,及时鼓励每个有进步的学生。问题:该教学片段中的评价方式是否合适?为什么?


    正确答案:我认为这种评价方式是非常合适的,现代教学评价可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学生自评是学生对自己在学习实践过程中的收获和成果进行评价,向同学和教师介绍自己的学习收获和创作意图。学生互评是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以学生自身的眼光来评判他们自己的表现和创造成果,促进人人参与,提高学习效率。学生互评时教师特别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别人的优点,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别人,用学生独特的视角看世界,要适时地、恰当地给别人赞扬和鼓励。

  • 第21题:

    王老师在上《书法创作》时,先要求学生自由创作,接着从学生作品中挑出三幅有明显问题的作品,让学生进行评价。然后,王老师总结出用笔、结体、章法的具体要求与方法,最后要求学生按照所讲述的方法再重新进行创作并通过题款写出感想。那三位问题突出的学生有了明显的改进,得到了王老师的表扬。而班上一位写得最好的学生听课却很不认真,王老师给了第五名的成绩。(1)请指出王老师在这节课中运用了哪些评价方式?(2)王老师给写得最好的学生评为第五名是否合适?为什么?


    正确答案:(1)①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王老师挑出三副作品让学生进行评价,这当中体现的就是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②等级计分法。王老师给写得最好但听课不认真的学生第五名的成绩,显示王老师还采用了等级评分法这样的评价方式。
    ③综合性评价的方式。王老师结合了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来的状态,综合各个方面给出最终评价,体现了总结性评价的概念。
    (2)①写得最好的学生评为第五名是不合适的。
    ②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题干中“写得最好的学生”就专业技能来说理应被评为第一名,但老师却综合其听课不认真的表现给了他第五名的成绩,显然老师在评价这位学生时更侧重于学生的缺点与不足,而忽略了应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与发展这一评价理念。而且老师这样做不仅不能达到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促进学生发展,也没能体现出教学评价的导向和激励功能。所以,王老师的做法是不合适的。

  • 第22题:

    单选题
    王老师运用各种评价方法搜集评价学生的信息,以供期末综合测评时参考,下列评价方法使用不当的是()。
    A

    为了评价每个学生平时课堂上的表现情况,王老师在课上仔细观察每个学生的行为并做记录

    B

    为了了解学生对每单元的掌握情况,王老师在单元结束后总是进行单元测试,把成绩保存起来

    C

    每个单元结束后,王老师经常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学生该单元的掌握情况

    D

    王老师把评价学生的数据分成了几类,并在自己的电脑上建立了相应的文件夹,把每个学生的各种信息按类别记录在相应的文件夹中,以便期末评价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美术课考试中,王老师让同学们画自己喜欢的交通工具,大部分学生都画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交通工具,只有小刚画了一个见所未见的奇形怪状的交通工具。王老师认为小刚没有按照她的要求完成考试任务,因此批评了小刚并让他重新画,并承诺按照小刚新画的作品给他成绩,王老师的做法(  )。
    A

    正确,说明王老师能够用高标准严格要求学生

    B

    正确,王老师重新给了小刚一次改正的机会

    C

    错误,王老师不应该给小刚两次考试的机会,对其他学生不公平

    D

    错误,王老师没有尊重小刚的创新精神


    正确答案: D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