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欣赏·评述”学习领域强调的学习方法是( )。A.江苏艺术家轶文的美术欣赏方法 B.介绍历史叙事的美术欣赏方法 C.阐释图像学的美术欣赏方法 D.多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

题目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欣赏·评述”学习领域强调的学习方法是( )。


A.江苏艺术家轶文的美术欣赏方法
B.介绍历史叙事的美术欣赏方法
C.阐释图像学的美术欣赏方法
D.多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D
解析:
欣赏·评述注重的是对学生欣赏评述能力的培养。A、B、C选项的表述较为片面,欣赏的方法较为单一,不适合中学生的美术教学,D选项多角度的欣赏则可以帮助学生从不同维度加以比较鉴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更多“《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欣赏·评述”学习领域强调的学习方法是( )。 ”相关问题
  • 第1题: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师要研究和探讨适合学生身心特征和(  )的多种学习方法。

    A.美术学科特点
    B.创新性与探索性
    C.发展视知觉能力
    D.美术欣赏和表现能力

    答案:A
    解析:
    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研究和探索适合学生身心特征和美术学科特点的多种学习方法,并用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帮助他们学会学习,有效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发展视知觉能力、美术欣赏和表现能力以及对美术的综合运用能力。

  • 第2题:

    依据《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学生在第四学段的“欣赏?评述”领域学习中应该知道几位以上在中国美术史中有代表性的美术家( )。


    A.5位以上
    B.8位以上
    C.10位以上
    D.12位以上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对《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解。“欣赏?评述”学习领域,评价要点为:运用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等方法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与评述。1.识别不同门类的美术作品,如中国画、水彩画、油画、版画、雕塑、动漫等。2.了解和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关系及美术的文化价值,珍视和保护人类文化遗产。3.知道中国美术史中5位以上代表美术家及其作品,外国美术史中2个以上的重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与作品。4.能与同学讨论、分析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美术现象或事件。5.利用互联网、辞书或美术专业书籍等,了解中外美术史中的重要美术家及流派。由第三条表述可知,学生在第四学段的“欣赏?评述”领域学习中应该知道5位以上在中国美术史中有代表性的美术家。A项正确。

  • 第3题: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目标的是( )。


    A.初步形成审美判断力
    B.初步掌握美术欣赏的基本方法
    C.养成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D.增强以设计和工艺改善环境与生活的愿望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对《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解。“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目标:1.感受自然美,了解美术作品的题材、主题、形式、风格与流派,知道重要的美术家和美术作品,以及美术与生活、历史、文化的关系,初步形成审美判断能力。2.学会从多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逐步提高视觉感受、理解与评述能力,初步掌握美术欣赏的基本方法,能够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3.提高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的兴趣,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崇尚文明,珍视优秀的民族、民间美术与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豪感,养成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由此,选项中 A、B、C三项的理解都是正确的。

    D项:增设改善环境与生活的愿望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目标。

  • 第4题:

    简述《义务教育美术课标(2011版)》“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分目标。


    答案:
    解析:
    (1)感受自然美,了解美术作品的题材、主题、形式、风格与流派,知道重要的美术家和美术作品,以及美术与生活、历史、文化的关系,初步形成审美判断能力。 (2)学会从多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逐步提高视觉感受、理解与评述能力,初步掌握美术欣赏的基本方法,能够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3)提高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的兴趣,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崇尚文明,珍视优秀的民族、民间美术与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豪感,养成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 第5题: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划分了“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四个学习领域。

    • A、分析·探索
    • B、综合·探索
    • C、研究·探索
    • D、发现·探索

    正确答案:B

  • 第6题:

    简述《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综合·探索”学习领域中的目标。


    正确答案:(1)了解美术各学习领域的联系,以及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逐步学会以议题为中心,将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融会贯通,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认识美术与自然、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文化、美术与科技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性、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并以各种形式发表学习成果。
    (3)开阔视野,拓展想象的空间,激发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体验探究的愉悦与成功感。

  • 第7题: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四个学习领域,分别是“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

    • A、综合·探索
    • B、绘画·创作
    • C、手工·制作
    • D、展示·评价

    正确答案:A

  • 第8题:

    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强调“物以致用”思想的学习领域是()。

    • A、造型·表现
    • B、设计·应用
    • C、欣赏·评述
    • D、综合·探索

    正确答案:B

  • 第9题:

    单选题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四个学习领域,分别是“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
    A

    综合·探索

    B

    绘画·创作

    C

    手工·制作

    D

    展示·评价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综合·探索”学习领域中的目标。

    正确答案: (1)了解美术各学习领域的联系,以及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逐步学会以议题为中心,将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融会贯通,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认识美术与自然、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文化、美术与科技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性、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并以各种形式发表学习成果。
    (3)开阔视野,拓展想象的空间,激发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体验探究的愉悦与成功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由于美术学习具有可动手操作的特点,所以创作活动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为了便于学习,《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创作活动再具体分为()两个学习领域。
    A

    “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

    B

    “设计·工艺”和“书法·篆刻”

    C

    “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

    D

    “现代媒体艺术”和“绘画·雕塑”


    正确答案: C
    解析: 由于美术学习具有可动手操作的特点,所以创作活动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为了便于学习,《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创作活动再具体分为“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

  • 第12题:

    单选题
    《美术课程标准》根据美术()来划分学习领域,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
    A

    学习方法

    B

    教学方法

    C

    教学内容

    D

    学习活动方式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 年版)》 中, 强调“用语言、 文字、 动作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与认识” 的学习领域是( )。

    A. 欣赏·评述
    B. 设计·应用
    C. 综合·探索
    D. 造型·表现

    答案:A
    解析:
    “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是指学生通过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等进行观察、描述和分析,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美术欣赏能力的学习领域。学生除了通过欣赏获得审美愉悦之外,还应认知作品的思想内涵、形式与风格特征、相关的历史与社会背景,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创造性的劳动,并用语言、文字、动作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与认识。

  • 第14题: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欣赏·评述”学习领域中,没有明确提及的主要学习对象是( )。


    A.自然美
    B.美术作品
    C.技艺美
    D.美术现象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主要学习对象。《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内容说明中的“欣赏,评述”学习领域表述为:该学习领域是指学生通过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等进行观察、描述和分析,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美术欣赏能力的学习领域。故A、B、D项表述正确。

    C项:技艺美并未在“欣赏,评述”学习领域中被提及,故符合题意。

  • 第15题: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中主要针对绘画、雕塑创作学习领域是( )

    A.欣赏评述
    B.造型表现
    C.综合探索
    D.设计应用

    答案:B
    解析:

  • 第16题:

    依据《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 年版)》,倡导“以议题为中心,将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融会贯通”的学习领域是( )。


    A.综合 · 探索
    B.造型 · 表现
    C.设计 · 应用
    D.欣赏 · 评述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 年版)》“综合 · 探索”学习领域相关知识。“综合 · 探索”学习领域的课程目标是:(1)了解美术各学习领域的联系,以及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逐步学会以议题为中心,将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融会贯通的方法,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2)认识美术与自然、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文化、美术与科技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性、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并以各种形式发表学习成果。(3)开阔视野,拓展想象的空间,激发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体验探究的愉悦与成功感。所以题干所说的属于该领域。A项正确。

    B项:“造型 · 表现”学习领域课程目标:(1)观察、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肌理等基本造型元素,运用对称、均衡、重复、节奏、对比、变化、统一等形式原理进行造型活动,增进想象力和创新意识。(2)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3)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敢于创新与表现,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故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设计 · 应用”学习领域课程目标:(1)了解设计与工艺的知识、意义、特征与价值以及“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知道设计与工艺的基本程序,学会设计创意与工艺制作的基本方法,逐步发展关注身边事物、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根据意图选择媒材,合理使用工具和制作方法,进行初步的设计和制作活动,体验设计、制作的过程,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3)养成勤于观察、敏于发现、严于计划、善于借鉴、精于制作的行为习惯和耐心细致、团结合作的工作态度,增强以设计和工艺改善环境与生活的愿望。故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欣赏 · 评述”学习领域课程目标:(1)感受自然美,了解美术作品的题材、主题、形式、风格与流派,知道重要的美术家和美术作品,以及美术与生活、历史、文化的关系,初步形成审美判断能力。(2)学会从多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逐步提高视觉感受、理解与评述能力,初步掌握美术欣赏的基本方法,能够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3)提高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的兴趣,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崇尚文明,珍视优秀的民族、民间美术与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豪感,养成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故与题干不符,排除。

  • 第17题:

    《美术课程标准》根据美术()来划分学习领域,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

    • A、学习方法
    • B、教学方法
    • C、教学内容
    • D、学习活动方式

    正确答案:D

  • 第18题: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如何划分学习领域?


    正确答案:美术课程改变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美术学习活动大致可分为创作和欣赏两类。为了便于学习,将创作活动再具体分为“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其活动方式更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包括设计和工艺学习内容,既强调形成创意,又关注活动的功能和目的。“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注重通过感受、欣赏和表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

  • 第19题:

    由于美术学习具有可动手操作的特点,所以创作活动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为了便于学习,《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创作活动再具体分为()两个学习领域。

    • A、“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
    • B、“设计·工艺”和“书法·篆刻”
    • C、“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
    • D、“现代媒体艺术”和“绘画·雕塑”

    正确答案:C

  • 第20题: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根据学生()划分为造型。表现、应用;设计、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大学习领域。


    正确答案:学习活动方式

  • 第21题:

    单选题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划分了“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四个学习领域。
    A

    分析·探索

    B

    综合·探索

    C

    研究·探索

    D

    发现·探索


    正确答案: D
    解析: 课标划分了“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故选B。

  • 第22题:

    问答题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如何划分学习领域?

    正确答案: 美术课程改变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美术学习活动大致可分为创作和欣赏两类。为了便于学习,将创作活动再具体分为“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其活动方式更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包括设计和工艺学习内容,既强调形成创意,又关注活动的功能和目的。“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注重通过感受、欣赏和表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强调“物以致用”思想的学习领域是()。
    A

    造型·表现

    B

    设计·应用

    C

    欣赏·评述

    D

    综合·探索


    正确答案: D
    解析: “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目标为:(1)了解设计与工艺的知识、意义、特征与价值以及“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知道设计与工艺的基本程序,学会设计创意与工艺制作的基本方法,逐步发展关注身边事物、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根据意图选择媒材,合理使用工具和制作方法,进行初步的设计和制作活动,体验设计、制作的过程,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3)养成勤于观察、敏于发现、严于计划、善于借鉴、精于制作的行为习惯和耐心细致、团结合作的工作态度,增强以设计和工艺改善环境与生活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