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根据下图为“某时期某地正午日影长短变化及朝向示意图990读图,图中A日时(  )。A.太阳活动将进入活跃期 B.南半球各地夜长达一年中最大值 C.太阳辐射正值全年最强 D.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题目
根据下图为“某时期某地正午日影长短变化及朝向示意图990读图,

图中A日时(  )。

A.太阳活动将进入活跃期
B.南半球各地夜长达一年中最大值
C.太阳辐射正值全年最强
D.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相似考题
更多“根据下图为“某时期某地正午日影长短变化及朝向示意图990读图, ”相关问题
  • 第1题:

    下图为工业发展不同时期产业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图中①②③分布代表的产业是( )。

    A.一、二、三
    B.一、三、二
    C.二、一、三
    D.三、二、一

    答案:B
    解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不断降低,第二、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将增加,亦即劳动力会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转移,并最终在工业化后期,第三产业占主导地位。~

  • 第2题:

    图为水循环示意图.图中数字及箭头表示水循环的主要环节,读图完成问题。

    黄土高原实施封坡育林育草工程,其直接目的是()。


    A.减少⑥

    B.增加⑦

    C.减少⑧

    D.增加⑨

    答案:B
    解析:
    黄土高原地区的主要问题是水土流失,实施封坡育林育草的主要目的是减少地表径流,增加下渗。故正确答案为B。

  • 第3题:

    印度某中学学生,把世界上四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绘成简图(图中节气为北半球节气),读图回答

    可能反映该校所在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C
    解析: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印度绝大部分位于北半球赤道到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但两次直射现象在春、秋分日之间。故选C。

  • 第4题:

    下图为某地区农业生态系统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

    该地区农业地域类型是()。


    A.商品谷物农业

    B.混合农业

    C.乳畜业

    D.大牧场放牧业

    答案:B
    解析:
    混合农业是将种植业、畜牧业、林业等多种经营方式有机结合在一起的综合性农业。图示地区农业生态系统反映了种植业和畜牧业的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正确答案为B项。

  • 第5题:

    下图为某地区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

    形成甲处地貌形态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火山喷发

    B.流水侵蚀

    C.地壳抬升

    D.流水堆积

    答案:B
    解析:
    甲处为喀斯特地貌,主要是因受流水的侵蚀作用而成,故选B。

  • 第6题:

    根据下图为“某时期某地正午日影长短变化及朝向示意图990读图,

    该地可能位于(  )。

    A.北回归线上
    B.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
    C.南回归线上
    D.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

    答案:B
    解析:
    由该地正午日影多数朝北且A日前后朝南,可知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

  • 第7题:

    下图为2015年8月~2016年3月涌入欧洲的难民迁移路径示意图。读图完成第下题。



    此次涌入欧洲的难民主要来源地是( )。
    ①北非 ②南亚 ③西亚 ④中亚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
    从地图上可以看出难民主要来自两部分地区,第一来自地中海以南地区为北非。第二部分主要来自叙利亚和伊拉克等国家属于西亚地区。故选B。

  • 第8题:

    下图为美国66号公路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题。



    修建66号公路的主导因素是(  )。查看材料

    A.地形
    B.位置
    C.技术
    D.经济

    答案:D
    解析:
    该公路的修建沟通了美国东西两大城市,方便货物的运输、人员的往来,有利于两地经济的发展。所以主要是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

  • 第9题:

    下图为印度示意图,读图回答题。



    印度的硅谷位于( )。查看材料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D
    解析:
    印度的硅谷为班加罗尔,应在德干高原上,答案为D。~

  • 第10题:

    下图为某地区农业生态系统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

    该农业地域类型的主要特点是()。


    A.劳动力投入多

    B.商品率低

    C.生产规模小

    D.市场适应性强

    答案:D
    解析:
    混合农业的特点一是可以形成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二是农民可根据市场变化安排农业生产活动,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市场适应性强。正确答案为D项。

  • 第11题:

    下图为某地一年中气温日变化的分布图,读图回答题。



    该地10月份气温日较差最大不超过()℃。查看材料

    A.9
    B.8
    C.6
    D.5

    答案:C
    解析:
    10月份日最高温不高于30℃,最低温不低于24℃,气温日较差最大不超过6℃。

  • 第12题:

    读某地某物体的日影长度和朝向图,若a、b表示二至日正午日影,则该地位于()

    • A、0°一23°26′N
    • B、0°一23°26′S
    • C、23°26′N—66°34′N
    • D、23°26′S—66°34′S

    正确答案:A

  • 第13题:

    下图为美国66号公路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20~21题。



    修建66号公路的主导因素是(  )。查看材料

    A.地形
    B.位置
    C.经济
    D.技术

    答案:C
    解析:
    该公路的修建沟通了美国东西两大城市,方便货物的运输、人员的往来,有利于两地经济的发展。所以66号公路的修建主要是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

  • 第14题:

    下图为美国 66 号公路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 22-23 题。

    修建 66 号公路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
    B.位置
    C.技术
    D.经济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影响交通运输线选址的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科技因素,其中经济是主导,科技是重要保证。D项正确。

    A、B、C三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 第15题:

    下图为某地区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

    下列四处中,属于向斜成岭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D
    解析:
    根据岩层弯曲状况和地表形态,可判定丁地为向斜成岭。

  • 第16题:

    根据下面左图为“某地岩层与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右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方框表示岩浆、岩浆岩、变质岩、风化侵蚀物、沉积物,箭头表示地质作用。

    右图所示甲、乙、丙、丁中,代表岩浆岩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C
    解析:
    根据图中戊形成沉积岩可以判断戊为沉积物,进而判断丁为风化侵蚀物。沉积岩可以形成甲,则可以判断甲为变质岩,进而判断乙为岩浆,丙为岩浆岩。

  • 第17题:

    根据某地是我国重要的人工多层经济林区。下图为该地某日太阳处在最高位置时的示意图.此时北京时间为12:40,树影遮挡地被植物的面积在一年中达到正午时的最大。

    该地位于(  )。

    A.45°N,110°E
    B.21°34′N,110°E
    C.45°N,130°E
    D.21°34′N,130°E

    答案:B
    解析:
    根据北京时间为12:40,该地地方时为12:00,比北京时间晚40分钟,也就是在120°E以西10°的经线上.该地经度应为110°E。树影遮挡地被植物的面积在一年中达到最大值时影子最长.而在我国,物体影子最长应是冬至日。图示中影长与物高相等,说明该日正午太阳高度角为45°,此日太阳直射23°26′S,据此可计算出该地纬度是21°34′N。

  • 第18题:

    下图为某地地形和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图中河谷地形的原因是(  )。

    A.背斜顶部受张力.受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B.向斜岩层向下弯曲,河流携带泥沙沉积形成
    C.岩层断裂下陷,河流携带泥沙沉积形成的
    D.岩层断裂上升。受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答案:C
    解析:
    根据图中岩层的分布可以看出左右岩层基本是一样的,中间的岩层是断层活动下降的一层.所以图中的河谷是断层下陷,河流携带泥沙沉积形成的。故选C。

  • 第19题:

    下图为非洲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第下题。



    导致④自然带在非洲向北延伸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的辐射
    B.大气环流
    C.人类活动
    D.寒流

    答案:D
    解析:
    导致④自然带向北延伸的原因主要是沿岸有本格拉寒流流经,起到了降温减湿的作用。故选D。

  • 第20题:

    根据某地是我国重要的人工多层经济林区。下图为该地某日太阳处在最高位置时的示意图.此时北京时间为12:40,树影遮挡地被植物的面积在一年中达到正午时的最大。

    这一天(  )。

    A.太阳距离地球最远
    B.江苏省各地昼长夜短
    C.晨昏线与极圈相切
    D.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答案:C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判断该日为冬至日,日地距离较近。江苏省在冬至日昼最短,夜最长,且此日北极圈内全部是极夜,南极圈内全部是极昼,晨昏线与极圈相切,正午太阳高度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 第21题:

    下图为某种工业不同阶段主导区位因素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题。



    图示过程工业区位因素变化特点是( )。查看材料

    A.原料影响趋强
    B.交通影响基本没有变化
    C.市场影响趋弱
    D.技术因素起主导作用

    答案:D
    解析:
    由图可知,原料和燃料对工厂的影响有着先强后弱的趋势,之所以会形成第四个阶段,是由于交通的发展和技术的改进,使得工厂的区位对原料和燃料的依赖程度降低,所以最后趋向于市场,故选D。~

  • 第22题:

    下图为影响我国的某台风海面风力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该台风()。

    A.夏季生成于我国黄海海面
    B.小于6级风的范围降水最强
    C.气压值最低处风速最大
    D.西北侧的风向为偏北风

    答案:D
    解析:
    影响我国的台风主要形成在热带副热带海区。在台风风力大处往往降水较强,台风中心即台风眼气压值最低,但风速小甚至静风。台风西北侧的风向为偏北风。

  • 第23题:

    下图为某河流的年径流量变化曲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问题。

    (1)结合图就“河流的位置”和“河流的水文特征”两个教学内容分别设计一道单项选择题,并附答案。
    (2)简要说明试题设计意图。


    答案:
    解析:
    (1)①该河流位于()。 A.亚热带季风区
    B.亚热带大陆西岸
    C.温带季风区
    D.高寒地带
    【答案】C。
    ②能正确反映该河流水文特征的是()。
    A.由雨水和地下水补给
    B.冬季断流
    C.有一个汛期
    D.年径流总量大
    【答案】B。
    (2)第一题的设计意图是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和气候之间的关系.不同气候区河流的补给方式不同,由图中河流的年径流量变化可判断出河流的补给特征,进而判断出河流所处地区的气候。由图可知.河流有春汛和夏汛两个汛期,所以有季节性冰雪融水和夏季降水补给两种补给形式,因此可判断出河流位于温带季风区,既有冰雪又有夏季降水。
    第二题的设计意图是考查河流年径流量变化曲线的判读,通过读图可判断出河流的年径流总量、流量季节变化、汛期和补给等方面的特征。图中明显有春汛和夏汛两个汛期,河流由季节性冰雪融水和夏季降水补给,且年径流总量小,冬季流量几乎为零有断流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