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下图是2008年7月18日至20日某河流在某一站点的流量曲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以下题目。该站点附近河面越过河流最高水位,距降水结束的时间是( )。A.9小时 B.18小时 C.27小时 D.36小时

题目
下图是2008年7月18日至20日某河流在某一站点的流量曲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以下题目。

该站点附近河面越过河流最高水位,距降水结束的时间是( )。


A.9小时
B.18小时
C.27小时
D.36小时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流量曲线示意图的判读。由图可知,该站点降水结束时间为7月18日的12时,而附近河面越过河流最高水位是7月19日的6时,中间相差约18小时,B项正确。

A、C、D三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更多“下图是2008年7月18日至20日某河流在某一站点的流量曲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以下题目。 ”相关问题
  • 第1题:

    下图是“某河流的年径流量变化曲线示意图”。读图完成题。



    能正确反映该河流水文特征的是(  )。查看材料

    A.由雨水和地下水补给
    B.有一个汛期
    C.冬季断流
    D.年径流总量大

    答案:C
    解析:
    该河流冬季流量为0,可以看出该河冬季断流。

  • 第2题:

    下图是矿业城市发展周期示意圈,读图完成以下题目。

    矿业城市做出转型决策的最佳时期是( )。


    A.导人期
    B.成长期
    C.成熟期
    D.衰退期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矿业城市转型时间。矿业城市发展到成熟期时根据市场供需和开采经济效益情况,适当控制开采规模,从而延长矿山寿命,及时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增长矿业的产业链,根据矿产品市场实际,采取措施促进城市发展,C项正确。

    A、B、D三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 第3题:

    下图是“某河流的年径流量变化曲线示意图”。读图完成9~11题.



    从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判断,该河流位于(  )。查看材料

    A.亚热带季风区
    B.亚热带大陆西岸
    C.温带季风区
    D.古寒地带

    答案:C
    解析:
    根据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确定该河有春、夏两次汛期,而A、B、D项的地区河流只有一个汛期,故排除。

  • 第4题:

    下图为某地区农业生态系统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

    该地区农业地域类型是()。


    A.商品谷物农业

    B.混合农业

    C.乳畜业

    D.大牧场放牧业

    答案:B
    解析:
    混合农业是将种植业、畜牧业、林业等多种经营方式有机结合在一起的综合性农业。图示地区农业生态系统反映了种植业和畜牧业的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正确答案为B项。

  • 第5题:

    下图是2008年7月18日至20日某河流在某一站点的流量曲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以下题目。


    如果未来在相同的降水状态下,该地流量曲线的洪峰点向左偏移,最可能的原因是( )。


    A.测站上游植被遭受破坏
    B.测站上游兴建大型水库
    C.测站下游大力疏通河道
    D.测站下游大量引水灌溉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洪峰出现时间与汇水速度之间的关系。在相同的降雨情况下,洪峰点却向左移动说明洪峰出现时间提前。测站上游植被遭到破坏、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导致测站上游径流汇集速度加快,洪峰出现时间提前,A项正确。

    B项:测站上游兴建的大型水库具有调蓄洪水的作用,洪峰出现的时间将延后。与题干不符,排除。

    C、D两项:洪峰出现时间提前应当与测站上游径流汇集速度加快有关,与测站下游变化无关。与题干不符,排除。

  • 第6题:

    下图是“某河流的年径流量变化曲线示意图”。读图完成9~11题.



    能正确反映该河流水文特征的是(  )。查看材料

    A.由雨水和地下水补给
    B.有一个汛期
    C.冬季断流
    D.年径流总量大

    答案:C
    解析:
    该河流冬季流量为0,可以看出该河冬季断流。

  • 第7题:

    下图是我国北方及周边地区2014年11月某日某时天气形势示意图。读图完成以下题目

    图中甲、乙两地天气系统的名称分别是( )。


    A.气旋、反气旋
    B.低压、高压
    C.反气旋、气旋
    D.气旋、低压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天气系统中气旋和反气旋。低压或气旋,高压或反气旋,分别是对同一个天气系统不同描述。气旋、反气旋是对天气系统气流状况的描述;低压、高压是对天气系统气压状态的描述。根据图示,甲地中心气压高于1040百帕,高于周边气压,因此为高压反气旋;乙地中心气压低于1000百帕,低于周边气压,故为低压气旋,C项正确。

  • 第8题:

    下图为印度示意图,读图回答题。



    印度的硅谷位于( )。查看材料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D
    解析:
    印度的硅谷为班加罗尔,应在德干高原上,答案为D。~

  • 第9题:

    下列图中,上图是干旱地区某地貌类型景观,下图是该地貌发育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以下题目。

    上图表示的地貌类型是( )。


    A.冰川地貌
    B.喀斯特地貌
    C.丹霞地貌
    D.雅丹地貌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地貌类型。由于地貌形成因素的复杂性,目前也没有统一的地貌类型成因分类方案。根据外营力,通常划分为流水地貌、湖成地貌、干燥地貌、风成地貌、黄土地貌、喀斯特地貌、冰川地貌、冰缘地貌、海岸地貌、风化与坡地重力地貌等。外力地貌一般又可以划分为侵蚀的和堆积的两种类型;根据内营力,通常划分为大地构造地貌、褶曲构造地貌、断层构造地貌、火山与熔岩流地貌等。雅丹地貌现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其形成过程分为幼年期、青年期、壮年期和老年期,D项正确。

    A项:冰川侵蚀地貌一般分布于冰川上游,即雪线以上位置,形态类型有角峰、刃脊、冰斗、冰坎、冰川槽谷及羊背石、冰川刻槽等磨蚀地貌。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我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区域较广,如广西、云南等地。喀斯特地貌主要特征体现在溶洞、天坑等地理现象。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红色陡崖坡是丹霞地貌最重要的识别要素,不同形态和体量的陡崖坡组合成堡状、墙状、柱状等各类丹霞地貌的基本坡面。在幼年期和青年期丹霞地貌区,大部分陡崖坡则构成峡谷的谷壁。与题干不符,排除。

  • 第10题:

    下图为非洲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

    导致④自然带在非洲向北延伸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辐射

    B.大气环流

    C.寒流

    D.人类活动

    答案:C
    解析:
    ④处的自然带是热带荒漠带,向北延伸的主要原因是本格拉寒流流经西侧海域.寒流对沿岸气候起降温减湿的作用。故答案选C。

  • 第11题:

    下图是2008年7月18日至20日某河流在某一站点的流量曲线示意图,

    该站点附近河面越过河流最高水位,距降水结束的时间是()。

    A.9小时
    B.18小时
    C.27小时
    D.36 小时

    答案:B
    解析:
    由图可知,该站点降水结束时间为7月18日的12时,而附近河面越过河流最高水位是7月19日的6时.中间相差约18小时。故选B。

  • 第12题:

    下图是2008年7月18日至20日某河流在某一站点的流量曲线示意图,

    如果未来在相同的降水状态下,该地流量曲线的洪峰点向左偏移,最可能的原因是()。

    A.测站上游植被遭受破坏
    B.测站上游兴建大型水库
    C.测站下游大力疏通河道
    D.测站下游大量引水灌溉

    答案:A
    解析:
    在相同的降雨情况下,洪峰点却向左移动,说明出现洪峰的时间提前了,显然与测站上游径流汇集的速度加快有关,最可能是由于测站上游的植被遭受破坏、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导致。故选A。

  • 第13题:

    下图是“某河流的年径流量变化曲线示意图”。读图完成题。



    从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判断,该河流位于(  )。查看材料

    A.亚热带季风区
    B.亚热带大陆西岸
    C.温带季风区
    D.高寒地带

    答案:C
    解析:
    根据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确定该河有春、夏两次汛期,而A、B、D项的地区河流只有一个汛期.故排除。

  • 第14题:

    下图是我国北方及周边地区2014年11月某日某时天气形势示意图。读图完成以下题目。

    与N地比较,M地的天气状况是( )。

    ①气压高

    ②气压低

    ③风力大

    ④风力小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风力大小。图中M地气压值为1020百帕,N地气压值介于1030—1040百帕之间,因此M地相较于N地气压更低,②正确;根据等压线的疏密程度可以判定风力大小,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图中M地等压线较密集,故风力较大,③正确,B项正确。

    A、C、D三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 第15题:

    下图为某地区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

    下列四处中,属于向斜成岭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D
    解析:
    根据岩层弯曲状况和地表形态,可判定丁地为向斜成岭。

  • 第16题:

    下图为某地区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

    形成甲处地貌形态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火山喷发

    B.流水侵蚀

    C.地壳抬升

    D.流水堆积

    答案:B
    解析:
    甲处为喀斯特地貌,主要是因受流水的侵蚀作用而成,故选B。

  • 第17题:

    下图是2008年7月18日至20日某河流在某一站点的流量曲线示意图,读图完成第下题。



    该站点附近河面越过河流最高水位,距降水结束的时间是()。

    A.9小时
    B.18小时
    C.27小时
    D.36小时

    答案:B
    解析:
    由图可知,该站点降水结束时间为7月18日的12时,而附近河面越过河流最高水位是7月19日的6时,中间相差约18小时。故选B。

  • 第18题:

    下图为非洲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第下题。



    导致④自然带在非洲向北延伸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的辐射
    B.大气环流
    C.人类活动
    D.寒流

    答案:D
    解析:
    导致④自然带向北延伸的原因主要是沿岸有本格拉寒流流经,起到了降温减湿的作用。故选D。

  • 第19题:

    下图是我国北方及周边地区2014年11月某日某时天气形势示意图。读图完成以下题目。

    图中锋面到达北京时,北京的天气特点可能是( )。


    A.降温、大风
    B.升温、降水
    C.升温、晴天
    D.连续性降水或雾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锋面系统对天气的影响。

    图中显示的天气系统为冷锋,冷锋过境时,气压升高,温度降低,伴随着大风等天气变化,A项正确。

    B、C、D三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 第20题:

    下图是矿业城市发展周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矿业城市做出转型决策的最佳时期是()。

    A.导入期
    B.成长期
    C.成熟期
    D.衰退期

    答案:C
    解析:
    根据图中信息显示,矿业城市发展到成熟期时根据市场供需和开采经济效益情况,适当控制开采规模,从而延长矿山寿命,及时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增长矿业的产业链,符合当前矿产品市场实际,利于延长城市发展生命周期。故选C。

  • 第21题:

    下图为非洲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

    形成① ② ③自然带分异规律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热量

    B.水分

    C.地形

    D.洋流

    答案:B
    解析:
    ①自然带为热带雨林,终年高温多雨;②自然带为热带草原,终年高温,有明显的干季和湿季;③热带荒漠带,终年高温少雨;造成它们分异规律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水分。

  • 第22题:

    下图是2008年7月18日至20日某河流在某一站点的流量曲线示意图,读图完成第下题。



    如果未来在相同的降水状态下,该地流量曲线的洪峰点向左偏移,最可能的原因是()

    A.测站上游植被遭受破坏
    B.测站上游兴建大型水库
    C.测站下游大力疏通河道
    D.测站下游大量引水灌溉

    答案:A
    解析:
    在相同的降雨情况下,洪峰点却向左移动,这说明出现洪峰的时间提前了,这显然与测站上游径流汇集的速度加快有关,这最可能是由测站上游的植被遭受破坏、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导致的。故选A。

  • 第23题:

    下图为某河流的年径流量变化曲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问题。

    (1)结合图就“河流的位置”和“河流的水文特征”两个教学内容分别设计一道单项选择题,并附答案。
    (2)简要说明试题设计意图。


    答案:
    解析:
    (1)①该河流位于()。 A.亚热带季风区
    B.亚热带大陆西岸
    C.温带季风区
    D.高寒地带
    【答案】C。
    ②能正确反映该河流水文特征的是()。
    A.由雨水和地下水补给
    B.冬季断流
    C.有一个汛期
    D.年径流总量大
    【答案】B。
    (2)第一题的设计意图是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和气候之间的关系.不同气候区河流的补给方式不同,由图中河流的年径流量变化可判断出河流的补给特征,进而判断出河流所处地区的气候。由图可知.河流有春汛和夏汛两个汛期,所以有季节性冰雪融水和夏季降水补给两种补给形式,因此可判断出河流位于温带季风区,既有冰雪又有夏季降水。
    第二题的设计意图是考查河流年径流量变化曲线的判读,通过读图可判断出河流的年径流总量、流量季节变化、汛期和补给等方面的特征。图中明显有春汛和夏汛两个汛期,河流由季节性冰雪融水和夏季降水补给,且年径流总量小,冬季流量几乎为零有断流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