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地图的分析。距离市场越近,农业受益越高,读图可知,OP段种植农作物的利润最高,因此最适合种植农作物,A项正确。

B、C、D三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更多“下图表示甲、乙、丙三种农作物利润随距市区距离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 ”相关问题
  • 第1题:

    下图为某山地的局部等高线图(单位:米),等高距为20米,AB为空中索道。读图完成题。



    图中有一瀑布,瀑布和选择观赏的位置分别是(  )。查看材料

    A.甲与乙
    B.丙和丁
    C.丙和甲
    D.乙和丁

    答案:D
    解析:
    河流是沿着山谷发育的,由此可知,图中东侧地势较高,西侧地势较低。瀑布一般形成于河流流经陡崖处,陡崖乙处有河流经过,可形成瀑布。瀑布适宜一定距离仰视,所以丁地是适宜观赏位置。

  • 第2题:

    下图为某地区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

    下列四处中,属于向斜成岭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D
    解析:
    根据岩层弯曲状况和地表形态,可判定丁地为向斜成岭。

  • 第3题:

    下图为河流等潜水位线示意图,读图回答第14-15题。



    图中潜水与河水补给的关系正确的是(  )。查看材料

    A.甲为河水补给潜水
    B.乙为河水补给潜水
    C.丙两岸均为河水补给潜水
    D.丙两岸均为潜水补给河水

    答案:B
    解析:
    潜水等水位线上的等值线向数值大的方向凸出,说明河流水位低于潜水水位,则潜水补给河水;相反,河流水位高于潜水水位,河水补给潜水。图中,甲为潜水补给河水,乙为河水补给潜水,丙为右岸潜水补给河水,左岸河水补给潜水。

  • 第4题:

    下图表示甲、乙、丙三种农作物利润随距市区距离变化示意图,

    种植甲、乙、丙三种农作物时,仅从农业收益考虑,最适合种植农作物的地段是( )。

    A.PS
    B.OP
    C.QS
    D.SM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有自然因素(水源、土壤、地形、气候)和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等)。由图可知,仅从农业收益考虑,OP地段利润最高,最适合种植农作物,B项正确。

    A、C、D三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 第5题:

    下图为我国钓鱼岛等高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6-7题。



    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查看材料

    A.140米
    B.200米
    C.240米
    D.320米

    答案:D
    解析:
    图中甲海拔介于300~350米之间,乙地海拔介于0~50米之间。因此,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介于250~350米之间。故答案选D。

  • 第6题:

    根据下图为“某国甲、乙、丙、丁四个时期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

    该国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顺序为(  )。

    A.甲→乙→丁→丙
    B.甲→乙→丙→丁
    C.乙→甲→丁→丙
    D.丁→甲→乙→丙

    答案:D
    解析:
    人口自然增长过程中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不断下降,判断该国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顺序。

  • 第7题:

    下图为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增长主导要素构成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

    图中甲、乙、丙、丁表示土地、劳动力、资本和科技四个要素。下列对府关系正确的是( )。


    A.甲一劳动力

    B.乙一资本

    C.丙一土地

    D.丁一科技

    答案:D
    解析:
    根据图示信息,从原始文明阶段到环境文明阶段的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中,甲要素所占比例逐渐减少。且在原始文明阶段占据除制度与政策外的所有要素,该要素应为土地;乙要素从农业文明阶段开始出现,且在所有要素中占比较大,此后占比逐渐减少,乙要素应为劳动力;丙出现于工业文明早期,丁出现于工业文明晚期。所以丙为资本,丁为科技。故本题选D。

  • 第8题:

    下图为印度示意图,读图回答题。



    印度的硅谷位于( )。查看材料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D
    解析:
    印度的硅谷为班加罗尔,应在德干高原上,答案为D。~

  • 第9题:

    下图表示甲、乙、丙三种农作物利润随距市区距离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

    由于保鲜技术的发展,甲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损失减少,如不考虑其他条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OR距离变长
    B.OP距离变短
    C.QS距离变长
    D.SN距离变短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科技对农业发展的影响。科技对农业影响的具体体现:①提供先进的农业技术装备,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②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农产品质量;③充分合理地利用资源,提高农业经济效益;④可以改善和提高宏观经济管理水平;⑤可以改变农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农村的全面发展。对于本题,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损失减少,其利润整体会上升,因此OR距离变长,A项正确。

    B项:OP距离变长,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QS距离变短,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SN距离受乙、丙农作物的影响,SN距离不变。与题干不符,排除。

  • 第10题:

    根据下图为“某国甲、乙、丙、丁四个时期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

    该国死亡率最低的时期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B
    解析:
    死亡率等于出生率与自然增长率之差,结合图示二者坐标差值最小的即该国死亡率最低的时期

  • 第11题:

    下图为某城市房价等值线图.读图回答题。



    图中房价最可能相等的地方是()。查看材料

    A.甲、乙
    B.乙、戊
    C.乙、丙
    D.甲、丙

    答案:C
    解析:
    从房价等值线图中可得,甲地>6000,5000<乙地<6000,5000<丙地<6000,丁地<4000.戊<4000,所以乙地和丙地房价可能相等。

  • 第12题:

    下图是我国某地(24°N,106°E)附近等高线图及拍摄照片。读图回答下列各题。能全程拍摄并拍到图示照片的摄影机位是()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正确答案:D

  • 第13题:

    下图表示甲、乙、丙三种农作物利润随距市区距离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第12~13题。



    由于保鲜技术的发展,甲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损失减少,如不考虑其他条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查看材料

    A.OR距离变长
    B.OP距离变短
    C.QS距离变长
    D.SN距离变短

    答案:A
    解析:
    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损失减少,其利润整体会上升,因此OR距离变长。

  • 第14题:

    下图为环境、资源和人口芝系示意图。读图回答第22~23题。



    图中数字序号代表的含义,正确的是(  )。查看材料

    A.①表示生活消费
    B.②表示资源加工
    C.③表示废物排放
    D.④表示生产活动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图示揭示了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其中①表示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②表示人类通过生产活动把资源加工成人类需要的各种产品;③表示人类通过商业贸易把产品输入到人类社会;④表示人类把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所以②代表资源加工正确。

  • 第15题:

    某企业集团计划新建有色金属冶炼厂。下图为甲、乙、丙、丁四地的成本分析图(单位相同),读图回答23~24题。



    从企业生产的经济成本考虑,最适宜建厂的地点是(  )。查看材料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A
    解析:
    从生产成本考虑,企业最适宜建厂的区位综合成本最低。四地加工费相差无几,重点考虑的就是运费、能源费以及工资成本。甲处运费、能源费以及工资成本之和是四地中最低的。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 第16题:

    下图表示甲、乙、丙三种农作物利润随距市区距离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第题。



    种植甲、乙、丙三种农作物时,仅从农业收益考虑,最适合种植农作物的地段是(  )。查看材料

    A.PS
    B.OP
    C.QS
    D.SM

    答案:B
    解析:
    距离市区越近,农业收益越高,读图可知,OP段种植农作物的利润最高,因此最适合种植农作物。

  • 第17题:

    下图为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题。



    图中数字序号代表的含义正确的是(  )。查看材料

    A.①代表生活消费
    B.②代表资源加工
    C.③表示废物排放
    D.④表示生产活动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图示揭示了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其中①表示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②表示人类通过生产活动把资源加工成人类需要的各种产品;③表示人类通过商业贸易把产品输入到人类社会;④表示人类把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所以②代表资源加工正确。

  • 第18题:

    下图中甲为某区域自然景观分布示意图.乙为M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第14-15题。



    乙图的地貌类型是(  )。查看材料

    A.冲积平原
    B.三角洲
    C.河流阶地
    D.冲积扇

    答案:D
    解析:
    由图可知,该区域处于河流的出山口处,形成的地貌类型为冲积扇。

  • 第19题:

    下图为“某国甲、乙、丙、丁四个时期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

    该国死亡率最低的时期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B
    解析:
    人口的增长。 死亡率等于出生率与自然增长率之差,结合图示二者坐标差值最小的即该国死亡率最低的时期。

  • 第20题:

    下图为美国,加拿大部分港口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第下题。



    甲乙丙三个港口封冻期由长到短排序正确的是( )。

    A.乙>丙>甲
    B.丙>乙>甲
    C.乙>甲>丙
    D.甲>乙>丙

    答案:A
    解析:
    从相同纬度来看,海港的结冰期要比淡水港口的结冰期短,且甲海港受沿岸暖流的影响,所以甲结冰期最短,乙地纬度比丙地高,乙地结冰期较长,所以三地结冰期从长到短为:乙>丙>甲,故选A。

  • 第21题:

    下图为亚洲某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7~9题。


    根据图示信息推断,甲、乙、丙、丁四城市中,人口数量最多的应是(  )。查看材料

    A.甲城市
    B.乙城市
    C.丙城市
    D.丁城市

    答案:C
    解析:
    据图可知,本地降水较少,再依据降水的变化和山峰的分布可得知本区地形较为复杂。较大城市应布局在河流沿岸、地势平坦且降水较多的地区。故本题选C。

  • 第22题:

    下图为“某国甲、乙、丙、丁四个时期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

    该国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顺序为(  )。

    A.甲→乙→丁→丙
    B.甲→乙→丙→丁
    C.乙→甲→丁→丙
    D.丁→甲→乙→丙

    答案:D
    解析:
    人口增长模式。 人口自然增长过程中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不断下降,判断该国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顺序。

  • 第23题:

    下图分别为甲、乙两国部分区域位置分布图。读图回答题。



    甲国盛产的农作物有()。查看材料

    A.水稻、小麦
    B.玉米、椰子
    C.小麦、蕉麻
    D.青稞、甘蔗

    答案:A
    解析:
    甲国为我国,我国主要位于温带、亚热带季风区,盛产水稻和小麦,并不盛产热带作物椰子、蕉麻和甘蔗。故选A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