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关于堆载预压法加固地基,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砂井除了起加速固结的作用外,还作为复合地基提高地基的承载力B、在砂井长度相等的情况下,较大的砂井直径和较小的砂井间距都能够加速地基的固结C、堆载预压时控制堆载速度的目的是为了让地基发生充分的蠕变变形D、为了防止预压时地基失稳,堆载预压通常要求预压荷载小于基础底面的设计压力

题目
关于堆载预压法加固地基,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砂井除了起加速固结的作用外,还作为复合地基提高地基的承载力
B、在砂井长度相等的情况下,较大的砂井直径和较小的砂井间距都能够加速地基的固结
C、堆载预压时控制堆载速度的目的是为了让地基发生充分的蠕变变形
D、为了防止预压时地基失稳,堆载预压通常要求预压荷载小于基础底面的设计压力

相似考题
更多“ 关于堆载预压法加固地基,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相关问题
  • 第1题:

    采用真空预压法加固地基,计算表明在规定时间内达不到要求的固结度,加快固结进程时,下面哪种措施是正确的?(  )

    A、 增加预压荷载
    B、 减小预压荷载
    C、 减小井径比
    D、 将真空预压法改为堆载预压

    答案:C
    解析:
    C项,减小井径比可以增加砂井的有效排水直径,加大排水量,加快固结。A项,加快堆载速度和增加预压荷载会造成土体结构破坏,故不宜采用;B项,减小预压荷载显然是无法加快固结进程的;D项,将真空预压法改为堆载预压会浪费更多时间,不宜采用。

  • 第2题:

    排水固结法分为堆载预压法和真空预压法两类,用于加固()。

    • A、砂土地基
    • B、软土地基
    • C、碎石基础
    • D、粉土地基

    正确答案:B

  • 第3题:

    常用的人工地基处理方法有()

    • A、打桩法
    • B、换土垫层法
    • C、堆载预压法
    • D、化学加固法
    • E、砂桩挤密法

    正确答案:B,C,D

  • 第4题:

    比较堆载预压法和真空预压法处理淤泥地基,以下那种说法是正确的()

    • A、地基中孔隙水压力变化规律相同
    • B、预压区边缘土体侧向位移方向一致
    • C、均需控制加载速率,以防止加载过快导致淤泥地基失稳破坏
    • D、堆载预压法土体总应力增加,真空预压法总应力不变

    正确答案:D

  • 第5题:

    对软土地基采用堆载预压法加固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超载预压是指预压荷载大于加固地基以后的工作荷载
    • B、多级堆载预压加固时,在一级预压荷载作用下,地基土的强度增长满足下一级荷载下地基稳定性要求时方可施加下一级荷载
    • C、堆载预压加固时,当地基固结度符合设计要求时方可卸载
    • D、对堆载预压后的地基,应采用标贯试验或圆锥动力触探试验等方法进行检测

    正确答案:A,B,C

  • 第6题:

    多选题
    关于堆载预压法和真空预压法加固地基机理的描述,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2010年真题]
    A

    堆载预压中地基土的总应力增加

    B

    真空预压中地基土的总应力不变

    C

    采用堆载预压法和真空预压法加固时都要控制加载速率

    D

    采用堆载预压法和真空预压法加固时,预压区周围土体侧向位移方向一致


    正确答案: B,C
    解析:
    AB两项,用填土等外加载荷载对地基进行预压,是通过增加总应力并使孔隙水压力消散而增加有效应力的方法。真空预压法是在预压地基内总应力不变的条件下,使土中孔隙压力减小,有效应力增加的方法;C项,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第5.3.9条条文说明规定,对堆载预压工程,当荷载较大时,应严格控制加载速率,防止地基发生剪切破坏或产生过大的塑性变形,对真空预压则无此要求;D项,根据《地基处理手册》(第三版)72页规定,真空预压,地基土的有效应力增量是各向相等的,在预压过程中土体不会发生剪切破坏,所以很合适特别较弱黏性土地基的加固。堆载预压土体向外围移动,真空预压土体向中心移动。

  • 第7题:

    单选题
    比较堆载预压法和真空预压法处理淤泥地基,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2014年真题]
    A

    地基中的孔隙水压力变化规律相同

    B

    预压区边缘土体侧向位移方向一致

    C

    均需控制加载速率,以防止加载过快导致淤泥地基失稳破坏

    D

    堆载预压法土体总应力增加,真空预压法总应力不变


    正确答案: D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第5.2.29条条文说明规定,真空预压法是降低土体的孔隙水压力,不增加总应力的条件下增加土体的有效应力;堆载预压是增加土体的总应力和孔隙水压力,并随着孔隙水压力的消散而使有效应力增加。

  • 第8题:

    单选题
    关于堆载预压法加固地基,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砂井除了起加速固结的作用外,还作为复合地基提高地基的承载力

    B

    在砂井长度相等的情况下,较大的砂井直径和较小的砂井间距都能够加速地基的固结

    C

    堆载预压时控制堆载速度的目的是为了让地基发生充分的蠕变变形

    D

    为了防止预压时地基失稳,堆载预压通常要求预压荷载小于基础底面的设计压力


    正确答案: B
    解析:
    A项,在软土层中按一定距离打入管井,井中灌入透水性良好的砂,形成排水“砂井”,在堆载预压下,加速地基排水固结,提高地基承载能力;B项,根据固结理论,较大的砂井直径和较小的砂井间距都能够加速地基的固结。砂井的直径愈大,间距愈小,达到某一固结度所需的时间愈短,但缩短间距比增大井径对加速软土的固结效果更好,故而一般采用“细而密”的原则选择砂井的直径和间距;C项,堆载预压时控制堆载速度的目的是为了让地基稳定;D项,预加的荷载一般应等于设计的荷载,为了缩短工期可大于设计荷载,此时称为超载预压,必须注意,任何时候预压都不得使地基土发生破坏。

  • 第9题:

    单选题
    排水固结法分为堆载预压法和真空预压法两类,用于加固()。
    A

    砂土地基

    B

    软土地基

    C

    碎石基础

    D

    粉土地基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堆载预压法加固地基的机理是()。
    A

    置换软土

    B

    挤密土层

    C

    碾压夯实

    D

    排水固结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对地基进行预先加载,使地基土加速固结的地基处理方法是()。
    A

    堆载预压

    B

    真空预压

    C

    软土预压

    D

    真空-堆载联合预压


    正确答案: C
    解析: 堆载预压是对地基进行预先加载,使地基土加速固结的地基处理方法。

  • 第12题:

    单选题
    对采用堆载预压固结法加固的一般建筑物地基,下面()说法和作法中正确。
    A

    预压加压过程中,应进行竖向变形和边桩水平位移的监测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比较堆载预压法和真空预压法处理淤泥地基,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

    A、地基中的孔隙水压力变化规律相同
    B、预压区边缘土体侧向位移方向一致
    C、均需控制加载速率,以防止加载过快导致淤泥地基失稳破坏
    D、堆载预压法土体总应力增加,真空预压法总应力不变

    答案:D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第5.2.29条条文说明,真空预压法是降低土体的孔隙水压力,不增加总应力的条件下增加土体的有效应力;堆载预压法是增加土体的总应力和孔隙水压力,并随着孔隙水压力的消散而使有效应力增加。

  • 第14题:

    某软土地基采用堆载预压法加固,原地面标高为+5.0m,地面设计使用标高为+6.0m,设计要求加固后地基的承载力为80kPa,预计加固后的地面沉降量为1.0m,问从原地面算起最终的加固堆载料高度为多少?(堆载料按1.6t/m3计)


    正确答案:7m在原地面(+5.0m)以上最终堆载高7m,对原地面(+5.0m)的荷载为112kPa;16×h-16×2=80,h=7m。加固完成后,卸载至+6.0m(设计使用标高);+6.0m地面的预压荷载为16×5=80kPa。原地面+5.0m沉降至+4.0m,其有效使用荷载为80kPa。

  • 第15题:

    堆载预压法加固地基的机理是()。

    • A、置换软土
    • B、挤密土层
    • C、碾压夯实
    • D、排水固结

    正确答案:D

  • 第16题:

    关于堆载预压法和真空预压法加固地基处理的描述,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

    • A、堆载预压中地基的总应力减少
    • B、真空预压中地基土的总应力不变
    • C、采用堆载预压法和真空预压法加固时都要控制加载速率
    • D、采用堆载预压法和真空预压法加固时,预压区周围土体侧向位移方向一致

    正确答案:B

  • 第17题:

    对地基进行预先加载,使地基土加速固结的地基处理方法是()。

    • A、堆载预压
    • B、真空预压
    • C、软土预压
    • D、真空-堆载联合预压

    正确答案:A

  • 第18题:

    问答题
    简述堆载预压法的加固机理。

    正确答案: 在饱和软粘土地基上堆载,会产生较大的初始超静孔隙水压力,它促使孔隙水慢慢排出,随之空隙体积慢慢减小,地基发生固结变形,同时随着超静孔隙水压力逐渐消散,有效应力逐渐提高,地基土强度逐渐增长。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单选题
    采用真空预压法加固地基,计算表明在规定时间内达不到要求的固结度,加快固结进程时,下面哪种措施是正确的?(  )[2016年真题]
    A

    增加预压荷载

    B

    减小预压荷载

    C

    减小井径比

    D

    将真空预压法改为堆载预压


    正确答案: A
    解析:
    C项,减小井径比可以增加砂井的有效排水直径,加大排水量,加快固结。A项,加快堆载速度和增加预压荷载会造成土体结构破坏,故不宜采用;B项,减小预压荷载显然是无法加快固结进程的;D项,将真空预压法改为堆载预压会浪费更多时间,不宜采用。

  • 第20题:

    多选题
    对软土地基采用堆载预压法加固时,以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2010年真题]
    A

    超载预压是指预压荷载大于加固地基以后的工作荷载

    B

    多级堆载预压加固时,在一级预压荷载作用下,地基土的强度增长满足下一级荷载下地基稳定性要求时方可施加下一级荷载

    C

    堆载预压加固时,当地基固结度符合设计要求时,方可卸载

    D

    对堆载预压后的地基,应采用标贯试验或圆锥动力触探试验等方法进行检测


    正确答案: C,A
    解析:
    AB两项,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第5.2.10条规定,预压荷载大小、范围、加载速率应符合如下规定:①预压荷载大小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对于沉降有严格限制的建筑,应采用超载预压法处理,超载量大小应根据预压时间内要求完成的变形量通过计算确定,并宜使预压荷载下受压土层各点的有效竖向应力大于建筑物荷载引起的相应点的附加应力。②预压荷载顶面的范围应等于或大于建筑物基础外缘所包围的范围。③加载速率应根据地基土的强度确定。当天然地基土的强度满足预压荷载下地基的稳定性要求时,可一次性加载,否则应分级逐渐加载,待前期预压荷载下地基土的强度增长满足下一级荷载下地基的稳定性要求时方可加载。C项,根据第5.1.6条规定,对主要以变形控制的建筑,当塑料排水带或砂井等排水竖井处理深度范围和竖井底面以下受压土层经预压所完成的变形量和平均固结度符合设计要求时,方可卸载。对以地基承载力或抗滑稳定性控制设计的建筑物,当地基土经预压后其强度满足建筑物地基承载力或稳定性要求时,方可卸载。D项,根据第5.4.3条规定,原位试验可采用十字板剪切试验静力触探,检验深度不应小于设计处理深度。原位试验和室内土工试验,应在卸载3d~5d后进行。检验数量按每个处理分区不少于6点进行检测,对于堆载斜坡处应增加检验数量。

  • 第21题:

    单选题
    关于堆载预压法和真空预压法加固地基处理的描述,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
    A

    堆载预压中地基的总应力减少

    B

    真空预压中地基土的总应力不变

    C

    采用堆载预压法和真空预压法加固时都要控制加载速率

    D

    采用堆载预压法和真空预压法加固时,预压区周围土体侧向位移方向一致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多选题
    常用的人工地基处理方法有(    )。
    A

    打桩法

    B

    换土垫层法

    C

    堆载预压法

    D

    化学加固法

    E

    砂桩挤密法


    正确答案: C,B
    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比较堆载预压法和真空预压法处理淤泥地基,以下那种说法是正确的()
    A

    地基中孔隙水压力变化规律相同

    B

    预压区边缘土体侧向位移方向一致

    C

    均需控制加载速率,以防止加载过快导致淤泥地基失稳破坏

    D

    堆载预压法土体总应力增加,真空预压法总应力不变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