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某钢筋混凝土圆形烟囱,如图所示,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类别为Ⅱ类,基本自振周期T1=1.25s,50年一遇的基本风压ω0=0.45kN/m2,地面粗糙度为B类,安全等级为二级。已知该烟囱基础顶面以上各节(共分6节,每节竖向高度10m)重力荷载代表值如下表所示。[2014年真题]提示:按《烟囱设计规范》(GB 50051—2013)作答。3.假定,仅考虑第一振型的情况下,对烟囱进行横风向风振验算。试问,下列何项判断符合规范要求?(  ) 提示:①烟囱坡度

题目
某钢筋混凝土圆形烟囱,如图所示,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类别为Ⅱ类,基本自振周期T1=1.25s,50年一遇的基本风压ω0=0.45kN/m2,地面粗糙度为B类,安全等级为二级。已知该烟囱基础顶面以上各节(共分6节,每节竖向高度10m)重力荷载代表值如下表所示。[2014年真题]



提示:按《烟囱设计规范》(GB 50051—2013)作答。



3.假定,仅考虑第一振型的情况下,对烟囱进行横风向风振验算。试问,下列何项判断符合规范要求?(  )
提示:①烟囱坡度为2%;
②烟囱顶部风压高度变化系数为μH=1.71;
③该烟囱第1振型的临界风速υcr,1=15.5m/s。

A. 可不计算亚临界横风向共振荷载
B. 应验算横风向共振响应
C. 可不计算横风向共振荷载
D. 以上均不正确

相似考题
更多“某钢筋混凝土圆形烟囱,如图所示,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类别为Ⅱ类,基本自振周期T1=1.25s,50年一遇的基本风压ω0=0.45kN/m2,地面粗糙度为B类,安全等级为二级。已知该烟囱基础顶面以上各节(共分6节,每节竖向高度10m)重力荷载代表值如下表所示。[2014年真题] ”相关问题
  • 第1题:

    某钢筋混凝土圆形烟囱,如图所示,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类别为Ⅱ类,基本自振周期T1=1.25s,50年一遇的基本风压ω0=0.45kN/m2,地面粗糙度为B类,安全等级为二级。已知该烟囱基础顶面以上各节(共分6节,每节竖向高度10m)重力荷载代表值如下表所示。[2014年真题]



    提示:按《烟囱设计规范》(GB 50051—2013)作答。



    1.试问,烟囱根部的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 650
    B. 870
    C. 1000
    D. 1200

    答案:A
    解析:
    根据《烟囱设计规范》(GB 50051—2013)第5.5.1条第3款规定,本工程烟囱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应计算竖向地震作用。
    根据第5.5.5条式(5.5.5-1)计算,烟囱根部的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为:FEv0=±0.75αv max GE;其中,αvmax为竖向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取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的65%,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5.1.4条表5.1.4-1可得,αvmax=0.16×0.65=0.104。由题设条件可得烟囱基础顶面以上总重力荷载代表值为:GE=950+1050+1200+1450+1630+2050=8330kN,则:FEv0=±0.75×0.104×8330=±650kN。由此可知,A项数值最为接近。

  • 第2题:

    某地上35层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公寓,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均匀,如题23-27图所示,房屋高度为150m。基本风压ω0=0.65kN/m2,地面粗糙度为A类。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安全等级二级。

    假定,该建筑位于山坡上,如题27图所示。试问,该结构顶部风压高度变化系数μz,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6.1
    B.4.1
    C.3.3
    D.2.5

    答案:B
    解析:

  • 第3题:

    某环形截面钢筋混凝土烟囱,如图所示,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g,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场地类别Ⅱ类,基本风压w0=0.40kN/m2。烟囱基础顶面以上总重力荷载代表值为15000kN,烟囱基本自振周期为T1=2.5s。

    .已知,烟囱底部(基础顶面处)由风荷载标准值产生的弯矩M=11000kN·m,由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产生的弯矩M=18000kN·m,由地震作用、风荷载、日照和基础倾斜引起的附加弯矩M=1800kN·m。试问,烟囱底部截面进行抗震极限承载能力设计时,烟囱抗弯承载力设计值最小值Rd(kN·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28200
    B.25500
    C.25000
    D.22500

    答案:B
    解析:

  • 第4题:

    某环形截面钢筋混凝土烟囱,如图所示,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g,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场地类别Ⅱ类,基本风压w0=0.40kN/m2。烟囱基础顶面以上总重力荷载代表值为15000kN,烟囱基本自振周期为T1=2.5s。

    烟囱底部(基础顶面处)截面筒壁竖向配筋设计时,需要考虑地震作用并按大、小偏心受压包络设计,已知,小偏心受压时重力荷载代表值的轴压力对烟囱承载能力不利,大偏心受压时重力荷载代表值的轴压力对烟囱承载能力有利。假定,小偏心受压时轴压力设计值为N1(kN),大偏心受压时轴压力设计值为N2(kN)。试问,N1、N2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18000、15660
    B.20340、15660
    C.18900、12660
    D.19500、13500

    答案:D
    解析:
    根据《烟囱设计规范》(GB 50051—2013)第5.5.1条第3款规定,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时,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根据第5.5.5条式(5.5.5-1)可得,烟囱底部地震剪力为:
    FEv0=±0.75αvmaxGE=±0.75×0.65×0.16×15000=1170kN;
    根据第3.1.8条式(3.1.8-1)可得,N=γGESGE+γEvSEvk
    重力荷载代表值产生的轴力,小偏压时对烟囱承载能力不利,重力荷载分项系数为:γGE=1.2;
    竖向地震作用为主,竖向荷载分项系数为:γEv=1.3;
    小偏心受压时轴压力设计值为:N1=1.2×15000+1.3×1170=19521kN;
    重力荷载代表值产生的轴力,大偏压时对烟囱承载能力有利,重力荷载分项系数为:γGE=1.0;
    竖向地震作用为主,竖向荷载分项系数为:γEv=1.3;
    大偏心受压时轴压力设计值为:N2=1.0×15000-1.3×1170=13479kN。由此可知,D项数值最为接近。

  • 第5题:

    某环形截面钢筋混凝土烟囱,如图所示,烟囱基础顶面以上总重力荷载代表值为18000kN,烟囱基本自振周期T1=2.5s。

    如果烟囱建于非地震区,基本风压w0=0.5kN/m2,地面粗糙度为B类。试问,烟囱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风荷载按下列何项考虑?
    提示:假定烟囱第2及以上振型,不出现跨临界的强风共振。
    (A)由顺风向风荷载效应控制,可忽略横风向风荷载效应
    (B)由横风向风荷载效应控制,可忽略顺风向风荷载效应
    (C)取顺风向风荷载效应与横风向风荷载效应之较大者
    (D)取顺风向风荷载效应与横风向风荷载效应组合值


    答案:A
    解析:
    该烟囱为钢筋混凝土烟筒,烟囱坡度=2%,根据《烟囱规范》第5.2.4条,首先判断烟囱是否出现跨临界强风共振。

    发生超临界范围的风振,不出现跨临界强风共振,可不作处理。
    故选(A)

  • 第6题:

    某地上35层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公寓,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均匀,如题23-27图所示,房屋高度为150m。基本风压ω0=0.65kN/m2,地面粗糙度为A类。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安全等级二级。

    进行结构方案比较时,将该结构的外框架改为钢框架。假定,修改后的结构基本自振周期了T1=4.7s(Y向平动),修改后的结构阻尼比取0.04。试问,在进行风荷载作用下的舒适度计算时,修改后Y向结构顶点顺风向风振加速度的脉动系数ηa,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提示: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作答。

    A.1.6
    B.1.9
    C.2.2
    D.2.5

    答案:B
    解析:

  • 第7题:

    某四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各层结构计算高度均为6m,平面布置如图2-18所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抗震设防类别为重点设防类。

    假定,考虑非承重墙影响的结构基本自振周期T1=1.08s,各层重力荷载代表值均为12.5kN/m2(按建筑面积37.5m×37.5m计算)。试问,按底部剪力法确定的多遇地震下的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Ek(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提示: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作答。

    A.2000
    B.2700
    C.2900
    D.3400

    答案:C
    解析:

  • 第8题:

    某26层钢结构办公楼,采用钢框架-支撑体系,如图5-20所示。该工程为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Ⅱ类场地。结构基本自振周期T=3.0s。钢材采用Q345。





    答案:A
    解析:

  • 第9题:

    某地上35层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公寓,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均匀,如题23-27图所示,房屋高度为150m。基本风压ω0=0.65kN/m2,地面粗糙度为A类。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安全等级二级。

    假定,某层框架柱KZ1(1200×1200),混凝土强度等级C60,钢筋构造如题24图所示,钢筋采用HRB400,剪跨λ比=1.8。试问,框架柱KZ1考虑构造措施的轴压比限值,不宜超过下列何项数值?

    A.0.7
    B.0.75
    C.0.8
    D.0.85

    答案:C
    解析: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表3.9.4可知,B级高度,抗震等级为一级。根据第6.4.2条表6.4.2规定,结构类型为框架-核心筒时一级抗震等级的框架柱轴压比限值为0.75。根据表注3,跨比不大于2但不小于1.5的柱,其轴压比比限值应比表中数值减少0.05,表注4,当沿柱全高采用井字复合箍,箍筋间距不大于100mm、肢距不大于200mm、直径不小于12mm时,轴压比限值可增加0.10。故本题KZ1的轴压比限值为:0.75-0.05+0.10=0.8。

  • 第10题:

    某框架剪力墙结构房屋,丙类建筑,场地为Ⅰ1类,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基本自振周期为1.3s。多遇地震作用时,其水平地震影响系数α与()最接近。

    • A、0.028
    • B、0.027
    • C、0.026
    • D、0.15

    正确答案:A

  • 第11题:

    单选题
    某框架剪力墙结构房屋,丙类建筑,场地为Ⅰ1类,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基本自振周期为1.3s。多遇地震作用时,其水平地震影响系数α与()最接近。
    A

    0.028

    B

    0.027

    C

    0.026

    D

    0.15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某建筑场地为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场地类别为Ⅲ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在该场地上拟建10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为150000kN,结构基本自振周期为0.9s(已考虑周期折减系数),阻尼比为0.05。试问:当采用底部剪力法时,基础顶面处相应于多遇地震的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kN)最接近下列()项。()
    A

    6450

    B

    6650

    C

    9550

    D

    9650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某建筑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场地类别III类,拟建10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住宅。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为137062kN,结构基本自振周期为0.9s (已考虑周期折减系数),阻尼比为0.05。试问当采用底部剪力法时,基础顶面处的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 5875kN (B) 6375kN
    (C) 6910kN (D) 7500kN


    答案:A
    解析:

  • 第14题:

    某五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办公楼,房屋高度25.45m。抗震设防烈度8度,设防类别为丙类,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2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场地类别Ⅱ类,混凝土强度等级C30。该结构平面和竖向均规则。

    假定,该结构的基本周期为0.8s,对应于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各楼层地震剪力、重力荷载代表值和楼层的侧向刚度见表。试问,水平地震剪力不满足规范最小地震剪力要求的楼层为下列何项()


    A.所有楼层
    B.第1、2、3层
    C.第1、2层
    D.第1层

    答案:C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表5.2.5,抗震设防烈度8度,扭转效应明显或基本周期小于3.5s的结构,查表5.2.5得: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为0.032。
    根据第5.2.5条规定,抗震验算时,结构任一楼层的水平地震剪力应符合下式要求



    代入数据,即可求出各层的地震剪力系数λ,各楼层地震剪力系数λ如题解表所示:



    由表可知,第1层、第2层均不满足规范最小地震剪力系数的要求。

  • 第15题:

    某环形截面钢筋混凝土烟囱,如图所示,烟囱基础顶面以上总重力荷载代表值为18000kN,烟囱基本自振周期T1=2.5s。

    如果烟囱建于设防烈度为8度地震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g,设计地震分组第二组,场地类别III类。试问,采用简化方法进行抗震计算时,烟囱底部(基础顶面处)由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产生的剪力(kN)最接近下列何项数值?
    (A)680(B)740(C)820(D)960


    答案:C
    解析:
    根据《烟囱规范》5.5.4-1条及5.5.5条式5.5.5-2
    V0=ηc*a1*GE
    查《烟囱规范》表5.5.5,ηc=1.10
    根据《烟囱规范》第5.5.1.1条,阻尼比取:0.05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5.1.4条及第5.1.5条

  • 第16题:

    某地上35层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公寓,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均匀,如题23-27图所示,房屋高度为150m。基本风压ω0=0.65kN/m2,地面粗糙度为A类。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安全等级二级。

    假定,某层核心筒耗能连梁LL(500mm×9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C40。风荷载作用下剪力Vwk==220kN,在设防烈度地震作用下剪力VEhk=1200kN,钢筋采用HRB400,连梁截面有效高度hb0=850mm,跨高比为2.2。试问,设防烈度地震作用下,该连梁进行抗震性能设计时,下列何项箍筋配置符合第2性能水准的要求且配筋最小?
    提示:忽略重力荷载及竖向地震作用下连粱的剪力。


    答案:B
    解析:

  • 第17题:

    某环形截面钢筋混凝土烟囱,如图所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加速度为0.10g,设计分组为第二组,场地类别为III类。试确定相应于烟囱基本自振周期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提示:按《烟囱设计规范》(GB50051-2002)计算烟囱基本自振周期。
    (A)0.021(B)0.027
    (C)0.033(D)0.038


    答案:C
    解析:

  • 第18题:

    题1~4:某四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各层结构计算高度均为6m,平面布置如图3-1所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抗震设防类别为重点设防类。


    假定,考虑非承重墙影响的结构基本自振周期T1=1.08s,各层重力荷载代表值均为12.5kN/m2(按建筑面积37.5mx37.5m计算)。试问,按底部剪力法确定的多遇地震下的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Ek(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提示: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 —2010)作答。
    (A)2000 (B)2700 (C)2900 (D)3400


    答案:C
    解析:

  • 第19题:

    某环形截面钢筋混凝土烟囱,如图6-26所示,烟囱基础顶面以上总重力荷载代表值为18000kN,烟囱基本自振周期T1=2.5s

    如果烟囱建于非地震区,基本风压w0=0.5kN/m2,地面粗糙度为B类。试问,烟囱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风荷载按下列何项考虑?(  )
    提示:假定烟囱第2及以上振型,不出现跨临界的强风共振。


    答案:A
    解析:

  • 第20题:

    某地上35层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公寓,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均匀,如题23-27图所示,房屋高度为150m。基本风压ω0=0.65kN/m2,地面粗糙度为A类。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安全等级二级。

    假定,结构基本自振周期T1=4.0s(Y向平动),T2=3.5s(X向平动),各楼层考虑偶然偏心的最大扭转位移比为1.18,结构总恒载标准值为600000kN,按等效均布活荷载计算的总楼面活荷载标准值为80000kN。试问,多遇水平地震作用计算时,按最小剪重比控制对应于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Y向底部剪力(kN),不应小于下列何项数值?

    A.7700
    B.8400
    C.9500
    D.10500

    答案:C
    解析:

  • 第21题:

    某10层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住宅,如题19-22图所示,各层层高均为4m,房屋高度为40.3m。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4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安全等级二级。
    提示: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枝术规程》(JGJ 3—2010)作答。

    假定,结构基本自振周期T1=0.6s,各楼层重力荷载代表值均为14.5kN/m2,墙肢W1承受的重力荷载代表值比例为8.3%。试问,墙肢W1底层由竖向地震产生的轴力NEvk(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1250
    B.1550
    C.1650
    D.1850

    答案:D
    解析:

  • 第22题:

    某高度45m钢结构,建于抗震设防烈度8度区,地震加速度0.2g,设计分组为第一组,场地类别为Ⅲ类,结构基本周期为1.0s。则与结构基本周期相应的地震影响系数,最接近于()。

    • A、0.05479
    • B、0.0678
    • C、0.0780
    • D、0.08214

    正确答案:D

  • 第23题:

    单选题
    某现浇框架-核心筒高层建筑结构,地上35层高130m,内筒为钢筋混凝土,外周边为型钢混凝土框架,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丙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g,场地类别为Ⅱ类,阻尼比ζ=0.04,结构的基本自振周期T1=2.0s,周期折减系数取0.8。计算多遇地震作用时,该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影响系数α最接近于()。
    A

    0.0172

    B

    0.020

    C

    0.022

    D

    0.024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