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某高层住宅楼(丙类建筑),设有两层地下室,地面以上为16层,房屋高度45.60m,室内外高差0.30m,首层层高3.3m,标准层层高为2.8m。建于8度地震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为0.2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Ⅱ类建筑场地)。采用短肢剪力墙较多的剪力墙结构,l~3层墙体厚度均为250mm,地上其余层墙体厚度均为200mm,在规定水平地震作用下其短肢剪力墙承担的第一振型底部地震倾覆力矩占结构底部总地震倾覆力矩的45%。其中一榀剪力墙一至三层截面如图所示。墙体混凝土强度等级7层楼板面以下为C35(fc=16.

题目
某高层住宅楼(丙类建筑),设有两层地下室,地面以上为16层,房屋高度45.60m,室内外高差0.30m,首层层高3.3m,标准层层高为2.8m。建于8度地震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为0.2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Ⅱ类建筑场地)。采用短肢剪力墙较多的剪力墙结构,l~3层墙体厚度均为250mm,地上其余层墙体厚度均为200mm,在规定水平地震作用下其短肢剪力墙承担的第一振型底部地震倾覆力矩占结构底部总地震倾覆力矩的45%。其中一榀剪力墙一至三层截面如图所示。墙体混凝土强度等级7层楼板面以下为C35(fc=16.7N/mm2,ft=1.57N/mm2),7层以上为C30,墙体竖向、水平分布钢筋以及墙肢边缘构件的箍筋均采用HRB335级钢筋,墙肢边缘构件的纵向受力钢筋采用HRB400级钢筋。[2011年真题]



3.已知首层墙肢2一端边缘构件截面配筋形式如图6-19所示,假定其抗震等级为一级,轴压比等于0.4,箍筋采用HRB335级钢筋(fy=300N/mm2),箍筋保护层厚度取10mm。试问,其边缘构件箍筋采用下列何项配置时方能满足规范、规程的最低构造要求?(  )提示:1.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作答;2.不计入墙水平分布筋;3.假定不计入箍筋重叠部分。


A. Φ8@100
B. Φ10@150
C. Φ10@100
D. Φ12@100

相似考题
更多“某高层住宅楼(丙类建筑),设有两层地下室,地面以上为16层,房屋高度45.60m,室内外高差0.30m,首层层高3.3m,标准层层高为2.8m。建于8度地震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为0.2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Ⅱ类建筑场地)。采用短肢剪力墙较多的剪力墙结构,l~3层墙体厚度均为250mm,地上其余层墙体厚度均为200mm,在规定水平地震作用下其短肢剪力墙承担的第一振型底部地震倾覆力矩占结构底部总”相关问题
  • 第1题:

    某12层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住宅楼,各层结构平面布置如图所示,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房屋高度为34.0m。首层层高为3.2m,其他各层层高均为2.8m。该房屋为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其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建于III类建筑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考虑非承重墙体刚度,折减后的结构基本自振周期T1=0.60s,试问,该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a1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0.074 (B)0.090
    (C)0.093 (D)0.100


    答案:C
    解析:
    由《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表3.3.7-1,amax=0.12
    由《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表3.3.7-2,Tg=0.45s
    Tg1=0.6sg=2.25s
    由《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3.3.8条第1款,η2=1.0,γ=0.9
    由《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图3.3.8,地震影响系数在曲线下降段,

  • 第2题:

    某地上16层、地下1层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办公楼,如图所示。房屋高度为64.2m,该建筑地下室至地上第3层的层高均为4.5m,其余各层层高均为3.9m,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Ⅲ类场地,在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结构底层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10%但不大于50%,地下1层顶板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40





    5.假定,该建筑所在地区的基本风压为0.40kN/m2(50年一遇),地面粗糙度为B类,风向如图所示,风载沿房屋高度方向呈倒三角形分布,地面处(±0.000)为0,屋顶高度处风振系数为1.42,L形剪力墙厚度均为300mm。试问,承载力设计时,在图示风向风荷载标准值作用下,在(±0.000)处产生的倾覆力矩标准值Mwk(kN·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提示:①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计算风荷载体型系数;
    ②假定风作用面宽度为24.3m。

    A. 42000
    B. 47000
    C. 52000
    D. 68000

    答案:C
    解析: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1)表7.2.1可知,地面粗糙度为B类,离地面高度64.2m处的风压高度变化系数由内插得: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附录B第B.0.1条,建筑物平面形状为矩形时,风荷载体形系数为:








    根据第4.2.2条及其条文说明规定,一般情况下,对于房屋高度大于60m的高层建筑,承载力设计时风荷载计算可按基本风压的1.1倍采用,由



    故:



    根据第4.2.1条规定,主体结构计算时,风荷载作用面积应取垂直于风向的最大投影面积,垂直于建筑物表面的单位面积风荷载标准值应按下式计算:



    顶部:



    (风作用面宽度为24.3m);
    故风荷载标准值作用下,在(±0.000)处产生的倾覆力矩标准值为:



    由此可知,C项数值最为接近。

  • 第3题:

    某拟建工程,房屋高度为57.6m,地下2层,地上15层,首层层高为6.0m,二层层高为4.5m,其余各层层高均为3.6m。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丙类建筑,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Ⅲ类场地。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40(fc=19.1N/mm2)。在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



    底层剪力墙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



    3.假定,该结构首层框架,对应于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框架柱总剪力Vf=2400kN,框架柱的侧向刚度总和



    其中某边柱C1的侧向刚度DC1=17220kN/m,其反弯点高度hy=3.75m,沿柱高范围没有水平力作用。试问,在水平地震作用下,按侧向刚度计算的C1柱底弯矩标准值(kN·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 240
    B. 270
    C. 340
    D. 400

    答案:C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5.2.3条规定,柱底剪为:



    故柱底弯矩为:

    {图1}

    由此可知,C项数值最为接近。

  • 第4题:

    某地上16层、地下1层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办公楼,如图所示。房屋高度为64.2m,该建筑地下室至地上第3层的层高均为4.5m,其余各层层高均为3.9m,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Ⅲ类场地,在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结构底层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10%但不大于50%,地下1层顶板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40





    4.地上第3层某L形剪力墙墙肢的截面如图所示,墙肢轴压比为0.24。试问,该剪力墙转角处边缘构件(图中阴影部分)的纵向钢筋面积



    最小取下列何项数值时才能满足规范、规程的最低构造要求?(  )
    提示:不考虑承载力计算要求。


    A. 2700
    B. 3300
    C. 3500
    D. 3800

    答案:B
    解析: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3.9.2条规定,当建筑场地为Ⅲ、Ⅳ类时,对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和0.30g地区,宜分别按抗震设防烈度8度和9度时各类建筑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故本题应按8度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根据表3.9.3可知,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一级;
    根据第7.1.4条第2款规定,底部两层为剪力墙加强部位,第3层为相邻的上一层;
    根据第7.2.14条第1款规定,一级抗震设计的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及其上一层墙肢端部应设置约束边缘构件;
    根据第7.2.15条规定,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阴影部分的竖向钢筋的配筋率在一级时不应小于1.2%,故纵向钢筋截面面积最小为:



    由此可知,B项数值最为接近。

  • 第5题:

    某地上16层、地下1层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办公楼,如图所示。房屋高度为64.2m,该建筑地下室至地上第3层的层高均为4.5m,其余各层层高均为3.9m,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Ⅲ类场地,在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结构底层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10%但不大于50%,地下1层顶板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40





    A. 107
    B. 157
    C. 200
    D. 250

    答案:B
    解析: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7.2.10条第2款规定,地震设计状况时,偏心受压剪力墙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满足:

  • 第6题:

    某高层住宅楼(丙类建筑),设有两层地下室,地面以上为16层,房屋高度45.60m,室内外高差0.30m,首层层高3.3m,标准层层高为2.8m。建于8度地震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为0.2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Ⅱ类建筑场地)。采用短肢剪力墙较多的剪力墙结构,1~3层墙体厚度均为250mm,地上其余层墙体厚度均为200mm,在规定水平地震作用下其短肢剪力墙承担的第一振型底部地震倾覆力矩占结构底部总地震倾覆力矩的45%。其中一榀剪力墙一至三层截面如图3-18所示。墙体混凝土强度等级7层楼板面以下为C35(fc=16.7N/mm2,ft=1.57N/mm2),7层以上为C30,墙体竖向、水平分布钢筋以及墙肢边缘构件的箍筋均采用HRB335级钢筋,墙肢边缘构件的纵向受力钢筋采用HRB400级钢筋。

    假定,首层墙肢1的抗震等级为二级,考虑地震组合的一组不利内力计算值Mw=360kN*m,Vw=185kN。试问,在满足规范剪力墙截面受剪承载力限值时,墙肢1底部截面组合的剪力设计值(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提示: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作答。
    2.取hw0=hw计算0
    (A) 1400 (B) 1540 (C) 1840 (D) 2060


    答案:B
    解析:
    答案:(B)
    解答: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6.2.9条,墙肢1截面的有效高度为hw0=hw=2100mm(已知条件给出)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式(6.2.9-3):

  • 第7题:

    某高层住宅楼(丙类建筑),设有两层地下室,地面以上为16层,房屋高度45.60m,室内外高差0.30m,首层层高3.3m,标准层层高为2.8m。建于8度地震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为0.2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Ⅱ类建筑场地)。采用短肢剪力墙较多的剪力墙结构,l~3层墙体厚度均为250mm,地上其余层墙体厚度均为200mm,在规定水平地震作用下其短肢剪力墙承担的第一振型底部地震倾覆力矩占结构底部总地震倾覆力矩的45%。其中一榀剪力墙一至三层截面如图所示。墙体混凝土强度等级7层楼板面以下为C35(fc=16.7N/mm2,ft=1.57N/mm2),7层以上为C30,墙体竖向、水平分布钢筋以及墙肢边缘构件的箍筋均采用HRB335级钢筋,墙肢边缘构件的纵向受力钢筋采用HRB400级钢筋。[2011年真题]



    2.墙肢1处在第三层时,计算表明其端部所设暗柱仅需按构造配筋,轴压比=0.5。试问,该墙肢端部暗柱的竖向钢筋最小配置数量应为下列何项时,才能满足规范、规程的最低抗震构造要求?(  )
    提示: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作答。

    A. 6Φ20
    B. 6Φ18
    C. 6Φ16
    D. 6Φ14

    答案:C
    解析: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7.1.2条注,墙肢1:hw/bw=2100/250=8.4>8,为一般剪力墙。
    根据表4.8.2,该墙肢抗震等级为二级;
    根据第7.1.4条第2款规定,l~2层属于底部加强部位;
    根据第7.2.14条第1款规定,第三层应设置约束边缘构件;
    根据表7.2.15可知,二级抗震约束边缘构件长度:




    可得暗柱面积为:



    根据第7.2.15条第2款规定,二级抗震时约束边缘构件的竖向钢筋配筋率不应小于1%,得:



    且不小于6Φ14(As=923mm2)满足最小配筋率要求;则取:

    {图5}

  • 第8题:

    某拟建工程,房屋高度为57.6m,地下2层,地上15层,首层层高为6.0m,二层层高为4.5m,其余各层层高均为3.6m。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丙类建筑,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Ⅲ类场地。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40(fc=19.1N/mm2)。在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



    底层剪力墙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



    5.假定,方案调整后,该结构中部未加剪力墙的某一榀框架如图6-7所示(地下部分未示出),框架抗震等级为二级。作用在底层边柱AB底截面A处的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弯矩设计值MA=580kN·m,剪力计算值VA=230kN。按式



    调整后,柱AB上端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弯矩设计值MB=620kN?m(与MA同时针方向)。柱净高Hn=5.4m。试问,当柱AB进行底部截面配筋设计时,其剪力设计值(kN)最接近于下列何项数值?(  )
    .

    A. 230
    B. 270
    C. 330
    D. 360

    答案:B
    解析: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6.2.3条第2款规定,剪力设计值公式为:



    代入数据可知,当柱AB进行底部截面配筋设计时,其剪力设计值为:



    由此可知,B项数值最接近。

  • 第9题:

    某拟建工程,房屋高度为57.6m,地下2层,地上15层,首层层高为6.0m,二层层高为4.5m,其余各层层高均为3.6m。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丙类建筑,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Ⅲ类场地。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40(fc=19.1N/mm2)。在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



    底层剪力墙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



    2.假定,该结构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弹性分析,单向水平地震作用下不考虑偶然偏心影响的某框架柱轴力标准值:不考虑扭转耦联时X向地震作用下为5800kN,Y向地震作用下为6500kN;考虑扭转耦联时X向地震作用下为5300kN,Y向地震作用下为5700kN。试问,该框架柱考虑双向水平地震作用的轴力标准值(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 7180
    B. 7260
    C. 8010
    D. 8160

    答案:B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5.2.3条规定,取单向水平地震作用下考虑扭转耦联时的轴力标准值讲行计算:Nxk=5300kN,Nyk=5700kN;根据第5.2.3条第2款第3项规定,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耦联效应,应按下式中的较大值确定:




    故取轴力标准值NEK=7265KN。由此可知,B项数值最为接近。

  • 第10题:

    某地上38层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一核心筒办公楼,如图所示,房屋高度为155.4m,该建筑地上第1层至地上第4层的层高均为5.1m,第24层的层高6m,其余楼层的层高均为3.9m。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0g,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安全等级二级。

    假定,核心筒剪力墙Q2第30层墙体及两侧边缘构件配筋如图6-6所示,剪力墙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轴压力设计值N为3800kN。试问,剪力墙水平施工缝处抗滑移承载力设计值V(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3900
    B.4500
    C.4900
    D.5500

    答案:C
    解析:

  • 第11题:

    下列关于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一些主张,其中何项是正确的?()[2009年真题]

    • A、对竖向荷载沿平面均匀分布的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宜均匀布置在平面中部
    • B、对一级抗震等级剪力墙的底部加强部位,各墙肢截面组合弯矩设计值应按墙底截面组合弯矩计算值乘以大于1.0的增大系数采用
    • C、由短肢剪力墙和一般剪力墙构成的某剪力墙结构,抗震设计时,一般剪力墙承受的第一振型底部地震倾覆力矩,不宜小于结构总底部地震倾覆力矩的50%
    • D、框架-剪力墙结构,在基本振型地震作用下,当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时,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仍应按框架-剪力墙结构采用

    正确答案:C

  • 第12题:

    单选题
    B级高度的高层建筑,不应采用具有较多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具有较多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是指,在规定的水平地震作用下,短肢剪力墙承担的底部倾覆力矩不小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倾覆力矩的()的剪力墙结构。
    A

    20%

    B

    25%

    C

    30%

    D

    50%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地上16层、地下1层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办公楼,如图所示。 房屋高度为64.2m,该建筑地下室至地上第3层的层高均为4.5m,其余各层层高均为3.9m,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II类场地,在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结构底层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10%但不大于50% ,地下1层顶板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40(fc=19.1N/mm2,ft=1.71N/mm2)。
    假定,剪力墙在地上第1层底部截面考虑地震作用的内力设计值如下(已按规范、规程要求作了相应的调整):N=6800kN,M= 2500kN.m,V=750kN,计算截面剪跨比λ=2.38,hwo=2300mm,墙水平分布筋采用HPB300级钢筋(fyh=27N/mm2), 间距S=200mm。试问,在s范围内剪力墙水平分布筋面积Ash (mm2)最小取下列何项数值时,才能满足规范、规程的最低要求?


    A 107
    B 157
    C 200
    D 250


    答案:B
    解析:
    解答:根据《高规》式(7.2.10-2),
    故选(B)。

  • 第14题:

    某高层住宅楼(丙类建筑),设有两层地下室,地面以上为16层,房屋高度45.60m,室内外高差0.30m,首层层高3.3m,标准层层高为2.8m。建于8度地震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为0.2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Ⅱ类建筑场地)。采用短肢剪力墙较多的剪力墙结构,1~3层墙体厚度均为250mm,地上其余层墙体厚度均为200mm,在规定水平地震作用下其短肢剪力墙承担的第一振型底部地震倾覆力矩占结构底部总地震倾覆力矩的45%。其中一榀剪力墙一至三层截面如图3-18所示。墙体混凝土强度等级7层楼板面以下为C35(fc=16.7N/mm2,ft=1.57N/mm2),7层以上为C30,墙体竖向、水平分布钢筋以及墙肢边缘构件的箍筋均采用HRB335级钢筋,墙肢边缘构件的纵向受力钢筋采用HRB400级钢筋。

    第三层墙肢2截面尺寸为250mm×1550mm,如图3-18所示。在满足有关规范、规程关于墙肢轴压比限值条件时,其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的最大轴向压力设计值(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3200 (B)5300 (C)5700 (D)6400


    答案:A
    解析:
    答案:(A)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7.1.2条该墙属于短肢剪力墙,由《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4.8.2表及7.1.2-3条,其抗震等级为一。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7.2.16表注3,墙肢2翼墙长度大于其厚度的3倍,即1250mm>250×3mm=750mm,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7.1.24条,墙肢2轴压比限值为0.5。
    已知fc=16.7N/mm2,A=1550×250mm2=387500mm2。
    则N≤0.5 fcA=0.5×16.7×387500N=3235625N=3236kN,故选(A)。

  • 第15题:

    某高层住宅楼(丙类建筑),设有两层地下室,地面以上为16层,房屋高度45.60m,室内外高差0.30m,首层层高3.3m,标准层层高为2.8m。建于8度地震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为0.2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Ⅱ类建筑场地)。采用短肢剪力墙较多的剪力墙结构,1~3层墙体厚度均为250mm,地上其余层墙体厚度均为200mm,在规定水平地震作用下其短肢剪力墙承担的第一振型底部地震倾覆力矩占结构底部总地震倾覆力矩的45%。其中一榀剪力墙一至三层截面如图3-18所示。墙体混凝土强度等级7层楼板面以下为C35(fc=16.7N/mm2,ft=1.57N/mm2),7层以上为C30,墙体竖向、水平分布钢筋以及墙肢边缘构件的箍筋均采用HRB335级钢筋,墙肢边缘构件的纵向受力钢筋采用HRB400级钢筋。

    墙肢1处在第三层时,计算表明其端部所设暗柱仅需按构造配筋,轴压比=0.5。试问,该墙肢端部暗柱的竖向钢筋最小配置数量应为下列何项时,才能满足规范、规程的最低抗震构造要求?
    提示: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作答


    答案:C
    解析:
    答案:(C)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表4.8.2,该墙肢抗震等级为二级。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7.1.9条,1~2层属于底部加强部位。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7.2.15条,第三层应设置约束边缘构件。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表7.2.16,二级抗震约束边缘构件长度
    lc=max(0.20hw,1.5bw,450)=max(0.2×2100,1.5×250,450)=450mm
    hc=max(bw,lc/2,400)=max(250,450/2,400)=400mm
    暗柱面积:Ac=hcbw=400×250mm2=100000mm2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7.2.16条,二级抗震Asmin=ρminAc=1.0%×100000mm2=1000mm2,且不小于64 (As=923mm2)
    则取616 As=1205mm2>1000mm2,故选(C)。

  • 第16题:

    某地上16层、地下1层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办公楼,如图所示。房屋高度为64.2m,该建筑地下室至地上第3层的层高均为4.5m,其余各层层高均为3.9m,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Ⅲ类场地,在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结构底层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10%但不大于50%,地下1层顶板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40







    A. 1320、400
    B. 1400、400
    C. 1320、378
    D. 1680、432

    答案:A
    解析: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3.9.2条规定,当建筑场地为Ⅲ、Ⅳ类时,对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和0.30g的地区,宜分别按抗震设防烈度8度和9度时各类建筑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故本题应按8度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根据表3.9.3可知,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一级;
    根据第7.1.4条第2款规定,地上底部两层为该剪力墙结构的加强部位;
    根据第7.2.6条规定,8度一级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墙肢截面的剪力设计值,按V=ηvwVw计算。其中,ηvw为剪力增大系数,一级时取1.6。故V=1.6×250=400kN。弯矩可不调整,弯矩设计值M=1023kN·m。由此可知,A项数值最为接近。

  • 第17题:

    地上16层、地下1层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办公楼,如图所示。 房屋高度为64.2m,该建筑地下室至地上第3层的层高均为4.5m,其余各层层高均为3.9m,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II类场地,在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结构底层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10%但不大于50% ,地下1层顶板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40(fc=19.1N/mm2,ft=1.71N/mm2)。
    某矩形截面剪力墙平面如图所示,该剪力墙截面考虑地震作用组合,但未按规范、规程相关规定进行调整的弯矩计算值(M)和剪力计算值(VW)如下:地上第1层底部:MW=1400kN.m、VW=270kN;地上第2层底部MW=1320kN.m、Vw=250kN。试问,进行截面设计时,该剪力墙在地上第2层底部截面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弯矩设计值 M(kN.m)和剪力设计值V(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 1320、400
    B 1400、400
    C 1320、378
    D 1680、432


    答案:A
    解析:
    解答:根据《高规》Θ3.9.2条,应按8度采取抗震构造措。根据表3.9.3,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一级。根据《高规》7.1.4条,地上底部两层为剪力墙结构的加强部位。根据《高规》7.2.6条,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墙肢截面的剪力设计值,
    V=ηVWVW,ηVW=1.6,V=1.6×250=400KN
    弯矩可不调整,M=1320kN.m,故选(A)。

  • 第18题:

    某12层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住宅楼,各层结构平面布置如图所示,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房屋高度为34.0m。首层层高为3.2m,其他各层层高均为2.8m。该房屋为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其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建于III类建筑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考虑水平地震作用时,需先确定水平地震作用的计算方向。试问,抗震设计时该结构必须考虑的水平地震作用方向(即与X轴正向的夹角,按逆时针旋转),应为下列何项所示?
    (A)0°、90° (B)30°、90°、150°
    (C)0°、30°、60°、90° (D)0°、30°、60°、90°、120°、150°


    答案:D
    解析:
    由《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3.3.2条第1款或《建筑抗震设计规范》5.1.1条,答案(D)正确。

  • 第19题:

    某高层住宅楼(丙类建筑),设有两层地下室,地面以上为16层,房屋高度45.60m,室内外高差0.30m,首层层高3.3m,标准层层高为2.8m。建于8度地震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为0.2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Ⅱ类建筑场地)。采用短肢剪力墙较多的剪力墙结构,1~3层墙体厚度均为250mm,地上其余层墙体厚度均为200mm,在规定水平地震作用下其短肢剪力墙承担的第一振型底部地震倾覆力矩占结构底部总地震倾覆力矩的45%。其中一榀剪力墙一至三层截面如图3-18所示。墙体混凝土强度等级7层楼板面以下为C35(fc=16.7N/mm2,ft=1.57N/mm2),7层以上为C30,墙体竖向、水平分布钢筋以及墙肢边缘构件的箍筋均采用HRB335级钢筋,墙肢边缘构件的纵向受力钢筋采用HRB400级钢筋。

    已知二层某连梁截面尺寸为250mm×600mm,ln=1100mm,抗震等级为二级,αs=α's=35mm,箍筋采用HRB335级钢筋(fy=300N/mm2),连梁左、右端同时针方向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弯矩设计值Mlb=Mrb=175kN*m,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按简支梁计算的连梁端截面剪力设计值VGb=10kN。试问,该连梁满足《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抗震设计要求的最小箍筋配置(双肢箍)应取下列何项?


    答案:D
    解析:
    答案:(D)

  • 第20题:

    某高层住宅楼(丙类建筑),设有两层地下室,地面以上为16层,房屋高度45.60m,室内外高差0.30m,首层层高3.3m,标准层层高为2.8m。建于8度地震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为0.2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Ⅱ类建筑场地)。采用短肢剪力墙较多的剪力墙结构,l~3层墙体厚度均为250mm,地上其余层墙体厚度均为200mm,在规定水平地震作用下其短肢剪力墙承担的第一振型底部地震倾覆力矩占结构底部总地震倾覆力矩的45%。其中一榀剪力墙一至三层截面如图所示。墙体混凝土强度等级7层楼板面以下为C35(fc=16.7N/mm2,ft=1.57N/mm2),7层以上为C30,墙体竖向、水平分布钢筋以及墙肢边缘构件的箍筋均采用HRB335级钢筋,墙肢边缘构件的纵向受力钢筋采用HRB400级钢筋。[2011年真题]



    4.已知二层某连梁截面尺寸为250mm×600mm,ln=1100mm,抗震等级为二级,as=as’=35mm,箍筋采用HRB335级钢筋(fy=300N/mm2),连梁左、右端同时针方向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弯矩设计值



    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按简支梁计算的连梁端截面剪力设计值Vgh=10kN。试问,该连梁满足《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抗震设计要求的最小箍筋配置(双肢箍)应取下列何项?(  )

    A. Φ8@100
    B. Φ10@100
    C. Φ10@150
    D. Φ12@100

    答案:D
    解析:
    连梁跨高比ln/hb=1100/600=1.83<2.5,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7.2.21条式(7.2.21-1)计算,连梁的剪力设计值为:



    根据式(7.2.23-3)计算,满足规范、规程最低要求的抗剪钢筋面积为:



    根据表6.3.2-2可知,在二级抗震等级连梁的箍筋构造要求中,其最小直径为8mm,最大间距:







  • 第21题:

    某高层住宅楼(丙类建筑),设有两层地下室,地面以上为16层,房屋高度45.60m,室内外高差0.30m,首层层高3.3m,标准层层高为2.8m。建于8度地震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为0.2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Ⅱ类建筑场地)。采用短肢剪力墙较多的剪力墙结构,l~3层墙体厚度均为250mm,地上其余层墙体厚度均为200mm,在规定水平地震作用下其短肢剪力墙承担的第一振型底部地震倾覆力矩占结构底部总地震倾覆力矩的45%。其中一榀剪力墙一至三层截面如图所示。墙体混凝土强度等级7层楼板面以下为C35(fc=16.7N/mm2,ft=1.57N/mm2),7层以上为C30,墙体竖向、水平分布钢筋以及墙肢边缘构件的箍筋均采用HRB335级钢筋,墙肢边缘构件的纵向受力钢筋采用HRB400级钢筋。[2011年真题]



    1.假定,首层墙肢1的抗震等级为二级,考虑地震组合的一组不利内力计算值Mw=360kN·m,Vw=185kN。试问,在满足规范剪力墙截面受剪承载力限值时,墙肢l底部截面组合的剪力设计值(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提示:1.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作答;2.取hw0=hw计算。

    A. 1400
    B. 1540
    C. 1840
    D. 2060

    答案:B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6.2.9条对截面有效高度的规定,墙肢1截面的有效高度抗震墙可取墙肢长度为:



    根据式(6.2.9-3)计算,剪跨比满足:



    满足剪跨比构造要求,太大的剪跨比容易发生剪拉破坏;
    根据式(6.2.9-2)计算,截面组合的剪力设计值满足:



    根据表5.4.2可知,



    所以底部截面组合的剪力设计值为:



    由此可知,B项数值最为接近。

  • 第22题:

    某10层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住宅,如题19-22图所示,各层层高均为4m,房屋高度为40.3m。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4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安全等级二级。
    提示: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枝术规程》(JGJ 3—2010)作答。

    假定,第3层的双肢剪力墙W2及W3在同一方向地震作用下,内力组合后墙肢W2出现大偏心受拉,墙肢W3在水平地震作用下剪力标准值VEk=1400kN,风荷载作用下Vwk=120kN。试问,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墙肢W3在第3层的剪力设计值(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提示:忽略重力荷载及竖向地震作用下剪力墙承受的剪力。

    A.1900
    B.2300
    C.2700
    D.3000

    答案:D
    解析:

  • 第23题:

    B级高度的高层建筑,不应采用具有较多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具有较多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是指,在规定的水平地震作用下,短肢剪力墙承担的底部倾覆力矩不小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倾覆力矩的()的剪力墙结构。

    • A、20%
    • B、25%
    • C、30%
    • D、50%

    正确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