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某12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平面为矩形,各层层高4m,房屋高度48.3m,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且对风荷载不敏感。抗震设防烈度7度,丙类建筑,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Ⅱ类建筑场地,填充墙采用普通非黏土类砖墙。假定,方案比较时,由于结构布置的不同,形成四个不同的抗震结构方案。四种方案中与限制结构扭转效应有关的主要数据见题29表,其中T1为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t为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umax为考虑偶然偏心影响的,规定水平地震作用下最不利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u为相应于

题目
某12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平面为矩形,各层层高4m,房屋高度48.3m,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且对风荷载不敏感。抗震设防烈度7度,丙类建筑,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Ⅱ类建筑场地,填充墙采用普通非黏土类砖墙。

假定,方案比较时,由于结构布置的不同,形成四个不同的抗震结构方案。四种方案中与限制结构扭转效应有关的主要数据见题29表,其中T1为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t为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umax为考虑偶然偏心影响的,规定水平地震作用下最不利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u为相应于umax的楼层水平位移平均值。试问,如果仅从限制结构的扭转效应方面考虑,下列哪一种方案对抗震最为有利?(  )


A.方案A
B.方案B
C.方案C
D.方案D

相似考题
更多“某12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平面为矩形,各层层高4m,房屋高度48.3m,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且对风荷载不敏感。抗震设防烈度7度,丙类建筑,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Ⅱ类建筑场地,填充墙采用普通非黏土类砖墙。 ”相关问题
  • 第1题:

    某12层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住宅楼,各层结构平面布置如图所示,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房屋高度为34.0m。首层层高为3.2m,其他各层层高均为2.8m。该房屋为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其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建于III类建筑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该房屋基本风压w0=0.55kN/m2,34.0m高度处的风振系数βz=1.60,风压高度变化系数uz=1.55。假设风荷载沿高度呈倒三角形分布,地面处风荷载标准值为0.0kN/m2。试问,在图所示方向的风荷载作用下,结构基底剪力标准值(kN)应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提示: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作答。
    (A)610 (B)725
    (C)1040 (D)1450


    答案:B
    解析:
    由《建筑结构荷载规范》表7.3.1,建筑体型系数us如题图所示: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式(7.1.1-1), 34.0m高度处每平方米风荷载标准值按下式计算:
    wk=βzusuzw0
    34.0m高度处垂直于风向的建筑投影宽度内每米风荷载标准值为
    Wk=1.6x(11.042x2x1.0-4.850x2x0.7+31.784x0.5)x1.55x0.55kN/m=42.54kN/m
    风荷载沿建筑高度呈倒三角形分布,结构基底剪力标准值为
    Vk=0.5x42.54x34.0kN=723.2kN

  • 第2题:

    某15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其平立面示意如题27~30图所示,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对风荷载不敏感,房屋高度58m,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丙类建筑,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Ⅱ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假定,每层刚心、质心均位于建筑平面中心,仅考虑风荷载作用,且水平风荷载沿竖向呈倒三角形分布,其最大荷载标准值q=90kN/m,该结构各层重力荷载设计值总和为G=1.76×105kN。试问,弹性分析时,在上述水平风力作用下,不考虑重力二阶效应影响的结构顶点质心弹性水平位移u(mm),不应超过下列何项数值(  )

    A. 48
    B. 53
    C. 58
    D. 63

    答案:C
    解析: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5.4.1条式(5.4.1-1),当高层建筑结构满足下列规定时,弹性计算分析时可不考虑重力二阶效应的不利影响,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板柱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可按下式计算:



    根据《高规》条文说明第5.4.1条式(5),结构的弹性等效侧向刚度为:EJd=11qH4/(120u),弹性水平位移u为:u=11qH4/(120EJd)=(11×90×584)/(120×1.6×109)=58.35mm。
      选项中与结果最接近的是58,因此答案选C项。
      【考点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高层建筑结构重力二阶效应和结构稳定性。
      【解题思路】
      本题解题分析步骤如下:
      ①根据《高规》5.4.1条式(5.4.1-1),计算结构主轴方向的弹性等效侧向刚度EJd;
      ②根据《高规》条文说明第5.4.1条式(5),计算结构顶点质心弹性水平位移u。

  • 第3题:

    某地上16层、地下1层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办公楼,如图所示。房屋高度为64.2m,该建筑地下室至地上第3层的层高均为4.5m,其余各层层高均为3.9m,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Ⅲ类场地,在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结构底层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10%但不大于50%,地下1层顶板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40







    A. 1320、400
    B. 1400、400
    C. 1320、378
    D. 1680、432

    答案:A
    解析: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3.9.2条规定,当建筑场地为Ⅲ、Ⅳ类时,对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和0.30g的地区,宜分别按抗震设防烈度8度和9度时各类建筑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故本题应按8度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根据表3.9.3可知,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一级;
    根据第7.1.4条第2款规定,地上底部两层为该剪力墙结构的加强部位;
    根据第7.2.6条规定,8度一级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墙肢截面的剪力设计值,按V=ηvwVw计算。其中,ηvw为剪力增大系数,一级时取1.6。故V=1.6×250=400kN。弯矩可不调整,弯矩设计值M=1023kN·m。由此可知,A项数值最为接近。

  • 第4题:

    某12层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住宅楼,各层结构平面布置如图所示,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房屋高度为34.0m。首层层高为3.2m,其他各层层高均为2.8m。该房屋为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其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建于III类建筑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该房屋剪力墙抗震设计时,试问,下列何项符合相关规范、规程的要求?
    (A) 符合与三级抗震等级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
    (B) 符合与二级抗震等级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
    (C) 符合与二级抗震等级相应的计算要求和与三级抗震等级相应的构造措施要求
    (D) 符合与三级抗震等级相应的计算要求和与二级抗震等级相应的构造措施要求


    答案:D
    解析:
    由《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4.8.2条、4.8.4条和表4.8.2,或由《建筑抗震设计规范》3.3.3条和表6.1.2,答案(D)正确。

  • 第5题:

    某12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平面为矩形,各层层高4m,房屋高度48.3m,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且对风荷载不敏感。抗震设防烈度7度,丙类建筑,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Ⅱ类建筑场地,填充墙采用普通非黏土类砖墙。

    对该建筑物进行多遇水平地震作用分析时,需输入的3个计算参数分别为:连梁刚度折减系数S1;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梁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S2;计算自振周期折减系数S3。试问,下列各组参数中(依次为S1、S2、S3),其中哪一组相对准确?(  )

    A.0.4;0.8;0.7
    B.0.5;0.7;0.7
    C.0.6;0.9;0.9
    D.0.5;0.8;0.7

    答案:D
    解析: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5.2.1条规定,高层建筑结构地震作用效应计算时,可对剪力墙连梁刚度予以折减,连梁刚度折减系数不宜小于0.5,其目的是保证连梁具有恰当的承载力。选项A连梁刚度折减系数0.4<0.5,故A项不合理。
    第5.2.3条第l款规定,对于装配整体式框架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可取为0.7~0.8,现浇框架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可取为0.8~0.9,故可判定B项不符合要求。
    第4.3.17条规定,当非承重墙为砌体墙时,框架-剪力墙结构的计算周期折减系数可取为0.7~0.8,判定C项不符合要求。

  • 第6题:

    某15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其平立面示意如题27~30图所示,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对风荷载不敏感,房屋高度58m,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丙类建筑,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Ⅱ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假定,该建筑物建设场地的地面粗糙度为B类,基本风压ω0=0.65kN/m2,屋顶处的风振系数βz=1.402。试问,计算主体结构的风荷载效应时,在题27~30图所示方向的风荷载作用下,屋顶A处垂直于建筑物外墙表面的风荷载标准值ωk(kN/m2),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提示:体型系数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取值。

    A. 1.9
    B. 2.0
    C. 2.1
    D. 2.2

    答案:B
    解析: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表8.2.1,由于建筑物高度为:H=58m,查得风压高度变化系数为:
      μz=1.62+[(58-50)/(60-50)]×(1.71-1.62)=1.692
      题中已给出风振系数为:βz=1.402。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附录B第B.0.1条,该建筑体型系数为:
      μs=μs1+μs2=0.8+0.48+0.03H/L=0.8+0.48+0.03×58/60=1.309
      根据《荷规》第8.1.1条,垂直于建筑物表面的风荷载标准值,计算主要受力结构时,应按下式计算:
      ωk=βzμsμzω0
      因此屋顶A处垂直于建筑物外墙表面的风荷载标准值为:
      ωk=1.402×1.309×1.692×0.65=2.02kN/m2
      选项中与结果最接近的是2.0,因此答案选B项。
      【考点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以下内容:
      ①风荷载取值标准计算方法;
      ②垂直于建筑物表面的风荷载标准值的简单计算;
      ③理解风荷载标准值计算的有关系数的意义及计算;
      ④正确理解并应用风荷载的体型系数。
      【解题思路】
      本题解题分析步骤如下:
      ①根据《荷规》表8.2.1,确定风压高度变化系数μz;
      ②根据《高规》附录B第B.0.1条,计算风荷载体型系数μs;
      ③根据《荷规》第8.1.1条,垂直于建筑物表面的风荷载标准值为:wk=βzμsμzw0。

  • 第7题:

    某12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平面为矩形,各层层高4m,房屋高度48.3m,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且对风荷载不敏感。抗震设防烈度7度,丙类建筑,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Ⅱ类建筑场地,填充墙采用普通非黏土类砖墙。

    第8层楼面的某框架梁,其截面尺寸为b×h=300mm×600mm,梁端弯矩计算值如下: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MGE=-75kN·m风荷载作用下Mwk=±62kN·m;考虑地震作用调整后水平地震作用下MEhk=±105KN·m。试问,有地震作用效应组合时,该梁端截面负弯矩设计值(kN·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提示:不考虑梁端弯矩调幅。

    A.200
    B.230
    C.250
    D.310

    答案:B
    解析:

  • 第8题:

    某地上35层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公寓,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均匀,如题23-27图所示,房屋高度为150m。基本风压ω0=0.65kN/m2,地面粗糙度为A类。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安全等级二级。

    假定,该建筑位于山坡上,如题27图所示。试问,该结构顶部风压高度变化系数μz,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6.1
    B.4.1
    C.3.3
    D.2.5

    答案:B
    解析:

  • 第9题:

    某10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一剪力墙普通办公楼,见图5-16所示,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房屋高度为40m;设一层地下室,采用箱形基础。该工程为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Ⅲ类建筑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按刚性地基假定确定的结构基本自振周期为0.8s。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40(fe=19.1N/mm2,fi=1.71N/mm2)。各层重力荷载代表值相同,皆为6840kN;柱E承担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占全部重力荷载代表值的1/20。



    答案:D
    解析:
    (D)

  • 第10题:

    某40层高层办公楼,建筑物总高度152m,采用型钢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体系,楼面梁采用钢梁,核心筒采用普通钢筋混凝土,经计算地下室顶板可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该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

    A.600;160
    B.670;180
    C.1010;265
    D.1100;270

    答案:C
    解析: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11.1.6条及第9.1.11条规定,当框架部分分配的地震剪力标准值小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标准值的20%,但其最大值不小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标准值的10%时,应按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标准值的20%和框架部分楼层地震剪力标准值中最大值的1.5倍二者的较小值进行调整;
    由0.1V0=29000×0.1=2900kN<Vf=3400kN<0.2V0=29000×0.2=5800kN,该层柱内力需要调整,1.5=1.5×3828=5742kN<0.2V0,取较小值V=5742kN作为框架部分承担的总剪力;
    根据第9.1.11条第3款规定,该层框架内力调整系数=5742/3400=1.69,则该层柱底弯矩M=596×1.69=1007.24kN·m,剪力V=156×1.69=263.64kN。

  • 第11题:

    单选题
    某12层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住宅楼,各层结构平面布置如下图所示,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房屋高度为34.0m。首层层高为3.2m,其他各层层高均为2.8m。该房屋为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其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建于Ⅲ类建筑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平面图(单位:mm) 该房屋剪力墙抗震设计时,试问,下列何项符合相关规范、规程的要求?()
    A

    符合与三级抗震等级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

    B

    符合与二级抗震等级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

    C

    符合与二级抗震等级相应的计算要求和与三级抗震等级相应的构造措施要求

    D

    符合与三级抗震等级相应的计算要求和与二级抗震等级相应的构造措施要求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某12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民用办公楼,如下图所示,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房屋高度为48m,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Ⅱ类建筑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 已知该建筑各层荷载的标准值如下:屋面永久荷载为8kN/m 2,屋面活荷载为2kN/m 2,雪荷载0.4kN/m 2;楼面永久荷载为10kN/m 2,楼面活荷载(等效均布)为2kN/m 2。屋面及各楼层面积均为760m 2。试问,结构总重力荷载代表值(kN),应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

    98040

    B

    98192

    C

    98800

    D

    106780


    正确答案: D
    解析: 1.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5.1.3条,计算地震作用时,建筑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应取结构和构件自重标准值和各可变荷载组合值之和,组合值系数:雪荷载取0.5,屋面活荷载不计入,楼面活荷载取0.5,则有:屋面:G=(8+0.5×0.4)×760=6232kN;楼面:G=(10+0.5×2)×760=8360kN;结构总重力荷载代表值G=6232+11×8360=98192kN。 2.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M=M-M=7.4×105-3.4×105=4×105kN.m;框架部分承担的倾覆力矩占总倾覆力矩的比例为:;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8.1.3条第3款,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按框架采用;根据表3.9.3,7度时,框架结构抗震等级为二级;框架—剪力墙中的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二级。 3.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8.2.2条第5款及第6.4.3条,柱配筋:As=600×600×0.8%=2880mm;同时,根据第7.1.4条确定加强区高度,加强区高度:1/10×48=4.8m,底部二层高度为8m,故底部两层为加强部位,第四层为非底部加强区;根据第7.2.14条,端柱为构造边缘构件;又根据第7.2.16条和表7.2.16,A≥0.8%A=2880mm。实配1218,A=3054mm,满足上述要求。

  • 第13题:

    某16层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办公楼,层高4m,平面对称,结构布置匀称、规则,质量和侧向刚度沿高度分布均匀,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场地为Ⅲ类。结构自振周期为T1=1.2s;T2=0.4s。
      各楼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Gi=14000kN,如题32~35图17(A)所示。结构的第一及第二振型,如图17(B)所示。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地震作用。

    A、10633
    B、14000
    C、15600
    D、12671

    答案:A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5.1.4条中表5.1.4-1和5.1.4-2,多遇地震,αmax=0.16,设计地震分组为一组,场地类别为Ⅲ类,Tg=0.45s。
    而T1=1.2s,Tg=0.45s<T1=1.2s<5Tg=2.25s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5.2.2条规定,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时,不进行扭转藕联计算的结构应按下列规定计算其他地震作用和作用效应;
    结构j振型i质点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应按式(5.2.2-1)确定

  • 第14题:

    某地上16层、地下1层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办公楼,如图所示。房屋高度为64.2m,该建筑地下室至地上第3层的层高均为4.5m,其余各层层高均为3.9m,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Ⅲ类场地,在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结构底层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10%但不大于50%,地下1层顶板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40





    4.地上第3层某L形剪力墙墙肢的截面如图所示,墙肢轴压比为0.24。试问,该剪力墙转角处边缘构件(图中阴影部分)的纵向钢筋面积



    最小取下列何项数值时才能满足规范、规程的最低构造要求?(  )
    提示:不考虑承载力计算要求。


    A. 2700
    B. 3300
    C. 3500
    D. 3800

    答案:B
    解析: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3.9.2条规定,当建筑场地为Ⅲ、Ⅳ类时,对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和0.30g地区,宜分别按抗震设防烈度8度和9度时各类建筑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故本题应按8度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根据表3.9.3可知,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一级;
    根据第7.1.4条第2款规定,底部两层为剪力墙加强部位,第3层为相邻的上一层;
    根据第7.2.14条第1款规定,一级抗震设计的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及其上一层墙肢端部应设置约束边缘构件;
    根据第7.2.15条规定,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阴影部分的竖向钢筋的配筋率在一级时不应小于1.2%,故纵向钢筋截面面积最小为:



    由此可知,B项数值最为接近。

  • 第15题:

    某15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其平立面示意如题27~30图所示,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对风荷载不敏感,房屋高度58m,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丙类建筑,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Ⅱ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假定,在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该结构底层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为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60%,设计计算分析时框架的抗震等级及抗震构造措施等级应为下列何项(  )

    A. 二级,一级
    B. 二级,二级
    C. 三级,二级
    D. 三级,三级

    答案:B
    解析: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8.1.3-3条,当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但不大于80%时,按框架—剪力墙结构进行设计,其最大适用高度可比框架结构适当增加,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和轴压比限值宜按框架结构的规定采用。
      根据《高规》第3.9.3条表3.9.3,可知框架的抗震等级为二级。
      答案选B项。
      【考点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框架的抗震等级及抗震构造措施等级。
      【解题思路】
      本题解题分析步骤如下:
      ①认真审题,找出题干中的关键字;
      ②根据《高规》第8.1.3-3条和表3.9.3,确定框架的等级为二级。

  • 第16题:

    某地上16层、地下1层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办公楼,如图所示。房屋高度为64.2m,该建筑地下室至地上第3层的层高均为4.5m,其余各层层高均为3.9m,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Ⅲ类场地,在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结构底层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10%但不大于50%,地下1层顶板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40





    A. 107
    B. 157
    C. 200
    D. 250

    答案:B
    解析: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7.2.10条第2款规定,地震设计状况时,偏心受压剪力墙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满足:

  • 第17题:

    某12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每层层高均为4m,房屋高度为48.3m,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该建筑在三层有一剪力墙墙肢截面如图4-20所示。假定剪力墙按一级抗震等级采取抗震构造措施,若图中所示剪力墙的边缘构件中阴影部分面积(Ac)按相关规程规定的最低构造要求确定,试问,该边缘构件阴影部分(面积为Ac)中的纵向钢筋面积Ac (mm2),选用下列何项数值最为合适?

    (A) 2140
    (B) 2250
    (C) 2570
    (D) 2700


    答案:D
    解析:
    (D) 解答: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JGJ 3—2002) 7.1.9条,1、2层为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JGJ 3—2002) 7.2.15条,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及其上一层应设置约束边缘构件。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JGJ 3—2002)表7.2.16及注3,该边缘构件应按无翼墙采用。

  • 第18题:

    某12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每层层高均为4m,房屋高度为48.3m,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第八层楼面的某框架梁,其截面尺寸为,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纵向钢筋采用 HRB335。梁端弯矩标准值如下: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MGEK =-70kN.m;水平地震作用下MEhK=±95kN.m,风荷载作用下MWX= ±60kN.m。试问,有地震作用效应组合时,该梁端截面较大纵向受拉钢筋面积次As(mm2),选用下列何项数值最为合适?

    (A) 1480
    (B) 1380
    (C) 1030
    (D) 960


    答案:C
    解析:
    (C)

  • 第19题:

    某12层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住宅楼,各层结构平面布置如图所示,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房屋高度为34.0m。首层层高为3.2m,其他各层层高均为2.8m。该房屋为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其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建于III类建筑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考虑水平地震作用时,需先确定水平地震作用的计算方向。试问,抗震设计时该结构必须考虑的水平地震作用方向(即与X轴正向的夹角,按逆时针旋转),应为下列何项所示?
    (A)0°、90° (B)30°、90°、150°
    (C)0°、30°、60°、90° (D)0°、30°、60°、90°、120°、150°


    答案:D
    解析:
    由《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3.3.2条第1款或《建筑抗震设计规范》5.1.1条,答案(D)正确。

  • 第20题:

    某五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柱网尺寸9m×9m,各层层高均为4.5m,位于8度(0.3g)抗震设防地区,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场地类别为Ⅲ类,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已知各楼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均为18000kN。


    答案:D
    解析:

  • 第21题:

    某16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办公楼,房屋高度为64.3m,如图1-26所示,楼板无削弱。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丙类建筑,Ⅱ类建筑场地。假定,方案比较时,发现X、Y方向每向可以减少两片剪力墙(减墙后结构承载力及刚度满足规范要求)。试问, 如果仅从结构布置合理性考虑,下列四种减墙方案中哪种方案相对合理?



    答案:C
    解析:
    (C) 解答:该结构为长矩形平面,根据《高规》第8.1.8条第2款,X向剪力墙不宜集中布置在房屋的两尽端,宜减W1或W3墙。根据《高规》第8.1.8条第1款,Y向剪力墙间距不宜大于3B= 45m及40m之较小者40m,宜减W4或W7。综合上述原因,同时考虑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的布置原则,选(C)。

  • 第22题:

    某钢筋混凝土框架一剪力墙结构为丙类建筑,高度为60m,设防烈度为8度,Ⅱ类场地,其剪力墙的抗震等级为:()

    • A、一级
    • B、二级
    • C、三级
    • D、四级

    正确答案:A

  • 第23题:

    单选题
    某钢筋混凝土框架一剪力墙结构为丙类建筑,高度为60m,设防烈度为8度,Ⅱ类场地,其剪力墙的抗震等级为:()
    A

    一级

    B

    二级

    C

    三级

    D

    四级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