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下列关于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的四种观点: Ⅰ.在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剪力墙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时,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底层框架边柱底部截面的组合弯矩设计值,可不乘增大系数; Ⅱ.在抗震设计地震内力分析时,剪力墙连梁刚度可进行折减,位移计算时连梁刚度可不折减; Ⅲ.结构宜限制出现过多的内部、外部赘余度; Ⅳ.结构在两个主轴方向的振型可存在较大差异,但结构周期宜相近。 试问,针对上述观点是否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相关要求的判断

题目
下列关于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的四种观点:
Ⅰ.在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剪力墙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时,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底层框架边柱底部截面的组合弯矩设计值,可不乘增大系数;
Ⅱ.在抗震设计地震内力分析时,剪力墙连梁刚度可进行折减,位移计算时连梁刚度可不折减;
Ⅲ.结构宜限制出现过多的内部、外部赘余度;
Ⅳ.结构在两个主轴方向的振型可存在较大差异,但结构周期宜相近。
试问,针对上述观点是否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相关要求的判断,下列何项正确(  )

A. Ⅰ、Ⅱ符合
B. Ⅱ、Ⅲ符合
C. Ⅲ、Ⅳ符合
D. Ⅰ、Ⅳ符合

相似考题
更多“下列关于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的四种观点: ”相关问题
  • 第1题:

    下列关于复杂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的4种说法:
    Ⅰ.7度抗震设防时,地上转换结构构件可采用厚板结构;
    Ⅱ.7度、8度抗震设计时,层数和刚度相差悬殊的建筑不宜采用连体结构;
    Ⅲ.带加强层高层建筑结构在抗震设计时,仅需在加强层核心筒剪力墙处设置约束边缘构件;
    Ⅳ.多塔楼结构在抗震设计时,塔楼中与裙房相连的外围柱,从嵌固端至裙房屋面的高度范围内,柱纵筋的最小配筋率宜适当提高。
    试问,针对上述说法正确性的判断,下列何项正确?
    AⅣ正确,Ⅰ、Ⅱ、Ⅲ错误
    BⅡ正确,Ⅰ、Ⅲ、Ⅳ错误
    CⅠ正确,Ⅱ、Ⅲ、Ⅳ错误
    D Ⅰ、、Ⅲ、Ⅳ均错误


    答案:B
    解析:
    解答:根据《高规》10.2.4条,Ⅰ不正确;
    根据《高规》10.5.1条,Ⅱ正确;
    根据《高规》10.3.3条,Ⅲ不正确;
    根据《高规》10.6.3条第3款,Ⅳ不正确。

  • 第2题:

    下列关于高层混凝土结构的相关论述,何项观点不符合相关规范、规程要求?(  )

    A.房屋高度大于60m的高层建筑,设计时应按基本风压的1.1倍采用
    B.无论采用何种结构体系,结构的平面和竖向布置宜使结构具有合理的刚度、质量和承载力分布,避免因局部突变和扭转效应而形成薄弱部位
    C.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在水平力作用下,只要结构的弹性等效侧向刚度和重力荷载之间的关系满足一定的限值,可不考虑重力二阶效应的不利影响
    D.抗震设计时,钢筋混凝土柱轴压比中的轴向压力,采用地震作用组合的轴向压力设计值

    答案:A
    解析:
    A项错误,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4.2.2条及其条文说明规定,对于高度大于60m的高层建筑,承载力设计时风荷载计算应按基本风压的1.1倍采用,对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一般仍可采用基本风压值确定。B项正确,根据条文说明第3.1.5条规定,无论采用何种结构体系,结构的平面和竖向布置宜使结构具有合理的刚度、质量和承载力分布,避免因局部突变和扭转效应而形成薄弱部位。C项正确,根据第5.4.1条及其条文说明规定,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在水平力作用下,只要结构的弹性等效侧向刚度和重力荷载之间的关系满足一定的限值,可不考虑重力二阶效应的不利影响。D项正确,根据第6.4.2条注1规定,抗震设计时,钢筋混凝土柱轴压比中的轴向压力,采用地震作用组合的轴向压力设计值。

  • 第3题:

    下列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中可用于B级高度高层建筑的为( )。Ⅰ.全部落地抗震墙结构Ⅱ.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Ⅲ.框架结构Ⅳ.板柱一抗震墙结构

    A.Ⅰ、Ⅱ
    B.Ⅰ、Ⅲ
    C.Ⅱ、Ⅳ
    D.Ⅲ、Ⅳ

    答案:A
    解析:
    参见《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第3.3.1条。

  • 第4题:

    下列关于抗震设计的概念,其中何项不正确? ?
    (A)有抗震设防要求的多、高层钢筋混凝土楼屋盖,不应采用预制装配式结构
    (B)利用计算机进行结构抗震分析时,应考虑楼梯构件的影响
    (C)有抗震设防要求的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不宜采用单跨框架结构
    (D)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设计时,应防止剪切破坏先于弯曲破坏


    答案:A
    解析:
    (A)正确表述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年版)3. 5. 4条第5款。(B)见《建 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年版)3. 6. 6条第1款。
    (C)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年版)6. 1.5条。(D)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2008年版)3. 5. 4条第2款。

  • 第5题:

    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下列所述的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A.宜避免错层结构
    B.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的抗震性能不如钢框架-支撑结构
    C.多塔结构宜设计成多塔连体结构
    D.钢桁架筒结构是一种抗震性能良好的结构形式

    答案:B
    解析:
    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的抗震性能强于钢框架-支撑结构。

  • 第6题:

    关于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的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限值,下列比较哪一项不正确?( )

    A.框架结构>框架-抗震墙结构
    B.框架抗震墙结构>抗震墙结构
    C.抗震墙结构>框架-核心筒结构
    D.框架结构>板柱-抗震墙结构

    答案:C
    解析:
    结构的抗侧移刚度越小,则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的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限值越大。

  • 第7题: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陆续颁布新版本,2011年考试时是否采用新的版本?如果新旧版本混用,该如何答题?


    正确答案: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公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自2010年12月1日实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自2011年7月1日实施。根据笔者的经验并参照往年考试的惯例,《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应该按照新版本复习,答题会用新版本。《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由于自施行到考试只有不到3个月的时间,所以,会仍按照2002版考试。由于新旧版本之间的衔接存在诸多矛盾之处,为避免争议,笔者认为,出题人会在卷面题目后的提示中指定答题所依据的规范。

  • 第8题:

    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结构构件为什么要划分抗震等级?


    正确答案: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应根据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

  • 第9题:

    填空题
    要设计延性结构,与下列因素有关:选择()、进行结构()、设计()、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及()。

    正确答案: 延性材料,概念设计,延性结构,抗震等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陆续颁布新版本,2011年考试时是否采用新的版本?如果新旧版本混用,该如何答题?

    正确答案: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公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自2010年12月1日实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自2011年7月1日实施。根据笔者的经验并参照往年考试的惯例,《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应该按照新版本复习,答题会用新版本。《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由于自施行到考试只有不到3个月的时间,所以,会仍按照2002版考试。由于新旧版本之间的衔接存在诸多矛盾之处,为避免争议,笔者认为,出题人会在卷面题目后的提示中指定答题所依据的规范。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试述高层建筑钢结构的抗震设计原则。

    正确答案: (1)高层建筑钢结构的抗震设计,应遵循“三水准”、“两阶段”设计原则。这里的“三水准”抗震设防目标是指小震(多遇烈度)不坏,中震(偶遇烈度,即基本烈度)可修,大震(罕遇烈度)不倒。上述三水准设防目标是通过两阶段设计来实现的,即第一阶段为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弹性分析,验算构件的承载力和稳定以及结构的层间侧移;第二阶段为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分析,验算结构的层间侧移和层间侧移延性比。
    (2)第一阶段抗震设计中,框架-支撑(剪力墙板)体系中总框架所承担的地震剪力,不得小于整个结构体系底部总剪力的25%和框架部分(各层中)地震剪力最大值的1.8倍中的较小者。当不满足上述要求时,框架部分应按能承受上述较小者计算,将其在地震作用下的内力进行调整,然后与其他荷载产生的内力组合。
    (3)各楼层楼盖、屋盖,应根据其实际水平刚度和平面内变形性态,确定为刚性、半刚性或柔性的横隔板,以及确定半刚性横隔板是属剪切型还是弯剪型。再按抗侧力构件的布置,确定抗侧力构件间的共同工作,并进行各构件间的地震内力分析。
    (4)结构符合下列各项条件时,可按平面结构模型进行抗震分析:
    1)平、立面形状规则。
    2)质量和侧向刚度分布接近对称。
    3)楼盖和屋盖可视为刚性横隔板。
    但对于角柱和两个互相垂直的抗侧力构件上所共有的柱,应考虑同时受双向地震作效应。通常采用简化方法处理,即将一个方向的地震作用产生的柱内力提高30%。其他情况,则应按空间结构模型进行地震作用效应计算。
    (5)当高层建筑钢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重力附加弯矩大于初始弯矩的10%,在进行结构地震反应分析时,应计入重力二阶效应对结构内力和侧移的影响。
    (6)髙度超过12层且采用H形截面柱的钢框架(中心支撑框架除外),宜计入梁-柱节点域剪切变形对结构侧移的影响。
    (7)中心支撑框架的斜杆轴线偏离梁柱轴线交点不超过支撑斜杆的宽度时,仍可按中心支撑框架分析,但应计及由此产生的附加弯矩。
    (8)对于甲类、9度一类、髙度超过150m的髙层钢结构以及平、立面不规则且存在明显薄弱楼层(或部位)而可能导致地震时严重破坏的高层钢结构,应进行罕遇烈度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弹塑性时程分析。其分析方法,可根据结构特点,选用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或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若选用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此时阻尼比可取0.05。
    (9)弹性时程分析时,每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的结构底部剪力,不应小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果的65%,多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结构底部剪力的平均值,不应小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果的80%。一般取多条时程曲线计算结果的平均值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结果两者中的较大者,作为结构设计依据。
    (10)当采用时程分析时,时间步长不宜超过输入地震波卓越周期的1/10,且不宜大于0.02so
    (11)当验算倾覆力矩对地基的作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验算在多遇地震作用下整体基础(筏形或箱形基础)对地基的作用时,可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作用于地基的倾覆力矩,其折减系数宜取0.8。
    2)计算倾覆力矩对地基的作用时,不应考虑基础侧面回填土的约束作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结构构件为什么要划分抗震等级?

    正确答案: 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应根据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下列关于复杂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的4种说法:
    Ⅰ.7度抗震设防时,地上转换结构构件可采用厚板结构;
    Ⅱ.7度、8度抗震设计时,层数和刚度相差悬殊的建筑不宜采用连体结构;
    Ⅲ.带加强层高层建筑结构在抗震设计时,仅需在加强层核心筒剪力墙处设置约束边缘构件;
    Ⅳ.多塔楼结构在抗震设计时,塔楼中与裙房相连的外围柱,从嵌固端至裙房屋面的高度范围内,柱纵筋的最小配筋率宜适当提高。
    试问,针对上述说法正确性的判断,下列何项正确?(  )[2012年真题]

    A. Ⅳ正确,Ⅰ、Ⅱ、Ⅲ错误
    B. Ⅱ正确,Ⅰ、Ⅲ、Ⅳ错误
    C. Ⅰ正确,Ⅱ、Ⅲ、Ⅳ错误
    D. Ⅰ、Ⅱ、Ⅲ、Ⅳ均错误

    答案:B
    解析:
    Ⅰ项,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10.2.4条规定,7度抗震设防时,地下室的转换结构构件可采用厚板结构;
    Ⅱ项,根据第10.5.1条规定,7度、8度抗震设计时,层数和刚度相差悬殊的建筑不宜采用连体结构;
    Ⅲ项,根据第10.3.3条规定,在抗震设计时,带加强层高层建筑结构应在加强层及其相邻层核心筒剪力墙设置约束边缘构件;
    Ⅳ项,根据第10.6.3条第3款规定,多塔楼结构在抗震设计时,塔楼中与裙房相连的外围柱,从嵌固端至裙房屋面上一层的高度范围内,柱纵筋的最小配筋率宜适当提高。

  • 第14题:

    下列关于高层混凝土结构的相关论述,何项观点不符合相关规范、规程要求?(  )[2014年真题]

    A. 房屋高度大于60m的高层建筑,设计时应按基本风压的1.1倍采用
    B. 无论采用何种结构体系,结构的平面和竖向布置宜使结构具有合理的刚度、质量和承载力分布,避免因局部突变和扭转效应而形成薄弱部位
    C. 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在水平力作用下,只要结构的弹性等效侧向刚度和重力荷载之间的关系满足一定的限值,可不考虑重力二阶效应的不利影响
    D. 抗震设计时,钢筋混凝土柱轴压比中的轴向压力,采用地震作用组合的轴向压力设计值

    答案:A
    解析:
    考查对《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中一些关于高层混凝土结构相关论述的理解;
    【解析】
    A项错误,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4.2.2条及其条文说明规定,对于高度大于60m的高层建筑,承载力设计时风荷载计算应按基本风压的1.1倍采用,对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一般仍可采用基本风压值确定。
    B项正确,根据条文说明第3.1.5条规定,无论采用何种结构体系,结构的平面和竖向布置宜使结构具有合理的刚度、质量和承载力分布,避免因局部突变和扭转效应而形成薄弱部位。
    C项正确,根据第5.4.1条及其条文说明规定,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在水平力作用下,只要结构的弹性等效侧向刚度和重力荷载之间的关系满足一定的限值,可不考虑重力二阶效应的不利影响。
    D项正确,根据第6.4.2条注1规定,抗震设计时,钢筋混凝土柱轴压比中的轴向压力,采用地震作用组合的轴向压力设计值。

  • 第15题:

    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宜避免错层结构
    B.钢框架一混凝土核心筒结构的抗震性能不如钢框架一支撑结构
    C.多塔结构宜设计成多塔连体结构
    D.钢桁架筒结构是一种抗震性能良好的结构形式

    答案:C
    解析:
    多塔连体结构与多塔结构相比,受力复杂,且连接部位易产生应力集中,因此,多塔结构不宜设计成多塔连体结构。

  • 第16题:

    以下关于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的4种观点:Ⅰ.扭转周期比大于0.9的结构(不含混合结构),应进行专门研究和论证,采取特别的加强措施;Ⅱ.结构宜限制出现过多的内部、外部赘余度;Ⅲ.结构在两个主轴方向的振型可存在较大差异,但结构周期宜相近;Ⅳ.控制薄弱层使之有足够的变形能力,又不使薄弱层发生转移。试问,针对上述观点是否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相关要求的判断,下列何项正确?
    A.Ⅰ、Ⅱ符合,Ⅲ、Ⅳ不符合 B.Ⅱ、Ⅲ符合,Ⅰ、Ⅳ不符合 C.Ⅲ、Ⅳ符合,Ⅰ、Ⅱ不符合 D.Ⅰ、Ⅳ符合,Ⅱ、Ⅲ符合


    答案:D
    解析:
    根据《抗规》3.4.1条及条文说明,I符合规范要求;根据《抗规》3.5.2、3.5.3 条及条文说明,II、III不符合规范要求,IV符合规范要求。故选(D)。

  • 第17题:

    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宜避免错层结构
    B.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的抗震性能不如钢框架—支撑结构
    C.多塔结构宜设计成多塔连体结构
    D.钢桁架筒结构是一种抗震性能良好的结构形式

    答案:C
    解析:
    多塔连体结构与多塔结构相比,受力复杂,且连接部位易产生应力集中,因此,多塔结构不宜设计成多塔连体结构。

  • 第18题:

    关于抗震设计的B级高度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适用的结构体系与A级高度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相同
    B.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6~9度的乙、丙类高层建筑
    C.平面和竖向均不规则的高层建筑的最大适用高度可不降低
    D.应按有关规定进行超限高层建筑的抗震设防专项审查复核

    答案:D
    解析:

  • 第19题:

    某高层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等级为三级,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回答下列有关框架梁的设计与施工构造问题:矩形梁的截面尺寸宜满足哪些要求?


    正确答案:矩形梁的截面尺寸,宜符合下列要求:梁的截面宽度不宜小于200mm,截面高宽比不宜大于4,净跨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宜小于4。

  • 第20题:

    要设计延性结构,与下列因素有关:选择()、进行结构()、设计()、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及()。


    正确答案:延性材料;概念设计;延性结构;抗震等级

  • 第21题:

    问答题
    某高层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等级为三级,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回答下列有关框架梁的设计与施工构造问题:矩形梁的截面尺寸宜满足哪些要求?

    正确答案: 矩形梁的截面尺寸,宜符合下列要求:梁的截面宽度不宜小于200mm,截面高宽比不宜大于4,净跨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宜小于4。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某高层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等级为三级,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回答下列有关框架梁的设计与施工构造问题:梁端加密区的箍筋配置应符合哪些要求?

    正确答案: 梁端加密区的箍筋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对抗震等级为三级时,加密区长度取(1.5hb、500mm)中的较大值;箍筋最大间距取(hb/4、8d、150mm)中最小值;箍筋的最小直径取8mm;当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大于2%时,箍筋最小直径应增大2mm;梁端加密区箍筋肢距,三级不宜大于25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在高层建筑钢结构的抗震设计中,为何宜釆用多道抗震防线?

    正确答案: 由于地震对房屋的破坏作用有时持续十几秒钟以上,一次地震后,又往往发生多次破坏性的强余震。采用单一抗侧力体系的结构,因为只有一道抗震防线,构件破坏后,在后续的地震作用下,很容易发生倒塌。特别是当建筑物的自振周期接近地震动卓越周期时,更容易因共振而倒塌。因此,若采用具有多道抗震防线的双重或多重抗侧力体系,当第一道抗震防线的抗侧力构件破坏后,还有第二道甚至第三道抗震防线的抗侧力构件来替补,从而大大增强结构的抗倒塌能力。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