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论述城市化的概念与内涵。 ”相关问题
  • 第1题:

    城市化的内涵是什么?


    参考答案:

    第一,城市化是城市人口比重不断提高的过程。第二,城市化是产业机构转变的过程。第三,城市化是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第四,城市化是城市文明不断发展并向广大农村渗透和传播的过程。第五,城市化过程是人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第六,城市化是农村人口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统一。


  • 第2题:

    城市化的速度开始放慢甚至停滞,城市化进程进入平稳发展、内涵质量提高的阶段,是在城市化的中期阶段。()


    参考答案:错误

  • 第3题:

    一、题目
    试论我国的城市化与城乡协调发展
    二、背景与答题要求
    目前我国的城市化正在快速推进,且已取得了重大进展。在这一进程中,城市与乡村 及其相互之间必然出现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如何应对,促使城市与乡村协调 发展,是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请按以下层次对本题论述:

    (一)城市化的内涵与城市化的过程
    (二)我国目前城乡差距的表现与原因
    (三)实现我国城乡协调发展的总体思路与具体措施

    答案:
    解析:
    (一)城市化内涵与城市化过程
    1.城市化内涵。城市化就其最一般的含义上讲,是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和经济发展, 乡村分散的人口和非农业经济活动不断地进行空间上的聚集,逐渐地向城市转化的过程以 及城市内部结构逐渐高级化的过程。
    2.城市化过程。城市化过程一般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人口和各种生产要素不 断地向大城市集中的过程,称为集中型城市化;二是生产要素由大城市向城郊或中小城市 转移的过程,称为分散型城市化。
    (二)我国目前城乡差距的表现与原因
    近些年城乡协调发展已经成为中央和地方政府以及学术界关心的热点问题。所谓的城 乡协调发展是指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市之间的良性互动、相互促进的平衡发展。城乡协 调发展的根本目的是要解决已经影响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城乡发展的失衡问题。新中国成 立以来,我国一直走着一条城乡发展失衡的道路。改革开放以后,市场机制的引入并没使 城乡走上协调发展的道路,相反使得城乡之间在各个方面差距愈拉愈大。城乡之间的差距表现在诸多方面:
    第一,城乡居民在收入和生活水平上的差距。改革开放以来,除了在 1978 至 1983 年,我国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曾经一度缩小以外,从 1984 以后,城乡差距一路攀 升,截止 2005 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纯收入之比已经到达了 3.22:1,远远 超过了 1978 年 2.57:1 的水平。如果再加上城乡居民在享受政府提供的教育、医疗、卫生等福利保障方面的差距,那么城乡居民之间的差距更大。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城乡差距最大的国家。收入水平直接决定着消费水平,城乡居民之间巨大的收入差 距带来了消费上的失衡,我国农村人口的消费总量占全国消费总量的比重已经从 20 世 纪 80 年代的 53%下降到目前的 25.8%。农村居民的人均消费水平仅相当于城镇居民的 1/5。
    第二,城乡在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方面的差距。在教育方面,农村 2001 年农村小 学师生比例为 23:1,城市为 19:1。农村小学人均经费 900 元,城市为 4015 元。在医疗 上,农村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 13 人,拥有床位 9.3 张,城市则分别为 72 人和 46.6 张。社会保障方面的差距更大,城镇除了部分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外,基本上全部 纳入了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农村除局部地区实行社区养老金制度外,基本没有养老保险;城镇的失业保险覆盖率目前已经达到了 70%以上,农村几乎为 0。在最低生活保障方 面,到 2002年城市基本上实现了应保尽保,而农村除北京、上海、天津、广东等发达地 区外,只有传统的五保制度。
    第三,城乡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差距。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每年拿出大量的资金 投入到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当中,我国的城市建设速度很快。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城市 面貌更是日新月异。与城市的飞速发展相比,农村的发展速度则要慢得多。其原因在于: 一方面由于政府一直采取了城市偏向型的发展战略,因此,中央财政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的投资很少;另一方面,由于政府从农业部门抽取了大量的农业剩余,使得农民自己也无力拿出更多的资金用于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
    第四,落后农业与现代工业之间的差距。新中国成立后,受政府发展战略和政策上的 影响,我国在很短的时期内迅速建立起了比较全面的工业体系。与农业部门相比,工业部 门技术进步的速度比较快,一些部门的技术甚至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之下,受资源 与人口等因素的限制,农业部门的生产方式、生产工具则要落后许多。从而形成了两部门 之间强烈的反差。
    目前,城乡差距的拉大,城乡发展的失衡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未来的经济增长最主要的 因素之一。因此,实行城乡协调发展已经成为实现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目标的必然选择。导 致我国城乡发展失衡的原因很多。具体包括:
    第一,建国以后,由于政府采取了城市偏向和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因此,采取工 农产品价格剪刀差、税费、储蓄、土地的低价征收等措施从农村攫取了大量的资金,造成 了农村的资源流失。
    第二,政府的公共资源分配过度向城市分配。例如,2002 年国家财政支出用于农业 比例只占 7.7%。国家财政用于经济建设的支出中,用于农业与农村的只占 21%。其他用 于教育、卫生等方面的同样如此。
    第三,城乡分割的管理体制,限制了农民的权利、割断了城乡之间的联系。建国以 来,我国逐步形成了城乡分治的户籍管理制度。这种制度割断了城乡之间的联系,使城镇 和农村各自形成了两个封闭的体系。应该说农民是这种制度最大的受害者,它剥夺了农民 进城务工并获取收入的机会,使得农村沉淀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虽然改革开放以后,户 籍制度有所松动,但并没有根本性的改变。
    (三)实现我国城乡协调发展的总体思路与具体措施
    所谓的城乡协调发展是指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市之问的良性互动、相互促进的平衡 发展。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核心就是促进农村的发展,实现农村地区的现代化。
    具体措施包括:第一,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减少农民负担;第二,增加对农村的 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卫生、医疗等方面投入;第三,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进农业 产业化,推动农业科技进入,实现农业现代化;第四,大力发展农村的非农产业,促进农 村劳动力转移;第五,改革户籍制度,鼓励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并给予与城市劳动力平等 的待遇。

  • 第4题:

    论述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参考答案:

    1)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为城市化的初兴阶段
    2)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为城市化的局部发展阶段
    3)20世纪中叶以后为城市化的普及阶段


  • 第5题:

    每一个概念都包括内涵与外延两个方面。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关系是( )

    A.内涵越大,外延越大
    B.内涵越小,外延越小
    C.内涵越大,外延越小
    D.内涵越小,外延越大

    答案:C,D
    解析:
    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的质,即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特征。外延是指概念的量,即概念的范围。如“脊椎动物”这个概念的内涵是有生命和有脊椎,它的外延包括一切有脊椎的动物。而“鸟”这个概念的内涵除了有生命和有脊椎之外,还有有羽毛、无齿有喙等,它的外延只是一切鸟类。“鸟”的内涵相对“脊椎动物”增加了,而它的外延却变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