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1954年,刘易斯发表了题为“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一文,提出了他的()理论。

题目

1954年,刘易斯发表了题为“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一文,提出了他的()理论。


相似考题
更多“1954年,刘易斯发表了题为“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一文,提出了他的()理论。 ”相关问题
  • 第1题:

    1912年,美籍经济学家熊彼特发表了《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他提出了()一词。

    A.创造

    B.革新

    C.发明

    D.创新


    参考答案:D

  • 第2题:

    二元经济理论看重“劳动力无限供给”,然而,在有些国家并不是素质高、有效率、有能力的劳动力的供给,比如,拉丁美洲的人由于受到天主教观念的影响,厌恶劳动而喜欢玩乐,许多地方成了“懒汉”的无限供给;还有一些国家是自杀爆炸者的无限供给。像经济学家所设想的那种勤奋的劳动力无限供给的例子,在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普遍的。并且,即使有无限供给,谁来吸收这些劳动力,也是一个问题。以下理解错误的是( )。

    A.“劳动力无限供给”要求素质高、有效率、有能力的劳动力

    B.各地劳动力素质、水平不同

    C.勤奋的劳动力无限供给是可能的

    D.“劳动力无限供给”理论不能成立


    正确答案:C

    原文是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批判二元经济理论中的劳动力无限供给理论揭示出它不能成立的本质。故选C

  • 第3题:

    【单选题】以下哪一种模型属于刘易斯模型?()

    A.时间有限供给模型

    B.时间无限供给模型

    C.劳动有限供给模型

    D.劳动无限供给模型


    劳动无限供给模型

  • 第4题:

    “二元经济”结构理论中关于“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无限供给”的观点是()提出来的?

    A.亚当.斯密

    B.费景汉

    C.刘易斯

    D.舒尔茨

    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答案:C
    解析:

           二元经济结构理论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刘易斯(W.A.Lewis,1915-1991)于1954年首先提出的。在其《劳动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一文中,阐述了“两个部门结构发展模型”的概念,揭示了发展中国家并存着由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体系和城市现代工业体系两种不同的经济体系,这两种体系构成了“二元经济结构”。

           劳动力无限供给,不发达国家工业部门的劳动供给在现有工资水平上具有完全的弹性,可以得到其所需的任何数量的劳动力。这是刘易斯 (W. A. Lewis) 在1954年提出的。他认为,发展中国家一般存在二元经济结构。一个是传统的农业部门,其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极低,甚至为零或负数,农业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很低,一般只能维持自己和家庭最低限度的生活水平。另一个是劳动生产率远比农业部门为高的现代化生产的城市工业部门,其工资取决于农业劳动者的收入,一般稍高于农业劳动者,但不高许多,否则农业劳动者大量流入城市,超过工业部门的需求,导致工资下降。刘易斯还认为,发展中国家一般是农业国,农村劳动力极为丰富,因此,现代工业部门的发展可以获得其工资由农业劳动者收入决定的无限供给的劳动力。但是,在农业过剩劳动力被城市工业部门完全吸收以后,农业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则开始上升,农民收入逐步增加,城市工业部门再由农业部门吸收劳动力则必须付以较高的工资,否则,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将停止。现代工业部门的劳动供给再也不是无限的,它将与资本一样成为稀缺要素,其工资水平随之提高。

           二元经济结构理论是区域经济学的奠基性理论之一。刘易斯(A.Lewis,1954)较早地揭示了发展中国家并存着农村中以传统生产方式为主的农业和城市中以制造业为主的现代化部门,由于发展中国家农业中存在着边际生产率为零的剩余劳动力,因此农业剩余劳动力的非农化转移能够促使二元经济结构逐步消减。此后费景汉、拉尼斯(H.Fei & G.Ranis,1964)修正了刘易斯模型中的假设,在考虑工农业两个部门平衡增长的基础上,完善了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二元经济发展思想。


  • 第5题:

    劳动力从无限供给到短缺的转变,称为“刘易斯拐点”。一旦数目庞大的廉价劳动力出现市场短缺,对于中国经济的挑战将是巨大的。我国应对“刘易斯拐点”的根本途径是( )。

    A.以人为本,提高劳动者素质
    B.改革户籍制度.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C.引进人才,弥补劳动力紧缺
    D.提高劳动生产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答案:D
    解析:
    过去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主要依赖于低成本优势,廉价的劳动力、自然资源以及环境成本,随着低成本时代的终结.中国经济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以低成本取胜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经济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因而应对“刘易斯拐点”的根本途径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转变生产发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