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参考答案和解析
参考答案:

治理通货膨胀的方法有许多种,主要包括紧缩性需求管理政策、收人政策、收入指数化政策和供给管理政策等。
(1)紧缩性需求管理政策。需求管理是指国家运用财政、货币策调节社会总需求,使之和总供给相适应,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政增长目标的政策措施。按照凯恩斯的收入均衡分析和有效需求原理,真正的通货膨胀只有达到充分就业以后,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时才能产生。要消除通货膨胀,国家可采取紧缩性政策,以压缩总需求。首先,可实施紧缩性财政政策。财政政策包括税收和支出两方面,紧缩性财政政策就是增加税收、减少支出的政策。根据凯恩斯主义的观点,增加税收能够压缩社会总需求。例如,提高个人所得税的税率,可以减少消费需求;提高企业所得税的税率,可以减少投资需求。减少政府支出可以压缩政府需求;削减政府的转移支付,一方面减少了政府开支,另一方面也减少了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即减少了消费需求。这些措施都能使社会总需求减少,从而会消除通货膨胀缺口,阻止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的结果是出现财政盈余,此时应该把财政盈余冻结起来备用。其次,可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通货膨胀表现为货币供给量增长过快,货币贬值,一般物价水平上涨。要消除通货膨胀,必须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采取措施减少银行储备金,从而减少银行货币供给量和提高利率,压缩信贷规模和数量,压低收入水乎、投资水平和物价水平。消除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主要有以下三个:第一是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出售政府债券,购买政府债券的人用商业银行的支票来支付所购买的债券,中央银行根据支票向商业银行提款,这就减少了商业银行的储备金;同时,由于政府在公开市场上抛售债券,会降低债券价格,实际上就是提高了利息率。第二是提高贴现率。提高贴现是指提高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在中央银行提高贴现率、减少贴现数量时,商业银行的储备金就会减少,同时也会引起商业银行相应地提高贷款利率。第三是提高法定难备率。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准备率,会使商业银行储备金不足,因而不得不收回部分贷款,被收回的贷款不得不用活期存款来偿付。这就减少了货币供给量。货币学派认为,通货膨胀是一种纯粹货币现象,要控制通货膨胀,实现经济稳定,最根本的措施就是控制货币供应增长率,使之与经济增长一致。货币学派提出“简单规则”的货币政策,即中央银行把货币供给增长率保持在某一水平上。这时,在市场上价格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由利息率、工资率、价格等自动调节来实现经济的稳定发展。
(2)收人政策和收入指数化。紧缩性需求管理压缩社会总需求是针对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为了对付非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西方经济学家提出了收入政策和收入指数化措施。收入政策又称工资——物价管制政策。这是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在通货膨胀时期用来限制货币收入水平和物价水平增长的经济政策。收入政策的主要内容有:第一,规定工资和物价增长的标准。即确定一个工资和物价增长的客观标难,并用课税作为手段来实施与推行,遵守者可有减税奖励,违犯者要有增税惩罚。第二,公布“工资——物价指导线”。政府通过强制的说服或施加压力,使企业和工会自愿限制工资和物价的增长幅度。第三,实行“工资—物价管制”。在通货膨胀比较严重时,政府宣布在一定时期对工资和物价实行强制性的冻结。收入政策的理论基础是微观市场结构理论。这种理论认为,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存在,使得生产要素市场的工资和商品市场的价格剧性推动着工资与物价交替上升,导致结构性通货膨胀。然而,从西方各国实际看,收入政策实施遇到许多难以克服的困难。收入指数化。在控制工资和物价上涨方面,收入政策有一定作用,但是,无法克服通货膨胀过程中所带来的收入分配和财富分配效应、资源配置效应。货币学派提出了收入指数化的政策措施。收入指数化的主要内容是:把工资和薪金、储蓄和债券的本金和利息、租金、养老金、保险金和各种福利津贴等名义收入同生活费用指数紧密联系起来,名义收入同消费价格指数直接挂钩,即对各种名义
收入实行指数化,使其能按照物价指数的变动而随时得到调整,以抵消物价波动时对各种收入的影响。收入指数化的作用是有限的,官方编制的消费物价指数,可能压低物价实际上涨程度。由于编制物价指数与依据物价指数对收入进行调节之间有一定的时间间隔,因此工资调整往往滞后于物价上涨。
(3)供给管理。西方经济学家从20世纪70年代以后,重视与强调了社会总供给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提出与分析了供给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劳动力市场结构对失业的影响等,在这些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供给管理政策。一些西方经济学家认为:从长期看,发展生产、增长有效供给也是控制物价上涨和反通货膨胀的对策。供给管理政策除收人政策和收入指数化外,还有人力政策和经济增长政策。首先,可采用人力政策。这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获等人提出的,又称就业政策,目的在于改善劳动市场就业结构,减少失业,其主要内容有:增加对国民的教育和技术上的投资,增加教育经费和制定开发人才的战略,建立一套科学的、高效的人才建设模式和策略,建立相应的人才培养、开发、智力投资的计划和规定。其次,可实施经济增长政策。从长远看,决定社会总供给的最重要因素是经济潜力或生产能力。因此,提高和增强经济潜力或生产能力的经济增长政策就成为供给管理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有:提高劳动力数量和质量;重视资本积累;鼓励技术进步一实行国民经济计划化与平衡增长战略。总之,政府在制定和实施反通货膨胀政策过程中,不能单纯地运用一种政策,而要注重各种经济政策的综合运用及配合协调。


更多“治理通货膨胀有哪些方法? ”相关问题
  • 第1题:

    各级领导干部要掌握的国家治理方法有哪些()。

    A.系统治理

    B.源头治理

    C.依法治理

    D.综合治理


    答案:ABCD

  • 第2题:

    下列方法中,可以治理通货膨胀的有()。

    A:增加政府支出
    B:削减政府购买性支出
    C:增加税收
    D:削减各种福利支出
    E:发行公债

    答案:B,C,D,E
    解析:
    紧缩性财政政策直接从限制支出、减少需求等方面来减轻通货膨胀压力,概括地说就是增收节支,减少赤字。一般包括以下措施:(1)减少政府支出。减少政府支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削减购买性支出,二是削减转移性支出;(2)增加税收;(3)发行公债。

  • 第3题:

    通货膨胀有那些类型?形成通货膨胀的原因有哪些?


    (1)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供给过多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的货币现象。 (2)通货膨胀的分类:按通货膨胀的原因可划分为:需求拉上型、成本推动型、结构失调型和预期型通货膨胀等几种类型;按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可划分为:公开型通货膨胀与隐蔽型通货膨胀;按物价总水平上涨的幅度不同,一般又把通货膨胀划分为爬行式通货膨胀、温和式通货膨胀、奔腾式通货膨胀和恶性通货膨胀。

  • 第4题:

    下列哪些方法可以治理通货膨胀?( )

    A.增加政府支出

    B.削减政府购买性支出

    C.增加税收

    D.削减各种福利支出

    E.发行公债


    正确答案:BCDE
    紧缩性财政政策直接从限制支出、减少需求等方面来减轻通货膨胀压力,概括地说就是增收节支,减少赤字。一般包括以下措施:(1)减少政府支出。减少政府支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削减购买性支出,二是削减转移性支出。(2)增加税收。(3)发行公债。

  • 第5题:

    试述治理通货膨胀的一般性措施有哪些?


    答案:
    解析:
    (1)财政金融紧缩政策。通货膨胀条件下,可以通过财政和银行部门,来影响企业投资支出和居民消费支出。?紧缩措施主要是通过中央银行运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三项传统的货币政策手段,收缩贷款规模和货币供应量,以影响投资,压缩需求。
    (2)管制工资和物价。有两种类型:一是冻结工资和物价,即把工资和物价冻结在某一特定时间的水平上。在一定时期内不允许有任何变动;二是管制工资和物价,即将工资和物价上涨的幅度限制在一定范围,一定时期内不允许突破。管制的做法有两种:一种是强制性的;一种是自愿性的.
    (3)实行币制改革。这是在严重通货膨胀务件下采取的措施。其做法是废除旧币,发行新币.并制定一些保证新币稳定的措施。此外,为控制通货膨胀还可采取削减政府开支、增加所得税、提高折旧率、控制货币供应增长率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