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如何解释凯恩斯的“节约悖论”? ”相关问题
  • 第1题:

    凯恩斯理论是如何解释西方国家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原因的?如何用凯恩斯理论看待2008年以来的国际金触危机及政府干预?


    答案:
    解析:
    凯恩斯认为,市场力量之所以不能将衰退的经济带出低谷,是因为经济中的某些价格 (如工资)具有刚性,不能根据外部经济的变化迅速变动,不能平滑地调节经济,从而使市场力量受阻。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政府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进行调节,一从而很好地弥补市场力量的不足。很显然,凯恩斯提供了一个完全不同于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分析框架,提供了一个对现实经济问题进行解释与思考的全新理论体系。从实践上说,在《通论》出版前三年,美国总统罗斯福推行“新政”,即运用大量公共投资和社会补贴以及扩大银行贷款规模以挽救当时严重的经济危机,并收到

  • 第2题:

    按照凯恩斯的观点,增加储蓄对均衡收入会有什么影响?什么是“节俭悖论”?


    答案:
    解析:
    储蓄和投资决定国民收入的模型可用图13-3表示。

    交点E表示计划的投资等于储蓄,这点决定了均衡收入水平。 假设消费函数为C=a+bY,则储蓄函数为S=a+(1-b)Y,则增加储蓄也就是减少消费,即减少消费函数中的a、b值。a变小,意味着图13-3中的储蓄线上移;b变小,意味着图13—3中的储蓄线以A为圆心逆时针转动。这两者均会导致均衡点E向左移动,也就是使均衡收入下降。 增加储蓄会导致均衡收入下降,这就是凯恩斯主义的观点。增加消费或减少储蓄会通过增加总需求而引起国民收入增加,经济繁荣;反之,减少消费或增加储蓄会通过减少总需求而引起国民收入增加,经济繁荣。由此得出一个看来是自相矛盾的推论:节制消费、增加储蓄会增加个人财富,对个人是件好事,但由于会减少国民收入引起萧条,对整个经济来说却是坏事;增加消费、减少储蓄会减少个人财富,对个人是件坏事,但由于会增加国民收入使经济繁荣,对整个经济来说是件好事。这就是所谓的“节俭悖论”。 任何经济理论都是以一定的假设为前提的,在此基础上,通过演绎推理构筑理论体系。离开了假设,理论就失去了基础,当然也就不能成立。另外,假设往往是对经济的一种理想化和简化,在此基础上构筑的经济理论当然不能全面地反映经济现实。凯恩斯在简化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的前提假设是:经济中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从而限制国民收入增加的就不是总供给,而是总需求。凯恩斯的这一理念主要是针对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情况提出的,当时工人大量失业、设备闲置,在这种情况下增加总需求,当然可以增加国民收入,使经济走出低谷。 在这一理论中包含了一些一般理论的因素,即消费对生产的刺激作用。生产决定消费,但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强调了消费的这种作用。从总体上看,生产对消费的制约作用是主要的,但在某些特殊情况,消费对生产的作用也可以成为主要的。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能力的无限增加与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的相对缩小是基本矛盾的表现之一。总需求不足在经济中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重要的制约因素。 不能把凯恩斯的这种理论普遍化,这是因为:①凯恩斯所用的是一种短期分析,即假设生产能力、技术条件等都是不变的,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也是短期的。在长期中,经济的发展、国民收入的增加仍然要依靠生产能力的提高、资本的增加、技术的进步。这样在长期中经济增长就取决于储蓄的提高,而不是消费的增加。②由于各国的情况不同,所以不能将之到处照搬,对于总供给不足的国家,这种理论不完全适用。

  • 第3题:

    简述题2:凯恩斯利率理论与古典利率理论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凯恩斯如何解释利率是放弃流动性偏好的报酬?


    古典学派的利率决定理论是储蓄投资理论。在充分就业的所得水平下储蓄和投资的数量仅为利率的函数。其中投资是利率的负函数 ;储蓄是利率的正函数 0。投资函数与储蓄函数共同决定了一个均衡的利率水平。S>I时利率下降;S 1(y)表示 ;投机动机可用L 2 (r)表示则 。设货币需求为M d 则有m d =L 1 (y)+L 2 (r)。由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可以决定均衡的利率水平即由M 2 =L 1 (y)+L 2 (r)来决定r的水平。凯恩斯学派的利率理论从货币的供求来考察利率的决定纠正了古典学派完全忽视货币因素的偏颇然而同时它又走到另一个极端将储蓄、投资等实质因素完全不予考虑显然也是不合适的。 古典学派的利率决定理论是储蓄投资理论。在充分就业的所得水平下,储蓄和投资的数量仅为利率的函数。其中,投资是利率的负函数,;储蓄是利率的正函数,0。投资函数与储蓄函数共同决定了一个均衡的利率水平。S>I时,利率下降;S1(y)表示,;投机动机可用L2(r)表示,则。设货币需求为Md,则有md=L1(y)+L2(r)。由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可以决定均衡的利率水平,即由M2=L1(y)+L2(r)来决定r的水平。凯恩斯学派的利率理论从货币的供求来考察利率的决定,纠正了古典学派完全忽视货币因素的偏颇,然而同时它又走到另一个极端,将储蓄、投资等实质因素完全不予考虑,显然也是不合适的。

  • 第4题:

    什么是凯恩斯的消费函数之谜?生命周期假说与持久收入假说是如何对其进行解释的?


    答案:
    解析:
    (1)消费函数之谜。 二战后的经验数据表明,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与现实经济运行情况并不吻合,实际中的消费函数如图1—5所示。短期消费函数平均消费倾向下降,而长期消费函数平均消费倾向不变,这称为消费函数之谜。

    图1-5消费函数之谜 (2)生命周期假说与持久收入假说对消费函数之谜的解释。 消费的生命周期假说和持久性收入假说都强调人的一生不仅仅是一年,因此消费也不能仅仅是当前收入的函数,从长期来看,随着收入的提高,平均消费倾向相当稳定。 ①生命周期的消费理论由莫迪利安尼提出。该理论认为,人的理性消费是为了一生的效用最大化,强调人们会在更长时间范围内平滑他们的生活消费开支,以达到他们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消费的最佳配置。按照该理论,消费不取决于现期收入,而主要取决于一生的收入。 生命周期消费函数可用公式表示为: C=aw+βy 武中,W为实际财富;a为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Y为工作收入;β为工作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

    从短期来看,人们的财富相对稳定,收入的增加不会带来财富的变化,因此随着收入的增加,平均消费倾向有下降的趋势;而从长期来看,人们的财富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同比例增加,因此随着收入的增加, 不变,平均消费倾向保持不变。这样,从长期来看,无数条具有正截距的短期消费曲线就构成了一条具有零截距的长期消费函数。 ②持久收入假说是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提出来的。该理论认为,人们的收入分为两部分:持久性收入和暂时性收入。暂时性收入是不可预期的,它使持久收入发生随机波动。消费者的消费支出是由持久性收入决定的,因为人们对暂时性收入的反应是储蓄或借贷。持久收入假说的消费函数可以表示为: C=aYP 其中,C表示消费;口为常数,衡量持久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比例;YP表示持久性收入。持久收入假说得出的平均消费倾向为: APC=a(Yβ/Y) 根据平均消费倾向的式子可以得出:短期时,由于暂时收入的存在使得收入y会发生波动,从而平均消费倾向在短期就会发生波动。长期来看,暂时收入的影响会相互抵消,此时YP/y也倾向于比较稳定。

  • 第5题:

    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的形状有什么不同?新凯恩斯主义是如何解释这种不同的?


    答案:
    解析:
    (1)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的形状差异在于:短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较为平坦的曲线,如图21-1(a)中的SRAS所示;而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位于充分就业产出Yf处的垂线,如图21-1(b)中的LR4S所示。

    (2)新凯恩斯主义是指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凯恩斯主义基础上吸取非凯恩斯主义某些观点与方法形成的理论。新凯恩斯主义继承了原凯恩斯主义关于价格黏性的假设,并从微观上对价格黏性进行了解释,他们认为形成价格黏性的原因有:①在西方国家里有大量工会存在的情况下,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厂商和工人都希望通过谈判签订长期劳动合同,以便预先规定厂商和工人的未来行为,工资因此会在一个合同生效期内固定不变,合同到期后也不一定能得到迅速调整;②因为存在风险与不确定性,使企业不敢轻易调整工资,而宁愿接受生产数量的变动;③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面临一条弯折的劳动供给曲线,降低工资可能会使人才流向其他企业。 在价格黏性的基础上,新凯恩斯主义认为,在短期内,由于工资调整缓慢和价格呈现黏性,因此,短期总供给曲线较为平直;而在长期内,工资和价格能够自由调整,使得产出总能达到充分就业时的产出水平,因此,长期总供给曲线为一条位于充分就业产出水平处的垂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