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下面使用声训术语以推求被释词语源的条目有A.秋之为言愁也。B.南风谓之凯风。C.孔之为言空也。D.鍪之言蒙也,冒也,所以冒首。

题目

下面使用声训术语以推求被释词语源的条目有

A.秋之为言愁也。

B.南风谓之凯风。

C.孔之为言空也。

D.鍪之言蒙也,冒也,所以冒首。


相似考题
更多“下面使用声训术语以推求被释词语源的条目有”相关问题
  • 第1题:

    文献训诂中,以“之言、之为言”用来释字,但释者和被释者之间还有语音关系,或同音,或音近,或是双声叠韵。此种称为声训或音训。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题:

    训诂术语“之言”、“之为言”是用来()的。

    • A、辨析同义词
    • B、说明通假字
    • C、表示声训
    • D、串讲文意

    正确答案:C

  • 第3题: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的“通训”,专讲()。

    • A、词的本义
    • B、以形索义
    • C、会意和形声
    • D、转注和假借

    正确答案:D

  • 第4题:

    训诂术语中,说明被释词是虚词的术语是()。

    • A、辞
    • B、貌
    • C、言
    • D、谓
    • E、词

    正确答案:A,E

  • 第5题:

    训诂术语“辞”和“词”经常被用来说明被释词的性质是()。


    正确答案:虚词

  • 第6题:

    《经籍纂诂》是一部()的大型训诂词典。

    • A、用声训法释词
    • B、兼说形、音、义
    • C、按义类编列
    • D、汇辑故训材料

    正确答案:D

  • 第7题:

    “之言、之为言”是声训术语。


    正确答案:正确

  • 第8题:

    单选题
    对意义相近的被训释词,运用结构相似、用词相近的训释词并列解释的方法叫作()
    A

    定义法

    B

    描述法

    C

    否定法

    D

    比较法

    E

    引证法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多选题
    训诂术语中,说明被释词是虚词的术语是()。
    A

    B

    C

    D

    E


    正确答案: B,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填空题
    训诂术语“辞”和“词”经常被用来说明被释词的性质是()。

    正确答案: 虚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多选题
    《诗经•崧高》:“以赠申伯。”《毛传》:“赠,增也。”这条训释是()。
    A

    义训

    B

    同训

    C

    声训

    D

    推求语源

    E

    以本字释借字


    正确答案: A,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训诂术语“之言”、“之为言”是用来()的。
    A

    辨析同义词

    B

    说明通假字

    C

    表示声训

    D

    串讲文意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从训释词与被释词它们的差别上区分,同义词释义又可以分为哪几种情况?


    正确答案:(1)古语与今语相训释。
    (2)通语与方言相训释。
    (3)常用语与冷僻语相训释。
    (4)义通词相训释,这两个词在某个交叉点上有相同之处。
    (5)共名词与别名词相训释。

  • 第14题:

    对意义相近的被训释词,运用结构相似、用词相近的训释词并列解释的方法叫作()

    • A、定义法
    • B、描述法
    • C、否定法
    • D、比较法
    • E、引证法

    正确答案:D

  • 第15题:

    《诗经·唐风·山有枢》:“子有廷内,弗洒弗扫。”毛《传》:“洒,灑也”。试分析毛传训释词与被训释词之间的关系。


    正确答案:《说文·水部》:“洒,涤也。从水,西声。古文以为灑扫字。”《说文》多次用“洒”的本义为训,应读同今“洗”字。《说文》又有“灑”字,是散水于地之义。可见“洒”用作“灑”,是本有其字的通假,所以毛亨认为有解释的必要。

  • 第16题:

    《诗经•崧高》:“以赠申伯。”《毛传》:“赠,增也。”这条训释是()。

    • A、义训
    • B、同训
    • C、声训
    • D、推求语源
    • E、以本字释借字

    正确答案:C,D,E

  • 第17题:

    训诂术语“之”的作用是()。

    • A、增字足意
    • B、增字强释
    • C、表明被释词是动词
    • D、表明被释词是代词

    正确答案:C

  • 第18题:

    具体的训释术语可以分为哪些?


    正确答案: 1)某,某也;
    2)曰、为、谓、谓之;
    3)谓、言;
    4)犹、亦;
    5)之言、之为言;
    6)貌;
    7)属、别;
    8)辞、词、语助;
    9)读曰、读为;读如、读若;
    10)破、破字、破读、读破;如字;
    11)当作、当为;
    12)或曰、或说;一曰、一说、一云;
    13)浑言(统言、通言)、析言(别词)、散言、对言、散文、对文;
    14)衍文、脱文、倒文、错简、误文、形讹、坏字;
    15)一作、或作、又作、本亦作、本或作。

  • 第19题:

    问答题
    具体的训释术语可以分为哪些?

    正确答案: 1)某,某也;
    2)曰、为、谓、谓之;
    3)谓、言;
    4)犹、亦;
    5)之言、之为言;
    6)貌;
    7)属、别;
    8)辞、词、语助;
    9)读曰、读为;读如、读若;
    10)破、破字、破读、读破;如字;
    11)当作、当为;
    12)或曰、或说;一曰、一说、一云;
    13)浑言(统言、通言)、析言(别词)、散言、对言、散文、对文;
    14)衍文、脱文、倒文、错简、误文、形讹、坏字;
    15)一作、或作、又作、本亦作、本或作。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单选题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的“通训”,专讲()。
    A

    词的本义

    B

    以形索义

    C

    会意和形声

    D

    转注和假借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经籍纂诂》是一部()的大型训诂词典。
    A

    用声训法释词

    B

    兼说形、音、义

    C

    按义类编列

    D

    汇辑故训材料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训诂术语“之”的作用是()。
    A

    增字足意

    B

    增字强释

    C

    表明被释词是动词

    D

    表明被释词是代词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从训释词与被释词它们的差别上区分,同义词释义又可以分为哪几种情况?

    正确答案: (1)古语与今语相训释。
    (2)通语与方言相训释。
    (3)常用语与冷僻语相训释。
    (4)义通词相训释,这两个词在某个交叉点上有相同之处。
    (5)共名词与别名词相训释。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诗经·唐风·山有枢》:“子有廷内,弗洒弗扫。”毛《传》:“洒,灑也”。试分析毛传训释词与被训释词之间的关系。

    正确答案: 《说文·水部》:“洒,涤也。从水,西声。古文以为灑扫字。”《说文》多次用“洒”的本义为训,应读同今“洗”字。《说文》又有“灑”字,是散水于地之义。可见“洒”用作“灑”,是本有其字的通假,所以毛亨认为有解释的必要。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