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男年六十、女年五十无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间求诗。乡移于邑,邑移于国,国以闻于天子。故王者不出牖户,尽知天下所苦,不下堂而知四方。”以上文献反映了周代的哪种制度()。A、言谏制度B、采诗制度C、选官制度D、献诗制度

题目
“男年六十、女年五十无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间求诗。乡移于邑,邑移于国,国以闻于天子。故王者不出牖户,尽知天下所苦,不下堂而知四方。”以上文献反映了周代的哪种制度()。

A、言谏制度

B、采诗制度

C、选官制度

D、献诗制度


相似考题
更多““男年六十、女年五十无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间求诗。乡移于邑,邑移于国,国以闻于天子。故王者不出牖户,尽知天下所苦,不下堂而知四方。”以上文献反映了周代的哪种制度()。 ”相关问题
  • 第1题:

    采诗说见于班固《汉书·食货志》:“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动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


    参考答案:正确

  • 第2题:

    下列句子中,“之”字可译作“到”“去”的是( )

    A.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
    B.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
    C.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D.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

    答案:B
    解析:

  • 第3题:

    据有关文献记载,古代天子有“采诗之官”,专门从民间采集诗歌献给天子,以便天子了解世风和民情。


    正确

  • 第4题:

    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所提出的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有

    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C.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D.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E.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正确答案:BCDE
    解析:A项是梁惠王认为自己对国家已经尽心的论据,B、C、D、E四项是孟子分别从进一步改善百姓的生活条件如“树桑”及“育畜”,创造更好的生产条件如“勿夺其时”,实行恰当的教育如“谨庠序之教”等方面提出的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答案为BCDE。

  • 第5题:

    将下列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在五亩的宅园中,种植桑树,五十岁以上的老人就可以穿丝织的衣服;鸡、猪、狗等家禽家畜,不要失去它们繁殖的机会,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就可以吃到肉了;百亩 的土地,不要耽误农时,数口之家就可以免除饥饿了。认真搞好学校教育,反复地以孝悌的道理教导百姓,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在路上背着、顶着东西行走了。七 十岁的老人有丝织的衣服穿,有肉吃,百姓们不挨饿受冻,这样做而不能统一天下的,从来不曾有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