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诗句“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中的“巴峡”位于()省份? ”相关问题
  • 第1题:

    即从巴峡穿巫峡,_______。(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答案:
    解析:
    便下襄阳向洛阳

  • 第2题:

    即从巴峡穿巫峡,__________。(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答案:
    解析:
    便下襄阳向洛阳

  • 第3题:

    18.下列诗句中,哪一项的地名最少?()

    A.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B.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C.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D.无


    D

  • 第4题:

    教师讲解“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时,指出两句的意思是交错互补的,请学生找出例子加以体会。下列适合的是( )。


    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C.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D.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答案:D
    解析:
    知识点:辨别修辞手法。题干中“当窗”和“对镜”是互文,“理云鬓”和“帖花黄”同是当窗对镜来做的,这种用法在古代诗歌中,特别是在古代律诗中是很常见的,这句话的意思是:当着窗子整理像乌云一样柔美的头发,对着镜子在额上贴好花黄。

    A项:“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出自东晋陶渊明的《饮酒·其五》,诗人自己在庭园中随意地采摘菊花,无意中抬起头来,目光恰与南山(庐山)相会。“悠然见南山”中的“悠然”既是人的清淡而闲适的状态,也是山的静穆而自在的情味,似乎在那一瞬间,有一种共同的旋律从人心和山峰中同时发出,融合成一支轻盈的乐曲。本句中并没有使用互文的修辞手法,排除。

    B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千古名句,大意是:广阔无边的大沙漠中,远远地升起一根直指苍天的烟柱;万里黄河自西向东,像玉带一样从大漠里流出,一轮浑圆的红日,正悬挂在西边天际地平线的河面上。本句中并没有使用互文的修辞手法,排除。

    C项:“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出自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句诗准确地表达了诗人归心似箭和为收复失地而喜悦的心情。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春。前一年冬,唐军在洛阳附近打了胜仗,收复了洛阳等地。广德元年正月,叛军首领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杀,延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至此平息。在战乱中漂泊受难、饱经沧桑,正流离于梓州(治所在今四川三台)的杜甫,听到这个消息惊喜欲狂,心中激荡难以自抑,狂喜之余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律。本句不含互文,排除。

    D项:“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出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意思是连将军和都护都拉不开弓,都觉得铁衣太寒冷,难以穿上。句子前后交错互补。符合题干要求,正确。

  • 第5题:

    从格律体式和韵律方面分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的特点。包括属于律诗格律中的哪一种体式,用韵、字声安排方面有什么特点。全诗如下: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近体诗的格律包括句数、字数、押韵、平仄、对仗五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