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参考答案和解析
参考答案:杜牧
更多““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诗人写的诗句 ”相关问题
  • 第1题:

    与“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提及的战争发生年代最接近的是:
    A牧野之战
    B长平之战
    C官渡之战
    D淝水之战


    答案:C
    解析:
    解析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乃是唐代大诗人杜牧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对赤壁之战发表了独特的看法,认为周瑜胜利于侥幸,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慨叹。
    A选项,牧野之战又称“武王伐纣”, 是周武王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今河南省淇县南、卫河以北,新乡市附近)进行的决战;
    B选项,长平之战,是秦国名将白起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省高平市西北)一带同赵国的军队发生的战争。赵军最终战败,秦军获胜进占长平,并且坑杀赵国40万降兵;
    C选项,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D选项,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
    故正确答案为C。

  • 第2题:

    【多选题】在杜牧的《赤壁》中以下哪些诗句引用了典故?()

    A.折戟沉沙铁未销

    B.自将磨洗认前朝

    C.东风不与周郎便

    D.铜雀春深锁二乔


    CD

  • 第3题:

    7、杜牧《赤壁》诗云:“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首诗章法安排是典型的起承转合。


    自将磨洗认前朝

  • 第4题:

    古诗常描写东风为春天的使者,下列诗句中,( )的“东风”不是指春天的使者。

    A.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B.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C.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D.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答案: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文学。
    第二步,B项“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出自杜牧的《赤壁》,意思是说,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么铜雀台就会深深地锁住东吴二乔了。所以这里东风实指从东以来的风力,不是指春天的使者。其余三项都是。

  • 第5题:

    杜牧《赤壁》诗云:“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首诗章法安排是典型的起承转合。


    D李白《赠汪伦》属于送别诗;陶渊明《归园田居之三》 属于田园诗;杜牧《赤壁》属于咏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