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如何认识共同语与方言的关系? ”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方言与共同语的关系?
    共同语是人类社会统一体所通用的语言,方言是语言的地域变体。共同语和方言在语言结构上是一种互相影响、互相吸收的关系。
    这种影响和吸收表现在以下方面:(1)共同语的确立依赖于某一基础方言;
    (2)共同语对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诸方面施加影响,方言接受共同语的渗透;
    (3)方言区人学习共同语在其低级阶段形成一种既非共同语又非方言的中介语;
    (4)方言将其表达方式输送到共同语中。

  • 第2题:

    3、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和方言的关系是

    A.互相排斥

    B.民族共同语是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

    C.方言是在民族共同语的基础上形成的

    D.民族共同语不能吸纳方言


    互相依存,方言从属于汉民族共同语

  • 第3题:

    什么是方言、共同语?方言与共同语有怎样的关系?


    共同语是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方言是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是局部地区人们使用的语言。 (1) 首先,共同语不是空中楼阁,它不是独立于方言之外的另一种语言,它是在某一方言基础上产生、发展出来的,方言也不是独立于民族语言之外的另一种语言,而只是在民族内部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 共同语产生于某一种方言,这个方言就是共同语的基础方言。民族共同语与方言之间不是相互对立的。共同语并不排斥方言,基础方言之外的方言和共同语之间也有这密切的联系,它总是有条件、有选择地从方言中吸收一些有生命力的成分来丰富和完善自己。共同语形成后, 对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都有一定的制约和影响。它的词语经常传播并渗透到各方言中去。规范化的共同语往往促进地域方言向其靠拢。 总之。民族共同语和和其赖以生成的方言是同源异流的关系,与方言之间表现出 “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特点。 ( 3)方言和共同语之间的关系受社会因素影响。 一种共同语和其方言之间的亲疏程度,取决于社会统一的程度。如果社会仍然处于不充分的统一状态中,方言就一方面保持自己的特点,一方面又服从于自己所属的语言的发展趋势,继续作为该语言的方言。几千年封建社会中的汉语就是这样的。如果社会完全分裂为借个各自独立的社会,那么个方言就会扩大自己的特点,发展成为独立的语言,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罗马尼亚语等就是从拉丁语的诸方言中发展出来的。如果社会统一程度高,共同语对方言的约束力强,方言分歧会逐渐减小,直到最后消失。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统一程度高,加上普通话的大力推广和传播媒体强有力的影响,汉语方言呈现向普通话靠拢趋势,新湘语中浊音声母逐渐消失,说吴方言的年轻人,声调数目已经大大减少,新派上海话已经不分尖团音。(尖 tsian千ts ’ ian仙sian)

  • 第4题:

    何种方言能够成为共同语的基础方言,取决于政治因素。()


    北方方言成为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是历史发展的结果。 (1)北方反演的代表城市北京,长期以来是我国的国度所在地,是政治文化中心。 (2)北方方言分布区域随历史发展不断扩大,成为汉语诸方言中通行最广、使用人数最多的方言。 (3)从晚唐五代以来直至明清,有许多重要的白话文著作是用北方方言或以北方方言为基础写成的。

  • 第5题:

    【判断题】民族共同语言与方言是互相对立概念,所以它们之间没有任何关系。

    A.Y.是

    B.N.否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