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简述元代的行省制度及其意义 ”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元代行省制度。


    参考答案:

    行省的初义,即将中书省的职权临时在某处行使的意思。行省是中书省的派出机构,后来演变成为常设地方最高行政机构。个行省设丞相一员,平章政事一二员,右丞、左丞各一员,参知政事二员,贫瘠皆与中书省官相同。全国设十个行省(陕西、甘肃、辽阳、河南、四川、云南、湖广、江浙、江西、岭北)。
    行省的权利很大。凡地方一切民政、财政、军事无所不统领。从政治上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是中央集权在行政体制上得到了保证。在边疆设置行省,大大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


  • 第2题:

    简述元代催办制度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

    (1)元至元八年颁发了《行移公事程限》,对使臣办事、官府处理公文的程限都做了规定,并据此建立起公文催办制度;
    (2)使臣办事:大事五天办完,小事三天办完;处理公文:小事七天办完,中事十五天办完,大事三十天办完;
    (3)京城个官府十天催办一次,地方五百里以内十五日催办一次,千里以外者,五十天催办一次,三千里以外者,七十天催办一次。


  • 第3题:

    简述元代秘书的选拔制度
    为了提高见习秘书的素质,元政府曾数度下令,考选贴书,写发。然而,由于官场腐败,考官作弊,考生营私,考选方法很难得以顺利实行。地方官衙中秘书吏员的来源之一是从民间直接选用德,才兼备者充任司,县吏,这对于提高吏员素质有积极作用,但是,这种选拔方法实行的时间不长。
    中央政府的秘书吏员是通过选取儒士和现役路吏中的优秀者或七品以下流官得以实现的。从秘书吏员的来源来看,元朝秘书吏员的选拔制度是比较完整的,它不但是要求秘书吏员具备良好的品行,还着重要求一定的专业工龄,具有实践经验和业务能力,并建立起逐级升补的方法。
    如果这些制度能严格执行,那么,秘书吏员的素质将得到保证,而且越是高级的官府,其秘书官吏的素质就高。但是,由于元朝的政治腐败,这些措施未能严格执行,尤其是对秘书吏员品行的要求,更未能按规定审查,以致元朝秘书吏员品行素质欠佳,舞弊现象比比皆是,成为官场黑暗的一大原因

  • 第4题:

    简述行省制度评价。


    参考答案:元朝在地方实施行中书省制度,简称行省。“行省”之名始于金朝,原为中央官员到地方行使中书(或尚书)省职权时的临时军政派出机构,元朝将其逐步确立为常设的地方一级行政区。元代大都和周围地区,包括今河北、山东、山西及内蒙一部分由中书省直辖,称为“腹里”,全国其他地区则划为10个行省,即:岭北、辽阳、河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江西、湖广。行省官署配置与中书省大体相同,各省长官统领境内一切军政大事,具有极大实权。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
    行省制的确立是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一大变革,省的名称一直沿用到现代。由于实行行省,元朝比前代王朝直接统治了更多的边疆地区,将其更有效地纳入中央统治中来,从政治上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使中央集权在行政体制上得到了保证。云南在唐、宋始终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元设行省后,行政管理一如内地,西南从此与中原密不可分。

  • 第5题:

    简述元代的行省制度及其意义。


    答案:
    解析:
    (1)元代的行省制度即中央政府的军、政统治机构,主要由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构成。中书省领六部,主持全国政务,枢密院执掌军事,御史台负责督察。地方行政机构,分别为行省、路、府、州、县。行省是朝廷委派重臣到各地署事,行使中书省职权的简称。以后行省由中央临时派出机构转为地方常设的最高行政机构。除中书省直辖的腹里(河北、山东、山西)和宣政院管理吐蕃以外,元朝在全国设有岭北、辽阳、河南、陕西、四川、云南、甘肃、江浙、江西、湖广等十个行省。行省握有很大权力,统辖路、府、州、县的政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事等等。元代行省制度是自秦汉以来中央集权制度的一个重大发展。
    (2)行省制度的实施,既保证了中央有足够的力量统治全国,又能保障地方有适度的权力建设好地方,比较顺利地解决了唐宋之时的集权弊端,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自元以降,省制就一直沿袭下来,成为地方的最高行政机构,经过明清、民国直到今天。元行省制中央集权也发生了一些负面效应。如行省将路、府、州、县各项权力削夺大半,使其处理庶务的正常功能显著降低;行省区划面积过大,对区域经济文化的发展弊多利少等。这些也是不容忽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