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谏太宗十思疏》是唐初名臣魏征的议论名篇,其中提到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虚心以纳下等十个治国者需警醒的要点,这篇文章开篇提出了( )的著名论断。A.兼听则明,偏信则暗B.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C.水可载舟,亦可覆舟D.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

题目

《谏太宗十思疏》是唐初名臣魏征的议论名篇,其中提到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虚心以纳下等十个治国者需警醒的要点,这篇文章开篇提出了( )的著名论断。

A.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B.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C.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D.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B
更多“《谏太宗十思疏》是唐初名臣魏征的议论名篇,其中提到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虚心以纳下等十个治国者 ”相关问题
  • 第1题: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而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有删改)
    (2分)本文作者是(  ),劝谏对象是(  )。


    答案:
    解析:
    魏征;唐太宗

  • 第2题:

    教学《鸿门宴》,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同类文本专题阅读,下列作品,适合的是( )。


    A.《苏武传》
    B.《谏太宗十思疏》
    C.《与妻书》
    D.《陈情表》

    答案:A
    解析:
    题干中的《鸿门宴》出自司马迁的《史记 · 项羽本纪》,属于人物传记。

    A 项:班固的《苏武传》刻画了苏武这一不朽的爱国者的形象,是一篇人物传记,正确。

    B 项:《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征于贞观十一年(637年)写给唐太宗的奏章,错误。

    C 项:《与妻书》是林觉民在赴广州参加起义三天前,在香港江滨楼挑灯写下的绝笔书,错误。

    D 项:《陈情表》为西晋李密写给晋武帝的奏章,错误。

  • 第3题:

    唐太宗时最著名的谏臣是

    A.房玄龄

    B.魏征

    C.张玄素

    D.杜如晦


    魏征

  • 第4题: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而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有删改)
    对照汉语,下列句中有倒装句的是(??)。

    A.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B.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C.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
    D.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答案:C
    解析:
    C项中,“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为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以严刑董之,以威怒震之”。

  • 第5题:

    1、唐太宗时最著名的谏臣是

    A.房玄龄

    B.魏征

    C.张玄素

    D.杜如晦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