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女,18岁。左膝内下硬性肿块2月,无痛。X片示:左胫骨干骺端内侧有正常骨组织的疣状肿物,界限清楚,无 ”相关问题
  • 第1题:

    女,18岁,左膝内下硬性肿块2月,无痛,X线片示:左胫骨干骺端内侧有正常骨组织的疣状肿物,界限清楚,无骨膜反应,诊断首先考虑


    正确答案:A

  • 第2题:

    女,18岁,左膝内下硬性肿块2个月,无痛。X片示:左胫骨干骺端内侧有正常骨组织的疣状肿物,界限清楚,无骨膜反应,诊断首先考虑

    A. 骨软骨瘤

    B. 骨巨细胞瘤

    C. 骨肉瘤

    D. 骨转移性癌

    E. 骨囊肿


    正确答案:A
    1.骨巨细胞瘤好发于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好发年龄为20~40岁,主要症状为疼痛和肿胀,X线主要表现为骨端偏心性溶骨性破坏而无骨膜反应,病灶骨皮质膨胀变薄,呈肥皂泡样改变。因此选择B。2.软骨瘤、骨巨细胞瘤X线表现可见溶骨破坏,骨转移性癌可见骨质破坏,骨肉瘤可见骨膜反应,骨囊肿可见于骺端有圆形或椭圆形界限清楚的透亮区。本例女性,18岁,左膝内下硬性肿块,无痛。X线检查,左胫骨干骺端内侧有正常骨组织的疣状肿物,界限清楚,无骨膜反应,应首先考虑骨软骨瘤。因此合适的选项为A。

  • 第3题:

    A.骨软骨瘤
    B.骨巨细胞瘤
    C.骨肉瘤
    D.骨转移性癌
    E.骨囊肿

    女,18岁,左膝内下硬性肿块2月,无痛。X片示:左胫骨干骺端内侧有正常骨组织的疣状肿物,界限清楚,无骨膜反应,诊断首先考虑

    答案:A
    解析:
    1.骨巨细胞瘤好发于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好发年龄为20~40岁,主要症状为疼痛和肿胀,X线主要表现为骨端偏心性溶骨性破坏而无骨膜反应,病灶骨皮质膨胀变薄,呈肥皂泡样改变。
    2.软骨瘤、骨巨细胞瘤X线表现可见溶骨破坏,骨转移性癌可见骨质破坏,骨肉瘤可见骨膜反应,骨囊肿可见干骺端有圆形或椭圆形界限清楚的透亮区。本例女性,18岁,左膝内下硬性肿块,无痛。X线检查,左胫骨干骺端内侧有正常骨组织的疣状肿物,界限清楚,无骨膜反应,应首先考虑骨软骨瘤。

  • 第4题:

    女,18岁,左膝内下硬性肿块2个月,无痛。X线片示:左胫骨干骺端内侧有正常骨组织的疣状肿物,界限清楚,无骨膜反应,诊断首先考虑

    A.骨软骨瘤

    B.骨巨细胞瘤

    C.骨肉瘤

    D.骨转移性癌

    E.骨囊肿


    正确答案:A
    骨巨细胞瘤好发于20~40岁,主要症状为疼痛和肿胀,与病情发相关。局部包块压之有乒乓球样感觉和压痛,病变关节活动度常受限。X线:溶骨性、偏心性、膨胀性、肥皂泡样改变。侵袭性强的肿瘤可穿破骨皮质致病理骨折。骨软骨瘤又名外生骨疣,单发多见,多发少见;多见于生长活跃干骺端,以股骨下端、胫骨上端、肱骨上端多见。多发于青少年,长期无症状,多因无意中发现骨性包块而就诊,压迫肌腱、神经血管可产生疼痛。X线摄片显示有正常骨组织的疣状肿物,界限清楚。在干骺端可见骨性突起,其皮质和松质骨与正常骨相连,彼此髓腔相通,皮质相连续,突起表面为软骨帽,不显影,厚薄不一,有时可呈不规则钙化影。

  • 第5题:

    A.骨软骨瘤
    B.骨巨细胞瘤
    C.骨肉瘤
    D.骨转移性癌
    E.骨囊肿

    患者女,18岁,左膝内下硬性肿块2个月,无痛。X片示:左胫骨干骺端内侧有正常骨组织的疣状肿物,界限清楚,无骨膜反应。诊断首先考虑

    答案:A
    解析:

    骨巨细胞瘤是一种潜在恶性或介于良、恶性之间的溶骨性肿瘤。好发年龄20~40岁,女性多于男性,好发部位为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主要症状为疼痛和肿胀,局部包块压之有乒乓球样感觉和压痛。X线主要表现为骨端偏心位溶骨性破坏而无骨膜反应,病灶骨皮质膨胀变薄,呈肥皂泡样改变。故1题选B。骨软骨瘤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多发生于青少年。多见于长骨干骺端,如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和肱骨近端。可长期无症状,多因无意中发现骨性包块而就诊。X线可见在干骺端从皮质突向软组织的骨性突起,其皮质和松质骨以窄小或宽广的蒂与正常骨相连,彼此髓腔相通,突起表面为软骨帽。故2题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