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女性40岁,9个月来持续黄疸,伴皮肤瘙痒。查体:巩膜皮肤明显黄染。肝肋下3㎝,质硬,光滑,脾大肋下6cm,血清抗线粒体阳性,血胆红素134mmol/L,1分钟胆红素88mmol/L,5-核苷酸酶升高,gPT 30U,γ-GT 200U,最可能诊断为A、慢性活动性肝炎B、原发性肝癌C、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D、肝炎后肝硬化E、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题目

女性40岁,9个月来持续黄疸,伴皮肤瘙痒。查体:巩膜皮肤明显黄染。肝肋下3㎝,质硬,光滑,脾大肋下6cm,血清抗线粒体阳性,血胆红素134mmol/L,1分钟胆红素88mmol/L,5-核苷酸酶升高,gPT 30U,γ-GT 200U,最可能诊断为

A、慢性活动性肝炎

B、原发性肝癌

C、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D、肝炎后肝硬化

E、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相似考题
更多“女性40岁,9个月来持续黄疸,伴皮肤瘙痒。查体:巩膜皮肤明显黄染。肝肋下3㎝,质硬,光滑,脾大肋下6c ”相关问题
  • 第1题:

    性,40岁,9个月来持续黄疸,伴皮肤瘙痒,查体:巩膜皮肤明显黄染,肝肋下3cm,质硬,光滑,脾大肋下6cm,血清抗线粒体阳性,血胆红素134mmol/L,1分钟胆红素88mmol/L,5-核苷酸酶升高,GPT30U,γ-GT200U,最可能诊断为

    A. 慢性活动性肝炎
    B. 原发性肝癌
    C.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D. 肝炎后肝硬化
    E. 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答案:C
    解析:

  • 第2题:

    女性40岁,9个月来持续黄疸,伴皮肤瘙痒。查体:巩膜皮肤明显黄染。肝肋下3cm,质硬,光滑,脾大肋下6cm,血清抗线粒体阳性,血胆红素134mmol/L,1分钟胆红素88 mmol/L, 5-核昔酸酶升高,GPT30U,Y-GT 200U,最可能诊断为

    A.慢性活动性肝炎
    B.原发性肝癌
    C.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D.肝炎后肝硬化
    E.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答案:C
    解析:
    本题中没有提到有病毒性肝炎的感染病史,而且血清抗线粒体阳性,应该要想到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可能。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是一种自身免疫性肝脏疾病,为一种原因尚不清楚的慢性肝内胆汁郁滞,最终形成肝硬化及肝功能衰竭。临床表现为疲乏无力,全身瘙瘁、黄疸、色素沉着和(或)黄色瘤。也可以腹痛、恶心、呕吐、水肿、腹水及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为首发表现。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多发生于中年以上妇女,女性发病约占80~90%。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诊断依据:1.多见于中年女性;2.明显的皮肤瘙痒、黄疸、黄色瘤、肝脾肿大;3.血清肚尸、γ-GT等升高;4.血清结合胆红素胆汁酸增高;5.血清线粒体抗体阳性、IgM增高、抗核抗体、抗DNA抗体、类风湿因子、抗甲状腺抗体等阳性;6.肝脏活组织病理学检查可确诊。综上所述,本题选C。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多由肝外胆管长期梗阻所致,故又称肝外梗阻性胆汁性肝硬化。引起肝外胆管长期梗阻的各种疾病最后均可导致胆汁性肝硬化。肝外胆道长期梗阻的原因主要有先天性肝外胆道闭塞或缺如、胆总管结石、胆囊切除术后胆管狭窄、胰头癌、壶腹癌以及胰腺囊肿等。

  • 第3题:

    女性,58岁。9个月来巩膜及皮肤发黄,伴皮肤瘙痒来诊。体检:巩膜及皮肤明显黄染,肝肋下4cm,质硬无压痛,脾肋下5cm,考虑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下列哪项检查最有助于诊断
    A.总胆红素
    B.ALP
    C.GGT
    D.抗线粒体抗体
    E.乳酸脱氢酶(LDH)

    答案:D
    解析:
    1.胃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90%以上线粒体抗体阳性,且滴度常在1:128以上,为本病特征性的改变。
    2.胃PBC多由肝内细小胆管(包括门管区胆管和胆小管)病变引起胆汁淤积所致,而肝外胆管及肝内大胆管均无明显改变。
    3.胃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主要表现为大胆管炎性狭窄,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可有阳性发现,因此可借ERCP与PBC鉴别。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与肝外胆管长期梗阻有关,肝外胆道长期梗阻的原因主要有先天性总胆管狭窄、胆管结石,胰头癌压迫以及PSC等。
    4.胃慢性活动性肝炎为肝实质性病变,无胆道梗阻的基础。

  • 第4题:

    女性40岁,9个月来持续黄疸,伴皮肤瘙痒。查体:巩膜皮肤明显黄染。肝肋下3㎝,质硬,光滑,脾大肋下6cm,血清抗线粒体阳性,血胆红素134mmol/L,1分钟胆红素88mmol/L,5-核苷酸酶升高,gPT30U,γ-GT200U,最可能诊断为

    A、慢性活动性肝炎
    B、原发性肝癌
    C、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D、肝炎后肝硬化
    E、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答案:C
    解析:
    本题中没有提到有病毒性肝炎的感染病史,而且血清抗线粒体阳性,应该要想到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可能。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是一种自身免疫性肝脏疾病,为一种原因尚不清楚的慢性肝内胆汁郁滞,最终形成肝硬化及肝功能衰竭。临床表现为疲乏无力,全身瘙痒、黄疸、色素沉着和(或)黄色瘤。也可以腹痛、恶心、呕吐、水肿、腹水及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为首发表现。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多发生于中年以上妇女,女性发病约占80-90%。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诊断依据:
    1.多见于中年女性;
    2.明显的皮肤瘙痒、黄疸、黄色瘤、肝脾肿大;
    3.血清ALP、r-GT等升高;
    4.血清结合胆红素胆汁酸增高;
    5.血清线粒体抗体阳性、IgM增高、抗核抗体、抗DNA抗体、类风湿因子、抗甲状腺抗体等阳性;
    6.肝脏活组织病理学检查可确诊。
    综上所述,本题选C。
    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多由肝外胆管长期梗阻所致,故又称肝外梗阻性胆汁性肝硬化。引起肝外胆管长期梗阻的各种疾病最后均可导致胆汁性肝硬化。肝外胆道长期梗阻的原因主要有先天性肝外胆道闭塞或缺如、胆总管结石、胆囊切除术后胆管狭窄、胰头癌、壶腹癌以及胰腺囊肿等。

  • 第5题:

    女性,58岁。9个月来巩膜及皮肤发黄,伴皮肤瘙痒来诊。体检:巩膜及皮肤明显黄染,肝肋下4cm,质硬无压痛,脾肋下5cm,考虑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下列哪项检查最有助于诊断
    A.总胆红素
    B.ALP
    C.GGP
    D.抗线粒体抗体
    E.乳酸脱氢酶(LDH)

    答案:D
    解析:
    1.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90%以上线粒体抗体阳性,且滴度常在1:128以上,为本病特征性的改变。
    2.PBC多由肝内细小胆管(包括门管区胆管和胆小管)病变引起胆汁淤积所致,而肝外胆管及肝内大胆管均无明显改变。
    3.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BC)主要表现为大胆管炎性狭窄,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可有阳性发现,因此可借ERCP与PBC鉴别。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与肝外胆管长期梗阻有关,肝外胆道长期梗阻的原因主要有先天性胆总管狭窄、胆总管结石,胰头癌迫以及PSC等。
    4.慢性活动性肝炎为肝实质性病变,无胆道梗阻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