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农村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标志是()A.乡镇企业蓬勃发展B.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流入城市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农业生产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题目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农村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标志是()

A.乡镇企业蓬勃发展

B.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流入城市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农业生产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相似考题
更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农村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标志是() ”相关问题
  • 第1题:

    1978年,我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下列关于新时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B.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

    C.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

    D.新时期最重要的目标是建设小康社会


    正确答案:D
    十七大报告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D项是新时期某一阶段的奋斗目标,因此说关于新时期的描述是不正确的。 

  • 第2题:

    1978年,我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下列关于新时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B新时期最显着的成就是快速发展
    C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
    D新时期最重要的目标是建设小康社会


    答案:D
    解析: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我党明确了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最显着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D选项是新时期某一阶段的奋斗目标,属于片面的描述。

    故正确答案为D。

  • 第3题:

    战后日本的产业结构有何重大变化?


    正确答案: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是与它的产业结构变化密切相关的,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是在其产业结构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实现的。产业结构的变化不仅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特点,同时也影响着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和方向。战后日本产业结构的变化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1945~1955年为恢复、调整阶段,1956~1973年为重、化工业化阶段,1973年以后为向知识(或技术)密集型工业转变和加强第三产业阶段。战前和战争期间,日本为满足战争需要,拼命扩大以军需工业为中心的重、化工业,造成第三产业的比重很低,而逐渐形成了极端依赖军需工业的产业结构。这对战后初期日本经济的发展方向、产业结构的变化都有着直接的影响。畸形的产业结构成为战后初期粮食严重不足、生活必需品奇缺、社会服务事业和福利设施极端落后的重要原因。为了尽快摆脱战后初期的困难处境,日本经济的发展首先从恢复与人民生活有密切关系的农业、轻工业和服务业开始,逐渐改变了产业结构过于偏向重、化工业的状况。第一产业和轻工业的比重相对提高,这种变化对于缓和粮食和日用品供不应求的矛盾,克服战后初期的失业问题起了重大作用。同时,农业和轻工业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也为重、化工业的发展积累了资金,开辟了市场。1955年后,日本国内外经济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就国内条件看,恢复阶段已告完成,各项指标均已接近、赶上或超过了战前最高水平,整个经济有了相当的基础;就国际条件看,美国已把日本变为自己侵略和控制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的基地,对日政策由控制转为扶植,在资金、技术、原料和市场等方面给日本以一定的照顾;同时,这一时期由于很多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刚刚独立,工业基础薄弱,不得不大量出口矿产原料和燃料,以换取经济发展所需的资金和设备,这不仅为日本提供了廉价原料和燃料,而且也扩大了商品销售市场。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垄断资本为攫取高额利润,提高国际竞争能力,在经济上尽快赶上或超过欧美发达国家,又大力发展和加强重、化工业。从五十年代后半期到七十年代初,日本基本上实现了产业结构的重、化学工业化。与此同时,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各种矛盾也日趋激化,世界石油等原料、燃料相继涨价,供给出现紧张局面,国际垄断组织间争夺资源的斗争不断尖锐化。而且工业品消费结构出现了新动向,信息情报产业的电子工业产品的大量需要,新能源的开发,宇航工业及家庭耐用消费品的需要急剧扩大等等,都要求日本的产业结构作出相应调整与转换。在新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下,日本把以大量消费资源、大量产生公害的重、化学工业为中心的产业结构逐渐转向以知识密集型工业和第三产业为中心的产业结构。这一阶段日本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比重继续下降,第二产业的比重由原来的上升转为稳定,而第三产业的比重则继续提高。

  • 第4题:

    新时期民间文学的传统特征发生了哪些变化?


    正确答案: 新时期民间文学的传统特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1)作者的范围扩大了,知识分子成了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他们采用民间文学形式创作的作品,只要得到群众的承认,也应列入民间文学范畴。
    2)、作品的内容,已经不是确定民间文学的重要条件,传统形式反而更为人们重视,但是也必须注意到,传统形式也是不断发展的。
    3)、流传形式发生了变化,书面语口头流传并存,相对而言书面流传加强了,,口头流传减弱了。
    4)、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出现了“合流”的端倪,但它作为一种文学形式,是永远不会消亡的

  • 第5题:

    刘心武的短篇小说()被认为是新时期文学开端的标志,它在新时期文学创作中实现了重大的突破。


    正确答案:班主任

  • 第6题: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国际形势发生哪些变化?


    正确答案: (1)国际形势总体上趋向缓和。
    (2)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战争力量的增长。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主要力量。
    (3)经济因素在国了关系中的地位上升。
    (4)南北矛盾突出。邓小平明确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

  • 第7题:

    中共十七大报告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历程和经验时指出,新时期()

    • A、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 B、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 
    • C、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 
    • D、最有效的方法是稳步前行

    正确答案:A,B,C

  • 第8题: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农村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标志是()

    • A、乡镇企业蓬勃发展
    • B、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流入城市
    •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D、农业生产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正确答案:A

  • 第9题:

    现代中国农村家庭的变化


    正确答案: 现代中国农村家庭发生了四大变化:一是家庭的基础---婚姻发生了变化。自主婚姻占据了主导地位。二是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发生了变化。地位越来越高,逐渐建立了平等的、新型的夫妻关系。三是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为联合家庭和残缺家庭不断减少,核心家庭占据了主体地位。家庭发展的总趋势是小型化。四是家庭功能发生了变化。农村家庭的生育功能受到了控制,农村家庭的经济等基本功能普遍得到强化,精神生活、休闲娱乐等派生功能逐步向社会转移。

  • 第10题:

    反映电网重大暂态变化的根本标志是母线电压的突然变化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1题:

    问答题
    概括指出人类政治文明演进的趋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法制建设取得重大进步,这得益于我国坚持什么治国方略?

    正确答案: 由专制到民主,由人治到法治;依法治国。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党和国家进入了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主要任务的历史新时期是以哪一次会议为标志?

    正确答案: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1)1978年底,哪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参考答案:

    十一届三中全会


  • 第14题:

    党和国家进入了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主要任务的历史新时期是以哪一次会议为标志?


    正确答案: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 第15题: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国际形势发生了哪些变化?


    正确答案: (1)国际形势总体上趋向缓和。
    (2)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战争力量的增长。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主要力量。
    (3)经济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上升。
    (4)南北矛盾突出。 邓小平明确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

  • 第16题:

    科技革命使世界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西方发达国家,出现了()。

    • A、产业结构软化
    • B、产业结构重心转移
    • C、产业结构软化和产业结构重心转移

    正确答案:C

  • 第17题:

    1978年,我们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8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我国()

    • A、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B、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开始
    • C、文化大革命结束
    • D、完成拨乱反正的任务

    正确答案:B

  • 第19题:

    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正确答案:错误

  • 第20题:

    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重大事件是()

    • A、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C、1979年的理论工作务虚会
    • D、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正确答案:B

  • 第21题:

    概括指出人类政治文明演进的趋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法制建设取得重大进步,这得益于我国坚持什么治国方略?


    正确答案: 由专制到民主,由人治到法治;依法治国。

  • 第22题:

    单选题
    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重大事件是()
    A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B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

    1979年的理论工作务虚会

    D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战后日本的产业结构有何重大变化?

    正确答案: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是与它的产业结构变化密切相关的,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是在其产业结构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实现的。产业结构的变化不仅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特点,同时也影响着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和方向。战后日本产业结构的变化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1945~1955年为恢复、调整阶段,1956~1973年为重、化工业化阶段,1973年以后为向知识(或技术)密集型工业转变和加强第三产业阶段。战前和战争期间,日本为满足战争需要,拼命扩大以军需工业为中心的重、化工业,造成第三产业的比重很低,而逐渐形成了极端依赖军需工业的产业结构。这对战后初期日本经济的发展方向、产业结构的变化都有着直接的影响。畸形的产业结构成为战后初期粮食严重不足、生活必需品奇缺、社会服务事业和福利设施极端落后的重要原因。为了尽快摆脱战后初期的困难处境,日本经济的发展首先从恢复与人民生活有密切关系的农业、轻工业和服务业开始,逐渐改变了产业结构过于偏向重、化工业的状况。第一产业和轻工业的比重相对提高,这种变化对于缓和粮食和日用品供不应求的矛盾,克服战后初期的失业问题起了重大作用。同时,农业和轻工业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也为重、化工业的发展积累了资金,开辟了市场。1955年后,日本国内外经济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就国内条件看,恢复阶段已告完成,各项指标均已接近、赶上或超过了战前最高水平,整个经济有了相当的基础;就国际条件看,美国已把日本变为自己侵略和控制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的基地,对日政策由控制转为扶植,在资金、技术、原料和市场等方面给日本以一定的照顾;同时,这一时期由于很多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刚刚独立,工业基础薄弱,不得不大量出口矿产原料和燃料,以换取经济发展所需的资金和设备,这不仅为日本提供了廉价原料和燃料,而且也扩大了商品销售市场。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垄断资本为攫取高额利润,提高国际竞争能力,在经济上尽快赶上或超过欧美发达国家,又大力发展和加强重、化工业。从五十年代后半期到七十年代初,日本基本上实现了产业结构的重、化学工业化。与此同时,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各种矛盾也日趋激化,世界石油等原料、燃料相继涨价,供给出现紧张局面,国际垄断组织间争夺资源的斗争不断尖锐化。而且工业品消费结构出现了新动向,信息情报产业的电子工业产品的大量需要,新能源的开发,宇航工业及家庭耐用消费品的需要急剧扩大等等,都要求日本的产业结构作出相应调整与转换。在新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下,日本把以大量消费资源、大量产生公害的重、化学工业为中心的产业结构逐渐转向以知识密集型工业和第三产业为中心的产业结构。这一阶段日本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比重继续下降,第二产业的比重由原来的上升转为稳定,而第三产业的比重则继续提高。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