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评述1905—1907年革命派与立宪派的论战。 ”相关问题
  • 第1题:

    1905年至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焦点是【】

    A:要不要打倒列强

    B:要不要实行共和

    C: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

    D:要不要废科举,兴学堂


    正确答案:C

  • 第2题:

    1905—1907年年进行的革命派与改良派的大论战,论战双方的主要阵地是()

    A.《时务报》

    B.《民报》

    C.《苏报》

    D.《新民丛报》


    参考答案:B, D

  • 第3题:

    1905年至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进行论战的意义及革命派的局限性。


    答案:
    解析:
    论战的意义是:(1)论战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使人们清楚地认识到实行民主革命的必要性,参加到革 命的行列。(2)论战使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三民主义学说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播,促进了革命力量的壮大,为推翻清王朝统治的革命斗争奠定了思想基础。革命派的局限性:(1)他们未能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不仅不敢旗帜鲜明地提出反帝口号,反而希望争取列强的支持。(2)革命派停留在对民主制度的形式理解上,缺乏对民主建政的深入认识,所提方案也不十分具体和具有可操作性。(3)革命派无法真正解决农民土地问题。这些阶级的和历史的局限不不可避免地影响了辛亥革命的历史进程和结局。

  • 第4题:

    以张謇为代表的立宪派,认为()只适合推翻清政府,而()才适合建设新的中国。

    • A、革命派;袁世凯
    • B、革命派;立宪派
    • C、袁世凯;立宪派
    • D、立宪派;袁世凯

    正确答案:A

  • 第5题:

    1905年至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展开论战的各自舆论阵地是()。

    • A、《民报》
    • B、《时务报》
    • C、《民国日报》
    • D、《新民丛报》

    正确答案:A,D

  • 第6题:

    袁世凯初任总统时,政坛呈现三足鼎立之势,其中的“三足”是指()。

    • A、同盟会、立宪派、北洋派
    • B、同盟会、革命派、北洋派
    • C、革命派、北洋派、立宪派
    • D、同盟会、立宪派、革命派

    正确答案:A

  • 第7题:

    1905至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派同改良派论战的主要内容及重要意义是什么?


    正确答案: 意义:论战使民主革命思想得到广泛传播.1907 年《新民丛报》不得不宣告停刊,论战以革命派的胜利告终.经过这场大论战,进一步划清了革命派和改良派的界限,使人们清楚地认识到实行民主革命的必要性.革命派批判了封建文化思想,使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促进了革命力量的壮大.
    但是由于阶级的和历史的局限性,革命派对中国民主革命一系列根本问题却未能作出完全正确的回答.他们轻信列强不会干涉中国革命;他们并不想发动群众从根本上废除广大农村的封建土地制度.革命派的这些严重弱点,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表明他们无力把民主革命引向彻底胜利.

  • 第8题:

    1905年至1997年,革命派和改良派在日本东京展开大论战的主要阵地分别是()

    • A、《民报》
    • B、《循环日报》
    • C、《时务报》
    • D、《国闻报》
    • E、《新民丛报》

    正确答案:A,E

  • 第9题:

    1905到1907年间,革命派与改良派展开了大论战,其主要舆论阵地是《新民丛报》、()


    正确答案:《民报》

  • 第10题:

    多选题
    1905—1907年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意义是(  )。
    A

    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

    B

    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

    C

    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D

    支持了贫苦农民“夺富人之田为已有”的主张


    正确答案: D,B
    解析:
    ABC三项,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为:通过这场论战,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D项,革命派反对贫苦农民“夺富人之田为已有”,这是革命派在理论方面的弱点。

  • 第11题:

    问答题
    1905—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论战的意义是什么?

    正确答案: 革命派与改良派的大论战,以革命派的胜利告终,具有重要的意义:
    (1)论战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使人们清楚的认识到实行民主革命的必要性,参加到革命的行列。
    (2)论战使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三民主义思想得到了更加文学的广泛的传播,促进了革命力量的壮大。这个胜利,为推翻清朝统治的革命斗争奠定了思想基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多选题
    1905—1907年年进行的革命派与改良派的大论战,论战双方的主要阵地是()
    A

    《时务报》

    B

    《民报》

    C

    《苏报》

    D

    《新民丛报》


    正确答案: B,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1905年至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展开论战的各自舆论阵地是()。

    A.《民报》

    B.《时务报》

    C.《民国日报》

    D.《新民丛报》


    参考答案:A, D

  • 第14题:

    1905—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论战的意义是什么?


    答案:
    解析:
    革命派与改良派的大论战,以革命派的胜利告终,具有重要的意义(1)论战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使人们清楚的认识到实行民主革命的必要性,参加到革命的行列。(2)论战使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三民主义思想得到了更加文学的广泛的传播,促进了革命力量的壮大。这个胜利,为推翻清朝统治的革命斗争奠定了思想基础。

  • 第15题:

    在革命派与立宪派的论战之中,他们的争论焦点包括()
    ①中国是否要进行“社会革命”②中国是否要建立共和政体③是否要推翻清政府④革命手段与和平手段之争

    A.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革命派与立宪派在政治理念、民族观念、革命手段等方面都存在巨大的反差,他们在各个方面的争论也各有利弊,以上选项都是他们论战的焦点,所以需要考生重点把握,可能会在简答题中出现。

  • 第16题:

    改良派和革命党的论战最终以革命派大获全胜告终,革命派吸引了大量温和立宪派的支持。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7题:

    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焦点是()


    正确答案:要不要采取革命手段

  • 第18题:

    1905一1907年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的意义是()。

    • A、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
    • B、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
    • C、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 D、主张贫苦农民“夺富人之田为己有”

    正确答案:A,B,C

  • 第19题:

    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的是()

    • A、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 B、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 C、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
    • D、“问题”与“主义”的论战

    正确答案:B

  • 第20题:

    评述1905—1907年革命派与立宪派的论战。


    正确答案: 要求答出论战双方及主要阵地,论战的论题,论战的结局,论战双方的主张以及对双方论战主张进行评价。本题允许学生有独立见解,视具体情况酌情评分。

  • 第21题:

    简述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的内容及其意义。


    正确答案: 论战的主要问题是:围绕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朝政府、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等问题进行的。
    意义:通过论战,民主革命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有力的推动了民主革命的高潮到来。

  • 第22题:

    多选题
    1905年至1997年,革命派和改良派在日本东京展开大论战的主要阵地分别是()
    A

    《民报》

    B

    《循环日报》

    C

    《时务报》

    D

    《国闻报》

    E

    《新民丛报》


    正确答案: C,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判断题
    改良派和革命党的论战最终以革命派大获全胜告终,革命派吸引了大量温和立宪派的支持。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单选题
    1906年至1907年,革命派与立宪派在思想领域内展开了一场激烈论战。立宪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

    黄兴、宋教仁

    B

    陈天华、蔡元培

    C

    康有为、梁启超

    D

    章炳麟、刘揆一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