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和作用。 ”相关问题
  • 第1题:

    王安石变法理财类措施有哪些内容?


    正确答案:①青苗法②农田水利法③均输法④募役法⑤市易法⑥方田均税法

  • 第2题:

    试述王安石变法的原因及内容。你是如何分析其失败原因的?


    正确答案: 背景:北宋中期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主要表现在:
    (1)在政治方面的冗官,冗兵、冗费现象,造成国家“积贫”、“积弱”的局面;
    (2)在社会方面的土地高度集中和赋役苛重,促使阶级矛盾迅速激化。主要内容:王安石变法是以“富国强兵”为宗旨,主要内容分为“理财”和“整军”两大类。
    理财诸法是:(1)均输法。(2)青苗法。(3)农田水利法。(4)免役法。(5)市易法。(6)方田均税法。整军诸法是:(1)将兵法。(2)保甲法。(3)保马法。(4)军器监。失败原因:由于新法在一定程度上侵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既得利益,因此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王安石变法失败的直接原因是反对派过于强大;但是从根本上说,这次变法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变法不可能牺牲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去改善广大农民的处境,所以新法得不到广大人民的支持,变法运动只是少数人依靠一时的权势在活动,一旦权势失去,变法就随之而失败。

  • 第3题:

    试述王安石变法在理财和强兵方面的措施及其作用。


    正确答案: 理财方面措施有:①均输法、②市易法、③青苗法、④募役法、⑤方田均税法。(每小点1分,共5分)
    强乒方面措施有:保甲法、保马法。(2分)
    作用:新法在执行过程中虽出现某些弊端,但总的说来,积极作用是主要的。(1分)
    它使政府财政情况大有改善,积贫危机有所缓和。(2分)

  • 第4题:

    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作用。


    正确答案: 战国中期,秦孝公任用商鞅实行变法,主要内容如下:
    ①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②编户籍,五家为伍,二伍为什,有罪连坐。③奖励耕战,生产粟帛多的,免除徭役;私斗有罪,有军功受爵;弃农经商或因懒惰而穷困的,连家属罚作官奴婢。④废除贵族特权,宗室没有军功的不给爵位。⑤把乡聚合并设县,由国家直接派官吏治理。此外,还定咸阳为都城,统一度量衡制度。
    作用:秦孝公死后,商鞅遭贵族诬告被杀。商鞅虽死,“秦法未败”,秦国很快强盛起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基础。

  • 第5题:

    王安石变法


    正确答案: 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进行变法,推行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和保甲法,取得了一定成效。新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它们强烈反对,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新法几乎全部废除。

  • 第6题:

    简述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1.富国之法:
    (1)青苗法:每年青黄不接时,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收获后偿还,加收20%的利息,这样既能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又能增加政府的收入。
    (2)农田水利法:政府鼓励开垦荒地和兴修水利工程。
    (3)免役法,又称募役法: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服役的,按贫富等第收取免役钱,雇人服役。不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出钱,相应减轻了农民的差役负担,保证了生产时间。
    (4)市易法:政府在东京设置市易务,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
    (5)方田均税法:政府重新丈量土地,核实每户占有土地的数量,按照土地的多少和肥瘠收取赋税。官僚、地主也不例外。这就增加了国家的田赋收入。
    (6)均输法:要求发运使依照“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采购物资。
    2.强兵之法
    (1)保甲法:政府把农民组织起来,编为保甲,十户为一保。保丁农闲时练兵,平时参与维持地方治安,战时编入军队作战。还实行连坐法,同保人要互相监督、检举。
    (2)保马法:规定百姓可自愿申请养马。每户一匹,富户两匹,由政府拨给官马或给钱自购。
    (3)将兵法:在北方各路设100多“将”,每将置正将一人。“将”成为军队编制的基本单位。
    (4)设军器监:监督制造兵器,严格管理,武器质量。
    3.取士之法
    (1)改革科举制度:废除明经诸科,规定进士科不考诗赋,专考经义和时务策。设明法科,专考律令、断案等。
    (2)整顿太学,重新编篡教科书,内容为儒家经典。太学生成绩优异者不经科举考试可直接为宫。
    (3)王安石十分重视对中下级官员的提拔和任用,使许多低级官员和下层士大夫得到了发挥才干的机会。

  • 第7题:

    青苗法是以下哪个变法的内容?()

    • A、王安石变法
    • B、戊戌变法
    • C、商鞅变法
    • D、吴起变法

    正确答案:A

  • 第8题:

    问答题
    试述王安石变法的原因及内容。你是如何分析其失败原因的?

    正确答案: 背景:北宋中期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主要表现在:
    (1)在政治方面的冗官,冗兵、冗费现象,造成国家“积贫”、“积弱”的局面;
    (2)在社会方面的土地高度集中和赋役苛重,促使阶级矛盾迅速激化。主要内容:王安石变法是以“富国强兵”为宗旨,主要内容分为“理财”和“整军”两大类。
    理财诸法是:(1)均输法。(2)青苗法。(3)农田水利法。(4)免役法。(5)市易法。(6)方田均税法。整军诸法是:(1)将兵法。(2)保甲法。(3)保马法。(4)军器监。失败原因:由于新法在一定程度上侵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既得利益,因此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王安石变法失败的直接原因是反对派过于强大;但是从根本上说,这次变法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变法不可能牺牲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去改善广大农民的处境,所以新法得不到广大人民的支持,变法运动只是少数人依靠一时的权势在活动,一旦权势失去,变法就随之而失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 1.富国之法:
    (1)青苗法:每年青黄不接时,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收获后偿还,加收20%的利息,这样既能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又能增加政府的收入。
    (2)农田水利法:政府鼓励开垦荒地和兴修水利工程。
    (3)免役法,又称募役法: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服役的,按贫富等第收取免役钱,雇人服役。不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出钱,相应减轻了农民的差役负担,保证了生产时间。
    (4)市易法:政府在东京设置市易务,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
    (5)方田均税法:政府重新丈量土地,核实每户占有土地的数量,按照土地的多少和肥瘠收取赋税。官僚、地主也不例外。这就增加了国家的田赋收入。
    (6)均输法:要求发运使依照“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采购物资。
    2.强兵之法
    (1)保甲法:政府把农民组织起来,编为保甲,十户为一保。保丁农闲时练兵,平时参与维持地方治安,战时编入军队作战。还实行连坐法,同保人要互相监督、检举。
    (2)保马法:规定百姓可自愿申请养马。每户一匹,富户两匹,由政府拨给官马或给钱自购。
    (3)将兵法:在北方各路设100多“将”,每将置正将一人。“将”成为军队编制的基本单位。
    (4)设军器监:监督制造兵器,严格管理,武器质量。
    3.取士之法
    (1)改革科举制度:废除明经诸科,规定进士科不考诗赋,专考经义和时务策。设明法科,专考律令、断案等。
    (2)整顿太学,重新编篡教科书,内容为儒家经典。太学生成绩优异者不经科举考试可直接为宫。
    (3)王安石十分重视对中下级官员的提拔和任用,使许多低级官员和下层士大夫得到了发挥才干的机会。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 背景主要有:庆历新政失败、三冗现象的出现、澶渊之盟的负担等。
    主要内容是颁布了:均输法、市易法、青苗法、方田均税法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正确答案:
    宋神宗时,政府和地主加重赋税以及辽、西夏的不断侵扰,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社会危机严重,“积贫积弱”。为富国强兵,在王安石倡议下,实行了变法。其内容是:
    (1)青苗法。春天由政府贷放钱粮,秋天偿还,收20%的利息。
    (2)募役法。向应服役的人户收取免役钱,雇人服役。
    (3)农田水利法。政府鼓励兴修地方水利,开垦荒地。
    (4)方田均税法,重新丈量土地,核实每户占有土地的数量,按亩收赋税,官僚、地主不得例外。
    (5)保甲法。农村十家为一保,五十家为一大保。两丁以上的人户一人做保丁,农闲时练兵,平时维护社会秩序,战时编入军队作战。变法限制了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的恣意盘剥,使农民负担稍有减轻,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也增加了政府的收入,军事力量也有所增强。
    但因各项新法触犯了中上级官员、皇室、豪强和高利贷者的利益,加上自身变法的局限性,最终以失败告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填空题
    ()登上帝位后,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王安石变法的目的是()。

    正确答案: 宋神宗,富国强兵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商鞅遭车裂而其法不变,王安石不遭刑但其法废。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

    • A、秦处于上升阶段而宋处于下降时期
    • B、商鞅变法彻底而王安石变法不彻底
    • C、商鞅变法为时较长百姓认同而王安石变法为时短暂百姓不认同
    • D、商鞅变法适合当时历史发展需要而王安石变法不完全合于当时实际

    正确答案:D

  • 第14题:

    简述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背景主要有:庆历新政失败、三冗现象的出现、澶渊之盟的负担等。
    主要内容是颁布了:均输法、市易法、青苗法、方田均税法等。

  • 第15题:

    ()登上帝位后,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王安石变法的目的是()。


    正确答案:宋神宗;富国强兵

  • 第16题:

    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和作用。


    正确答案: 内容:新法的内容可分为理财、强兵和选拔人才三个方面。
    理财方面有:(1)均输法,以路近价廉为原则收购国家需要的物品;(2)市易法,在东京等城市由政府出本钱,收购滞销物资,市场缺货时抛售,以打击投机商人;(3)青苗法,春季借钱给民户,夏秋交还,加收利息两分;(4)募役法,废除轮差服役制度,由政府雇人服役,原来应服役的民户要交免役钱,不服役的也要出助役钱;(5)方田均税法,清丈土地,防止偷税漏税。
    强兵方面有:(1)保甲法,把民户编成保甲,每家有两个以上壮丁的,出一人为保丁,进行训练;(2)保马法,令民间养马,愿者免除部分赋税。
    培养和选拔人才方面有:(1)进士科考经义策论,不考诗赋;(2)太学三舍法,太学分外舍、内舍、上舍三个等级,考试合格的升舍,上舍生成绩上等的,不经科举考试,就可以做官;(3)编写《三经新义》,对《诗》、《书》(《尚书》)、《周礼》三部典籍重新加以注释,作为太学和州县学的教材。
    作用:新法在执行过程中虽出现某些弊端,但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它使政府财政收入情况大为改善,积贫的危机有所缓和;在培养和选拔人才方面,开始效果也较好。宋神宗去世后,新法被废除。

  • 第17题:

    简述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正确答案:(1)积贫局面改善:王安石变法虽然没有完全成功,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北宋积贫局面。变法以后,可是,有些变法的措施也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2)积弱局面的改善:王安石变法也使北宋的国力得到增强,积弱局面有所改观。

  • 第18题:

    简述王安石变法的结局。


    正确答案:王安石变法触犯了许多人的既得利益,一开始就遭到了守旧派的激烈反对。他们采用各种办法阻止改革。1085年,宋神宗去世,年幼的宋哲宗继位,由太皇太后高氏临朝听政。她执政后,立即起用司马光等反对新法者。在高氏的支持下,司马光等逐步废除了王安石的全部新法。

  • 第19题:

    单选题
    上(明太祖)日:“昔汉武帝用东郭咸阳、孔仅之徒为聚敛之臣,剥民取利,海内苦之。宋神宗用王安石理财,小人进竞,天下骚然,此可为戒。”明太祖()。
    A

    肯定王安石变法,认为王安石为下层民众进入仕途提供了机会

    B

    否定王安石变法,认为历代变法都是对民众的盘剥,并不可取

    C

    否定王安石变法,认为君臣不能以变法为名行敛财之实而苦天下

    D

    肯定王安石变法,认为孔仅等人是为君聚敛而王安石是为国理财


    正确答案: C
    解析: 材料“宋神宗用王安石理财,小人进竞,天下骚然,此可为戒。”可以看出明太祖否定王安石变法,认为君臣不能以变法为名行敛财之实而苦天下。故选择C项。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正确答案: (1)积贫局面改善:王安石变法虽然没有完全成功,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北宋积贫局面。变法以后,可是,有些变法的措施也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2)积弱局面的改善:王安石变法也使北宋的国力得到增强,积弱局面有所改观。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试述王安石变法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失败原因。

    正确答案: 背景:北宋初年,虽然社会比较稳定,可是,社会的各种矛盾也在发展之中。至仁宗时(1022—1063年)时,社会危机日夜严重。主要表现在:一、政治方面的冗官、冗兵、冗费现象,造成国家“积贫”、“积弱”,的局面;二、在社会方面的土地高度集中和赋予苛重,促使阶级矛盾激化。
    内容:新法的内容可分为理财,强兵和选拔人才三个方面.
    理财方面有:(1)均输法,以路近价廉为原则收购国家需要的物品;(2)市易法,在东京等城市由政府出本钱,收购滞销物资,市场缺货时抛售,以打击投机商人;(3)青苗法,春季借钱给民户,夏秋交还,加收利息两分;(4)募役法,废除轮差服役制度,由政府雇人服役,原来应服役的民户要交免役钱,不服役的也要出助役钱;(5)方田均税法,清丈土地,防止偷税漏税.
    强兵方面有:(1)保甲法,把民户编成保甲,每家有两个以上壮丁的,出一人为保丁,进行训练;(2)保马法,令民间养马,愿者免除部分赋税。
    培养和选拔人才方面有:(1)进士科考经义策论,不考诗赋;(2)太学三舍法,太学分外舍,内舍,上舍三个等级,考试合格的升舍,上舍生成绩上等的,不经科举考试,就可以做官;(3)编写《三经新义》,对《诗》,《书》(《尚书》),《周礼》三部典籍重新加以注释,作为太学和州县学的教材。
    失败原因:直接原因是反对派势力过于强大,但从根本上说,是因为新法代表并不代表广大贫苦农民的利益,因而,得不到广大人民的支持。它只是少数人依靠一时的权势在活动。一旦权势失去,变法也就随之失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试述王安石变法在理财和强兵方面的措施及其作用。

    正确答案: 理财方面措施有:①均输法、②市易法、③青苗法、④募役法、⑤方田均税法。(每小点1分,共5分)
    强乒方面措施有:保甲法、保马法。(2分)
    作用:新法在执行过程中虽出现某些弊端,但总的说来,积极作用是主要的。(1分)
    它使政府财政情况大有改善,积贫危机有所缓和。(2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和作用。

    正确答案: 内容:新法的内容可分为理财、强兵和选拔人才三个方面。
    理财方面有:(1)均输法,以路近价廉为原则收购国家需要的物品;(2)市易法,在东京等城市由政府出本钱,收购滞销物资,市场缺货时抛售,以打击投机商人;(3)青苗法,春季借钱给民户,夏秋交还,加收利息两分;(4)募役法,废除轮差服役制度,由政府雇人服役,原来应服役的民户要交免役钱,不服役的也要出助役钱;(5)方田均税法,清丈土地,防止偷税漏税。
    强兵方面有:(1)保甲法,把民户编成保甲,每家有两个以上壮丁的,出一人为保丁,进行训练;(2)保马法,令民间养马,愿者免除部分赋税。
    培养和选拔人才方面有:(1)进士科考经义策论,不考诗赋;(2)太学三舍法,太学分外舍、内舍、上舍三个等级,考试合格的升舍,上舍生成绩上等的,不经科举考试,就可以做官;(3)编写《三经新义》,对《诗》、《书》(《尚书》)、《周礼》三部典籍重新加以注释,作为太学和州县学的教材。
    作用:新法在执行过程中虽出现某些弊端,但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它使政府财政收入情况大为改善,积贫的危机有所缓和;在培养和选拔人才方面,开始效果也较好。宋神宗去世后,新法被废除。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单选题
    青苗法是以下哪个变法的内容?()
    A

    王安石变法

    B

    戊戌变法

    C

    商鞅变法

    D

    吴起变法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