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简述英国责任内阁制的主要内容。 ”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英国议会内阁制下两党制的特点。


    正确答案: (1)两党的尝围绕议会选举展开,由在竞争中获得多数席位的政党组织由阁,其成员也都是议会议员。
    (2)两党采取集中制,表现在每次的重要投票中,所有该党议员必须按本党的决定进行投票,在政党组织结构上,中央与地方组织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纽带,其活动具有连续性。

  • 第2题:

    内阁制的创始国是英国。


    正确答案:正确

  • 第3题:

    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的法律依据是()

    • A、宪法性惯例
    • B、国民参政法
    • C、摄政法
    • D、退位法

    正确答案:A

  • 第4题:

    简述民国初期袁世凯对责任内阁制的破坏。


    正确答案:1913年10月6日,国会召开总统选举会。袁世凯命军警保卫国会,又派便衣军警称“公民团”,包围会场。议员投票3次,直到宣布袁世凯为正式大总统后,“公民团”才撤走。1914年1月10日,袁世凯取消国会。
    袁世凯统治集团炮制的约法。1914年3月,政治会议召开约法会议。5月1日,袁世凯公布约法会议制定的《中华民国约法》,同时废除《临时约法》。约法扩大了总统权力,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撤销国务院,在总统府内设政事堂,以国务卿为首脑。徐世昌为首任国务卿。根据约法,成立立法机关参政院,袁世凯任命的参政达70多人。他们多为清朝遗老和袁的亲信,也有进步党的梁启超等。
    1914年参政院制定的选举总统的方法。规定:总统任期为十年,连选连任无限制;总统任期满时,若“政治上有必要”,不必改选,即可连任;总统继任人由总统推荐,被推荐者无限制。袁世凯破坏了辛亥革命后建立的民主制度,中国只剩下“民国”空招牌。

  • 第5题:

    关于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描述正确的是()

    • A、责任内阁制度最终在英国确立
    • B、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上议院席位
    • C、更多英国民众获得选民资格
    • D、议会最终取得了征税的权力

    正确答案:C

  • 第6题:

    英国实行责任内阁制,政府和内阁是一个概念。


    正确答案:错误

  • 第7题:

    单选题
    英国责任内阁制是由()确立起来的。
    A

    国会立法

    B

    宪法性法律

    C

    宪法性惯例

    D

    宪法判例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简述英国内阁制出现的过程背景影响。

    正确答案: 过程--起源于都铎王朝时期枢密院的外交委员会,到18世纪初仍处于萌芽状态;18世纪初,由多数党主持内阁会议,形成惯例,首开内阁先河;之后辉格党掌握政权,国王咨询机构发展为内阁。1721年罗伯特出任首相,主持内阁,内阁制正式形成。而后经过不断发展,由议会下院选举获胜的党派上台组阁,若失去议会支持,则须全体辞职或解散议会重新选举,至此内阁制发展成熟。
    背景--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资本主义的发展壮大。
    民主思想的传播影响--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典范,为众多国家所效仿。使英国保持了政治稳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有利于资产阶级民主的实现。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的法律依据是()
    A

    宪法性惯例

    B

    国民参政法

    C

    摄政法

    D

    退位法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民国初期袁世凯对责任内阁制的破坏。

    正确答案: 1913年10月6日,国会召开总统选举会。袁世凯命军警保卫国会,又派便衣军警称“公民团”,包围会场。议员投票3次,直到宣布袁世凯为正式大总统后,“公民团”才撤走。1914年1月10日,袁世凯取消国会。
    袁世凯统治集团炮制的约法。1914年3月,政治会议召开约法会议。5月1日,袁世凯公布约法会议制定的《中华民国约法》,同时废除《临时约法》。约法扩大了总统权力,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撤销国务院,在总统府内设政事堂,以国务卿为首脑。徐世昌为首任国务卿。根据约法,成立立法机关参政院,袁世凯任命的参政达70多人。他们多为清朝遗老和袁的亲信,也有进步党的梁启超等。
    1914年参政院制定的选举总统的方法。规定:总统任期为十年,连选连任无限制;总统任期满时,若“政治上有必要”,不必改选,即可连任;总统继任人由总统推荐,被推荐者无限制。袁世凯破坏了辛亥革命后建立的民主制度,中国只剩下“民国”空招牌。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英国议会内阁制下两党制的特点。

    正确答案: (1)两党的尝围绕议会选举展开,由在竞争中获得多数席位的政党组织由阁,其成员也都是议会议员。
    (2)两党采取集中制,表现在每次的重要投票中,所有该党议员必须按本党的决定进行投票,在政党组织结构上,中央与地方组织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纽带,其活动具有连续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判断题
    英国实行责任内阁制,政府和内阁是一个概念。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下列哪种制度是英国首创的()

    • A、地产制
    • B、信托制
    • C、责任内阁制
    • D、陪审制

    正确答案:A,B,C,D

  • 第14题:

    简述英国责任内阁制的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 (1)内阁是国家的最高管理机关,由议会平民院多数党组成,国王任命平民院多数党领袖为内阁首相,首相提出阁员名单,由国王批准;
    (2)内阁定期向平民院报告工作,集体对平民院负责,并受平民院的监督;
    (3)内阁必须取得平民院多数议员的信任,如果平民院多数议员对内阁的重大政策方针不予支持,内阁必须集体辞职,或请求国王解散平民院重新选举;若新选出的平民院对内阁仍不信任,则内阁必须全体辞职,另行组阁。

  • 第15题:

    简述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特点


    正确答案:国王是“统而不治”的虚君、议会多数党组成内阁政府,向议会负责、内阁是国家行政权力的核心。

  • 第16题:

    简述内阁制及内阁制政府制度的特点


    正确答案: 内阁制指由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向议会负责的一种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特点:
    1.强调议会至上
    2.内阁组成独特
    3.国家元首”虚位”
    4.内阁总揽行政权力
    5.政府对议会负责

  • 第17题:

    简述英国内阁制出现的过程背景影响。


    正确答案:过程--起源于都铎王朝时期枢密院的外交委员会,到18世纪初仍处于萌芽状态;18世纪初,由多数党主持内阁会议,形成惯例,首开内阁先河;之后辉格党掌握政权,国王咨询机构发展为内阁。1721年罗伯特出任首相,主持内阁,内阁制正式形成。而后经过不断发展,由议会下院选举获胜的党派上台组阁,若失去议会支持,则须全体辞职或解散议会重新选举,至此内阁制发展成熟。
    背景--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资本主义的发展壮大。
    民主思想的传播影响--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典范,为众多国家所效仿。使英国保持了政治稳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有利于资产阶级民主的实现。

  • 第18题:

    实行责任内阁制的国家是()。

    • A、美国
    • B、英国
    • C、法国
    • D、瑞士

    正确答案:B

  • 第19题:

    问答题
    简述英国责任内阁制的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 (1)内阁是国家的最高管理机关,由议会平民院多数党组成,国王任命平民院多数党领袖为内阁首相,首相提出阁员名单,由国王批准;
    (2)内阁定期向平民院报告工作,集体对平民院负责,并受平民院的监督;
    (3)内阁必须取得平民院多数议员的信任,如果平民院多数议员对内阁的重大政策方针不予支持,内阁必须集体辞职,或请求国王解散平民院重新选举;若新选出的平民院对内阁仍不信任,则内阁必须全体辞职,另行组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多选题
    下列哪种制度是英国首创的()
    A

    地产制

    B

    信托制

    C

    责任内阁制

    D

    陪审制


    正确答案: A,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关于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描述正确的是()
    A

    责任内阁制度最终在英国确立

    B

    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上议院席位

    C

    更多英国民众获得选民资格

    D

    议会最终取得了征税的权力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实行责任内阁制的国家是()。
    A

    美国

    B

    英国

    C

    法国

    D

    瑞士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特点

    正确答案: 国王是“统而不治”的虚君、议会多数党组成内阁政府,向议会负责、内阁是国家行政权力的核心。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简述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及特点。

    正确答案: 英国资产阶级内阁制度的形成大体经历了3个阶段。
    第一阶段国王任命议会多数党人组阁。
    1696年威廉三世接受桑德兰伯爵建议,任命辉格党人组成清一色的辉格党人内阁,1698年托利党人在议会选举中获胜,成为议会多数党,威廉三世就解散辉格党内阁,任命托利党人组阁。这样,威廉三世开创了国王任命议会多数党人组阁的先河。
    第二阶段责任内阁制原则初步形成。
    1701年《王位继承法》中关于国王命令须经相关大臣副署才能生效的规定,为责任内阁制奠定了宪法基础,著名国务活动家罗伯特•沃尔波(1676—1745)的政治才干又加速了内阁制原则的形成。
    第三阶段是议会改革后责任内阁制正式形成。
    从此,议会至上原则得到完全确立,首相任免权由国王移到议会下院,责任内阁得到完善,并形成若干新的原则:首相取代国王主持内阁会议和政府工作,国王不再出席内阁会议;国王须任命下议院多数党领袖为首相;内阁成员从下议院多数党中产生,内阁凭借议会信任行使权力;内阁阁员与首相共进退,对政府行为集体负责,内阁政府在议会大选失败后须立即辞职。
    特点:
    (1)国家元首是世袭君主,但没有实权,他发布的行政命令须经有关的内阁部长副署才能生效。国王必须任命议会中多数党领袖为首相组成内阁政府。
    (2)英国内阁权力很大,是国家行政权力的核心,领导政府工作。
    (3)内阁与议会互相牵制,内阁有权提出政府议案,指导议会立法;议会有倒阁权,内阁必须向议会负责,而且一般是实行集体负责,内阁阁员与首相共进退。内阁须取得议会信任,否则,内阁须集体辞职或提请国王解散议会重新选举,由新选出的议会决定内阁去向。
    (4)英国内阁与议会关系比较和谐。原因是内阁政府与议会多数党一致,于是有人称英国是两权分立的国家。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