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维新变法运动失败的教训是()。A.农民阶级不能肩负反帝反封建的重任B.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C.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行不通D.社会主义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题目

维新变法运动失败的教训是()。

A.农民阶级不能肩负反帝反封建的重任

B.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C.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行不通

D.社会主义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相似考题
更多“维新变法运动失败的教训是()。 ”相关问题
  • 第1题:

    麦孟华与维新变法运动有什么关系?


    正确答案: 1895年,《马关条约》签定,麦孟华和同学梁启超大力协助康有为,联络18省1300应试举人联名上书,要求迁都变法御侮,是为“公车上书”。其后,麦孟华与梁启超一道,主持《万国公报》和《时务报》,大力宣传维新变法,参与组织“不裹足会”,参加保国会,为“百日维新”奔走发动。变法失败后,随老师康有为流亡日本,主持《清议报》。

  • 第2题:

    简述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


    正确答案:(1)主要原因: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维新派自身的阶级局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十分弱小,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基础相当狭窄,这是根本原因)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2)具体原因:
    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在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经济上没有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思想上借孔子之名“托古改制”。
    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一直幻想西方列强帮助自己变法维新。
    脱离人民群众。维新派的活动范围很有限,基本上局限于一些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没有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而且害怕人民群众。
    (3)经验教训:戊戌维新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戊戌维新的失败不仅暴露出这个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进行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是行不通的。要想实现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采用革命的手段。

  • 第3题:

    戊戌变法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 它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在政治、经济、思想上对封建主义妥协;它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希望得到西方列强的支持;它惧怕人民群众,甚至仇视人民。

  • 第4题:

    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正确答案:意义:
    (1)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维新派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高举救亡图存的旗帜,要求通过变法,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维新派的政治实践和思想理论,不仅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2)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维新派鼓吹民权,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并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这些措施虽然未能生效,但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
    (3)戊戌维新运动也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在维新运动期间,维新派通过组织学会、创办报刊、翻译西书、开办学堂,大力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宣传自由平等、社会进化观念,批判封建君权和封建纲常伦理,开阔了人们的视野,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在维新派的推动下,文化界还形成了广泛的文化革新运动,而且维新派在改革社会风习方面也做了许多工作。
    失败原因:(1)客观上,维新派的势力非常弱小,将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反对变法的守旧势力却相当强大,新旧力量对比的差距预示着这场运动如履薄冰,难以取胜。(2)主观上,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性也是这场运动失败的重要原因,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不敢否定封建主义。他们在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在经济上,虽然要求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却未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
    第二,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他们虽然大声疾呼救亡图存,却又幻想西方列强能帮助自己变法维新,结果却是处处碰壁。第三,惧怕人民群众。维新派的活动基本上局限于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的小圈子。他们不但脱离人民群众,而且惧怕甚至仇视人民群众,因此.运动未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教训: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不但暴露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就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 第5题:

    维新变法运动的代表人物有()

    • A、康有为
    • B、梁启超
    • C、谭嗣同
    • D、严复
    • E、胡适

    正确答案:A,B,C,D

  • 第6题:

    戊戌变法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袁世凯出卖维新派
    • B、光绪帝被囚禁
    • C、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性和守旧势力的反对
    • D、帝国主义的破坏

    正确答案:C

  • 第7题:

    促使维新变法运动迅速掀起的主要动因是()

    • A、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 B、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产阶级妥协求和政策
    • C、马尾海战清军失败
    • D、清军取得了镇南关大捷

    正确答案:A

  • 第8题:

    填空题
    戊戌变法运动期间,维新派创办的第一份报纸是()。

    正确答案: 中外纪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19世纪末,维新派提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他们把希望完全寄托在没有实权的光绪帝身上,这表明()
    A

    戊戌变法运动的出现和失败都具有历史必然性

    B

    戊戌变法运动的出现和失败都不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C

    戊戌变法运动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失败则带有偶然性

    D

    戊戌变法运动的出现是历史的偶然,失败则是历史的必然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正确答案: ①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②维新派的局限性: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惧怕人民群众。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维新变法运动失败的教训是()。
    A

    农民阶级不能肩负反帝反封建的重任

    B

    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C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行不通

    D

    社会主义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什么是“百日维新”?它为什么会失败?又具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和教训?

    正确答案: (1)1898年(夏历戊戌年)中国维新派在清光绪帝支持下推行的革新运动。又称戊戌维新、戊戌变法。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希望按照西方国家的模式,推行政治、经济改革,争取国家富强。光绪接受维新派改革方案,1898年6月11日颁布“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维新。在103天里颁布数十条维新诏令,因而被称为百日维新。(公元1898年6月11日,清光绪皇帝向全国颁布《明定国是诏书》,接受改良派的政治主张,宣布变法,实行新政。新政从6月11日开始,到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为止,共103天,所以称“百日维新”。由于这一年是中国农历的戊戌年,所以又称“戊戌变法”。)
    (2)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当时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上还十分微弱,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基础相当狭窄。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维新派的势力更是非常微小。维新派本身的局限性突出表现在:
    首先,不敢否定封建主义。他们在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在经济上,虽然要求发展资本主义,却未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
    其次,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他们大声疾呼救亡图存,却又幻想西方列强能帮助自己变法维新,结果是处处碰壁。
    再次,惧怕人民群众。维新派的活动基本上局限于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的小圈子。他们不但脱离人民群众,而且惧怕甚至仇视人民群众,因此,运动未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3)历史意义
    第一,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维新派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高举救亡图存的旗帜,要求通过变法,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走向富强之路。维新派的政治实践和思想理论,不仅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第二,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维新派鼓吹民权并提出开议院的主张,要用君主立宪制取代君主专制制度,虽然未能成功,但在政治经济等领域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
    第三,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在维新运动期间,维新派大力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批判封建君权和封建纲常伦理,推动了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第四,戊戌维新运动不仅在思想启蒙和文化教育方面开创了新的局面,而且在社会风习方面也提出了许多新的主张。
    (3)教训: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不仅暴露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着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戊戌变法运动期间,维新派创办的第一份报纸是什么?


    正确答案:中外纪闻。

  • 第14题:

    戊戌变法运动失败的标志是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派,发动了政变。光绪帝被囚禁在中南海瀛台,下令逮捕维新人士,康有为、梁启超逃往国外,而()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


    正确答案:谭嗣同

  • 第15题:

    什么是“百日维新”?它为什么会失败?又具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和教训?


    正确答案:(1)1898年(夏历戊戌年)中国维新派在清光绪帝支持下推行的革新运动。又称戊戌维新、戊戌变法。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希望按照西方国家的模式,推行政治、经济改革,争取国家富强。光绪接受维新派改革方案,1898年6月11日颁布“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维新。在103天里颁布数十条维新诏令,因而被称为百日维新。(公元1898年6月11日,清光绪皇帝向全国颁布《明定国是诏书》,接受改良派的政治主张,宣布变法,实行新政。新政从6月11日开始,到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为止,共103天,所以称“百日维新”。由于这一年是中国农历的戊戌年,所以又称“戊戌变法”。)
    (2)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当时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上还十分微弱,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基础相当狭窄。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维新派的势力更是非常微小。维新派本身的局限性突出表现在:
    首先,不敢否定封建主义。他们在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在经济上,虽然要求发展资本主义,却未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
    其次,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他们大声疾呼救亡图存,却又幻想西方列强能帮助自己变法维新,结果是处处碰壁。
    再次,惧怕人民群众。维新派的活动基本上局限于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的小圈子。他们不但脱离人民群众,而且惧怕甚至仇视人民群众,因此,运动未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3)历史意义
    第一,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维新派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高举救亡图存的旗帜,要求通过变法,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走向富强之路。维新派的政治实践和思想理论,不仅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第二,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维新派鼓吹民权并提出开议院的主张,要用君主立宪制取代君主专制制度,虽然未能成功,但在政治经济等领域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
    第三,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在维新运动期间,维新派大力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批判封建君权和封建纲常伦理,推动了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第四,戊戌维新运动不仅在思想启蒙和文化教育方面开创了新的局面,而且在社会风习方面也提出了许多新的主张。
    (3)教训: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不仅暴露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着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 第16题:

    简述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正确答案:原因:在于身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无严密的组织,又不掌握军权,也没有发动群众的支持,把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教训第一,不敢否定封建主义;第二,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第三,脱离人民群众要想实现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采用革命的手段。

  • 第17题:

    维新变法运动失败的教训是()。

    • A、农民阶级不能肩负反帝反封建的重任
    • B、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 C、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行不通
    • D、社会主义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正确答案:B

  • 第18题:

    维新变法运动发生在()

    • A、1840年
    • B、1898年
    • C、1895年
    • D、1901年

    正确答案:B

  • 第19题:

    以陈独秀、李大钊等为代表的进步知识分子,在对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认真思考后,把思想解放视为“救国之要道”。于是他们()

    • A、开展维新变法运动
    • B、创办《申报》
    • C、掀起新文化运动
    • D、掀起洋务运动

    正确答案:C

  • 第20题:

    单选题
    戊戌变法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

    袁世凯出卖维新派

    B

    光绪帝被囚禁

    C

    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性和守旧势力的反对

    D

    帝国主义的破坏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正确答案: (1)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第一,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第二,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第三,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第四,戊戌维新运动不仅在思想启蒙和文化教育方面开创了新的局面,而且在社会风习方面也提出了许多新的主张。
    (2)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
    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维新派本身的局限性突出表现在:
    首先,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其次,对帝国主义报有幻想。
    再次,惧怕人民群众。
    (3)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教训
    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不仅暴露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着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促使维新变法运动迅速掀起的主要动因是()
    A

    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B

    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产阶级妥协求和政策

    C

    马尾海战清军失败

    D

    清军取得了镇南关大捷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以陈独秀、李大钊等为代表的进步知识分子,在对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认真思考后,把思想解放视为“救国之要道”。于是他们()
    A

    开展维新变法运动

    B

    创办《申报》

    C

    掀起新文化运动

    D

    掀起洋务运动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