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参考答案和解析
参考答案:

布达拉宫是达赖喇嘛行政和居住的宫殿,也是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建筑群。
(1)布局布达拉宫占满整个布达拉山头,拔地200余米,外观八层,实际9层,其与山岗合为一体,气势十分雄伟。整个建筑群分为红宫和白宫两部分,红宫居中是整个建筑群的主体,东面的白宫是达赖喇嘛的住所。
(2)特点
▲没有使用中轴线和对称式布局整体布局随形就势,顺着山势起建筑,而不是削平山头,显得自然雄浑。
▲使用了汉族建筑的若干形式如斗拱的使用、金殿屋顶等。
▲保留了藏族建筑的传统手法如边玛檐墙、碉楼形式的外墙等。
▲体量参差,暗合山势,大块原色的使用使之从斑驳的山色背景中脱颖而出。


更多“简要分析西藏布达拉宫的布局与特点。 ”相关问题
  • 第1题:

    西藏布达拉宫的主体建筑有多少层?


    正确答案: 布达拉宫的主楼有13层

  • 第2题:

    西藏布达拉宫坐落在哪个高原上?


    正确答案: 青藏高原上

  • 第3题:

    西藏布达拉宫建于何时?


    正确答案: 布达拉宫建于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时期),唐朝初年,至今已有1300年的历史了。

  • 第4题:

    简要分析西藏布达拉宫的布局与特点。


    正确答案: 布达拉宫是达赖喇嘛行政和居住的宫殿,也是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建筑群。
    (1)布局布达拉宫占满整个布达拉山头,拔地200余米,外观八层,实际9层,其与山岗合为一体,气势十分雄伟。整个建筑群分为红宫和白宫两部分,红宫居中是整个建筑群的主体,东面的白宫是达赖喇嘛的住所。
    (2)特点
    ▲没有使用中轴线和对称式布局整体布局随形就势,顺着山势起建筑,而不是削平山头,显得自然雄浑。
    ▲使用了汉族建筑的若干形式如斗拱的使用、金殿屋顶等。
    ▲保留了藏族建筑的传统手法如边玛檐墙、碉楼形式的外墙等。
    ▲体量参差,暗合山势,大块原色的使用使之从斑驳的山色背景中脱颖而出。

  • 第5题:

    简要分析西藏囊色林主楼的主要特点。


    正确答案: 1、平面功能横条形平面,面南背北。底层及二层作储存之用。三四层作佛堂、藏经及管家、仆人住处。五层位主人起居。有天井自三层直通屋面,梯间、烟囱亦出屋面。
    2、结构处理建筑为土木混合结构。主要承重体系为夯土墙,辅以梁柱框架。底层墙厚3米左右,往上逐渐收分,墙厚减薄。墙体越往上层数量越少,而代之以柱列以获得更加开敞的室内空间。墙体除了四周的外墙贯通至顶外,还有两道内横墙和两道内纵墙贯通至顶,这种处理加强了建筑的整体刚度。
    3、构造处理
    (1)楼板:阿嘎土层—卵石—木板—椽木—大梁。
    (2)旱厕处理:蹲位上下错位,逐次北移。4檐墙装饰屋顶四周的女儿墙外皮,用“边玛草”垒砌成“边玛檐墙”。

  • 第6题:

    简要分析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几种主要空间布局模式。


    正确答案: 同心圆布局:同心圆布局模式源于景观设计师弗斯特1973年提出的旅游区空间开发“三区结构模式”。
    环核式布局:所谓环核式布局模式是指旅游空间布局以重要景观或项目为核心,相关的旅游接待,服务设施以及娱乐项目等全部环绕该核心景观河项目进行布局的模式。
    社区-吸引物式布局:这种布局模式是1965年由甘恩首先提出的。

  • 第7题:

    问答题
    从择址、形制、神道几方面简要分析明十三陵的总体布局特点?

    正确答案: 1、择址十三陵以天寿山为屏障,三面环山,南面敞开。神道南端左右各有小丘,如同双阙,与唐乾陵有异曲同工之效。整个陵区地势开阔宏伟,选址极佳。
    2、形制演变由明之前的方上之制演变为宝城宝顶、方城明楼。陵墓主体由方截椎体变为倒扣的半球体谓之宝顶。宝顶环以墙垣谓之宝城。宝城南门有一城楼样式的方形歇山建筑谓之明楼。
    3、神道明十三陵合用一条神道,并采用明陵首创的曲折自然式神道形式。有多重牌坊、门殿、碑亭等作为空间的过渡与转折,还有形态各异的石象生夹道而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西藏布达拉宫的主体建筑面积有多少?

    正确答案: 面积有13万平方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要分析西藏囊色林主楼的主要特点。

    正确答案: 1、平面功能横条形平面,面南背北。底层及二层作储存之用。三四层作佛堂、藏经及管家、仆人住处。五层位主人起居。有天井自三层直通屋面,梯间、烟囱亦出屋面。
    2、结构处理建筑为土木混合结构。主要承重体系为夯土墙,辅以梁柱框架。底层墙厚3米左右,往上逐渐收分,墙厚减薄。墙体越往上层数量越少,而代之以柱列以获得更加开敞的室内空间。墙体除了四周的外墙贯通至顶外,还有两道内横墙和两道内纵墙贯通至顶,这种处理加强了建筑的整体刚度。
    3、构造处理
    (1)楼板:阿嘎土层—卵石—木板—椽木—大梁。
    (2)旱厕处理:蹲位上下错位,逐次北移。4檐墙装饰屋顶四周的女儿墙外皮,用“边玛草”垒砌成“边玛檐墙”。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要分析唐乾陵布局的主要特点,并简要说明其中阙和神道的作用?

    正确答案: 1、布局乾陵是“因山为陵”的典型,其以梁山为陵墓主体,梁山前有双峰(高度低于梁山)对峙为阙,一条长长的神道夹持在双乳峰中间,径直北上,直达陵墓南门朱雀门。气势恢弘,选址极为巧妙。
    2、阙阙的形制是指在夯土台上立木构的“观”。帝王阙的规制是三出阙。乾陵共有三对阙,一对在第一道门、一对在双乳峰峰顶、一对在陵墓南门朱雀门,作为空间转换和过渡的标志。
    3、神道指通向陵墓主体的长墓道,其两侧分立石象生,如石马、石人、石狮、朱雀、碑等夹道而立,引导拜者。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西藏布达拉宫的主体建筑有多少层?

    正确答案: 布达拉宫的主楼有13层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要分析唐长安的规划布局特点。

    正确答案: 1、最严整的里坊制里坊以高厚的坊墙封闭,小坊约1里见方,大坊数倍于小坊,设2门或4门,朝启晚闭,实行宵禁。坊内有宽约15m的东西横街或十字街,再用宽约2m的十字小巷将全坊划分为16各小地块,由此通向各户。
    2、规整的棋盘式道路系统主要道路两旁为高大的坊墙,街景单调。
    3、城市重心偏于一隅皇城、宫城位于中轴线北端,后期(唐高宗时)大内移至大明宫,重心更向东北偏移。
    4、功能分区明确市集中于东、西两市,官府集中于皇城,与居民和市场分开。
    5、排水、漕运不便——水系缺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普陀宗乘之庙是仿西藏布达拉宫建造的,因而又有“小布达拉宫”之称。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4题:

    西藏拉萨除了布达拉宫外,还有什么名胜古迹?


    正确答案: 大昭寺、小昭寺、哲蚌寺、色拉寺、罗布林卡、公主柳(唐柳),甥舅和盟碑等。

  • 第15题:

    西藏布达拉宫的主体建筑面积有多少?


    正确答案: 面积有13万平方米。

  • 第16题:

    简要分析明清北京城的规划布局特点。


    正确答案: 1整体布局仍为环套式,以皇城为中心。
    2中轴线明显,并得到不断强化北京城有一条全长约7.5㎞的中轴线,由外城南门永定门——内城南门正阳门——皇城天安门——端门——紫禁城午门——6门7殿——神武门——景山——地安门。轴线两侧布置天坛、先农坛、社稷坛等礼制建筑群和五府六院等,体量雄伟、色彩鲜明,与周围低矮的青灰瓦顶的民居形成强烈对比。
    3东西向交通不便皇城梗立中央,妨碍了东西交通。
    4道路系统继承了元代“干道——胡同”模式干道以南北向为主,胡同以东西向为主,胡同间划分宅基地,从而形成了一种有规律的街巷布置和独特的城市肌理。
    5商业区相对集中主要分布于皇城四侧。

  • 第17题:

    从择址、形制、神道几方面简要分析明十三陵的总体布局特点?


    正确答案: 1、择址十三陵以天寿山为屏障,三面环山,南面敞开。神道南端左右各有小丘,如同双阙,与唐乾陵有异曲同工之效。整个陵区地势开阔宏伟,选址极佳。
    2、形制演变由明之前的方上之制演变为宝城宝顶、方城明楼。陵墓主体由方截椎体变为倒扣的半球体谓之宝顶。宝顶环以墙垣谓之宝城。宝城南门有一城楼样式的方形歇山建筑谓之明楼。
    3、神道明十三陵合用一条神道,并采用明陵首创的曲折自然式神道形式。有多重牌坊、门殿、碑亭等作为空间的过渡与转折,还有形态各异的石象生夹道而立。

  • 第18题:

    问答题
    西藏布达拉宫建于何时?

    正确答案: 布达拉宫建于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时期),唐朝初年,至今已有1300年的历史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判断题
    西藏布达拉宫内的无字碑,是五世班禅扩建布达拉宫后所立的。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西藏布达拉宫坐落在哪个高原上?

    正确答案: 青藏高原上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要分析西藏布达拉宫的布局与特点。

    正确答案: 布达拉宫是达赖喇嘛行政和居住的宫殿,也是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建筑群。
    (1)布局布达拉宫占满整个布达拉山头,拔地200余米,外观八层,实际9层,其与山岗合为一体,气势十分雄伟。整个建筑群分为红宫和白宫两部分,红宫居中是整个建筑群的主体,东面的白宫是达赖喇嘛的住所。
    (2)特点
    ▲没有使用中轴线和对称式布局整体布局随形就势,顺着山势起建筑,而不是削平山头,显得自然雄浑。
    ▲使用了汉族建筑的若干形式如斗拱的使用、金殿屋顶等。
    ▲保留了藏族建筑的传统手法如边玛檐墙、碉楼形式的外墙等。
    ▲体量参差,暗合山势,大块原色的使用使之从斑驳的山色背景中脱颖而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要分析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几种主要空间布局模式。

    正确答案: 同心圆布局:同心圆布局模式源于景观设计师弗斯特1973年提出的旅游区空间开发“三区结构模式”。
    环核式布局:所谓环核式布局模式是指旅游空间布局以重要景观或项目为核心,相关的旅游接待,服务设施以及娱乐项目等全部环绕该核心景观河项目进行布局的模式。
    社区-吸引物式布局:这种布局模式是1965年由甘恩首先提出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要分析明清北京城的规划布局特点。

    正确答案: 1整体布局仍为环套式,以皇城为中心。
    2中轴线明显,并得到不断强化北京城有一条全长约7.5㎞的中轴线,由外城南门永定门——内城南门正阳门——皇城天安门——端门——紫禁城午门——6门7殿——神武门——景山——地安门。轴线两侧布置天坛、先农坛、社稷坛等礼制建筑群和五府六院等,体量雄伟、色彩鲜明,与周围低矮的青灰瓦顶的民居形成强烈对比。
    3东西向交通不便皇城梗立中央,妨碍了东西交通。
    4道路系统继承了元代“干道——胡同”模式干道以南北向为主,胡同以东西向为主,胡同间划分宅基地,从而形成了一种有规律的街巷布置和独特的城市肌理。
    5商业区相对集中主要分布于皇城四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简述西藏布达拉宫的建筑组成与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 建筑组成:
    西藏布达拉宫位于拉萨市西约2.5公里的布达拉山上。相传始建于公元8世纪松赞干布时期,后期毁于燹。清顺治二年,由五世达赖重建,主要工程历时50年,以后又陆续增建,前后长达300年之久。此宫依山而建,建筑体量与山体相结合,气势雄伟。建筑分为三个部分。上部分中央的红宫是建筑群的主体。红宫以东的白宫,是达赖的住所,位置较红宫低,装饰华丽。红宫之上又建金殿三座,金塔五尊。
    艺术成就:
    A.不对称的平、立面。群体靠错动的体量和山岩起伏结合,“之”字形踏步,扶手是锯齿形;
    B.硕大的体量拔地而起,采用民居碉楼形式,墙有很大收分,竖向构图,有箭窗;
    C.“虚根”(立面开窗方式)白宫错动的白台,以烘托红宫;
    D.红宫点明其宗教内涵,白色、金色表现圣洁。
    布达拉宫在建筑形式上,既使用了汉族建筑的若干形式,又保留了藏族建筑的许多传统手法,反映了兄弟族建筑形式的密切结合,也表现了藏族建筑艺术的高超水平。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