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比较明治维新与俄国1861年改革的异同。 ”相关问题
  • 第1题:

    试从指导思想和改革措施两方面比较中国洋务教育与日本明治维新教育改革。


    答案:
    解析:
    (1)指导思想的异同:
    洋务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明治维新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是“文明开化”与“和魂洋才”。
    相同点:都重视引进和兴办西式近代教育,又希望不丢掉本国文化传统的根本。
    不同点:洋务教育旨在保留封建教育的同时,兴办西式近代教育;明治维新教育改革以否定封建教育为前提,兴办西式近代教育。
    (2)改革措施的异同:
    相同点:①都采用了向海外派遣留学生的措施。②都聘请洋教员执教、办理西式近代学校。
    不同点:①洋务教育未能使教育改革与社会改革同步进行;明治维新则使教育改革与社会改革同步进行。②洋务教育只是当时中国教育体系中的一小部分,且主要集中于专门教育:明治维新则对教育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改革,涉及各级各类教育。③兴办洋务教育的主体是部分具有危机和开放意识的官员,未能获得全国统一教育领导机构的有力支持,力量薄弱;明治维新教育改革确立了以文部省为首的中央集权式的教育管理体制,是通过政府动员全国力量进行的,力量强大。

  • 第2题:

    简谈现实主义文论的基本特征并比较其在西欧与俄国的异同。


    正确答案: 现实主义文论的主要特征,在于主张客观性、写实性和描摹真切可信的典型性格,在于尊重事理和符合逻辑,它立足当代,差不多是一丝不苟的,包括再现琐碎的生活细节尤其是普通人的辛酸;它力图揭示凡人世界的哲理,把文学视为透析社会的手段,探究世风日颓何以如此普遍并怎样加以规范。
    以揭露和批判社会黑暗为主要特征的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在法国、英国和俄国取得了最为辉煌的成就,不仅人数多、持续时间长,而且创作起点高、质量好、影响广泛深远。但是在理论方面却表现出较大的差异:
    在英国,现实主义文学潮流几乎完全是自发的,所以见不到什么纲领或者宣言之类的文献,就连有意识的阐述也不多见;
    法国的现实主义文学运动自觉程度较高,因此理论上也很有建树;
    俄国由于国情与西欧不同,如何结束封建农奴制而找到一条新的出路成了最为迫切的问题,这使俄罗斯的思想界异常活跃,大批革命民主主义的进步人士从意识形态的各条途径思考探索,在这样的背景下,一套完整成熟的现实主义文论体系得以建立,成为19世纪西方文论成果中最令人瞩目的一枝独秀。

  • 第3题:

    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共同之处是()。

    • A、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
    • B、优先进行经济改革
    • C、改变了旧的政治体制
    • D、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正确答案:A

  • 第4题:

    请比较鲁迅的人道主义与俄国文学中人道主义的异同。


    正确答案: 鲁迅小说的人道主义,主要来自俄国文学的影响。但人道主义被鲁迅吸收之后,有了变异和发展。
    以对农民的描写来说,在“哀其不幸”方面,鲁迅和俄国作家相同之处甚多。但是站在革命的立场上来“怒其不争”,期望农民克服弱点奋起抗战,鲁迅则远胜于他的异国先驱。辩证地分析农民,既“哀其不幸”,又“怒其不争”,既肯定他们的淳朴、善良,又批评他们的愚昧、落后,这在俄国文学中是不多见的。同样是肯定农民的美好品德,屠格涅夫的作品存在着不加分析美化农民的忍耐、屈从,把从革命的观点应予克服的东西当成美好的品德来表现。至于果戈里,则认为农奴身上没有任何可取之处。只有契珂夫与鲁迅比较近似。但是鲁迅对于旧社会的批评则比他更尖锐,有更明确的社会性质。而在这一点上就与高尔基相近了。
    鲁迅接受了俄国文学中人道主义思想的深刻影响,但在创作上却超越了前人所达到的思想境界。

  • 第5题:

    改革是社会发展前进的动力。下列哪一事件使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 A、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 B、南北战争
    • C、彼得一世改革
    • D、明治维新

    正确答案:A

  • 第6题:

    比较英国、法国、俄国、西班牙专制制度的特点的异同


    正确答案:1、英国、法国、俄国、西班牙的专制制度都是在16世纪封建制度逐步解体,资本主义有所发展,政治统一的基础上形成的。
    2、四国的专制制度的形成手段不同,英法国家把改革同武力镇压和教会的民族化相结合,俄国以政治改革为主,西班牙则是在反阿拉伯人的“收复失地运动”中确立王权。
    3、由于各国的经济发展状况不同,各国专制制度的阶级基础也不同。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最快,在毛纺织业、采矿业和冶金业中推行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农村则通过圈地运动逐步建立起资本主义农场制适应经济的发展。英国的贵族资产阶级化,使他们与资产阶级结成了联盟,形成了英国专制制度的基础。在法国和西班牙,虽然也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工业和海外贸易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在农村中封建势力十分强大,农业相对落后,法国是资产阶级贵族化,资产阶级和贵族结成了联盟支持王权。在西班牙,资产阶级没有地位,王权相对软弱。在俄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完全没有发展起来,封建的农奴制有逐渐加强之势,资产阶级还没有出现。
    4、四国专制制度的统治程度不同,法国的王权最为强大,俄国和英国次之,西班牙相对的薄弱。四国专制制度的作用也不相同。英法专制制度初期推行的重商主义政策,保护、鼓励了工商业资本主义的发展。西班牙政府则支持航海业和海外贸易,促成了地理大发现和新航路的开辟。俄国政权也有利于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但在封建制度的后期,专制制度限制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革命的对象.

  • 第7题:

    ()下列改革使本国开始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的是 ①戊戌变法②明治维新③美国内战④俄国1861改革

    •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②③
    • D、②④

    正确答案:D

  • 第8题:

    问答题
    比较明治维新与俄国1861年改革的异同。

    正确答案: ⑴相同点:
    ①所处时代相同,都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②形式性质相同: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③结果相同:都成功了两国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④都不彻底:都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⑵不同点:①原因不同:日本是在内外交困,尤其是在严重的民族危机的情况下倒幕运动取得胜利后进行改革的,俄国1861年改革是由国内农奴制危机引起的。②内容不同:1861年改革主要是在国内废除农奴制,日本明治维新是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学习西方,在国内进行改革。③历史意义不同:日本明治维新有使日本摆脱民族危机这一特征,而1861年改革则没有这一特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比较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的异同。

    正确答案: ⑴相同点:
    ①背景相同:改革前中日都面临着严重的社会危机。
    ②性质相同:都是由最高统治者自上而下进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③都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上采取重大措施;
    ④都有利于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⑵不同点:
    ①戊戌变法依靠一个无实权的皇帝以失败告终,中国仍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②明治维新获得成功,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并逐渐强大起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比较彼得一世改革与1861年改革的异同。

    正确答案: ⑴相同点:①两次改革都是沙皇自上而下进行的;
    ②两次改革都推动了社会进步,加强了对外扩张;
    ⑵不同点:
    ①背景不同:17世纪晚期,俄国经济严重落后于西欧,彼得一世改革旨在改变俄国落后面貌;1861年改革是俄国农奴面临严重危机,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为了维护贵族和地主利益,宣布废除农奴制;
    ②改革内容不同:彼得一世改革主要是加强中央集权,扩大军事力量,发展经济,推行学校教育,没有触动农奴制,1861年改革废除农奴制;
    ③影响不同:前者加强农奴制增强了国力,使俄国走上扩张道路,后者虽然不彻底但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是俄国历史的一个转折点。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的一干二净”。列宁这句话是对哪次改革的评价?()
    A

    商鞅变法

    B

    戊戌变法

    C

    明治维新

    D

    俄国1861年改革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请比较鲁迅的人道主义与俄国文学中人道主义的异同。

    正确答案: 鲁迅小说的人道主义,主要来自俄国文学的影响。但人道主义被鲁迅吸收之后,有了变异和发展。
    以对农民的描写来说,在“哀其不幸”方面,鲁迅和俄国作家相同之处甚多。但是站在革命的立场上来“怒其不争”,期望农民克服弱点奋起抗战,鲁迅则远胜于他的异国先驱。辩证地分析农民,既“哀其不幸”,又“怒其不争”,既肯定他们的淳朴、善良,又批评他们的愚昧、落后,这在俄国文学中是不多见的。同样是肯定农民的美好品德,屠格涅夫的作品存在着不加分析美化农民的忍耐、屈从,把从革命的观点应予克服的东西当成美好的品德来表现。至于果戈里,则认为农奴身上没有任何可取之处。只有契珂夫与鲁迅比较近似。但是鲁迅对于旧社会的批评则比他更尖锐,有更明确的社会性质。而在这一点上就与高尔基相近了。
    鲁迅接受了俄国文学中人道主义思想的深刻影响,但在创作上却超越了前人所达到的思想境界。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列宁在评价俄国历史上的一次改革时说:“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的一干二净”,这次改革指的是()。

    • A、明治维新
    • B、戊戌变法
    • C、彼得一世改革
    • D、1861年改革

    正确答案:D

  • 第14题:

    下列资产阶级革命中改革中,与日本明治维新相类似的是()。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 B、德意志的统一
    • C、美国内战
    • D、俄国1861年改革

    正确答案:D

  • 第15题:

    比较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的异同。


    正确答案: ⑴相同点:
    ①背景相同:改革前中日都面临着严重的社会危机。
    ②性质相同:都是由最高统治者自上而下进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③都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上采取重大措施;
    ④都有利于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⑵不同点:
    ①戊戌变法依靠一个无实权的皇帝以失败告终,中国仍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②明治维新获得成功,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并逐渐强大起来。

  • 第16题:

    下列改革,就性质、结果和影响而言最为相似的是() ①日本大化改新 ②俄国1861年改革 ③中国戊戌变法 ④日本明治维新

    • A、②④
    • B、①③
    • C、②③

    正确答案:A

  • 第17题:

    ()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1861年改革的不同之处是()

    • A、改革前都面临外敌入侵
    • B、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 C、都使本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 D、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正确答案:A

  • 第18题:

    “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的一干二净”。列宁这句话是对哪次改革的评价?()

    • A、商鞅变法
    • B、戊戌变法
    • C、明治维新
    • D、俄国1861年改革

    正确答案:D

  • 第19题:

    问答题
    简谈现实主义文论的基本特征并比较其在西欧与俄国的异同。

    正确答案: 现实主义文论的主要特征,在于主张客观性、写实性和描摹真切可信的典型性格,在于尊重事理和符合逻辑,它立足当代,差不多是一丝不苟的,包括再现琐碎的生活细节尤其是普通人的辛酸;它力图揭示凡人世界的哲理,把文学视为透析社会的手段,探究世风日颓何以如此普遍并怎样加以规范。
    以揭露和批判社会黑暗为主要特征的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在法国、英国和俄国取得了最为辉煌的成就,不仅人数多、持续时间长,而且创作起点高、质量好、影响广泛深远。但是在理论方面却表现出较大的差异:
    在英国,现实主义文学潮流几乎完全是自发的,所以见不到什么纲领或者宣言之类的文献,就连有意识的阐述也不多见;
    法国的现实主义文学运动自觉程度较高,因此理论上也很有建树;
    俄国由于国情与西欧不同,如何结束封建农奴制而找到一条新的出路成了最为迫切的问题,这使俄罗斯的思想界异常活跃,大批革命民主主义的进步人士从意识形态的各条途径思考探索,在这样的背景下,一套完整成熟的现实主义文论体系得以建立,成为19世纪西方文论成果中最令人瞩目的一枝独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单选题
    下列改革,就性质、结果和影响而言最为相似的是() ①日本大化改新 ②俄国1861年改革 ③中国戊戌变法 ④日本明治维新
    A

    ②④

    B

    ①③

    C

    ②③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下列资产阶级革命中改革中,与日本明治维新相类似的是()。
    A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

    德意志的统一

    C

    美国内战

    D

    俄国1861年改革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下列改革使本国开始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的是 ①戊戌变法②明治维新③美国内战④俄国1861改革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②③

    D

    ②④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比较英国、法国、俄国、西班牙专制制度的特点的异同

    正确答案: 1、英国、法国、俄国、西班牙的专制制度都是在16世纪封建制度逐步解体,资本主义有所发展,政治统一的基础上形成的。
    2、四国的专制制度的形成手段不同,英法国家把改革同武力镇压和教会的民族化相结合,俄国以政治改革为主,西班牙则是在反阿拉伯人的“收复失地运动”中确立王权。
    3、由于各国的经济发展状况不同,各国专制制度的阶级基础也不同。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最快,在毛纺织业、采矿业和冶金业中推行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农村则通过圈地运动逐步建立起资本主义农场制适应经济的发展。英国的贵族资产阶级化,使他们与资产阶级结成了联盟,形成了英国专制制度的基础。在法国和西班牙,虽然也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工业和海外贸易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在农村中封建势力十分强大,农业相对落后,法国是资产阶级贵族化,资产阶级和贵族结成了联盟支持王权。在西班牙,资产阶级没有地位,王权相对软弱。在俄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完全没有发展起来,封建的农奴制有逐渐加强之势,资产阶级还没有出现。
    4、四国专制制度的统治程度不同,法国的王权最为强大,俄国和英国次之,西班牙相对的薄弱。四国专制制度的作用也不相同。英法专制制度初期推行的重商主义政策,保护、鼓励了工商业资本主义的发展。西班牙政府则支持航海业和海外贸易,促成了地理大发现和新航路的开辟。俄国政权也有利于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但在封建制度的后期,专制制度限制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革命的对象.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