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三国鼎立局面是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的结果,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逐步统一的过渡。下列关于三国史实叙述正确的是()①魏国—220年—曹操—洛阳②魏国—220年—曹丕—洛阳③蜀国—221年—刘备—成都④蜀国—221年—诸葛亮—成都⑤吴国—222年—孙策—南京⑥吴国—222年—孙权—建业

题目

三国鼎立局面是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的结果,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逐步统一的过渡。下列关于三国史实叙述正确的是()

①魏国—220年—曹操—洛阳

②魏国—220年—曹丕—洛阳

③蜀国—221年—刘备—成都

④蜀国—221年—诸葛亮—成都

⑤吴国—222年—孙策—南京

⑥吴国—222年—孙权—建业


相似考题
更多“三国鼎立局面是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的结果,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逐步统一的过渡。下列关于三国史实 ”相关问题
  • 第1题:

    从军阀混战局面向三国鼎立格局发展始于:()

    • A、官渡之战后
    • B、孙权据江东根据地后
    • C、赤壁之战后
    • D、刘备占益州后

    正确答案:A

  • 第2题:

    联系东汉末年的政治.经济局势以及三国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状况,谈谈你对东汉统一政权到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这种观点的看法。


    正确答案: 东汉后期,宦官与外戚争权夺利。后来宦官长期专权,导致政治黑暗,经济衰退,广大农民流离失所。因此而爆发的黄巾起义使天下分崩离析,各地武装集团与豪强地主结合,形成军阀长期混战局面,东汉政权名存实亡。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与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相比,是由割据到局部统一的进步,是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过渡。

  • 第3题: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

    • A、社会动荡不安与民族仇杀混战
    • B、政权分裂与社会的倒退
    • C、民族大融合与逐步走向统一
    • D、少数民族掌握中原政权与国家走向分裂

    正确答案:C

  • 第4题:

    东汉末年出现军阀割据局面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农民起义瓦解东汉政权
    • B、官僚集团之间的斗争
    • C、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
    • D、民族之间的战争

    正确答案:C

  • 第5题:

    老舍的话剧《茶馆》所写的三个时代是()

    • A、满清末年、“五四”运动、军阀混战
    • B、“五四”运动、军阀混战、抗日战争
    • C、满清末年、“五四”运动、抗日战争
    • D、满清末年、军阀混战、抗日战争

    正确答案:D

  • 第6题: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相同点有()。 ①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混战 ②以少胜多的战役 ③都是以曹操胜利而结束

    • A、①②③
    • B、①③
    • C、①②
    • D、②③

    正确答案:C

  • 第7题:

    单选题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东汉末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结果,相关的背景因素不包括(  )。
    A

    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

    B

    士族制度的形成

    C

    赤壁之战

    D

    北方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正确答案: A
    解析:
    三国鼎立,指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三分天下,成犄角对峙局面。三国鼎立的成因是:①中央政权统治削弱,地方豪强士族势力发展的结果;②封建经济的分散性和发展不平衡根本原因所致;③赤壁之战;④地理自然条件的制约;⑤三国对外政策和军事实力相对均衡。

  • 第8题:

    问答题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混战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正确答案: 黄金大起义沉重地打击了东汉政权,使其陷入瘫痪状态,名存实亡,全国逐渐形成割据势力混战的局面,这是东汉以来政治、经济发展的结果。大地主田庄的兴起,进一步强化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这种田庄经济作为与中央集权经济相对立的经济成分,为地方割据势力提供了有利的经济条件。在镇压黄巾起义过程中,东汉统治者号召豪强大族以私家武装助剿,从而使豪族拥有并扩充武力合法化,成绩肆意发展军事力量,成为地方割据势力形成的社会基础。同时,东汉政府慑于农民起义军的威力,进一步提高地方重镇长吏的权力地位,以加强对人民的统治和对州郡的控制,这些长吏直接掌握部分军队,又与豪族私人武装集中起来,成为拥兵自重的割据势力,从而加速了割据混战局面的形成和发展。在中央集权大为削弱的情况下,独霸一方的大小割据势力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争夺,于是出现了群雄角逐。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三国鼎立局面是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的结果,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逐步统一的过渡。下列关于三国史实叙述正确的是() ①魏国—220年—曹操—洛阳 ②魏国—220年—曹丕—洛阳 ③蜀国—221年—刘备—成都 ④蜀国—221年—诸葛亮—成都 ⑤吴国—222年—孙策—南京 ⑥吴国—222年—孙权—建业
    A

    ①③⑤

    B

    ②③⑤

    C

    ②③⑥

    D

    ②④⑤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相同点有(  )。①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混战②以少胜多的战役③都是以曹操胜利而结束
    A

    ①②③

    B

    ①③

    C

    ①②

    D

    ②③


    正确答案: B
    解析: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均发生在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时期,都为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但曹操在官渡之战中战胜袁绍,而在赤壁之战中败于孙刘联军,因此C项正确。

  • 第11题:

    与中国封建经济基础无关的历史现象是:()

    • A、百家争鸣
    • B、东汉末年军阀混战
    • C、工农武装割据政权
    •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正确答案:D

  • 第12题:

    歌曲《曹操》的第一句歌词是“东汉末年分三国”。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战役是()

    • A、淝水之战
    • B、巨鹿之战
    • C、官渡之战
    • D、赤壁之战

    正确答案:D

  • 第13题: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混战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正确答案:黄金大起义沉重地打击了东汉政权,使其陷入瘫痪状态,名存实亡,全国逐渐形成割据势力混战的局面,这是东汉以来政治、经济发展的结果。大地主田庄的兴起,进一步强化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这种田庄经济作为与中央集权经济相对立的经济成分,为地方割据势力提供了有利的经济条件。在镇压黄巾起义过程中,东汉统治者号召豪强大族以私家武装助剿,从而使豪族拥有并扩充武力合法化,成绩肆意发展军事力量,成为地方割据势力形成的社会基础。同时,东汉政府慑于农民起义军的威力,进一步提高地方重镇长吏的权力地位,以加强对人民的统治和对州郡的控制,这些长吏直接掌握部分军队,又与豪族私人武装集中起来,成为拥兵自重的割据势力,从而加速了割据混战局面的形成和发展。在中央集权大为削弱的情况下,独霸一方的大小割据势力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争夺,于是出现了群雄角逐。

  • 第14题:

    导致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分裂割据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 A、豪强地主势力的膨胀
    • B、黄巾大起义
    • 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 D、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正确答案:A

  • 第15题:

    东汉之后形成三国鼎立局面,曹魏定都西安。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6题:

    单选题
    589年,在隋文帝()的努力下,中国终于重新走向统一,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的分裂局面。
    A

    杨忠

    B

    杨坚

    C

    杨俊

    D

    杨勇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7题:

    单选题
    东汉末年出现军阀割据局面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农民起义瓦解东汉政权

    B

    官僚集团之间的斗争

    C

    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

    D

    民族之间的战争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8题:

    单选题
    从军阀混战局面向三国鼎立格局发展始于:()
    A

    官渡之战后

    B

    孙权据江东根据地后

    C

    赤壁之战后

    D

    刘备占益州后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单选题
    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评价,哪一项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  )
    A

    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

    B

    三国鼎立,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

    C

    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

    D

    局部统一,为大统一创造了条件


    正确答案: D
    解析:
    D项,从分裂走向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三国鼎立形成了局部统一的局面,这为后世的大一统局面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 第20题:

    单选题
    老舍的话剧《茶馆》所写的三个时代是()
    A

    满清末年、“五四”运动、军阀混战

    B

    “五四”运动、军阀混战、抗日战争

    C

    满清末年、“五四”运动、抗日战争

    D

    满清末年、军阀混战、抗日战争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