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参考答案和解析
参考答案:

巴赫,德国作曲家、复调大师。他最重要的创作领域是声乐和器乐
声乐:(主要是宗教作品)康塔塔、受难乐、弥撒曲、清唱剧、经文歌等
器乐:管风琴、钢琴、小提琴、大提琴、管弦乐队作品
创作情况:
(1)他的声乐作品以宗教内容为主,有丰富的形象和情感体验,在写法上趋向器乐风格。代表作有清唱剧《马太受难曲》、《约翰受难曲》、《B小调弥撒曲》和200多首康塔塔。
(2)管风琴音乐是他的创作基础与核心。在以复调风格为主的乐曲《帕萨卡里亚》、《g小调幻想曲与赋格》、《d小调拖卡塔与赋格》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音乐语言,展示出的宏伟壮丽与戏剧性风格是前所未有的。
(3)钢琴音乐中《平均律钢琴曲集》占有主要地位,其中的每首作品都采用前奏曲与赋格的组合形式,并以大小调和半音的顺序排列。
(4)他吸收法国、意大利、德国的音乐因素写了6首《法国组曲》、6首《帕塔塔》、6首《英国组曲》,晚年作品《赋格的艺术》对复调进行了全面的总结。
(5)他的室内乐作品有《音乐的奉献》和《布兰登堡协奏曲》。


更多“J.S巴赫他最重要的创作领域是哪些?简述他的创作情况。 ”相关问题
  • 第1题:

    刘震云是当代中国重要作家,请结合他的作品谈谈你对他的创作的认识。


    正确答案: 刘震云关于当代生活题材的作品,被归列于"新写实小说"。他的《塔埔》描写的是一群高考复读生的生活,获得了1987-1988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91年发表的中篇小说《一地鸡毛》被当作"新写实"的重要作品。《一地鸡毛》的人物小林,在刘震云此前的小说《单位》中已经出现。《单位》主要是写小林这个小职员在"单位"这一公共空间中,被磨去个性的过程;但《一地鸡毛》则写的主要是小林的日常生活,是他的私人空间,而在这一空间中,人的自我意识的被侵蚀是更为可怕的,因为已经无路可逃。"一地鸡毛"是一种象征性的说法,在小说的结尾处,小林梦见自己在睡觉,"上边盖着一堆鸡毛,下边铺着许多人掉下来的皮屑,柔软舒服,度日如年。"生活就是由鸡毛蒜皮一类的琐事和人的皮屑一样令人恶心的感觉组成的,既让人"舒服",又让人难过;舒服,是从活着满足基本生理需求这一角度而言,难过,是从精神层面来说的。《温故1942》取材于1942年发生于河南的大饥荒和蝗灾,百姓饿孚遍野,而国民政府照样课捐纳税。于是,小说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百姓面对这样一个政府,是饿死不当亡国奴,还是为了活命而甘向侵略者低头。小说写到,很多百姓见了白人就下跪,灾民吃了日本人的粮食,还缴了国民党军队的枪。中国的政府在国际压力很大的情况下,才出来赈灾,而赈灾之款又被贪官污吏给搜刮去。在《温故1942》中,刘震云的语调是少见的激愤,小说中还陈列了很多调查报告式的分析,以及直接的控诉与质问。《故乡相处流传》处理的是历史与现实的混合交叉。曹操、袁绍、猪蛋、六指、"我"沈姓小寡妇等虚构的或历史上实有其名的形形色色人等,共同活跃在三国、明、清以及1960年代,他们不断地在历史中重复出现。"风水轮流转",不同时期掌权的人物不同,但领导者永远只是使用暴力,被领导者成为暴力镇压的对象,为了逃祸,只能盲目顺从,因此,一旦夺取政权后,就同样地使用暴政。历史在不同时期就这样不断地循环。在作者刘震云这里,历史就是专制与被专制,就是官对民的压榨。刘震云的历史观和我们通常所习见的历史观并不一致,在《温故1942》当中,一反官修历史的冠冕堂皇,百姓也露出了为了活命而不顾国民的羞耻心的"本质",刘震云的批判的锋芒既指向统治者,也指向一般被压迫者。他把历史上的风云人物请下圣坛,揭露他们的无耻龌龊与虚伪,曹操、袁绍、慈禧、朱元璋无不遭到作者锋利之笔的解构。对"人民",刘震云也毫不留情,"人民"总是势利的,谁得势就跟随谁。作者当然期望于人民的觉醒。刘震云在政治、历史、现实中看到的更多的是其中的黑暗面,所以他致力于批判,但还没有找到清晰的出路。

  • 第2题:

    《哈利路亚》选自(),其曲作者是亨德尔国籍是德国。他在欧洲音乐史上与巴赫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以宗教为体裁的作品,作品具有英雄性、史诗性的风格特点。


    正确答案:弥赛亚

  • 第3题:

    巴赫(1685-1700)的创作经历了哪几个重要时期?各个时期的创作情况是怎样的?


    正确答案:魏玛时期1708-1717年:巴赫来到魏玛宫廷担任管风琴师,创作包括许多管风琴曲:《18首众赞歌前奏曲》和各种前奏曲、幻想曲或托卡塔与赋格的组合。在魏玛,他还结识了德国作曲家泰勒曼。(生于德国中部爱森纳赫)
    科腾时期1718-1723年:利奥波德亲王,巴赫担任乐队指挥,这个时期的创作主要集中在世俗器乐曲,创作了《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卷、《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和《勃兰登堡协奏曲》。1721年,巴赫著名的6首《勃兰登堡协奏曲》,高超的写作大协奏曲的技巧,大协奏曲这种以一组独奏乐器与乐队相抗衡的协奏曲形式通常也有三个乐章。巴赫的这部作品规模较大,使用了多种多样的独奏乐器的组合(如第二首:小提、双簧管、竖笛、高音小号),是他最早的大型器乐作品。
    莱比锡时期1723-1750年:巴赫担任了托马斯学校的乐监和莱比锡市的音乐指导。在每个主日都创作一首新的康塔塔,并为复活节等节日创作受难乐、圣母赞歌等。现存的巴赫康塔塔有两百多首,占了他作品总数的一半(其中绝大多数是宗教康塔塔),其中最有特色的是那些运用了众赞歌曲调的康塔塔。巴赫在这个时期创作的两部受难乐——《约翰受难乐》和《马太受难乐》使德国的受难清唱剧体裁的创作达到了一个辉煌的顶点。这些作品超越了宗教仪式音乐的局限,具有很强的戏剧性,集中体现了巴赫作品中深刻的人道主义精神。1733《b小调弥撒》献给德累斯顿的萨克森选帝侯。晚年三部作曲包括《戈德堡变奏曲》、《音乐的奉献》和《赋格的艺术》。以《音乐的奉献》为标题,这部作品包括两首里切卡、一首三重奏鸣曲以及10首卡农。
    巴赫的音乐风格,尽管他一生足不出德国,但他却在自己的作品中广泛吸收了18世纪初流行于欧洲各国的各种音乐风格与形式,并把它们发展到了新的高度。他使和声与复调这两种对立的因素在作品中取得了完美的平衡。他的作品数量质量都极高,十分短小简洁(意式风格)而极有个性的主题,丰富的想象和强烈的表现,异常完美的音乐技巧。
    家族:始祖—维特巴赫,会弹琉特琴的面包师;祖父--克利斯朵夫巴赫,乐师;父亲--约翰阿姆布罗修斯巴赫,乐正和宫廷小号手;堂叔—约翰克利斯朵夫巴赫,较重要,管风琴师和羽管键琴师。大儿子主要整理他的东西,二儿子CPE又叫柏林巴赫,羽管键琴师和键盘乐作曲家,小儿子JS又叫伦敦巴赫,叛新教皈依罗马天主教,主要写协奏曲。

  • 第4题:

    关于巴赫,对他的描述正确的有()。

    • A、他是德国伟大的作曲家之一
    • B、《弥赛亚》是他的作品之一
    • C、他的创作以复调手法为主
    • D、他的作品被誉为“现存宗教音乐的顶峰”

    正确答案:A,C,D

  • 第5题:

    简述巴赫的创作和他的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1、人物简介巴赫(JohannSebastianBach,1685~1750),德国著名的作曲家、管风琴家。
    2、创作分期一般而言,巴赫的生平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阶段,魏玛时期:1708年,巴赫前往穆尔豪森担任圣布拉修斯教堂的风琴师,次年娶玛丽亚·巴巴拉为妻,后返回魏玛,出任安斯达公爵宫廷乐队的风琴师兼小提琴师,在这里供职达十年之久。他从魏玛时期开始就被推崇为大师。第二阶段,柯登时期:1717年,巴赫前往柯登,出任雷奥博亲王的乐长并获得亲王的宠信,他的许多名作在这个时期写成,如《勃兰登堡协奏曲》、《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册等。1720年在卡尔斯巴德旅行期间,爱妻不幸去世。第三阶段,莱比锡时期:1724年,巴赫获得莱比锡市立托马斯学校乐监和托马斯教堂等四个教堂的工作,此后27年一直在莱比锡工作,直到逝世,这期间创作了清唱剧、神剧、受难曲及众多的管风琴曲,同时还为每星期的礼拜提供新的宗教曲目,著名的《马太受难曲》、《约翰受难曲》和《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二册在此时写成。
    3、代表作品巴赫作品浩如烟海,除了歌剧以外,各种声乐和器乐体裁无不涉猎。
    (1)声乐作品以宗教音乐为主,大多是路德派新教的宗教音乐。创作的近300部教堂康塔塔现存195部,5部受难曲中完整保存了两部:《马太受难曲》和《约翰受难曲》。
    (2)器乐作品方面,作有大量各种体裁的管风琴曲,包括众赞歌幻想曲、前奏曲、变奏曲、赋格曲、托卡塔、帕萨卡利亚等。他还把维瓦尔第的小提琴协奏曲改编成管风琴协奏曲和古钢琴协奏曲。巴赫著名的器乐作品为两卷《平均律钢琴曲集》(TheWell-TemperedClavier)、《法国组曲》(6首)、《英国组曲》(6首)、《帕蒂塔》(6首)、《六首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和帕蒂塔》、《六首无伴奏大提琴组曲》、《独奏长笛奏鸣曲》以及重要的乐队作品:4部《乐队组曲》和6部《勃兰登堡协奏曲》等。他最后的作品《戈德堡变奏曲》、《音乐的奉献》和《赋格的艺术》是300年来复调技术的总结性作品。
    4、艺术成就
    (1)《平均律钢琴曲集》首次将十二平均律全面系统地运用到音乐创作实践中,有力地证明了平均律的优越性,开辟了欧洲音乐的新天地。
    (2)把复调音乐的技巧发展到登峰造极的程度,《音乐的奉献》和《赋格的艺术》总结了中世纪以来的复调音乐写作技术。
    (3)高度的复调思维与新颖生动的主调手法并用,使巴赫成为音乐史上一个继往开来的关键人物。
    (4)他是钢琴协奏曲的奠基者,并为钢琴演奏中大拇指的解放作出重要的贡献。
    (5)使巴罗克时期的器乐发展到巅峰,如古钢琴作品《法国组曲》、《英国组曲》、《帕蒂塔》,小提琴作品《六首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和帕蒂塔》,乐队作品《勃兰登堡协奏曲》等。
    5、巴赫音乐的意义巴赫是位虔诚的基督教徒,他的音乐表达的更多的是对上帝的信仰,表现的是世界和谐存在的意义。巴赫认为,世界万物都是上帝恩赐的,音乐也是上帝赐予的圣物,因此音乐是与上帝对话,通往天堂的云梯,所以音乐的全部意义在于对上帝的赞美、感恩,通过这种隐蔽的理性方式来感觉上帝的存在。

  • 第6题:

    简述巴赫的生平与创作。


    正确答案:巴赫1685年生于埃森纳赫的音乐世家,其一生可分为三个时期:早年在阿恩施塔特、米尔豪森和魏玛任管风琴师,创作了大部分管风琴作品;科腾时期担任宫廷乐长,创作集中在古钢琴和其他器乐体裁上;莱比锡时期担任教堂乐监和音乐指导,创作了大部分康塔塔和其他宗教音乐作品。巴赫逝世于1750年。
    巴赫的创作:
    (1)器乐作品:A.管风琴曲:一类是托卡塔与赋格,如《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另一类是以众赞歌为基础的作品。B.古钢琴曲:两卷《平均律钢琴曲集》,被誉为“钢琴家的《旧约全书》”;三套古钢琴组曲《英国组曲》《法国组曲》《德国组曲》;另有《哥德堡变奏曲》等。C.其他器乐曲:《小提琴无伴奏奏鸣曲与帕蒂塔》《大提琴无伴奏组曲》《六首勃兰登堡协奏曲》《音乐的奉献》《赋格的艺术》等。
    (2)声乐作品:A.康塔塔:200多首宗教康塔塔和少量世俗康塔塔。B.其他声乐作品:六首经文歌;圣母颂歌;圣诞清唱剧;《马太受难乐》《约翰受难乐》;《b小调弥撒》等。

  • 第7题:

    问答题
    劳伦斯创作过哪些重要作品?他的小说基本主题是什么?

    正确答案: 劳伦斯是20世纪影响很大的英国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儿子与情人》、《虹》等。其小说基本主题是:批判工业化社会对人性的扭曲,主张通过实现自然完美的两性关系,来摆脱工业化社会对人性的扭曲。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简述巴赫的生平与创作。

    正确答案: 巴赫1685年生于埃森纳赫的音乐世家,其一生可分为三个时期:早年在阿恩施塔特、米尔豪森和魏玛任管风琴师,创作了大部分管风琴作品;科腾时期担任宫廷乐长,创作集中在古钢琴和其他器乐体裁上;莱比锡时期担任教堂乐监和音乐指导,创作了大部分康塔塔和其他宗教音乐作品。巴赫逝世于1750年。
    巴赫的创作:
    (1)器乐作品:A.管风琴曲:一类是托卡塔与赋格,如《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另一类是以众赞歌为基础的作品。B.古钢琴曲:两卷《平均律钢琴曲集》,被誉为“钢琴家的《旧约全书》”;三套古钢琴组曲《英国组曲》《法国组曲》《德国组曲》;另有《哥德堡变奏曲》等。C.其他器乐曲:《小提琴无伴奏奏鸣曲与帕蒂塔》《大提琴无伴奏组曲》《六首勃兰登堡协奏曲》《音乐的奉献》《赋格的艺术》等。
    (2)声乐作品:A.康塔塔:200多首宗教康塔塔和少量世俗康塔塔。B.其他声乐作品:六首经文歌;圣母颂歌;圣诞清唱剧;《马太受难乐》《约翰受难乐》;《b小调弥撒》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巴赫的创作和他的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 1、人物简介巴赫(JohannSebastianBach,1685~1750),德国著名的作曲家、管风琴家。
    2、创作分期一般而言,巴赫的生平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阶段,魏玛时期:1708年,巴赫前往穆尔豪森担任圣布拉修斯教堂的风琴师,次年娶玛丽亚·巴巴拉为妻,后返回魏玛,出任安斯达公爵宫廷乐队的风琴师兼小提琴师,在这里供职达十年之久。他从魏玛时期开始就被推崇为大师。第二阶段,柯登时期:1717年,巴赫前往柯登,出任雷奥博亲王的乐长并获得亲王的宠信,他的许多名作在这个时期写成,如《勃兰登堡协奏曲》、《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册等。1720年在卡尔斯巴德旅行期间,爱妻不幸去世。第三阶段,莱比锡时期:1724年,巴赫获得莱比锡市立托马斯学校乐监和托马斯教堂等四个教堂的工作,此后27年一直在莱比锡工作,直到逝世,这期间创作了清唱剧、神剧、受难曲及众多的管风琴曲,同时还为每星期的礼拜提供新的宗教曲目,著名的《马太受难曲》、《约翰受难曲》和《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二册在此时写成。
    3、代表作品巴赫作品浩如烟海,除了歌剧以外,各种声乐和器乐体裁无不涉猎。
    (1)声乐作品以宗教音乐为主,大多是路德派新教的宗教音乐。创作的近300部教堂康塔塔现存195部,5部受难曲中完整保存了两部:《马太受难曲》和《约翰受难曲》。
    (2)器乐作品方面,作有大量各种体裁的管风琴曲,包括众赞歌幻想曲、前奏曲、变奏曲、赋格曲、托卡塔、帕萨卡利亚等。他还把维瓦尔第的小提琴协奏曲改编成管风琴协奏曲和古钢琴协奏曲。巴赫著名的器乐作品为两卷《平均律钢琴曲集》(TheWell-TemperedClavier)、《法国组曲》(6首)、《英国组曲》(6首)、《帕蒂塔》(6首)、《六首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和帕蒂塔》、《六首无伴奏大提琴组曲》、《独奏长笛奏鸣曲》以及重要的乐队作品:4部《乐队组曲》和6部《勃兰登堡协奏曲》等。他最后的作品《戈德堡变奏曲》、《音乐的奉献》和《赋格的艺术》是300年来复调技术的总结性作品。
    4、艺术成就
    (1)《平均律钢琴曲集》首次将十二平均律全面系统地运用到音乐创作实践中,有力地证明了平均律的优越性,开辟了欧洲音乐的新天地。
    (2)把复调音乐的技巧发展到登峰造极的程度,《音乐的奉献》和《赋格的艺术》总结了中世纪以来的复调音乐写作技术。
    (3)高度的复调思维与新颖生动的主调手法并用,使巴赫成为音乐史上一个继往开来的关键人物。
    (4)他是钢琴协奏曲的奠基者,并为钢琴演奏中大拇指的解放作出重要的贡献。
    (5)使巴罗克时期的器乐发展到巅峰,如古钢琴作品《法国组曲》、《英国组曲》、《帕蒂塔》,小提琴作品《六首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和帕蒂塔》,乐队作品《勃兰登堡协奏曲》等。
    5、巴赫音乐的意义巴赫是位虔诚的基督教徒,他的音乐表达的更多的是对上帝的信仰,表现的是世界和谐存在的意义。巴赫认为,世界万物都是上帝恩赐的,音乐也是上帝赐予的圣物,因此音乐是与上帝对话,通往天堂的云梯,所以音乐的全部意义在于对上帝的赞美、感恩,通过这种隐蔽的理性方式来感觉上帝的存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巴赫(1685-1700)的创作经历了哪几个重要时期?各个时期的创作情况是怎样的?

    正确答案: 魏玛时期1708-1717年:巴赫来到魏玛宫廷担任管风琴师,创作包括许多管风琴曲:《18首众赞歌前奏曲》和各种前奏曲、幻想曲或托卡塔与赋格的组合。在魏玛,他还结识了德国作曲家泰勒曼。(生于德国中部爱森纳赫)
    科腾时期1718-1723年:利奥波德亲王,巴赫担任乐队指挥,这个时期的创作主要集中在世俗器乐曲,创作了《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卷、《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和《勃兰登堡协奏曲》。1721年,巴赫著名的6首《勃兰登堡协奏曲》,高超的写作大协奏曲的技巧,大协奏曲这种以一组独奏乐器与乐队相抗衡的协奏曲形式通常也有三个乐章。巴赫的这部作品规模较大,使用了多种多样的独奏乐器的组合(如第二首:小提、双簧管、竖笛、高音小号),是他最早的大型器乐作品。
    莱比锡时期1723-1750年:巴赫担任了托马斯学校的乐监和莱比锡市的音乐指导。在每个主日都创作一首新的康塔塔,并为复活节等节日创作受难乐、圣母赞歌等。现存的巴赫康塔塔有两百多首,占了他作品总数的一半(其中绝大多数是宗教康塔塔),其中最有特色的是那些运用了众赞歌曲调的康塔塔。巴赫在这个时期创作的两部受难乐——《约翰受难乐》和《马太受难乐》使德国的受难清唱剧体裁的创作达到了一个辉煌的顶点。这些作品超越了宗教仪式音乐的局限,具有很强的戏剧性,集中体现了巴赫作品中深刻的人道主义精神。1733《b小调弥撒》献给德累斯顿的萨克森选帝侯。晚年三部作曲包括《戈德堡变奏曲》、《音乐的奉献》和《赋格的艺术》。以《音乐的奉献》为标题,这部作品包括两首里切卡、一首三重奏鸣曲以及10首卡农。
    巴赫的音乐风格,尽管他一生足不出德国,但他却在自己的作品中广泛吸收了18世纪初流行于欧洲各国的各种音乐风格与形式,并把它们发展到了新的高度。他使和声与复调这两种对立的因素在作品中取得了完美的平衡。他的作品数量质量都极高,十分短小简洁(意式风格)而极有个性的主题,丰富的想象和强烈的表现,异常完美的音乐技巧。
    家族:始祖—维特巴赫,会弹琉特琴的面包师;祖父--克利斯朵夫巴赫,乐师;父亲--约翰阿姆布罗修斯巴赫,乐正和宫廷小号手;堂叔—约翰克利斯朵夫巴赫,较重要,管风琴师和羽管键琴师。大儿子主要整理他的东西,二儿子CPE又叫柏林巴赫,羽管键琴师和键盘乐作曲家,小儿子JS又叫伦敦巴赫,叛新教皈依罗马天主教,主要写协奏曲。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刘震云是当代中国重要作家,请结合他的作品谈谈你对他的创作的认识。

    正确答案: 刘震云关于当代生活题材的作品,被归列于"新写实小说"。他的《塔埔》描写的是一群高考复读生的生活,获得了1987-1988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91年发表的中篇小说《一地鸡毛》被当作"新写实"的重要作品。《一地鸡毛》的人物小林,在刘震云此前的小说《单位》中已经出现。《单位》主要是写小林这个小职员在"单位"这一公共空间中,被磨去个性的过程;但《一地鸡毛》则写的主要是小林的日常生活,是他的私人空间,而在这一空间中,人的自我意识的被侵蚀是更为可怕的,因为已经无路可逃。"一地鸡毛"是一种象征性的说法,在小说的结尾处,小林梦见自己在睡觉,"上边盖着一堆鸡毛,下边铺着许多人掉下来的皮屑,柔软舒服,度日如年。"生活就是由鸡毛蒜皮一类的琐事和人的皮屑一样令人恶心的感觉组成的,既让人"舒服",又让人难过;舒服,是从活着满足基本生理需求这一角度而言,难过,是从精神层面来说的。《温故1942》取材于1942年发生于河南的大饥荒和蝗灾,百姓饿孚遍野,而国民政府照样课捐纳税。于是,小说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百姓面对这样一个政府,是饿死不当亡国奴,还是为了活命而甘向侵略者低头。小说写到,很多百姓见了白人就下跪,灾民吃了日本人的粮食,还缴了国民党军队的枪。中国的政府在国际压力很大的情况下,才出来赈灾,而赈灾之款又被贪官污吏给搜刮去。在《温故1942》中,刘震云的语调是少见的激愤,小说中还陈列了很多调查报告式的分析,以及直接的控诉与质问。《故乡相处流传》处理的是历史与现实的混合交叉。曹操、袁绍、猪蛋、六指、"我"沈姓小寡妇等虚构的或历史上实有其名的形形色色人等,共同活跃在三国、明、清以及1960年代,他们不断地在历史中重复出现。"风水轮流转",不同时期掌权的人物不同,但领导者永远只是使用暴力,被领导者成为暴力镇压的对象,为了逃祸,只能盲目顺从,因此,一旦夺取政权后,就同样地使用暴政。历史在不同时期就这样不断地循环。在作者刘震云这里,历史就是专制与被专制,就是官对民的压榨。刘震云的历史观和我们通常所习见的历史观并不一致,在《温故1942》当中,一反官修历史的冠冕堂皇,百姓也露出了为了活命而不顾国民的羞耻心的"本质",刘震云的批判的锋芒既指向统治者,也指向一般被压迫者。他把历史上的风云人物请下圣坛,揭露他们的无耻龌龊与虚伪,曹操、袁绍、慈禧、朱元璋无不遭到作者锋利之笔的解构。对"人民",刘震云也毫不留情,"人民"总是势利的,谁得势就跟随谁。作者当然期望于人民的觉醒。刘震云在政治、历史、现实中看到的更多的是其中的黑暗面,所以他致力于批判,但还没有找到清晰的出路。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填空题
    欣德米特是新古典主义音乐的重要作曲家,他将巴赫以及更古老音乐的特点溶入现代手法进行创作。1934年,欣德米特从自己创作的同名歌剧音乐中选编了交响曲(),成为他的代表作品之一;此外,他还著有《作曲指南》和《论西方的三种和声体系》等,这些著作是20世纪作曲理论的重要著述。

    正确答案: 《画家马蒂斯》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哈利路亚》选自(),其曲作者是()国籍是()。他在欧洲音乐史上与巴赫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以宗教为体裁的作品,作品具有英雄性、史诗性的风格特点。


    正确答案:弥赛亚;亨德尔;德国

  • 第14题:

    简述巴赫的声乐创作及其历史地位。


    正确答案:巴赫(J.S.Bach,1685—1750)是巴罗克晚期的德国作曲家,在他浩如烟海的作品中,声乐作品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其中主要包括大量的宗教康塔塔和一些世俗康塔塔,以及受难乐、清唱剧和弥撒曲等。在1723年到1729年期间,巴赫为莱比锡几个主要教堂的路德教仪式创作了四套可供整个教会年使用的康塔塔,每套有大约60首,共200多首保存至今。康塔塔在念福音书之后演唱,经常是用音乐对福音书的内容加以评论。巴赫也有一些康塔塔是对自己以前作品的改编。他的很多康塔塔包括以众赞歌的歌词和旋律为基础的乐章。这样的众赞歌康塔塔一般用一首基于众赞歌曲调的合唱开始,并以同一首众赞歌简单的四部和声式的合唱起来结束。中间的乐章通常是咏叹调、重唱和宣叙调,常常改编众赞歌歌词,有时也引用众赞歌的旋律。例如他著名的康塔塔《基督躺在死亡的枷锁中》和《上帝是我们的坚固堡垒》。除了宗教康塔塔,巴赫还写了少量的世俗康塔塔,其中最著名的有《太阳神和牧神的争吵》、《咖啡康塔塔》和《农民康塔塔》。在这些作品中,巴赫运用了一些属于“华丽风格”(galantstylE.的新手法,例如避免精致的伴奏,优雅而平衡地分成两个呼应乐句的旋律等。巴赫的《马太受难乐》和《约翰受难乐》用音乐表现了《圣经》中对耶稣受难过程的描述。它们是为了莱比锡教堂在受难节期间演唱的需要而创作的。在这两首受难乐中,一个独唱男高音担任了福音书叙述者的角色,其它的人物分配给各位独唱者,它们演唱宣叙调和咏叹调。合唱表达群众的的情绪,对情节加以评论,演唱全曲首尾的两个大型乐章以及用四部和声谱写的众赞歌。这些作品实际上已超越了宗教仪式音乐的局限,具有很强的戏剧性,集中体现了巴赫作品中深刻的人道主义精神。《B小调弥撒》是巴赫晚年用他自己以前创作的作品汇集而成的,创作过程横跨了20多年。它包括了传统的常规弥撒曲中的五个段落,体现了巴赫在拉丁文复调音乐方面的理想。除了天主教仪式音乐的“古代风格”的因素,巴赫在这部作品也混合了一些新的风格,例如《信经》的“在圣灵中”这一句和其它一些咏叹调风格的乐章中,便出现了当时流行的“华丽风格”的因素。总的看来,巴赫可能是想把它写成一部超越教派的、带有普遍的宗教作品,其中汇总了适合宗教音乐创作的各种手法。巴赫的音乐在他死后的很多年中只在他的学生和崇拜者的小圈子里流传。在18世纪末一种新的更加简单明快的古典主义音乐风格兴起后,巴赫的音乐被认为是复杂而臃肿的,因而受到了人们普遍的忽视。对巴赫音乐的全面的再发现开始于19世纪,1802年,尼克拉斯•福克尔的第一部巴赫传记出版,德国作曲家采尔特大力推动了《马太受难乐》的重新上演,1892年,这部沉睡多年的作品终于在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的指挥下在柏林得到公演,此举进一步激发了人们对巴赫音乐的兴趣,这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从此复兴巴赫的运动就广泛而深入地开展起来。今天,人们终于认识到了巴赫在音乐史上所处的中心地位。他生活在欧洲社会由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转型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在音乐史上也是欧洲古代音乐向近代音乐过渡的重要时期,因此,巴赫不仅是巴罗克音乐的一个辉煌的终点,而且也是后来的西方音乐发展的一个取之不尽的源泉。

  • 第15题:

    陆机《文赋》对我国文学思想发展的主要贡献是()

    • A、他认为文人相轻是错误的
    • B、他认为文学创作是一个形象思维过程
    • C、他认为“文以气为主”
    • D、他论述了灵感在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正确答案:B

  • 第16题:

    欣德米特是新古典主义音乐的重要作曲家,他将巴赫以及更古老音乐的特点溶入现代手法进行创作。1934年,欣德米特从自己创作的同名歌剧音乐中选编了交响曲(),成为他的代表作品之一;此外,他还著有《作曲指南》和《论西方的三种和声体系》等,这些著作是20世纪作曲理论的重要著述。


    正确答案:《画家马蒂斯》

  • 第17题:

    J.S巴赫他最重要的创作领域是哪些?简述他的创作情况。


    正确答案:巴赫,德国作曲家、复调大师。他最重要的创作领域是声乐和器乐
    声乐:(主要是宗教作品)康塔塔、受难乐、弥撒曲、清唱剧、经文歌等
    器乐:管风琴、钢琴、小提琴、大提琴、管弦乐队作品
    创作情况:
    (1)他的声乐作品以宗教内容为主,有丰富的形象和情感体验,在写法上趋向器乐风格。代表作有清唱剧《马太受难曲》、《约翰受难曲》、《B小调弥撒曲》和200多首康塔塔。
    (2)管风琴音乐是他的创作基础与核心。在以复调风格为主的乐曲《帕萨卡里亚》、《g小调幻想曲与赋格》、《d小调拖卡塔与赋格》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音乐语言,展示出的宏伟壮丽与戏剧性风格是前所未有的。
    (3)钢琴音乐中《平均律钢琴曲集》占有主要地位,其中的每首作品都采用前奏曲与赋格的组合形式,并以大小调和半音的顺序排列。
    (4)他吸收法国、意大利、德国的音乐因素写了6首《法国组曲》、6首《帕塔塔》、6首《英国组曲》,晚年作品《赋格的艺术》对复调进行了全面的总结。
    (5)他的室内乐作品有《音乐的奉献》和《布兰登堡协奏曲》。

  • 第18题:

    柴可夫斯基的创作融会着哪两种传统文化?他的音乐创作涉及到了哪些音乐领域?


    正确答案:柴可夫斯基的音乐创作融汇着两种文化的特质。一方面他的音乐扎根于俄罗斯音乐文化,另一方面,与格林卡和“强力集团”作曲家相比,柴可夫斯基的音乐风格又更多受到西方音乐的影响。
    在俄罗斯音乐史上,柴可夫斯基是一个在创作体裁上涉及最为广泛的音乐大师。他在交响曲、歌剧、舞剧、协奏曲、音乐会序曲、合唱、室内乐以及艺术歌曲等领域,都留下了大量名作。

  • 第19题:

    问答题
    柴可夫斯基的创作融会着哪两种传统文化?他的音乐创作涉及到了哪些音乐领域?

    正确答案: 柴可夫斯基的音乐创作融汇着两种文化的特质。一方面他的音乐扎根于俄罗斯音乐文化,另一方面,与格林卡和“强力集团”作曲家相比,柴可夫斯基的音乐风格又更多受到西方音乐的影响。
    在俄罗斯音乐史上,柴可夫斯基是一个在创作体裁上涉及最为广泛的音乐大师。他在交响曲、歌剧、舞剧、协奏曲、音乐会序曲、合唱、室内乐以及艺术歌曲等领域,都留下了大量名作。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J.S巴赫他最重要的创作领域是哪些?简述他的创作情况。

    正确答案: 巴赫,德国作曲家、复调大师。他最重要的创作领域是声乐和器乐
    声乐:(主要是宗教作品)康塔塔、受难乐、弥撒曲、清唱剧、经文歌等
    器乐:管风琴、钢琴、小提琴、大提琴、管弦乐队作品
    创作情况:
    (1)他的声乐作品以宗教内容为主,有丰富的形象和情感体验,在写法上趋向器乐风格。代表作有清唱剧《马太受难曲》、《约翰受难曲》、《B小调弥撒曲》和200多首康塔塔。
    (2)管风琴音乐是他的创作基础与核心。在以复调风格为主的乐曲《帕萨卡里亚》、《g小调幻想曲与赋格》、《d小调拖卡塔与赋格》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音乐语言,展示出的宏伟壮丽与戏剧性风格是前所未有的。
    (3)钢琴音乐中《平均律钢琴曲集》占有主要地位,其中的每首作品都采用前奏曲与赋格的组合形式,并以大小调和半音的顺序排列。
    (4)他吸收法国、意大利、德国的音乐因素写了6首《法国组曲》、6首《帕塔塔》、6首《英国组曲》,晚年作品《赋格的艺术》对复调进行了全面的总结。
    (5)他的室内乐作品有《音乐的奉献》和《布兰登堡协奏曲》。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马太受难乐》的作者是(),是他把受难乐的创作推向了一个顶点。
    A

    亨德尔

    B

    巴赫

    C

    维瓦尔第

    D

    库普兰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多选题
    关于巴赫,对他的描述正确的有()。
    A

    他是德国伟大的作曲家之一

    B

    《弥赛亚》是他的作品之一

    C

    他的创作以复调手法为主

    D

    他的作品被誉为“现存宗教音乐的顶峰”


    正确答案: A,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填空题
    《哈利路亚》选自(),其曲作者是亨德尔国籍是德国。他在欧洲音乐史上与巴赫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以宗教为体裁的作品,作品具有英雄性、史诗性的风格特点。

    正确答案: 弥赛亚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填空题
    《哈利路亚》选自(),其曲作者是()国籍是()。他在欧洲音乐史上与巴赫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以宗教为体裁的作品,作品具有英雄性、史诗性的风格特点。

    正确答案: 弥赛亚,亨德尔,德国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