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参考答案和解析
参考答案: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国民党保留了广州和武汉国民政府的‚党治‛模式,将之加以完善,显现出党治国家的基本特征。
1928年2月4日的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规定国民政府在国民党中执会指导监督下掌握全国政务,政府委员由国民党中执委推举。1931年6月1日公布的《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以宪法形式将‚以党治国‛的政治体制加以确认。此外,国民党始终掌握着军队的最高权力,由于军队是国民党存在的基石,所以蒋介石以党军统帅而成国民党政治领袖,并进而控制国民政府,这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政治发展最显著的特征。
通过对行政权力的掌握,国民党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一套与行政体系平行但却高于其上的管理体制,这种附着于行政权力体系之上的党的基层机构,广泛的建立于社团、文化、教育机构、产业、商业中,甚至连海外的华侨组织也可见其踪,这种体制的运行,通过行政权力施加国民党的影响,渗入社会生活的各方面。


更多“如何评价民初的政党政治 ”相关问题
  • 第1题:

    战后的日本实行“政党政治”。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题:

    论述政党的政治功能与政党政治的运作机制


    正确答案: (1)政党政治,指政党执掌或参与国家政权的行使,并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处于中心地位的一种政治现象,包括政党为实现其政治纲领而展开的所有活动的总称。
    (2)政治功能
    a.主导或影响政治过程
    b.表达和整合民众利益
    c.政治社会化
    d.政治录用与精英输送
    e.监督与完善政治运作
    (3)运作机制
    a.组织的建立与发展
    b.成员的吸纳与更新
    c.经费的来源于管理
    d.选举的组织与展开

  • 第3题:

    简介清末民初幼教机构名称的沿革。


    正确答案: (1)19世纪80年代:小孩察物学堂;
    (2)20世纪初:幼稚园或幼稚舍;
    (3)1904年:蒙养院;
    (4)1912年:蒙养园;
    (5)1922年:统一为幼稚园。

  • 第4题:

    政党政治起源于()

    • A、法国
    • B、英国
    • C、美国
    • D、德国

    正确答案:B

  • 第5题:

    简析民初小说的“俗化”特征。


    正确答案: 一是抛弃早期新小说的启蒙意识,直接认同于一般市民的思想和趣味。二是由商业化倾向引起的小说创作的模式化。三是娱乐性、趣味性的加强。

  • 第6题:

    政党政治是社会民主进步的重要体现。英国政党政治开始形成于()

    • A、内战期间
    • B、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时期
    • C、克伦威尔执政期间
    • D、光荣革命期间

    正确答案:B

  • 第7题:

    判断题
    战后的日本实行“政党政治”。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简述政党政治运作的环节。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西方国家的政党政治含义。

    正确答案: 政党政治的含义:
    政党政治指的是西方国家的政党围绕国家政权所进行的活动。
    1、狭义的政党政治就是政党执掌政权的活动。
    2、广义的政党政治是指政党为取得、运用和维护国家政权所进行的活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政党政治是社会民主进步的重要体现。英国政党政治开始形成于()
    A

    内战期间

    B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时期

    C

    克伦威尔执政期间

    D

    光荣革命期间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当代西方国家政党政治的表现?

    正确答案: 第一、政党以各种方式参与政治活动就国内外重大问题发表意见,影响国家政治生活;
    第二、政党政治的核心是夺取政权,通过掌握政权贯彻党的纲领和主张,使自己所代表的阶级、阶层或集团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
    第三、处理和协调与国家及其他政党、社会团体及群众的关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论述政党的政治功能与政党政治的运作机制

    正确答案: (1)政党政治,指政党执掌或参与国家政权的行使,并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处于中心地位的一种政治现象,包括政党为实现其政治纲领而展开的所有活动的总称。
    (2)政治功能
    a.主导或影响政治过程
    b.表达和整合民众利益
    c.政治社会化
    d.政治录用与精英输送
    e.监督与完善政治运作
    (3)运作机制
    a.组织的建立与发展
    b.成员的吸纳与更新
    c.经费的来源于管理
    d.选举的组织与展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民初三大名记者


    正确答案: 徐彬彬、黄远生、刘少少并称为民初三大名记者。

  • 第14题:

    简述政党政治的表现?


    正确答案: Ⅰ、政党以各种方式参与政治活动,就国内外政治问题发表见解与政策主张,对国家和社会政治生活施加影响;
    Ⅱ、政党争取执掌国家政权,以贯彻和实现本党的纲领和政策,使自己所代表的阶级、阶层或集团的意愿上升为国家的意志;
    Ⅲ、政党协调和处理自己与国家及其他政党,社会团体及群众之间的关系,政党领导和掌握国家政权,是政党政治的核心。

  • 第15题:

    中国的教师教育制度发端于清末民初。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6题:

    政党政治


    正确答案:所谓政党政治,狭义上讲的是指一个国家的政权通过政党来行使;广义而言,则是指政党掌握或参与国家政权,并在国家政治社会生活和国家事务集体体制的运行中处于中心地位的政治现象。

  • 第17题:

    如何理解“现代政治就是政党政治”这句话?


    正确答案:现代的政治是从近现代的国家上发展出来的,来自于市民社会的兴起。这形成了一种以私人利益为基础的社会关系,从而经济生活对政治生活产生了控制,政治需要从经济中寻求合法性的支持,政治的职能变成了维护经济利益的展开。因此马克思提出,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以政治权利为核心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政党政治指一个国家通过政党行使国家政权的形式。狭义的政党政治就是政党执掌政权的活动,广义的政党政治是指各国政党为实现其政治纲领和主张而展开的一切政治活动和斗争。现代意义上的政治生活,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政党为中心而展开运作的。政党既是具有相同政治信念或意识形态立场的公民个人聚集在一起以推行其政治主张的组织实体,又是与其他同类政治实体展开各种形式的竞争以夺取政权的核心力量,因此政党是最重要的政治组织。
    通过系统的政纲、以往的历史成就以及党员组织发现、长期培训和着意推荐,政党选择和推举其最具资格的成员出任政治领袖和担当社会公职,因此政党又是联结社会大众与政府机构的桥梁。在世界近现代历史上,政党既是西方民主宪政和议会民主的产物,同时也是民主宪政和议会民主的重要标志。现代政党是随着选举权的普及和政治参与的大众化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同时又是选举权普及和政治参与扩大进程的主要推动者。正因为如此,政党政治已经成为一种普遍性的世界现象,也成为现代政治学必须研究的对象,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现代政治就是政党政治。

  • 第18题:

    问答题
    简述西方国家政党政治的主要特点。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简述政党政治的表现?

    正确答案: Ⅰ、政党以各种方式参与政治活动,就国内外政治问题发表见解与政策主张,对国家和社会政治生活施加影响;
    Ⅱ、政党争取执掌国家政权,以贯彻和实现本党的纲领和政策,使自己所代表的阶级、阶层或集团的意愿上升为国家的意志;
    Ⅲ、政党协调和处理自己与国家及其他政党,社会团体及群众之间的关系,政党领导和掌握国家政权,是政党政治的核心。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名词解释题
    政党政治

    正确答案: 通常意义上是指一个国家通过政党来行使国家政权的政治形式;狭义是指政党执掌政权的活动;广义上是指政党执掌或参与国家政权的行使,并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处于中心地位的一种政治现象,包括政党为实现其政治纲领而展开的所有活动的总称。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如何评价民初的政党政治

    正确答案: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国民党保留了广州和武汉国民政府的‚党治‛模式,将之加以完善,显现出党治国家的基本特征。
    1928年2月4日的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规定国民政府在国民党中执会指导监督下掌握全国政务,政府委员由国民党中执委推举。1931年6月1日公布的《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以宪法形式将‚以党治国‛的政治体制加以确认。此外,国民党始终掌握着军队的最高权力,由于军队是国民党存在的基石,所以蒋介石以党军统帅而成国民党政治领袖,并进而控制国民政府,这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政治发展最显著的特征。
    通过对行政权力的掌握,国民党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一套与行政体系平行但却高于其上的管理体制,这种附着于行政权力体系之上的党的基层机构,广泛的建立于社团、文化、教育机构、产业、商业中,甚至连海外的华侨组织也可见其踪,这种体制的运行,通过行政权力施加国民党的影响,渗入社会生活的各方面。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清末民初书法界有“北李南曾”之说,这“北李南曾”指的是哪两位书法家?其成就如何?

    正确答案: 清末民初书法界所指的“北李”是李瑞清,“南曾”指的是曾熙。
    曾熙,清文宗咸丰十一年生,民国十九年卒(公元一八六一——一九三○年),享年七十岁。湖南衡阳人,字子缉,又字季田子,号俟园,晚年号农髯。曾在“石鼓书院”任主讲,自称南宗以与李瑞清的北宗相颉颃。前面在介绍书法家阮元时已专论及南北书派,所谓南宗,即以帖学为主,风格以秀美见长,而北宗则以碑学为体,风格以雄劲面世。曾熙虽称南宗,实际上是兼融南北之长,并取方圆之姿于己书。因此他的行书楷书,各类书体都有体峻神逸之妙。其章草书,也能上追隶书、八分之渊薮,下取魏晋今草之规矩,写得超迈自然,各振一时。李瑞清对其亦赞赏备至,他说:“农髯既通蔡学,复下极钟、王以尽其变,所临《夏承碑》,左右倚伏,阴阖阳开,奇姿谲诞,穹隆恢廓,即使中郎操觚,未必胜之。魏晋以来,能传中郎之绝学,惟髯一人。”清沈曾植说:“俟园于书,沟通南北,融会方圆,皆能冥悟所以分合之故,如乾、嘉诸经师之说《经》,本自艰苦中来,而左右逢源,绝不见援据贯穿之迹,故能自成一家。昔人以‘洞达’二字评中郎书,若俟园之神明变化,斯可语与洞达矣。”康有为对其也有很高的评价。
    “北李”李瑞清,生于清穆宗同治六年,卒于民国九年(公元一八六七——一九二○年)。江西临川人。字梅庵,晚号清道人。李瑞清书学北碑,以《郑文公碑》着力最甚。他少习北碑,而工于大篆,对两汉隶书、八分、碑碣等,也心摹手追,并以篆籀的笔法融溶其中,而最后运用到魏碑的书写之中。故其书法笔力坚挺、硬倔,气势宏博,自成面目,是习魏而独具一格的佼佼者。但其于行笔,过于追求金石碑刻中的诘屈残缺之味,故显得呆硬、做作,未得自然浑成之妙。他自己对此亦有明晰的论述:“余幼习训诂,钻研六书,考览鼎彝,喜其瑰伟,遂习大篆,随笔诘屈,未能婉通;长学两汉碑碣,差解平直;年二十六习今隶,博综六朝,既乏师承,但凭意凝,笔性沈膇,心与手忤。每临一碑,步趋恐失,桎梏于规矩,缚绁于毡墨,指爪催折,忘其疲劳。光绪甲辰,看云黄山,观澜沧海,忽有所悟,末能覃思精锐,以竞所学,每自叹也。”他的这段自评,真可谓切肤入肌,明晰深透,应为学书者所必知。他“指爪摧折”,苦心学书而未至大成的原因,正在于其“步趋恐失”,桎梏于规矩所致。后来当他“看云黄山,观澜沧海,忽有所悟”,明白了这些道理的时候,可惜年不永寿,仅五十四岁就撒手归西。否则,以其深厚的功力加之晚年所悟,本是可能成为开一代雄风的书坛巨子的。虽如此,其书法上的成就仍不失其为清末民初的佼佼者。曾熙就对其极为赞佩。他说:“李瑞清于古今书无不学,学无不肖,且无不工,其所以过人者,能以隶法穷古人荒塞之境,古之所谓拙也,乃吾仲子之工也,此其所以过人也,若大俯仰信屈,神明内运,手无工拙,目无古今,此固髯者所不多让者也。独仲子为篆,则以神迂而不以形迂,其伸也若蹲,其仰也若垂,其抱也若背而驰,其激发也若执圭升堂,雍和而有节,其谲而变也,海怒兵严。而莫测其蕴也。静而观之,宗庙之上,俎豆之旁,钦钦之乎其容也,是殆陶铸文、武而糟糠秦、汉也。”还有人认为:“李瑞清自认为其篆书写得好,而实际上李瑞清成为著名的书法家主要是人们喜欢他写的魏碑的缘故。”因为李氏书法名震书坛,所以当时很多人投在其门下学书,世界著名画家张大千就是他的学生之一。应当注意的是,现在一些学习书法者,特别是学习石刻书体的人,不认真追究书法用笔的本来势态,而是像李瑞清那样,故意颤抖,结果失去了毛笔书法的意蕴,反而阻碍了书法的进一步提高。因此对李瑞清留给我们的遗训,是需要认真对待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近代”是指()。
    A

    清末时期

    B

    民初时期

    C

    五四前后

    D

    清末民初


    正确答案: C
    解析: “近代”上起嘉道之际,下至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亦即近来习称之“清末(或晚清)民初”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