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参考答案和解析
参考答案:

两晋至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地区,游牧民族服装对汉服装产生了影响,服装按照优胜劣汰的规律,很快吸收了北方民族的形制,从而出现新的服装——裤褶和裲裆。裤褶:上衣下裤的服式称为裤褶服。源于北方的戎服,经改制而成为胫衣和穷袴的结合体,可以直接穿在外面行动方便,裤为合裆,裤脚有小口、大口之分。大口脚即保持汉族衣服宽大的习俗而制成,但不便于活动,于是又在膝下缚一带子,称为缚裤。褶为短上衣,夹层,形若袍,因与裤配穿,故统称裤褶。裲裆:有前后两片衣片,在肩部和腋下用袢带联结。裲裆为夹衣,里面填有絮,男女皆穿,后来因穿于外面,而绣上图案。


更多“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服装对汉族服装产生怎样的影响?请举例说明。 ”相关问题
  • 第1题:

    入户调查时,如果所调查的对象是少数民族,你应该()

    • A、身着少数民族服装
    • B、打扮入时
    • C、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 D、使用少数民族语言

    正确答案:C

  • 第2题:

    中国服装的演变过程,是一个汉服与各少数民族服装从逐步区分,到趋于()的过程。


    正确答案:同化

  • 第3题:

    怎样理解创作动机对创作过程的重要影响?请举例说明。


    正确答案: (1)创作动机影响着作家对创作手法和技巧的选择。如果一位作家的创作动机或主导动机是在艺术上有所创新、独树一帜,那么他势必极力寻求不同于他人的独特手法与技巧;如果一位作家的创作动机主要不是建构新的创作风格,而仅仅是颠覆传统的创作模式,那么他就会彩随意书写的方式。前者如中国六朝时的“永明体”诗歌的开创者,后者如西方有些人提倡“自动写作”与“内心独白”的后现代派小说家。
    (2)创作动机影响着文学作品的内容。一部作品是臬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家的创作动机。如有的以商业利益为主导创作动机的作家所写的作品往往会有媚俗的特点;而以移风易俗、世道人心为己任的作家所创作的作品则常常以伦理观念的冲突作为构织情节的主要线索。
    (3)创作动机影响着作品的风格。作家出于怎样的目的去从事创作,也往往会表现在作品的风格上。如,如果形式上的独创性成为一位作家创作的主导动机,则他的作品必然给人以新奇之感。以欧阳修来说,当他填词度曲时,其创作动机完全是游戏消遣,所以其词作的风格就华靡艳丽;当他作政论文之时,其动机完全在国计民生,故而其文风就痛快淋漓、说理透辟。

  • 第4题:

    礼服并没有确切的定义,少数民族服装也可以作为出席很多正是场合的礼服。()


    正确答案:正确

  • 第5题:

    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服装对汉族服装产生怎样的影响?请举例说明。


    正确答案: 两晋至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地区,游牧民族服装对汉服装产生了影响,服装按照优胜劣汰的规律,很快吸收了北方民族的形制,从而出现新的服装——裤褶和裲裆。裤褶:上衣下裤的服式称为裤褶服。源于北方的戎服,经改制而成为胫衣和穷袴的结合体,可以直接穿在外面行动方便,裤为合裆,裤脚有小口、大口之分。大口脚即保持汉族衣服宽大的习俗而制成,但不便于活动,于是又在膝下缚一带子,称为缚裤。褶为短上衣,夹层,形若袍,因与裤配穿,故统称裤褶。裲裆:有前后两片衣片,在肩部和腋下用袢带联结。裲裆为夹衣,里面填有絮,男女皆穿,后来因穿于外面,而绣上图案。

  • 第6题:

    举例说明中国的工艺品和服装对罗可可时期的欧洲服装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正确答案: 东方的中国服装面料、款式、纹样曾给欧洲服装界带进一股清新的风。公元1700年中国美术工艺品商在巴黎所举办的一次商品展览会,竟使法国贵族豪富趋之若鹜。法国1685年派到中国的传教士(耶稣会士)白晋在1697年出版的《中国现状》一书中介绍中国服装并大加赞扬,使皇室贵族以穿中国服装为荣。史载1667年某一盛典中,路易十四着全身中国装束,使全体出席者为之一惊。1699年布尔哥格公爵夫人召请当时返法的传教士李明(1687年来华,1692年返法),他身穿中国服装参加舞会,博得在场观众热烈的喝彩。转一年,王弟在马德里店举办中国服装化装舞会,会后还有一场以《中国国王》为名的戏剧。蓬巴杜夫人也曾穿用饰有中国花鸟的绸裙。法国宫廷还在18世纪的第一个元旦,举行中国式的庆祝盛典,一时,中国趣味不仅吸引了上层社会,而且也影响了整个法国社交界。如开办中国式旅店,里面的服务人员着中国服装;游乐场所点中国花灯,放中国烟花,演中国皮影戏,并设中国秋千等,招待人员以中国服装作为主要装束。西欧著名的拜布林花毡被中国刺绣取而代之。看起来,17世纪末叶~18世纪,中国以及东南亚的服装风格强烈冲击着西欧,确是掀起一股“中国热”、“东方热”。

  • 第7题:

    简述三个北方少数民族的服装特点。


    正确答案: ⑴契丹族服装一般为长袍左衽,圆领窄袖,下穿裤,裤放靴筒之内。女子在袍内着裙,亦穿长筒皮靴。
    ⑵金——女真族服装主要采用兽皮制作,特别是到了冬天,不分贵贱都穿兽皮服装,就连裤子和袜子也都用毛皮制成,以挡风寒的侵袭。
    ⑶蒙古族男女均以长袍为主,样式较契丹族长袍更为宽大。

  • 第8题:

    问答题
    宗教对中世纪的服装产生了什么影响?试举例说明。

    正确答案: 宗教的影响下服装成为维护宗教权利、世俗统治的最有利的工具,禁锢人们的思想,使得服装与人体脱离。如基督教的神职人员的衣着服饰竭尽夸饰与华美,通过装扮,使得他们在外观形象上超越了自我,甚至超越了人间世俗升华到了一个高高在上的神灵般的地位,赋予神圣的威严,让千万信徒肃然起敬。其结果却又导致了人们以其服装之华美艳丽与否来衡量人的地位高下。华服的美饰一面为基督教的艺术带来了光明而美丽的色彩,另一方面,又使人们沦为服装的奴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堪称中国妇女民族服装之最的少数民族是()。
    A

    壮族

    B

    苗族

    C

    傣族

    D

    黎族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服装对汉族服装产生怎样的影响?请举例说明。

    正确答案: 两晋至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地区,游牧民族服装对汉服装产生了影响,服装按照优胜劣汰的规律,很快吸收了北方民族的形制,从而出现新的服装——裤褶和裲裆。裤褶:上衣下裤的服式称为裤褶服。源于北方的戎服,经改制而成为胫衣和穷袴的结合体,可以直接穿在外面行动方便,裤为合裆,裤脚有小口、大口之分。大口脚即保持汉族衣服宽大的习俗而制成,但不便于活动,于是又在膝下缚一带子,称为缚裤。褶为短上衣,夹层,形若袍,因与裤配穿,故统称裤褶。裲裆:有前后两片衣片,在肩部和腋下用袢带联结。裲裆为夹衣,里面填有絮,男女皆穿,后来因穿于外面,而绣上图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怎样理解创作动机对创作过程的重要影响?请举例说明。

    正确答案: (1)创作动机影响着作家对创作手法和技巧的选择。如果一位作家的创作动机或主导动机是在艺术上有所创新、独树一帜,那么他势必极力寻求不同于他人的独特手法与技巧;如果一位作家的创作动机主要不是建构新的创作风格,而仅仅是颠覆传统的创作模式,那么他就会彩随意书写的方式。前者如中国六朝时的“永明体”诗歌的开创者,后者如西方有些人提倡“自动写作”与“内心独白”的后现代派小说家。
    (2)创作动机影响着文学作品的内容。一部作品是臬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家的创作动机。如有的以商业利益为主导创作动机的作家所写的作品往往会有媚俗的特点;而以移风易俗、世道人心为己任的作家所创作的作品则常常以伦理观念的冲突作为构织情节的主要线索。
    (3)创作动机影响着作品的风格。作家出于怎样的目的去从事创作,也往往会表现在作品的风格上。如,如果形式上的独创性成为一位作家创作的主导动机,则他的作品必然给人以新奇之感。以欧阳修来说,当他填词度曲时,其创作动机完全是游戏消遣,所以其词作的风格就华靡艳丽;当他作政论文之时,其动机完全在国计民生,故而其文风就痛快淋漓、说理透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填空题
    胡服是与中原人宽衣大带相异的北方少数民族服装。其主要特征是()衣、()裤、()靴或()腿,衣袖(),便于活动。春秋战国时期()在赵国推行胡服骑射,使赵国的军事迅速强大起来。

    正确答案: 短,长,革,裹,偏窄,赵武灵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南北朝时期,北方饮茶之风盛行。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4题:

    简述中山装和旗袍的特点和影响。从它们的演变过程中你怎样理解民族服装的发展?


    正确答案: 中山装的特点:中山装外形上呈方形,宽窄适中,领口以下等距排列五粒圆形钮扣,顺衣襟而下,呈中轴线,左右共四个口袋均衡对称,形成含蓄、庄重而平衡的风格影响:中山装最初由孙中山先生作为礼服穿着,出席国务活动。由于政治、审美和使用三大因素的完美结合,中山装在很长时期,成为其他服装的母型,人们在这一服装母型的基础尚,不断进行变化,创造出青年装、军便服、学生装。20世纪50年代后,受毛泽东和其他领导人的创导,略有修改而称为“毛式服”,又历数十年不衰。旗袍的特点:首先旗袍裁制简单,一块衣料从上到下一次性剪裁成功,适合普通家庭妇女自己裁制;其次旗袍的衣料要求可高可低;其三,旗袍着衣后,线条简洁流畅,勾勒出女性的曲线美,同时能掩盖体型上的某些不足;其四,衣领和袖子的多样化,既能满足不同女性的审美要求,又能各自衬托出女性的娇美和秀逸;其五,旗袍的适用面极宽,既能用于庄重的社交礼仪场合,又能用于日常生活起居之中;其六,旗袍的服饰搭配非常容易,无论中西、无论冬夏,都可与其他服装和饰物搭配。其七,旗袍的纹饰可素可艳。影响:旗袍的形象既表现出中华民族的一种规整、含蓄、端庄的审美要求,也迎合了中国女性温和和内敛的性格。旗袍两侧的开叉,最先为了利于起座活动发展成表现女性优美腿线的这一变化是服装发展美学因素的主导作用所致,它表现了在保留传统的内敛风格同时,追求展现自我的一种时代心理,而这种心理在服装发展上具有巨大的推进作用。旗袍的发展:1、旗袍原是清代满族男女通用的长袍,左右开衩,直筒形。2、20世纪20年代,旗袍被汉代女子接受,并结合汉族服饰习惯加以改进,也吸收了西式服装简短的特点,由长及足面缩短至小腿,由直筒式改为收腰式,袖子由宽大改成上贴下散式,领子仍保留高领。3、到30年代,在时装的影响下,整体款式向苗条型发展,恢复了衣长至足的形制,收腰,矮领,袖子变成短袖或无袖。袍开衩越开越高,几近臀下,腰身日益见窄。1935年高衩有降低。4、40年代,旗袍又一次变化,衣身又缩短,仅及膝下,款式增多,是旗袍的成熟期,在保留民族服饰特点的同时,也大胆吸收了西方服饰的因素。5、从50年代旗袍开始消沉,到了80年代,传统优秀的服饰再一次受到重视。

  • 第15题:

    堪称中国妇女民族服装之最的少数民族是()。

    • A、壮族
    • B、苗族
    • C、傣族
    • D、黎族

    正确答案:B

  • 第16题:

    三国两晋时期法律三大思潮是()

    • A、律学思潮
    • B、玄学的法哲学思潮
    • C、北方少数民族在政治改革中学习汉族法律
    • D、北方少数民族在政治改革中制定汉族法律

    正确答案:A,B,C,D

  • 第17题:

    胡服是与中原人宽衣大带相异的北方少数民族服装。其主要特征是()衣、()裤、()靴或()腿,衣袖(),便于活动。春秋战国时期()在赵国推行胡服骑射,使赵国的军事迅速强大起来。


    正确答案:短;长;革;裹;偏窄;赵武灵王

  • 第18题:

    魏晋南北朝时期最有典型意义的服装为()与(),一时随胡人入居中原,对汉族服装产生了强烈的影响。


    正确答案:裤褶;裲裆

  • 第19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韩国人的民族服装以金黄色为多 
    • B、韩国人的民族服装以白色为多 
    • C、韩国人的民族服装以红色为多 
    • D、韩国人的民族服装以蓝色为多

    正确答案:B

  • 第20题:

    填空题
    魏晋南北朝时期最有典型意义的服装为()与(),一时随胡人入居中原,对汉族服装产生了强烈的影响。

    正确答案: 裤褶,裲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中山装和旗袍的特点和影响。从它们的演变过程中你怎样理解民族服装的发展?

    正确答案: 中山装的特点:中山装外形上呈方形,宽窄适中,领口以下等距排列五粒圆形钮扣,顺衣襟而下,呈中轴线,左右共四个口袋均衡对称,形成含蓄、庄重而平衡的风格影响:中山装最初由孙中山先生作为礼服穿着,出席国务活动。由于政治、审美和使用三大因素的完美结合,中山装在很长时期,成为其他服装的母型,人们在这一服装母型的基础尚,不断进行变化,创造出青年装、军便服、学生装。20世纪50年代后,受毛泽东和其他领导人的创导,略有修改而称为“毛式服”,又历数十年不衰。旗袍的特点:首先旗袍裁制简单,一块衣料从上到下一次性剪裁成功,适合普通家庭妇女自己裁制;其次旗袍的衣料要求可高可低;其三,旗袍着衣后,线条简洁流畅,勾勒出女性的曲线美,同时能掩盖体型上的某些不足;其四,衣领和袖子的多样化,既能满足不同女性的审美要求,又能各自衬托出女性的娇美和秀逸;其五,旗袍的适用面极宽,既能用于庄重的社交礼仪场合,又能用于日常生活起居之中;其六,旗袍的服饰搭配非常容易,无论中西、无论冬夏,都可与其他服装和饰物搭配。其七,旗袍的纹饰可素可艳。影响:旗袍的形象既表现出中华民族的一种规整、含蓄、端庄的审美要求,也迎合了中国女性温和和内敛的性格。旗袍两侧的开叉,最先为了利于起座活动发展成表现女性优美腿线的这一变化是服装发展美学因素的主导作用所致,它表现了在保留传统的内敛风格同时,追求展现自我的一种时代心理,而这种心理在服装发展上具有巨大的推进作用。旗袍的发展:1、旗袍原是清代满族男女通用的长袍,左右开衩,直筒形。2、20世纪20年代,旗袍被汉代女子接受,并结合汉族服饰习惯加以改进,也吸收了西式服装简短的特点,由长及足面缩短至小腿,由直筒式改为收腰式,袖子由宽大改成上贴下散式,领子仍保留高领。3、到30年代,在时装的影响下,整体款式向苗条型发展,恢复了衣长至足的形制,收腰,矮领,袖子变成短袖或无袖。袍开衩越开越高,几近臀下,腰身日益见窄。1935年高衩有降低。4、40年代,旗袍又一次变化,衣身又缩短,仅及膝下,款式增多,是旗袍的成熟期,在保留民族服饰特点的同时,也大胆吸收了西方服饰的因素。5、从50年代旗袍开始消沉,到了80年代,传统优秀的服饰再一次受到重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多选题
    三国两晋时期法律三大思潮是()
    A

    律学思潮

    B

    玄学的法哲学思潮

    C

    北方少数民族在政治改革中学习汉族法律

    D

    北方少数民族在政治改革中制定汉族法律


    正确答案: B,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填空题
    中国服装的演变过程,是一个汉服与各少数民族服装从逐步区分,到趋于()的过程。

    正确答案: 同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举例说明中国的工艺品和服装对罗可可时期的欧洲服装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正确答案: 东方的中国服装面料、款式、纹样曾给欧洲服装界带进一股清新的风。公元1700年中国美术工艺品商在巴黎所举办的一次商品展览会,竟使法国贵族豪富趋之若鹜。法国1685年派到中国的传教士(耶稣会士)白晋在1697年出版的《中国现状》一书中介绍中国服装并大加赞扬,使皇室贵族以穿中国服装为荣。史载1667年某一盛典中,路易十四着全身中国装束,使全体出席者为之一惊。1699年布尔哥格公爵夫人召请当时返法的传教士李明(1687年来华,1692年返法),他身穿中国服装参加舞会,博得在场观众热烈的喝彩。转一年,王弟在马德里店举办中国服装化装舞会,会后还有一场以《中国国王》为名的戏剧。蓬巴杜夫人也曾穿用饰有中国花鸟的绸裙。法国宫廷还在18世纪的第一个元旦,举行中国式的庆祝盛典,一时,中国趣味不仅吸引了上层社会,而且也影响了整个法国社交界。如开办中国式旅店,里面的服务人员着中国服装;游乐场所点中国花灯,放中国烟花,演中国皮影戏,并设中国秋千等,招待人员以中国服装作为主要装束。西欧著名的拜布林花毡被中国刺绣取而代之。看起来,17世纪末叶~18世纪,中国以及东南亚的服装风格强烈冲击着西欧,确是掀起一股“中国热”、“东方热”。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