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简述华中地区的旧石器文化自然环境。 ”相关问题
  • 第1题:

    湘西旧石器遗址属于什么旧石器文化?


    正确答案:属于“潕水文化类群”的旧石器文化。

  • 第2题:

    简述地理环境中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的含义。


    正确答案: 地理环境是由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相互重叠、相互联系所构成的整体。
    自然环境是由地表各种自然物质和能量组成,具有地理结构特征并受自然规律控制的地理环境。
    经济环境是在自然环境基础上由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形成的地理环境,主要指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经人类利用、改造后形成的生产力地域综合体。
    社会文化环境是人类社会本身所构成的地理环境部分,及社会上人们对周围事物的心理感应和相应的社会行为。

  • 第3题:

    简述旧石器的制作技术。


    正确答案: (1)选择原料;
    (2)打击石片;
    (3)加工休整。

  • 第4题:

    简述旧石器的制作、类型和特征。


    正确答案: 石料的来源一般采用河滩等地的砾石,有一定的硬度和韧性,多属燧石、火石,也有石英石,砂岩、角页岩等。用以生产石片的石料称为石核,以石核制作的石器称为石片石器。打制石片的方法有直接打击法和间接打击法。直接打击法有锤击法、碰钻法、摔击法、砸击法。间接打击法是通过木棒或骨棒作中介物打击石核,产生石片。第二步加工是以石锤或骨木棒对石核或石片加以修整,使石器适合使用。旧石器时代早期无论是打制石片,还是加工石器均以直接打击法和石锤加工,晚期则常见以骨木棒第二次加工。细石器很小,皆以压制法加工而成。自然力破碎的石块,一般无打击点、半锥体、裂缝和台面。

  • 第5题:

    简述西南地区的旧石器文化自然环境。


    正确答案: 本区位于我国西南部,包括四川、重庆、贵州、云南4省市。本区处于西部青藏高原和东部低山、丘陵、平原之间的过渡地带,总的地势向东南倾斜。区内地形起伏较大,高原多,山地多,平原少,可大致分为四川盆地、云南高原、贵州高原和横断山脉几大地形单元。本区植物区系和植物群落的组成十分复杂,既有东、西和南、北的差异,又有垂直变化,植物资源十分丰富。云南向有“植物王国”之称,四川的被子植物和蕨类植物种类之多仅次于云南,居于全国第二,而裸子植物数量则居全国第一。

  • 第6题:

    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


    正确答案: 中国旧石器时代分为早、中、晚三期,目前发现的早期的文化遗址为山西芮城西侯度遗址(距今约180万年)、陕西蓝田猿人遗址(距今约80-65万年)和北京猿人遗址(距今约57.8万年);中期比较重要的遗址是陕西襄汾的丁村人、高阳的许家窑人和陕西大荔的大荔人,都距今约20万年;晚期遗址的主要代表是北京的山顶洞人(距今约2-1万年)和山西朔县的峙峪人(距今约3-2.7万年)。

  • 第7题:

    简述西北地区的旧石器文化。


    正确答案: 1.自然地理环境。本区东以六盘山、贺兰山为界,包括甘肃省、青海省、新疆和内蒙西部。本区地处内陆地势较高,形成特殊的高原气候,具有气温低、温差大、日照长、降水少、风力强等特点。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气候较为干冷。天山南北和鄂尔多斯高原以西、河西走廊等地降水稀少,形成荒漠景观,绝大部分地方降水量不足200毫米,南疆广大地区在50毫米以下,塔里木盆地东南部在10毫米以下,降水量往往不足蒸发量的1%,是全国最干旱的地方。
    2.旧石器时代遗存:青藏高严和新疆发现的旧石器多来自地表,它们的年代尚需进一步证实。从已知的材料看,在制作技术积类型方面,均同华北地区的较为接近,特别是细石器遗存,同华北地区细石器属同一工艺传统,从而表明两区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 第8题:

    旧石器时代中期的文化遗存。


    正确答案:(一)大荔人化石是1978年在陕西省大荔县发现的。大荔人化石为一近30岁的男性头骨。出土500多件石制品,以石片石器为主,刮削器居多,有直刃、凹刃、凸刃几种,其次是尖状器,还有雕刻器和石锥。
    (二)许家窑人化石始于1973年发现,山西省阳高县许家窑村。人化石近20件,为顶骨等,属10多个个体。出土石制品1、4万余件。石器以刮削器居多,还有尖状器、雕刻器、石砧、砍砸器等,石球很多,说明狩猎发达。
    (三)丁村人化石1953年于山西襄汾县发现,以后又多次进行大规模的发掘。以丁村为中心的汾河两岸发现旧石器地点11处。发现的人化石有幼儿顶骨和少年的牙齿。石器分石片石器和石核石器两种。石片石器有砍砸器、尖状器、刮削器;石核石器有砍砸器、手斧、石球等。三棱大尖状器是丁村文化中最富特色的器物。丁村遗址出土28种哺乳动物化石,大部分为生活在森林中的种类,还有许多鱼类化石,说明当时这里气候温暖湿润,汾河水量很大。丁村附近旧石器中期地点密集,这时人类已排除近亲婚配,而实行族外婚,体质大有进步,男女分工比较稳定。
    (四)长阳人化石是1956年在湖北长阳县下钟家湾的一个洞穴中发现的,为下颌骨和牙齿。
    (五)马坝人化石是1958年在广东省曲江县马坝乡发现的,为一中年男性的头骨。
    (六)桐梓人化石1972年发现于贵州桐梓县岩灰洞。人类化石为老年个体的牙齿,石器有刮削器和尖状器。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旧石器时代。

    正确答案: 人类早期使用的石器一般是打制成形的,较为粗糙,通常称打制石器时代为“旧石器时代”。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列举旧石器时代人类的文化成就?

    正确答案: (1)工具的改进。工具出现整修技术,出现了手掌大小的手斧。专门化,出现了尖状器和刮削器等。进入旧石器晚期,器形更加多样,更加精美(叶状石器最为典型),同时出现了角制和骨制的工具,出现了骨针、鱼钩、箭镞等器具。出现了复合工具和复合武器。
    (2)生产形态。依靠狩猎和采集来维持生活,集体活动。一般大约25人组成一个小群,以成年男人和女人为核心加上他们的子孙与其他群互相交往,形成以习俗和语言联系起来的一个社会的和政治的网络,也可以叫做氏族。一个典型的网络大约有500人,被称作为一个方言的部落。生产活动中有明确的劳动分工。
    (3)火的使用。40万年前,直立人已经普遍使用火。意义:1得以在寒冷地区生存,并不断向北方地区扩展;2变生食为熟食,利于大脑和身体其他部分的发展3在黑暗的洞穴中居住举行宗教活动;4火有利于工具和武器制作技术的改进:新木制成的长矛矛尖在火上烤一烤,尖头就会变硬。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还会用火处理原料,以方便切割和修整。
    (4)社会组织。政治组织和社会组织形式简单。在正常情况下,生活资料只够维持自己和亲属的生活,没有任何剩余物品可作其他用途。它使食物采集者的文化发展受到难以突破的限制。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是家庭,由父亲、母亲和他们尚未成年、未完婚的子女组成。一夫多妻的家庭极少。
    (5)艺术萌芽。发生在旧石器时代晚期。现在已知的艺术形式有壁画、雕塑和雕刻等。
    阿尔塔米拉(Altamira)洞窟位于西班牙临近法国边境的珊坦省,1879年.法国中部拉斯科洞里的壁画是1940年被发现的。此后又在世界许多地区发现了类似的洞窟壁画。发掘出来的最多是女性雕像。最早的雕像是法国南部洛塞尔出土的持角杯的少女;。奥地利出土的威林道夫维纳斯;,用石灰石雕刻而成。
    (6)原始宗教。原始宗教里的巫术、神话、禁忌和图腾崇拜等等,是很难加以区分的。当时信仰和仪式往往是双管齐下,混然一体。宗教起源说:1、对自然现象难于解释,产生自然崇拜;2、满足人类求生的愿望。3、社会的需要部落间需要通过宗教来加强部落成员的认同感和凝聚力;4社会潜在的需求,如道德需求。都影响了原始宗教的产生和发展。
    (7)口头语言。扩大的咽部是产生发育完全清晰的语言的关键。已知最早的直立人标本头骨上,可看到颅底形状的变化,这个直立人个体会具有某些元音的能力。喉的位置会等同于现在6岁小孩的情况。初步的口语能力肯定随着人属的起源而开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多选题
    (  )是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的重要代表,距今约有18000年。
    A

    山顶洞文化

    B

    仰韶文化

    C

    良渚文化

    D

    河姆渡文化


    正确答案: C,B
    解析:
    山顶洞文化,为中国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距今约有18000多年。B项,仰韶文化,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C项,良渚文化分布的中心地区在太湖流域,距今约为5300年至4200年前,属于新石器时代。D项,河姆渡文化是中国长江流域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文化,其年代约为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300年。

  • 第12题:

    名词解释题
    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

    正确答案: 中国旧石器时代分为早、中、晚三期,目前发现的早期的文化遗址为山西芮城西侯度遗址(距今约180万年)、陕西蓝田猿人遗址(距今约80-65万年)和北京猿人遗址(距今约57.8万年);中期比较重要的遗址是陕西襄汾的丁村人、高阳的许家窑人和陕西大荔的大荔人,都距今约20万年;晚期遗址的主要代表是北京的山顶洞人(距今约2-1万年)和山西朔县的峙峪人(距今约3-2.7万年)。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文化景观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正确答案:①一定的自然环境形成一定的文化景观,不同自然环境下的文化景观有不同的特点;
    ②文化景观能反映出一定的自然环境特点,但有一定的局限性;
    ③文化景观的建设应与自然发展的规律相一致。

  • 第14题:

    简述旧石器时代。


    正确答案: 人类早期使用的石器一般是打制成形的,较为粗糙,通常称打制石器时代为“旧石器时代”。

  • 第15题:

    简述自然环境对古文化的影响。


    正确答案:自然环境对史前时期人类生活的影响最为明显,尤其是旧石器时代,不论采集,还是渔猎均取决于生态环境。新石器时代,北方沙漠草原地区,细石器比较发达。细石器多嵌于骨、木柄上,为复合工具,用于渔猎较多。南方则磨制石器和制陶业发达,因为农业为主,食物以粮食为主所致。人类的生产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导致生态失衡,也会影响人类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原地区陶寺文化盛极一时,但因过度砍伐林木,植被破坏,水源枯竭,致使陶寺文化之后,当地长时间荒芜。闻明的新疆尼雅遗址,汉代极盛。以后因人类生产活动频繁生态严重破坏,逐渐为沙漠所侵蚀。

  • 第16题:

    简述华中地区的旧石器文化自然环境。


    正确答案: 本区位于黄河、珠江两流域之间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北至秦岭——淮河一线,南达南岭——武夷山地区,西起巫山和雪峰山,东抵东海,包括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浙江、上海等地区。全区绝大部分属亚热带,在东南亚季风环流的影响下,季风交替显著,四季分配较均匀。气温的主要特色是东温夏热,7月份平均气温28~30度,东季大部分地区气温均在0度以上,无结冰期。区内降水量由北向南增多,淮河流域为800毫米,江南丘陵为1500毫米,降水年内分配是我国大陆最均匀的地方,降水量高于蒸发量,全年温度较大,属温润地区。

  • 第17题:

    简述华南地区的旧石器文化,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正确答案: 本区位于中国最南部的南岭和武夷山以南,包括两广、海南、福建和台湾五省区,本区大部分在北纬28度以南,北回归线通过广东、广西、台湾的中南部。由于纬度低,是本地区具有热带、亚热带的气候特色。本区特点是夏长冬暖,1有气温多在10度以上,是全国冬季最温暖的地区,7月份气温一般在27~29度之间,地区差异不大。年降水量一般在1400~2000毫米之间,不少地方超过2000毫米,是全国雨量最丰沛的区域。

  • 第18题:

    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概述。


    正确答案: 大约距今20万年至15万年,人类已由晚期猿人发展至早期智人阶段。旧石器时代早期进入到旧石器时代中期。人类的社会形态由血缘婚发展至氏族外婚制的早期阶段。早期智人由晚期直立猿人演化而来,其体制结构有所进步,与现代人多有接近,但仍保留某些原始性。旧石器时代早期偏晚时出现的石器工艺修理台面的技术在中期已广泛运用,石器的类型增多,功能进一步分化。这一阶段已经出现有意的埋葬。

  • 第19题:

    简述旧石器时代文化区系类型。


    正确答案:根据人类进化的阶段性变化和文化发展的阶段性变化,以及二者具有的相对应性和同步协调性,一般将石器时代文化分为:
    早期(石器制造比较原始,类型比较少);中期(修理石核技术(包括台面技术等)有了很大的发展,有了比较精致的刮削器和尖状器);晚期(文化发展的速度明显加快,工具的制造更加多样化和专门化)。
    中国旧石器时代文化区系类型:
    分为南方(根据自然地理环境形成砾石石器——砍砸器系统,根据适应森林环境而产生和发展的,反映的是森林环境下的采集与狩猎经济);北方(根据自然地理因素形成的削刮器系统,主要是适应草原环境下产生和发展的,反映的是草原环境的采集与狩猎经济)。两大系统在中国旧石器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中国旧石器文化的主体和基本格局,从而表现出环境与人类文化发展的密切关系和不同自然环境差异造成的文化特色。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文化景观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正确答案: ①一定的自然环境形成一定的文化景观,不同自然环境下的文化景观有不同的特点;
    ②文化景观能反映出一定的自然环境特点,但有一定的局限性;
    ③文化景观的建设应与自然发展的规律相一致。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四川盆地内发现最早、最古老的旧石器文化遗址是(  )。
    A

    巫山文化

    B

    大溪文化

    C

    巴山文化

    D

    铜梁文化


    正确答案: D
    解析:
    铜梁文化是迄今为止,四川盆地内发现最早、最古老的旧石器文化遗址,是华南重要的遗址之一,也是国内重要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址。

  • 第22题:

    单选题
    陕西地区旧石器时代中期的代表性文化是()。
    A

    大荔人文化

    B

    西侯度文化

    C

    蓝田人文化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根据《五帝本纪》记载,五帝时期贴近于下列哪一个文化时段()。
    A

    旧石器时代早期

    B

    旧石器时代晚期

    C

    新石器文化早期

    D

    新石器文化晚期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判断题
    山西地区的旧石器文化遗址分布相当广泛,其数量多,文化内涵丰富,而且文化年代衔接,历史脉络清晰,形成了绵延不断的旧石器文化发展序列。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